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经来说,前面二十五位菩萨所说的境界,跟《华严经》五十三参一样,有顺境、有逆境,有的人在逆境里成就了,有的人在顺境里成就。
《法华经》里面释迦牟尼佛赞叹提婆达多,他自己说的,没有提婆达多他成不了佛,他也度不了众生,称提婆达多是大善知识。我们几个人能懂这个意思?《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你们都念过,《禅林宝训》也有不少同学都看过,看过怎么样?都是他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不能直下承当。真正要想成佛,你得求一个提婆达多帮你忙,你要是找不到这个人来帮你忙,你一生怎么能成就?所以先是逆境,逆境里把你无始劫以来的坏习气、恶习气,淘汰得干干净净。到弘法利生的时候你做了法师,刚才讲顺境、逆境都有,有赞叹你、恭敬你、供养你的,也有毁谤你、破坏你的,这个境界都有。
这个时候顺境、逆境都无动於衷,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成就自己。传道的时候顺境,传道是传法,这时候完全顺境。由此可知,在我们修学过程当中、弘法利生的过程当中,也是时时刻刻都要用种种不同的方便法,才能够圆满功德。所以这个经文里,顺境、逆境,全是自己常常会遭遇到的,不能不晓得经文里头的宗旨,它的大主意之所在。『圣性无不通』,「圣性」就是佛性,也就是觉性,顺逆境界里都通,所谓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没有障碍。不是说只有顺境才无碍,逆境就有障碍,那你就错了。障碍从哪里来?不信,障碍就来了;错会了意思,障碍来了。换句话说,你在境界里生了分别执著,障碍就来了。分别执著是迷惑颠倒,是凡夫法,不是佛法。所以你要学佛,哪有障碍?学佛无不通,无论什么境界没有不通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