学典国学网
学典国学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入门知识/ 文章正文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二集)

导读: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讲《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上一次我们讲了本次讲经的缘起,以及开始介...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讲《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上一次我们讲了本次讲经的缘起,以及开始介绍经题。这个经的别题有八个小段,上一次我们介绍了「佛说」这两个字,今天来我们看「大乘」。「大乘」是个比喻,乘往往古音都是念胜,这是比喻运载的工具,像古时候的马车,或者是牛也能拉车,甚至羊也能拉车。羊拉的车是小车,只能够坐一个人;马车这就能够坐很多人。这里大乘是比喻可以运载多人的这样的一个交通工具。这个运载就有度的意思,佛法里讲度众生。小乘只能够度自己一个人;而大乘是度自己以外还有众生,所以大乘是比喻自度和度他。这个经用大乘,显示它是大乘法,不是自度的小乘法。

在黄念祖老居士的批注里面讲,「能念之心,本来是佛,是能乘者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故所乘者大……强名大乘」。这个强名就是勉强。其实名可名,就非常名。能够讲得出来的名,那都是勉强而名之。佛法是平等法,其实没有大小之分,这是真的。分大小乘,是就众生分别执着这一边来讲的,建立一个这样的名称,让我们容易理解。能念的心本来是佛,这是讲到本来我们有个心是觉悟的心,觉悟的心就叫佛,因为佛就是觉悟。这个能念的心它如果觉悟了,这就是佛;如果不觉悟,迷了,这就叫众生。实际上众生跟佛是平等的,我们跟佛本质上没有区别,这个大家要晓得,佛法真的是平等法,生佛平等,都是一个真心。这个真心什么时候觉?能念阿弥陀佛的时候这个心就觉了;不念阿弥陀佛的时候,这就是迷。

所以我们晓得自己什么时候觉,什么时候迷,就看我们有没有念阿弥陀佛。古德给我们讲,起心念佛,这叫始觉,开始觉悟了;所念的佛,这是阿弥陀佛,这就是我们的本觉。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就叫始觉合本觉。当始觉跟本觉不二,合为一的时候,这个叫做「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就念念佛,念念都趋向觉,所以念佛就成佛。假如我们把佛号给忘了,那就是堕落成众生,成凡夫。所以真正觉悟的人,必定是二六时中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这个「大乘」,本经所讲的「大乘」可以说是圆满到极处,是圆满的大乘。这个能念的心是能乘者大,那就是自性,所念的佛阿弥陀佛,这是究竟觉悟,「阿弥陀佛」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无量觉,这是所乘者大。所以这个净宗法门可谓是大乘当中的大乘,圆中之圆,顿中之顿,你念佛时就是成佛时,这是讲到大乘的意思。

下面我们看第四个段落,经题里面的第四段「无量寿」,无量寿梵语就是「阿弥陀」。「阿弥陀」这三个字,梵语它含义非常的丰富,它是无量义。无量义当中我们取出一个意思来讲,这是阿弥陀佛这个德号,显明了阿弥陀佛前身法藏菩萨,在因地上的愿行,以及果地上的圆满的佛德。无量寿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第一德,这一部经里面所说的全都是无量寿这个意思。在众多的德行里面,寿命是第一德。你想想,假如我们很有福报,有无量的财富,无量的德能、相好,都无量,但是没有寿命,这其它的这些福报等于都落空了。所以无量寿说明是究竟第一德,所以阿弥陀佛翻成中文的意思叫无量寿,是显示这个第一德。我们能念这个佛名,其实就等于念咒语,而且是咒语当中的究竟第一的咒语。在《心经》里面就有讲,「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这个咒语是什么?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不用再找别的咒语了,你能念一句阿弥陀佛,这就是无上咒!这个德号在法藏因地的时候,他发愿,他自己说,将来成佛的时候,他的名字就叫无量寿,这是阿弥陀佛还没有成佛之前,他就发这个愿,那他成佛了,真的实现了。

所以这个经就是记录阿弥陀佛从因地修成佛果位的这么一个历史,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介绍阿弥陀佛由来。阿弥陀佛成就了,确实他是无量寿。不过这个无量寿,实际上我们看到经典里面也讲,是有量的无量,因为什么?阿弥陀佛最终还有一天,是他的法缘尽的时候,他会入灭,在极乐世界入灭。当他入涅盘的时候,立刻观世音菩萨接着就成佛了。所以极乐世界它就不会没有了,它会下一个继承人观世音菩萨,继承他老人家成佛。现在观世音菩萨是候补佛,观世音菩萨他寿命更无量,比阿弥陀佛的寿命更长;等到观世音菩萨成佛的这个法缘尽了的时候,他入灭了,大势至菩萨成佛,大势至菩萨成佛的时候,寿命比观世音菩萨更长,国土就更殊胜。所以你到了极乐世界你不用担心,不要害怕,阿弥陀佛说无量寿,其实他是有量的无量,我往生到极乐世界,万一阿弥陀佛入灭了怎么办?你这个想是多余了。即使是阿弥陀佛本身的寿命,那都是不可计量,无量劫又无量劫,绝对不会说你往生到那儿他都入灭了,没有,不会有的事。等你成佛了之后,再无量劫他还没入灭。

所以这个无量寿对我们凡夫来讲,是真实的无量寿。况且本经上说,「于此中下而现灭度」,佛现入灭实际上不是真的入灭,佛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哪里可能说真的有生灭的佛?生灭是对谁说的?对我们凡夫,我们这些迷情还没有断的人,看到有生有灭,佛就给我们说有生灭,示现生灭,其实真的是不生不灭。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是阿弥陀佛果德,成了佛果这个德。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就把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都包括尽了,没有一法超出其外。这部经所说的一切的极乐世界的庄严美好,浓缩起来就是四个字,「阿弥陀佛」,没有超出阿弥陀佛范围之外,这是《华严经》里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整个极乐世界无量的庄严,入到一法句里头,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所以你念这句阿弥陀佛的时候,你就念到了极乐世界圆满的依正庄严,阿弥陀佛的无量寿,极乐世界所有菩萨们的依报正报全部念到了。不仅是西方极乐世界,乃至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剎土的依正庄严,全都涵盖在这一句佛号当中,这就显示《华严》的无碍境界。所以这个法门不得了!它是《华严经》的落实。彭际清大居士在写的一部《华严念佛三昧论》里面,他就讲到,「华藏入名字」。整个华藏代表了虚空法界一切依正庄严,入到一句名号当中。这是「一切入一」,这就是《华严》的玄门。你持名就入《华严》,《华严》事事无碍、理事无碍,这个境界。

《华严》十玄门,你就靠一句阿弥陀佛,你就能入。所以你想想,这么难得的一个法门,这么殊胜又这么方便,还需要找其它法门吗?这个事情我搞通了,本来还想好好的去学《华严》,希望开悟了再念佛,不需要,你就念一句佛号,《华严经》圆圆满满都念到了。这必须要对这句佛号的意思要了解深入,所以你念这句佛号,就不跟别人一样了。要是不懂这个佛号,那个念是挂在口皮上,有口无心,这样念没什么效果。所以为什么我们要来这里学习这个经教?你学习经教,念起那个佛不一样,你能念得相应,念着就把这个无量的妙义就念出来了,你就能开悟了;你不懂意思,你念愈念愈疲惫,愈念愈烦,不想念了。或者逼着自己念,念得自己累了,念着念着也就忘了,那这个就是,即使念,那是什么?「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没用。所以学习《无量寿经》这就很重要。这是第四段,「无量寿」。

第五段是「庄严」。庄严两个字的含义,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叫做真善美慧,这就是庄严。现在人都讲真善美,可是世间的真善美,说老实话,叫有名无实,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什么叫真?真的,不变的才叫真。世间哪一样东西不变?样样都是无常,都是有生有灭的。真的不真,那也就不会美了,当然也就很难说到究竟的善。什么才是真正的真善美?那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你能念得住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你就是得到了究竟圆满的真善美慧,这真庄严!如果我们不学习净土法门,这个道理我们真的不知道,还在往外求。

在本经经文上,有多次提到「庄严」,譬如说「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当中他的存心。经上讲,法藏比丘在世间自在王如来会下求学,彻底的觉悟了宇宙人生真相,他明白了,明白会怎么样?明白就要看破,看破了他就放下了,你看王位都放下,「弃国捐王,行作沙门」,他出家了,跟佛学法。他的心愿就是建设极乐世界,为法界一切众生建立一个最好的修学环境。如果不是彻底觉悟,他怎么能够发出这个愿?发了愿,他就是力行,怎么力行?就是「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一心一意的来建设极乐世界。用什么来建设?用他的功德。所以你看我们念回向偈,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你得用功德来庄严,没有功德,国土就不能庄严。什么是功德?大家要晓得,戒定慧是功德。我们学佛,不是说往功德箱里投多少钱、布施捐助多少钱那叫功德,要看你的心清不清净,你的心清净才有功德。

像昔日达摩祖师会见梁武帝的时候,梁武帝建了很多寺院,「南朝四百八十寺」,度僧十万多人。现在我们看,这是大功德主。梁武帝见了达摩祖师,炫耀自己:「你看我做了这么多好事,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给他来一盆冷水浇头,说「并无功德」,没有功德。梁武帝听了就很不满意,就不护达摩祖师的法。所以达摩祖师只好到少林寺去面壁去了。达摩祖师讲的是真话,没功德。为什么?心不清净,执着,认为自己做了多少多少好事,这心哪能清净?心空了才叫清净。心不清净,他做的事没有功德。那有什么?有福德,福还是有的。有福德,将来会享福。可是你看我们世间人都讲,福气福气,你这人好有福气,福后头有个气,享福是享福,当然你也得受气。很多人是这样,大富大贵的人他常常生气,那是福气很大,福也大,气也大。那个是什么?过去没修功德,只修福德。

所以什么叫功德?你有戒定慧,这叫功德。我们怎么修戒定慧?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就圆圆满满的修戒定慧了,你看你二六时中一句佛号不间断,脑子里什么都没有,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你这个戒圆满了。戒是什么?不作恶,断恶修善,这是戒。律仪戒、摄善法戒,你都全了。饶益有情戒,你这念念念佛,就是愿作佛心,愿作佛的心就是愿度众生的心,你这是饶益有情,戒圆满了。因戒得定,你念佛到三昧了,这是定。因定开慧,你智慧现前,你这是真正庄严。不仅你这个功德能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的妙土,而且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你都能庄严。我们问,我们这个地方的国土能不能庄严?一样能庄严。

现在我们都有目共睹,灾难这么多,一会儿地震,一会儿海啸,一会儿泥石流,一会儿瘟疫,还有人祸的战争,恐怖主义活动,你怎么能够化解这些灾难?你只要认认真真的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念佛三昧,你就能够帮助化解这个地区的灾难,你真正也庄严这个地区的国土,用你的功德庄严。为什么?《观无量寿佛经》里讲的,「心净则佛土净」。你的心清净了,你这片国土也随之被净化。

经中还有一句讲到「庄严众行」,这个行是我们的行为,身口意三业的造作都是行为。我们能念一句阿弥陀佛,实际上就是庄严身口意。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身口意都包括。你都摄住,合掌念阿弥陀佛,你的身口意都庄严了。你的心守住这句佛号,不向外攀缘,不被外界影响,外面的真的假的、美的丑的、善的恶的、是的非的,统统不管,一切放下,就是守住这一句佛号,你这不就是庄严众行吗?

经中又讲,「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这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他真正成就了极乐世界,然后向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报告,说我已经完成,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极乐世界建设成就了。这个净土,是阿弥陀佛用清净之行成就的,不仅是阿弥陀佛的清净之行,也是极乐世界所有的大众的清净之行之所成就。如果我们的心不清净,我们的行不清净,那我们往生不了。所以怎么往生?心净则佛土净。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语造作,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看看是不是符合经上所说的教诲,这是清净。极乐世界无论是物质的环境,还是人文的环境,都是庄严到极处,没有一丝毫缺陷的。

读了《无量寿经》这些经文,还不想去西方极乐世界的话,那就是过去李炳南老先生说的,这种人「非愚即狂」,不是愚痴就是狂妄。除非我们不知道,如果知道了这个事实,哪有说不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道理?自古以来,我们看到历代的祖师大德,他一生学了很多其它的法门,在不同的宗派里他成就了。可是当他们真正了解了西方极乐世界以后,认识了净土法门,统统把他们所学的都放下,就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为什么?这是最圆满的法门。所以看到,印度有马鸣、龙树菩萨,中国的永明延寿大师、智者大师、莲池大师,他们没有一个不是最后专修净土。其它的法门,他们以前学了,都舍掉。所以莲池大师,你看他到晚年专修净土的时候他讲,「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这些其它法门你们去学,其它的经你们去读,我就老实的念一部《阿弥陀经》,读《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一部,大小本不同。老老实实念一句阿弥陀佛,这是真老实。

那个不老实的,他肯定会搞其它法门。像我以前那样,把工作辞掉了,要跟师父学法,很想学《华严》。学《华严》之前,还得扎根,但是扎根的教材上面也学了不少,学了四年,一大堆,讲都讲了一千三百多个小时。结果师父上人给我来了一个定心丸,把我就定在这《无量寿经》上。然后我仔细去听、仔细去读,这个法门真的涵盖其它一切法门,你读这部经,其它的经真的统统可以放下。念一句阿弥陀佛,读一部《无量寿经》,成佛都有余了。这些先辈、圣贤、祖师大德他们做的示现,难道我们还不相信吗?所以我们师父也常提到,如果今天还是这里想摸一摸,那个法门也想去看一看,这个经典也读一读,搞了一大堆的,那都是没有彻底觉悟。真正彻底觉悟的人,冷静的观察一下现代的时代,这么多的灾难,又看看自己一年一年的过去,时光所剩也不多,真正觉悟,就得统统放下,单提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佛号。

那么净土法门当中所依的经典是五经一论,五经一论也不必统统学,就学一种,像我就选择《无量寿经》,这是净土第一经。第一经我们就选择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这是《无量寿经》的最善本。所以真的没什么好想的,就是真干,专在这部经上,专念弥陀圣号。师父讲,如果你果能这样,快则三年,慢则五年,你能得念佛三昧;得了念佛三昧,你就有把握往生;甚至功夫好的,想什么时候走,随时可以走。到那个时候,如果跟这个世间还有缘,你留下来弘法利生还不迟。

所以这个道理我想通了,我就专心在这部经上,其它的真的不想再搞了,再搞也都来不及了。时光过得很快,我当时听师父讲《无量寿经》的时候,那是一九九六年,第一次开始听,听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十五年过去了,到现在还在那里游游荡荡,感觉到时光浪费了很多。如果真正一部经、一句佛号专修,应该早就成就了。你看刘素云老师,十年成就,她能行,我们为什么不能行?我们不行,原因就是没专,还晃晃悠悠的浪费时光。我自己想想,这人生过一半了,今年三十八,虚龄三十八,还有没有三十八年?没有把握。人生七十古来稀,特别现在天灾人祸这么多,那就得选最快速成就的法门,那就是这部《无量寿经》。等这部经你真通达了,一经通一切经通,那时候《华严经》你没学过你也能讲,通了,通到哪儿?通到自性了,你开悟了。更何况《无量寿经》古德就称为中本《华严》。

这部经上又讲到,「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这是经文,佛亲口告诉我们的。极乐世界功德利益是究竟圆满,具足就是一丝毫都不欠缺,美好到极处。一切的诸佛剎土当中,极乐世界最美好。

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他就是「遍游一切佛土」,在他的老师的帮助下,到每一个诸佛剎土里面采访,把诸佛剎土里面最好的东西全部取用,取来,美好的都放在极乐世界里。诸佛剎土里面不好的,极乐世界统统没有。所以极乐世界可以说是十方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剎土的庄严的集大成,因此没有一尊佛不赞叹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劝导十方众生往生净土。换句话说,没有一个佛不讲《无量寿经》的,其它的经可能佛未必会讲,因为不同的经对不同众生的根性,我们这个剎土里的众生的根性,可能跟另外一个剎土众生的根性不一样,所以佛讲的经可能就不一样。但是唯有《无量寿经》,是所有的佛都肯定要讲的,因为所有的佛都希望自己的信徒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部经又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六道凡夫,都能够接受,都契机。所以这个经我们今天学,那是我们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日。

我们念佛的同修不少,天天念阿弥陀佛,这个佛号也念了不少年,为什么好像功夫还不得力,西方极乐世界说要往生,一点消息都没有,为什么?看看我们师父赞叹刘素云老师,为什么她就念佛成就了,为什么我们不行?这里的原因就是我们对西方极乐世界,对于这个净土法门没搞清楚,对道理还不明白,所以信不真、愿不切、行不专。你想信真、愿切、行专,必须首先把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要搞清楚,你搞清楚了,不需要人家逼迫你,你自己就认真干了。所以刘素云老师,当时就专听《无量寿经》,一片光盘听十遍,再换第二盘,反反复覆的听,听了十年,道理真的搞得明明白白,所以就功夫得力。

这个经题里面讲的「大乘」、「无量寿」、「庄严」,这三句是性德,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德能。这个大乘是什么?是智慧,无量寿就是德,庄严是相。所以在《华严经》里面佛告诉我们,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性德。大乘是如来的智慧;无量寿是代表着如来的德,它是所有德里面第一德,用无量寿来代表;庄严是代表相好。你看如来智慧德相这经题上都有显示出来,大乘、无量寿、庄严,性德圆满具足在这个经题当中。

底下,就是经题里面讲的「清净」、「平等」、「觉」,这三条是修德。虽然我们都有性德,可是没有修德,性德显不出来。所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我们修,怎么修?修我们的清净平等觉。具体来讲,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来修我们的清净平等觉,把我们自性中的「大乘无量寿庄严」修出来。

我们来看经题里面第六个段,就是「清净」。这个清净包括身口意三业都得清净。所谓清净,就是离一切的恶行、烦恼、垢染,这是清净。这些恶行、烦恼、垢染,在自性中没有的,你只要把它们离开了,自性就现前。经中所说的「心净则佛土净」,只要我们心清净,佛土当下就清净,这个经题里面可以说意思圆圆满满。「清净平等觉」,刚才说代表修德,也代表三宝。学佛的人首先得皈依三宝,三宝是什么?佛法僧,佛法僧就是清净平等觉。佛宝它是觉,觉就是佛,佛者觉也,你能皈依自性觉,觉而不迷,这就是皈依佛。法宝呢?法宝是平等。僧宝是清净。这经题里面圆满具足了三宝,而这三宝当中把清净放在第一位,为什么?这个法门是主要以修清净心为主的,这是本宗修行的总纲领。

净土宗跟密宗都是修清净心的,净土宗修的清净心比较容易,为什么?它让我们离开染污得清净,这比较容易。密宗就高,密宗是不离染污而得清净,这可不是一般凡夫境界所能及的。所以我们修净土的容易,凡夫有指望在这一生就能成就。当然要修清净心也是不容易,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候,为什么?第一个,我们这无始劫来的习气、烦恼非常深重,这就是业障,业障深重,这不是短时间就能够降伏得住。第二个,现在这个社会污染特别严重,比起古人可以说是严重百倍、千倍。在现代这个时代,你想得清净心,真的不容易。

我们学佛的人首先要觉悟,这一生遇到佛法,目标就定在永脱轮回,此生能够圆成佛道,这个志向要坚定,所以我们才能够努力的来修我们的清净心,修清净心的方法就是念佛,对治我们的妄念、我们的烦恼。当这个烦恼念头一起来,立刻提起佛号,你要锲而不舍下这个功夫,久而久之,你就感觉到妄念少了,烦恼轻了。烦恼轻,你就智慧长,功夫就会慢慢得力。

这个法门主要的净土三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是教我们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我们看到在《阿弥陀经要解》里面讲得特别的突出,蕅益大师教我们,《阿弥陀经要解》就讲到《阿弥陀经》的宗,就是主修的方法,修行的要门就在于信愿持名。持名对我们来讲最方便,比观想、观像都要好。观想念佛,它有一定的条件,譬如说你要有时间,你要在家里面清净下来,你观想要不断。假如你要工作,你要走路,你过马路的时候,你就不能老想,你还得注意这两边有没有车,注意交通安全,你想着想着出了车祸怎么办?这个有时候在生活中不一定那么方便。它不像持名,持名你口里念着、心里有就可以了,走路也能念,工作,只要不动脑子你都能念。观像也不太方便,观像是你老拿着佛像,而且佛像最好拿一个佛像,不要老换佛像,要不然你这个像老是观不住,它都是让你定在一个缘上,你就看着一个像。像我们师父他自己最喜欢的蓝底白瓷的那个佛像,他印了不少,你要喜欢那个像,你就专看那个像。但是观像念佛有个问题,就是你总得拿着它来看,你不看的时候可能这个功夫就断了,还没成就之前就容易中断,这个时候持名念佛就更方便。所以蕅益大师在这里极力的提倡持名念佛。

印光大师赞叹《阿弥陀经要解》赞叹到极处,他说蕅益大师着的《阿弥陀经要解》,即使是古佛再来,再给《阿弥陀经》再做个批注,都超过不了其上。换句话说,蕅益大师是什么人来的?那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他老人家这样来赞叹蕅益大师,这蕅益大师若不是阿弥陀佛再来,那一定也是观世音菩萨再来,要不然岂能够得到大势至菩萨如此赞叹!印光大师一生最提倡《阿弥陀经要解》,因为当时他在世的时候,《无量寿经》的会集本还没出来,夏莲居老居士这个会集本还没出来。假如他看到这个会集本,他一定会很喜欢,他也一定会提倡《无量寿经》,但是没有善本,所以他就提倡《弥陀经要解》。

他老人家除了极力倡导净土法门以外,还特别的提倡因果教育。他印的书最多的三部,《了凡四训》、《安士全书》和《感应篇汇编》,这个印的比佛经还要多,做净土学人助修,净土,我们要修净土,正助双修。正修就是信愿念佛;助修,断恶修善,因果教育是最为重要。用《感应篇》、《安士全书》、《了凡四训》来做为善恶的标准,教导我们断恶修善;用《弥陀经要解》来净化我们的身心,让我们求生净土。这是印祖一生所提倡的,我们也要效法他老人家。现在我们跟师父上人提倡《无量寿经》,当然《弥陀经要解》我们一起提倡,还要提倡因果教育,这是挽救世道人心。因果教育力度比伦理道德教育力度更强,因为现代人你跟他讲伦理道德,他说这是过时了的,他不想来学,学这有什么用?但是你跟他讲因果报应,他就知道有用,不学不行,有报应,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因果,学了以后他就不敢作恶。这个对于现代挽救世道真的有好处,是应病的良药。当然我们讲伦理道德也要提倡,最好的方式用因果的角度来讲解伦理道德的经典。因果就是讲道德的因和果,如果是我们守道德,那就有好的果报;不守道德,就有不好的果报。

像这两天陈静瑜老师给我们讲女德教育,女德是道德,但是她给我们举出很多的例子,特别是今天我们听到,讲到女子的贞操观。她所遇到的这些朋友,女性的朋友,守道德的,她就好;如果是不守道德的,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果报就不好。这用因果的方法来诠译道德,这是一个好方法,警醒世人。

这部《无量寿经》里面可以说它内容很圆满,不仅教导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有正修,它也有助修,本经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就是告诉我们这世间,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的这种因果,它也有因果教育。所以你读一部《无量寿经》,统统都读到了,你看「浊世恶苦第三十五」就讲到「五恶、五痛、五烧」,主要是讲如果犯五戒,我们就会得到现世和来世的这些苦报。所以读这部经,正助都双修了。所以我们师父上人倡导大家把这部经要认认真真的读三千遍,你要真正每天读三遍,一年下来就能读一千多遍,三年也就能完成三千遍。即使是你一天读一遍,也不用十年你就完成。所以你要真干,就从读经开始。我们念佛现在功夫不得力,怎么办?读经是个好方便,你从这里下手。读得熟了,这一部经一个小时就能读完,有的人读得快,四十五分钟就能读完,甚至还有半小时就读完了,那是读得很熟很熟了。当然我们也不要读得太快,太快了,自己都不知自己在念什么了。真的现在读《无量寿经》读过三千遍的人不计其数,甚至超过一万部的人都不少,在世界各地真的很多。

师父给我们讲到,如果读经读到五百部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坎,读到一千部的时候也是个坎,我自己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你超越这个坎,你就能够好像提升了一大步,对于求生净土的信愿有很大提升。一千部完了,两千部又是个坎,三千部以后那就很自在了。有的人很快能够把这经背下来,那就更好,你能够随时随地就开始背诵,把心安住在经文里头,安住经文,你就安住极乐世界,你就是「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我每天早上都到九龙公园散步,早上七点钟左右去那里散步,散步一个多小时,在那里就背《无量寿经》,又呼吸新鲜空气,身体在运动,但是心安定,这是感觉到人生最高享受。所以我们先把经读熟,读熟了很快自然就能背,等到你会背了,那就比较自在,一天你有时间的话,背个二部、三部,甚至五、六部都可以。只要有时间,你做饭的时候也能背,你挤车的时候也能背,只要你不动脑子你就背。这就是在念佛三昧之前,我们先通过读经把我们的心定下来。

如果读一部经从头到尾你不起一个妄念,你这个功夫相当不错了!一部经读下来一个小时,你不起一个妄念,功夫很得力,这一个小时。所以把经读熟以后,你要真正下功夫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的话,怎么做?师父倡导我们的,你读经的时候,从头开始读,读到忽然起妄念了,立刻再重新开始,逼着自己不能起妄念,什么时候起妄念,重读。那你真正下功夫,你这个妄念就会很快减少,妄念少了,你的业障也就轻了。真正业障轻了的感受是什么?烦恼轻、智慧长,做什么事都很顺,好像冥冥中真的都有佛菩萨安排好,什么心都不用操,业障消除的表现。当你读了一部经之后,不打妄念了,怎么办?再读两部,继续把时间拉长,两部经都没妄念,就更不错了。然后读三部,三部经下来,三小时都没有妄念,这功夫相当好,真的接近念佛三昧。如果能够一天连续读个六、七部都没一个妄念,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连经都放下了,专念佛号,你会很快得到念佛三昧。所以要真修你就这样去修。

方法都懂了,你是不是想往生?大家是不是想往生极乐世界?如果真想往生,方法你有了,你就真干。你要真投入时间,用个一年半载,那说不定你就成就了,就怕你不真干。

《无量寿经》是很好的一种修学方式,因为它不长,也不算短,读一遍一个小时,是最好的这样的一个篇幅。如果我们在座有老人家,说《无量寿经》太长,可能受持起来不太方便,当然《阿弥陀经》也行,《阿弥陀经》是小本,跟《无量寿经》它的理趣是一样,方法还是一样,不过你读《阿弥陀经》可不能只读一遍,你得至少读个十遍,这十遍下来相当于《无量寿经》的长度。然后你就用这种方法,十遍下来不能起妄念,再延长二十遍,慢慢慢慢,你的妄想就打掉了,打掉了以后,清净平等觉就现前。这是讲到清净,我们该怎么修。

下面,经题里面第七个段落是「平等」,平等者就是真如,真如就是平等,所谓不二法门。平等是不二,有二这就是不平等,所以一就是平等。我们修行就是修这个一心,起心动念我们都用一心,怎么修?待人处事接物当中,我们都学会礼敬诸佛,见到外面的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他是什么?他就是佛,我要礼敬,而且是平等礼敬,不仅是佛,而且是阿弥陀佛。你内念阿弥陀佛,外面你所见到的全是阿弥陀佛,内外都是阿弥陀佛,这就平等。你说除了阿弥陀佛以外还有别的众生,心还不够平等。

我曾经就请问过师父上人,我问他老人家,「您怎么念佛的?」我平时很少见他拿着念珠,嘴里吧拉吧拉的动,很少。我就问他,我好奇,要学他老人家,各种方面都得学,我就想学他怎么念佛。他就告诉我,「我怎么念佛?我见到一个人来了,那个人就是阿弥陀佛;前面的桌子,桌子是阿弥陀佛;凳子,凳子也是阿弥陀佛;水杯,水杯阿弥陀佛。所有一切人事物,无一不是阿弥陀佛」,他是这样念佛。

后来我就明白了,这是什么?心中真有佛了,而且是对一切众生都是视为阿弥陀佛,这是真正的平等。当我们真正是住在这样的一个心念当中,见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这就是华严念佛三昧,这「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是什么?阿弥陀佛。一切,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心中有阿弥陀佛,外面境界全是阿弥陀佛,没有不是的,这是真实的平等。这时候你普贤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一直到最后「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统统都落实了,都圆满。

所以我们的心一定要用一心,用平等,对一切众生恒顺,恒顺里面没有妄念,恒顺里面不是说,他现在教我做,我很心不服,我只好忍着顺他。那就不叫恒顺,恒顺是你心中没有妄念,甚至顺他都没有要顺他的念头,什么念头?只有阿弥陀佛的念头,这才是真正的恒顺。你顺的是什么?顺性德,顺法性,法性是清净平等,自他不二,生佛不二,是真平等。

当然这个境界一般人没有那么快能达到,平等不容易。那我们有一个前方便,你要做到平,怎么才能平?我们中国人有一个词叫做「和平」,你心得和,和了你才能平。你跟人都不和,你怎么能平?所以首先我们得要修六和敬,现在我们师父上人提倡要修六和敬。六和敬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大家要记住,是要求我自己跟外面一切人事物和,不能要求别人跟我和。你要要求别人跟我和,那已经不和了,你要求别人,就跟人家已经有了对立,要控制别人,这个念头就不和了,人跟我是对立起来。所以只要求自己和,对别人一点不要求,他甚至来陷害我、来侮辱我,我还是跟他和,绝不把他的恶行摆在心里,我看不到他有恶行,他都是什么?给我出考题的,考考我,看看我能不能和。在顺境中和比较容易;在逆境中你要也能和,那才叫真和。和了以后,你心就平了。所以和平,先要修六和。

等你「平等」得到了,你的「清净」也得到了,「觉」也得到了,清净、平等、觉,是一而三、三而一,互为体用。你要是心不清净,你也不能平等,你也不能觉。你心要是不平等,你也不能清净,也不能觉。就像水一样,老子讲过「上善若水」,这个水我们得学它。它给我们表现出来的,你看水要是清净的时候,清净是一定得平等,没有风,也没有浪,这平了;平了之后,一眼看下去清澈见底,清净;外面的这些景物,水就能够反映得清清楚楚,这就叫觉,清净平等觉。我们用心就要像水一样,像一潭清水,非常的平、非常的静,你待人处事接物你自然就有智慧,你能看得很清楚,这叫照见。你不需要用思惟,事情来了,立刻就知道该怎么处理、怎么去反应,这是智慧现前,智慧是清净平等心的作用。当然我们念佛法门主修就是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达到清净平等觉。

「平等」,古大德解释「平等觉」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是平等普觉一切众生,就是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方法,这叫平等觉,经题里面讲的「平等」和「觉」可以连在一起讲,就是平等普觉一切众生,这部经就是。佛讲了很多法门,让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不多,本经就是这一部让众生都能平等成佛。众生包括什么?上至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六道里面的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还有人、阿修罗、天,还有声闻、缘觉、菩萨,九法界众生都能平等成佛,那就是靠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它不仅平等,是快速的成就的一个法门,同样快速,时间上也是平等。你说菩萨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跟我们众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能平等吗?能平等。你一到了极乐世界,那个极乐世界叫做平等法界,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萨。其它菩萨从其他方世界往生来的,他也是阿惟越致菩萨,「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平等。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不退转的菩萨,圆证三不退。圆证三不退,这个地位很高,至少是七地、八地以上,七、八、九地、十地,再往上就是等觉、妙觉,就成佛了。所以这是快速成佛的法门。

第二个意思,「平等」讲以平等法觉悟众生,这是讲的方法,这个方法上,刚才讲的众生成佛,从果上讲,他是平等。你往生极乐世界,不管你原来是菩萨还是地狱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平等,而且都不退成佛,平等普觉一切众生。这里是专门就方法来讲,菩萨要往生,他也得修念佛,他也得念这部《无量寿经》,按《无量寿经》来修行。六道凡夫他要往生极乐世界,也得念这部经,按这部经修行,念佛求生净土,在方法上平等。因上平等,才有果上平等。大家都是念佛,同样的因,所以也都念阿弥陀佛成佛,成同样的果。所以这个法门真叫平等法。

这个经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书写、称名、回向的方法,我们就按照这个经上修,自己受持。然后读诵,读诵至少以三千遍为基准。然后书写,书写是流通。流通,古代是要用书写,现在方便了,现在印刷,你发心印《无量寿经》,你看,一本不算很厚,这本书印起来成本很低。除了印书以外,还要印讲解这部经的批注,因为一般人就读经,他未必了解意思,也未必得到很大的利益,你得把批注也给他流通。现在还有光盘,还有网络,这些都是流通的手段。所以当我们送人礼物的时候,最好给人这些法宝。《无量寿经》是平等普觉一切众生的,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众生,他都能够觉,都让你能够觉悟,你就给他送。

所以过年过节,咱们送什么好?想什么礼物?送一部《无量寿经》,送一套光盘。你看像中秋,中秋节到了,我们送一本《无量寿经》给人家,送一套我们师父讲解《无量寿经》的光盘。送给别人,这是好,这是祝福人家,你看「无量寿」,你是不是想无量寿?我祝福你,这个比寿比南山还要更厉害,无量寿,南山它还未必是无量寿,祝人家无量寿,这多好!祝福你清净,祝福你觉悟,你有智慧,你心里没烦恼,你看,现代人都喜欢。还有给这个「经」,这个经谐音字跟那个黄金的「金」是一样的。这样广结法缘,让众生有得度的机会。他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根性,能够接受这个法门,这一生他就成佛去了,那你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现在更简单的就是网站,那个网址我们给人发过去,欢迎人家来游这个网站、来听这个讲解,或者是把我们讲解《无量寿经》这个活动,这个讲座的时间,我们去登一个什么杂志、报纸,欢迎他们也来,外面的人看了之后,他们也来这里听。这都是创造给人能够这一生成佛的机会,这个功德是第一大,你也能够以这个平等法来觉悟一切众生。

「平等」第三个意思是「平等觉」,就是指如来正觉,这是一个佛的通称,佛的名号都是平等觉,你看佛哪个心不平等?哪个不觉悟?统统都是平等的、觉悟的,所以这个平等觉也是佛的通号。

第四个「平等觉」的意思就是专指这部经,是极乐教主的称号,就是阿弥陀佛,这就是平等觉。在本经三十八品,佛就问阿难,「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你们想见阿弥陀佛,教你怎么见,这个佛他不称阿弥陀佛,称「清净平等觉」,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德号。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是在念「无量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刚才我们讲到「无量寿」,无量寿也是阿弥陀佛,那岂不是重复了吗?这个不重复,为什么?无量寿是讲性德,清净平等觉是讲修德,这是讲不同的。用「清净平等觉」来恢复我们性德的「大乘无量寿庄严」。你看这个经题多好,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个经题真的是非常的圆满。清净平等觉,刚才也讲到,这是配三宝,也配真心三义,这真心是自性里头讲到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这是真心三义。所以这个经题可以说是圆圆满满,要讲那是无量义,这是暂时讲到此地。

下面我们来讲个通题,就是最后一个字「经」。这个经它的意思叫契经,契什么?契两个,一个是契理,一个是契机。在印度梵文里面,这个「经」它的原来的那个读音叫「修多罗」,英文叫sutra,修多罗。这个修多罗它翻译成中文直译就叫线,针线那个线。因为在古印度的时候,这些经书写不是用纸的,它是把它书写在贝多罗的树叶上,贝多罗的树叶很大,有点像我们中国的芭蕉叶,但是比芭蕉叶更加硬实,可以写这些文字,保留得也比较久。一片叶子写满了经文,再换第二叶,然后用线把这些不同的叶就把它穿起来,这就叫修多罗,所以这个就是经典。那当然翻成中文,如果是用线,这个中国人就不起恭敬心了。所以翻经的法师非常有智慧,因为中国人他们本身也有经,像儒家有四书五经、十三经,还有老子的《道德经》,这些都是经。经是什么?圣人的教诲这就是经。所以佛这些经典翻到中文,那就用经这个字,就不用线。

在这经上面再加一个字,就是契,契理契机。所谓契理,是「上契诸佛所证之理」,诸佛的这些理论依据是经所契合的,所以经是佛所说的,所证的,佛佛道同,每一个佛所说的这些经都是一样的,所谓「今佛如古佛再来」。释迦牟尼佛他说,他所讲的这些经完全都是古佛所说过的,甚至没有在古佛的经典上多加一个字,也没少一个字,完完全全真的是如孔子所说的「述而不作」。为什么?真理就是真理,不是自己创作的,你只要复述出来就行。这是讲到契理,就是契合真理。

第二个契是契机,这个机是指众生的根机。这部经不仅是契理,更是契机。这部经刚才讲的,是平等普觉一切众生,让众生平等觉悟,所有的众生的根机都契合。所以古德讲,这个法门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不管你的根性是上根、中根、下根,不管你的根性是利根还是钝根,统统都收尽了,都适合。用现在话来讲,不管你的程度是多少,你是小学程度,还是幼儿园程度,还是硕士、博士的程度,统统可以学这部经,通用。你看这个经真是太奇妙!一般这个小学生怎么能上博士课程?可以。在这部经都可以,小学生来读也可以,博士生来读也可以,六道凡夫来读也行,声闻、菩萨来读也可以,大家都读一本教科书。你说这部经真的是普度一切众生,在《大藏经》里面真的很难找到这样一部经,一般的经契理都契,但是不一定契机,适合中级的学员的,不一定适合高级,或者不适合低级的,就像小学、中学、大学各有各的教科书。所以古大德就把经典分科立教,为什么?就是为了对不同的众生来进行教学。唯有这部《无量寿经》是从幼儿园班一直到博士班统统就够了,就用这一本就够了,所以这个契机是太不可思议了。程度浅的人,念的体会浅,程度深的人,他念的就体会得深,都可以。

一般我们讲「经」的意思,除了契理契机以外,我们还要讲「贯摄常法」的意思,所以经一定要具备这四义,叫贯、摄、常、法。所谓「贯」就是贯通,贯穿所说之理。用我们一般的话来讲,就像写文章,这文章是好文章,它的条理、脉络非常清楚分明,结构非常严整,一点都不会有那种多余的枝枝叶叶,也不会不足,它圆圆满满。像《古文观止》里面的这些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好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结构很严整,看了之后你可以百读不厌。佛经它就是这样的一种好文章,佛经的研究上面往往用科判,科判是什么?就是给经分段落,来对章法结构进行分析,你发现这一部经下来真的它的结构太完整了,太分明了,意思太清楚了,甚至能做到什么?多加一个字都多余,减少一个字好像这意思就不完整,恰恰好好,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是好文章,这是贯的意思。

第二个意思「摄」,摄是什么?摄受众生,这个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吸引力。世间的好的作品都有吸引力,一些好的古典小说,看一遍不够,还想看第二遍,甚至有看十遍、二十遍。就不像一般如果不好的文章,看一遍不想看第二遍,你看看报纸,看了一遍,恐怕你不想再看第二遍。那个文章是什么?也不能说不好,但是它的吸引力就不那么强。这些好的作品里面它有思想的深度,你读了之后还想再读。但是我想再好的作品,你读个二十遍,恐怕也就差不多了,读个百遍、千遍的都不多,除非是圣贤的经典。这一部《无量寿经》那可不得了,你要读三千遍你都读不厌,很多人读一万遍的。告诉诸位,这部经你从现在开始读到你成佛,你都读得不厌,为什么?这是性德流露,所以它的摄受力是极强的。那你读到成佛会不会厌?也不厌,成佛了还得读,那时候读不是给自己读了,读给众生看,带动众生也一起来读这部经。所以这是摄的意思。

第三个是「常」,常是讲「古今不易」,这是常,这是真理,古今不变的。古人适用,现代人也适用,它超越时空,古今中外它都适用,这是真理。所以超越时间和空间,不管是哪一个众生,这个时空很广大,过去一切众生,现在一切众生,未来一切众生,此方国土一切众生,他方国土一切众生,六道、九法界所有一切众生,你只要按这个法门去修,你这一生你就一定能往生成就,所以它是真理。这是讲到常。

「法」,法是所谓「近远同遵」,这也是讲到,近就是现代,远是古代,同遵,遵是遵守这个法门。这是讲到贯摄常法,这是经的意思。

下面简单的跟大家再介绍一下,这是一些常识,佛经的立题是有原则的,一般佛经是叫做七种立题,本经是叫具足立题,这七种里面的具足。具足什么?人法喻,有人,有所说的法,还有比喻。有的只有人,没有法,没有喻。有的经是有法,有喻,没有人。它七种立题,就是人法喻是单一一种,这三种。还有重复的,就是人法,人喻,法喻,就是又三种,这就六种。再加上人法喻三种具足,这是第七种,那本经属于具足立题。人是谁?就是「佛说」这个「佛」,这是人,人是指此方的释迦牟尼佛,这是人。另外还有一个人,就是「无量寿」,「佛说大乘无量寿」,无量寿是人,那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土导师是本经经题中所提到的。法,法就是「庄严清净平等觉」,这是法,教给我们所修的法。「庄严」是果法,果是性德;「清净平等觉」是因法,修因才能证果。你看这部经的经题有因也有果,有人,还有什么?法,还有喻,喻就是「大乘」是喻,大乘是指大白牛车,大白牛就是马,马车能够拉很多人。比喻什么?这个法门不是小乘,它是普度众生的法门。所以非常的圆满,具足立题。

所有的经都具足了教行理,教是教学,主要是指经里的文字;行是修行的方法,本经告诉你修行的方法是什么;还有理,理就是所依据的理论,这部经也统统具足。「佛说大乘」这是教,教学。理是「无量寿」,无量寿,刚才讲的性德,这是所依的理体。还有行,「庄严清净平等觉」这就叫行,具体落实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念一句阿弥陀佛,庄严自心,清净自心,使心平等,使心觉悟,这一句佛号就是修到庄严清净平等觉。所以教行理本经经题也具足。

根据批注当中说到,这经题里面还有「三觉」。这个三觉,「无量寿」里面就含有了,无量寿是我们的本觉,我们的本觉就是性德。然后我们能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发心念佛,这叫始觉,这是庄严自心。「始觉合本觉,直趋究竟觉」,这三觉具足了,究竟觉就是指「清净平等觉」。这个也讲得很好。又可以解释什么?「平等觉」是我的本觉;起心念佛是自心庄严,就叫始觉;始本不离,直趋究竟觉,这究竟觉是无量寿,这样讲也讲得通。所以这个经题里面含义,可以说是十分的丰富广大,要讲起来真的,不要说两天讲不完,讲个九十天都讲不完。

就像过去智者大师讲《法华经》,《法华经》叫「九旬谈妙」。《妙法莲华经》的经题,智者大师讲了九十天,九旬谈这个《妙法莲花经》的经题,说明什么?经题意义,意思,那是宽广无际。本经也不例外。古人曾经有讲过一句话,说「闻首题名字,获无量功德」。就是你把这个经题的名字听到了,你就能获得无量功德。所以日本人有的就念《妙法莲华经》,他就念南无妙法莲华经、南无妙法莲华经,他就念这个经题,他不念经文,他就想得到这无量功德。但是这样能不能得到?我看一般人很难。为什么?对这经题的意思不明了,所以他怎么能够得到这无量功德?首先他得明了这个经的经题的意思,然后读起来的时候随文入观,你在念经题的时候,你就入进去了,入境界了。你譬如说这个经题,讲「无量寿」,讲「庄严」,讲「清净平等觉」,你就入了,你念经的时候你就庄严自心了,你就得到清净平等觉了,你就证无量寿了,这才是无量功德。所以不能够囫囵吞枣,不了解意思就以为得到功德了。念阿弥陀佛也是一样,我们念阿弥陀佛还是要把这个《无量寿经》经义得搞清楚、搞明白,念这句佛号那就不一样了。

现在我们所参考的数据也都很丰富,黄念老他批注了这个《大经解》,我们师父上人有详讲过多遍,现在也出了《无量寿经》的讲记,四册的精装本。我们所依据的这一百零七集二次宣讲的,现在也在网上都有这些字幕稿。所以参考这些批注可以说很丰富。这些都帮助我们学习。我们这次就希望通过把这《无量寿经》细细的讲一遍,虽然说细,但是没有我们师父讲得细,我们还是粗一点,但是至少把这个大意都能够搞清楚。然后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这就不一样了,你往生的信愿才能坚定,对于这世间一切你就能放得下,那个时候你念佛就相应了,然后你往生才会有把握。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经题我们就讲圆满了。明天是粤语,后天我们就正式开始讲本经的经文。今天有讲得不妥的地方,请诸位大德同修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