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萨戒

"

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以持守之。说菩萨戒之大乘典籍甚多,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二类律典。据梵网经卷下所载,受持菩萨戒有五种利益:(一)十方诸佛愍念守护。(二)临命终时,正见心欢喜。(三)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四)功德多聚,戒度成就。(五)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圆满。

菩萨戒——聚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

菩萨戒——聚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

菩萨戒的行持

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人开始学习佛法了,但是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多去了解应该要注意什么,应该遵守什么呢?趋菩萨戒就是佛教中的一种戒律,经常的修持是有很多功德,所以我们应该要用心去修行。那菩萨戒应该怎么行持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菩萨戒的行持

现在一般人对持戒有一种畏惧之心,就是怕自己持不好戒,罪过很大,会下三恶道。其实,受菩萨戒的前提是要发菩提心,受了戒就跟成佛结上了缘。能够跟成佛结上缘分,比不受戒而没有缘分来得强。

宁可受菩萨戒,犯了重戒下地狱,也比你不受菩萨戒好。为什么呢?因为结上了缘分,所以下地狱出来后还可以成佛。永远不受菩萨戒的就没有这个缘分,无量劫还要轮转,也还是要下地狱。

菩萨戒的行持

受了《梵网经》十重四十八轻戒的,前面的十重戒要注意,不要去犯。其它的四十八条轻垢戒是可以忏悔的,犯了后忏悔能够忏除。更何况受了菩萨戒,我们就有菩萨戒的戒体,有这个戒体,就有佛力的加持。

如果不受这个戒,当对境生起的时候没有戒律的护持,就一定会犯。如果你有戒体的话,遇到对境,戒体马上产生作用,你就不会去犯。所以还是要勇敢地来受菩萨戒。受戒对自己有好处。

菩萨戒的行持

以上就是对菩萨戒的行持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不管是在干什么都是要遵守他们的规矩和戒律的,这些都是可以帮助我们做的更好,只有加持下来是有许多智慧和功德的。

...查看更多
菩萨戒的内容

菩萨戒其实又被称为是大成戒,佛性戒等。是大乘菩萨所要修持的戒律。经常的修持这个戒律是有很多的功德利益的,所要我们一定要用心坚持的去修持。那你知道菩萨戒的内容是什么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菩萨戒的内容

菩萨戒的内容为三聚净戒,就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也就是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的一切佛法,属于菩萨重要的禁戒,应该谨慎持守。摄律仪戒:又称自性戒、一切菩萨戒。是舍断一切诸恶,含摄大小乘律仪 的止恶门。是七众弟子所受的戒,随其在家、出家的差异,而分别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戒条。又此戒为法身之因,以法身本自清净,由于恶覆,故不得显;今离断诸恶,则功成德现。如《释门归敬仪》卷上说:摄律仪戒能断舍诸恶,为法身之因。

摄善法戒:又称受善法戒、摄持一切菩萨道戒。为修习一切善法、圆满菩提所修的律仪戒,是修善门,以修身、囗、意的善业迥向无上菩提,如常勤精进、供养三宝、心不放逸、行六波罗蜜等。一旦犯过,则要如法忏除,重新立愿,发菩提心,长养一切诸善法。此即报身之因,以其止恶修善,故成报佛之缘。如《释门归敬仪》卷上说:摄善法戒是勤修善法,为报身之因。

饶益有情戒:又称摄众生戒。是以慈心摄受利益一切众生,属于利生门。《菩萨地持经》卷四列举出十一种饶益众生的方法,即:

众生所作诸饶益事,悉与为伴。

对已病、未病及看护病者等众生,悉与为伴。

为诸众生说世间、出世间法,或以方便令得智慧。

知恩报恩。

见众生有种种恐怖,悉能救护。若有丧失亲属财物诸难,能为开解,令远离忧恼。

菩萨戒的内容

见有众生贫穷困乏,悉能给予所须之物。

德行具足,正受依止,如法畜众。

对众生先语安慰,随时往返,施给饮食,说世间善语等。使众生安者,皆悉随顺;不安者,皆悉远离。对有实德者,赞叹欢喜。对有犯过行恶者,慈心呵责,折伏罚黜,使其悔改。以神通力示现恶道,令众生畏厌众恶,奉修佛法,欢喜信乐,生希有心。

菩萨戒的内容

以上就是对菩萨戒里面的内容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在学习佛法的时候,不管是是谁都是要坚持和用心的,只有这样才是可以慢慢的领悟其中的奥义,如果放弃或者不用心则是没有任何的结果的。

...查看更多
菩萨戒的求受

菩萨戒是属于大乘戒,经常的被大乘菩萨所修持。相反的还是有小乘戒,是被小乘菩萨修持的。每天坚持不断的修持是可以获得不少功德利益的。那你在知道菩萨戒什么是求受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菩萨戒的求受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说:求受菩萨戒者,只要能解法师语,六道众生都能得戒。又说,受戒有三品:

上品从佛受:诸佛菩萨现在面前,亲自授与菩萨戒者,得真实上品戒。

中品从佛弟子受:佛灭后,于千里内礼请先受菩萨戒者为戒师,教授我菩萨戒者,得中品戒。

菩萨戒的求受

下品自誓受:佛灭度后,千里内亦无法师,即在佛像前自誓受。自誓受者,应于佛前胡跪合掌,作如是言:‘我某甲,自十方佛及大地菩萨,我学一切菩萨戒法。’如是三说,得下品戒。

此外,菩萨戒与五戒同样可以全部受持,或随分受持。但是,不管全部受或随分受,重要的是,要发‘自度度人、自利利人’的菩提心,如此才不失受大乘菩萨戒的真义。

菩萨戒的求受

以上就是对菩萨戒的求受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不管是在哪里学习佛,都是要遵守佛家的戒律的,因为这样是可以帮助师兄更好的去修行,到了最后是可以获得更多智慧和功德。

...查看更多
菩萨戒的特色

我们都是知道不管是做什么都是有规律的,其实学佛时候也是有很多戒律的。这些都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修行。其中菩萨戒是大乘菩萨所以受持的戒律。那你知道它是有什么特色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菩萨戒的特色

菩萨戒是含摄大乘菩萨道的戒法,菩萨道的精神就是发起上弘下化的菩提心,所以菩萨戒除了有防非止恶的摄律仪戒外,更有勤修善法的摄善法戒,以及度化众生的饶益有情戒。这显示了菩萨行者不仅要消极地不作恶,更要积极地修一切善,乃至遍学一切法门,以度无边众生。因为菩萨发心是为广度众生,如果不发上弘下化的菩提心,便不能称为菩萨。

因此《菩萨善戒经》说:‘有二因缘失菩萨戒,一者退菩提心,二者得上恶心。’据《梵网经》内容记载,菩萨戒虽有十重戒:杀、盗、淫、妄语、酤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悭惜加毁、嗔心不受悔,谤三宝,以及四十八轻戒等戒相,但是它的根本精神是发菩提心,以菩提心为戒体,如果忘失菩提心,也就违反菩萨戒的根本精神。所以,发菩提心是菩萨戒有别于声闻戒的最大特色,也是我们受戒时应有的认识。

菩萨戒的特色

此外,菩萨戒只有受法而无舍法。《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说:‘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亦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梵网经》说:菩萨戒是佛陀成道时,一时顿制,非待缘而制:是就理善而制,所以又称为佛性常住戒。也就是说,菩萨戒是众生本自具足的。既是本具,而今求受,只是将本具的戒德加以长养薰发,故说增上,而非新得,这是菩萨戒的另一特色。

菩萨戒的特色

以上就是对菩萨戒有什么特色的相关介绍,写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在生活中不管是学不学佛都是要遵守他们的戒律的,只要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交流和学习,慢慢的从中获得很多的智慧和功德。

...查看更多
结语

菩萨戒乃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众戒外之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菩萨之身份可在七众之中,亦可在七众之外,其尊贵处,乃由于涵盖而又超胜一切戒之故。梵网经谓,菩萨戒为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诸佛子之根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