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难

"

阿难于佛陀生前未能开悟,佛陀入灭时悲而恸哭;后受摩诃迦叶教诫,发愤用功而开悟。于首次经典结集会中被选为诵出经文者,对于经法之传持,功绩极大。初时,佛陀之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欲入教团,阿难即从中斡旋,终蒙佛陀许可,对比丘尼教团之成立,厥功至伟。又据付法藏因缘传卷二载,佛陀传法予摩诃迦叶,摩诃迦叶后又传法予阿难,故阿难为付法藏之第二祖。阿难于佛陀入灭后二十年至二十五年间于殑伽河中游示寂,入寂前,将法付嘱于商那和修。

阿难——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阿难陀

阿难——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阿难陀

阿难是如何证得佛果的?

如今学佛的师兄每天还是在不断的增加,因为经常的念诵佛法是可以让师兄变的自在有智慧。在修行的时候很多的人都是想要得到佛陀的指点的,最后获得成果的。那阿难是怎么获得佛果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阿难是如何证得佛果的?

都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法如甘露,佛音如法鼓。许多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未能“甘露先尝,法鼓先闻”。绝大多数人相信,佛的指点和教诫对自己的修行之路绝对是有帮助的。当然,也有例外。

比如今天要说的主人翁——阿难尊者。他在佛的身边随侍了四十多年,佛的诸大弟子中唯独他,迟迟没有证道,直到佛陀涅槃。那么,连佛都无法提点的阿难,究竟是如何证得佛果的呢?

阿难不证道,并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此前写过一篇文章《佛本可住世一劫,年寿八十罪在阿难……》,讲的是《贤愚经》中的一个故事:

阿难为魔所迷,偏偏天机时至。佛问阿难:“其得四神足者,能住寿一劫。吾四神足极能善修,如来今者当寿几许?”阿难不答,魔波旬趁机而入,请求佛陀涅槃,无奈之下佛只好答应了魔波旬的请求。

不止佛的涅槃,连佛法的传承都差点因未证佛果的阿难误了大事。我们知道,阿难不仅是佛的侍者,更是佛的堂弟,是佛历年来当成“绍隆佛法”的继承人。因此,佛向阿难宣讲了诸多佛经,阿难尊者也号称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

偏偏,“多闻第一尊者”是个连阿罗汉果都未证得的人。佛入灭之后,许多僧人都不认可阿难宣讲的佛经。其中甚至包括僧团的继任领导者大迦叶尊者。理由很简单,阿难“爱惑未尽,习结未断”!阿难不证道,就无法参加三藏经典的集结。

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佛涅槃后,僧团并非一片哀寂。相反,有僧人弹冠相庆,因为佛在世之时,颁布诸多口头戒律,限制不虔诚的僧人行为。如果佛已涅槃,失去了最终审判,许多懈怠比丘认为:“如来寂灭,我曹安乐,若有所犯,谁能诃制?”

阿难是如何证得佛果的?

大迦叶尊者听到这样的言论倍感失望,于是决定“承顺佛教,宜集法藏”。在未生怨王的赞助下,第一次佛法集结在迦兰陀竹园南边的七叶窟举行。包括大迦叶在内,有999位阿罗汉参加。

此时,阿难也跑来参加。可惜被大迦叶尊者“无情地拒绝了”。理由是“汝未尽漏,宜出圣众”。阿难不服,说我随侍如来多年,所有的法会我都参加。佛的诸多弟子中唯有我号称“多闻第一”。阿难觉得,迦叶将他排斥于外,是因为迦叶想树立自己在僧团与佛法中的绝对权威,而并非单纯因为佛法。

迦叶也不给阿难面子,直接说他“爱惑未尽,习结未断”。如果阿难能证得佛果,自然会一视同仁。愤恨而出的阿难“至空寂处,欲取无学,勤求不证。既已疲怠,便欲假寐,未及伏枕,遂证罗汉。”

阿难是怎么证道的?他离开七叶窟,跑到一个空寂无人的地方,向佛当年吃完乳糜,离开苦行林一样。不证道就决不放过自己,大有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气节。

可惜毕竟具足三十相的阿难不如具足三十二相的堂哥,他“勤求不证”没有坚持太久,困了,想来个午睡。这么想着,他也这么做了。正当他准备睡午觉时,突然身心放松,心有所悟,还没靠上枕头的那一刻,阿难证道了!

没错,过程就是这么简单+神奇。在佛身边学了几十年没能证道,刚想着午睡放松就证得佛果。只能说佛缘已至,佛法奇妙。于是阿难赶紧回到七叶窟,大迦叶果然信守承诺,请阿难登上师子座,并由他集结三藏经典中的经藏……

阿难是如何证得佛果的?

以上就是对阿难是如何证得佛果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对于学佛的师兄来说,我们就是要坚持不断用心去学习,不要纠结于其中的一种,慢慢的念诵佛经,坚持去修行,这样才能慢慢的领悟其中的精髓。

...查看更多
阿难陀出家因缘

学佛的师兄都是知道阿难是谁的,阿难跟随佛陀四十几年,一直跟着佛四处宣讲帮助有困难的人们。当佛陀涅槃以后,听不到佛的宣讲,佛教中的佛经很多都是有阿难口中叙述出来的。那师兄你知道阿难出家的因缘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阿难陀出家因缘

当我执笔要写下阿难陀尊者一生的事迹时,就自然的会记得文殊菩萨赞叹他的话:「相如秋满月,眼似净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庄严的,记忆力最强的,要算阿难陀尊者了。

关于阿难陀尊者,有着不平凡的一生,他对于当时的教团,对于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的影响。

阿难陀和罗睺罗一样,所谓童年入道,在他儿童的时代就加入教团,究竟是几岁出家的,这很难考证,不过,据可靠的说法,他是和阿那律、跋提等一起出家的,最初释种七王子出家时,阿难陀以最小的年龄,参与其中。

阿难陀出家因缘

阿难陀的父亲是白饭王,提婆达多就是阿难陀的哥哥,他所以能够在童年时加入僧团,可以说就是佛陀的希望。原因是佛陀回乡说法时,白饭王怕阿难陀会受到佛陀出世思想的影响,在见过佛陀不久后,就把阿难陀带到毘舍离国去,不让他有接触佛陀的机会,可是后来佛陀也到了毘舍离国,白饭王只得又把阿难陀带回到迦毗罗卫城。

说来真是不可思议的因缘,佛陀在诸王子中,最希望阿难陀能跟他出家。在有先见之明的佛陀心中想:「假如阿难陀出家,将来可以绍隆佛种,把佛法永传于后世。」一个伟大的人物,在一生事业中最要紧的就是物色继承的人选,加以培植,加以提拔,在佛陀成道后不久,他就选上了阿难陀。

佛陀得悉阿难陀回到迦毗罗卫城,也马上就到达白饭王的宫殿,住在阿难陀隔壁的房间,房门和房门相连,阿难陀一见佛陀,就恭恭敬敬的礼拜,并且还拿了扇子替佛陀搧风,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阿难陀小小的心灵中,早就有对佛陀恭敬的信心!

因此,一有机缘,阿难陀就和跋提王子等一同加入僧团,披剃出家。

阿难陀出家因缘

以上就是对阿难出家的因缘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阿难在佛教中的中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多加的学习他,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和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好处和功德。

...查看更多
阿难为什么出家?

佛教已经存在上千年了,它里面包含着很多的经典智慧,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学习的。经常学佛的师兄也是知道阿难,它经常跟随佛陀到处宣讲,帮助他人,是非常慈悲的。那师兄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出家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阿难为什么出家?

第一卷第五章阿难为什么出家?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于时复有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俱愿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麁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佛言善哉阿难。

在沉闷压抑的气氛中,阿难并没有迎来想象中佛所作出的劈头盖脸的呵斥,而是像苏阵那那样,佛半天没有说话。

阿难是个聪明人,认为佛这是给自己留个面子,因为今天,几乎所有的世间王公贵族和出世间的罗汉菩萨都在场,佛不方便做的太绝,但是又不能直接揭过去,看来只好运用自己最惯常的求法这一招了,只要自己求法,佛就得说法,这可是我当初出家的时候和佛商量好的:不管是有人求法,还是佛自己想要说法,只要我不在的时候,佛就不能说法;只要我求什么法,佛就得说什么法。

这样想着,阿难就哭着对佛说:“佛啊(本来是要喊哥‘啊!’的,因为今天人多,还是正式一点吧)!我好悔啊!我好恨啊!我后悔自己从来都是想着多听闻佛法,我恨我自己没有把所听闻的法义转变成自己的智慧道力!(这样应该可以了吧,不是我有心犯戒,而是我力有不逮,打不过别人啊)我现在知道错了,我想从头开始,踏踏实实地修行。请佛把十方三世,宇宙间所有佛成佛的最初修行方法告诉我,那么多的佛都成佛了,那我也能按照这个方法成就的。”

还真不是吹得,这个阿难,通过短短的几句话,把批斗会,一下子变成了佛的讲法会,并且这个话题,还真是在场的不论是阿罗汉辟支佛还是菩萨,谁都愿意听的。因为这个十方如来最初修行成佛的方法,实在是太有用了,用来度化最初发心学佛的人,最好不过了。因此大家全都不提如何处置阿难的事情,都想看看佛怎么接招。

佛心中悉知悉见,阿难心中的弯弯绕,他全都明白,而且,这次事情,说明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么多年来,还有很多个阿难并不知道佛法到底是怎么学怎么修的,况且这个摩登伽女的机缘也成熟了,我应当把心底最秘密的家当拿出来,恨铁不成钢啊!

佛说:“阿难!我的兄弟,你我同门血脉,手足之情(不用你多说,你心里想些什么,我全都明白)。现在我只想问你,当年你出家的时候,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出家的呢?到底是见到了我佛法中的什么,把你吸引的放弃了王子的享乐,跟随我出家的呢?”

阿难没有想到,佛并没有回答他让佛宣讲十方佛最初修行方法的请求,而是问了这么一个简单至极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把对自己的批评给绕过去了,阿难还是心中很高兴。他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见到佛成道之后的三十二相,那简直是胜妙绝伦,谁都不可能媲美的。看上去就像琉璃所造的一样,人见人爱,我看见了我也羡慕的不得了。我就想:像这样的三十二相,绝对不会是通过父母欢爱交合天生而成的;一定是由某种特殊的方法导致的。因为一般人经过爱欲结合产生腥臭的分泌物后才能生下孩子,但是从来没有具足三十二相的,从来不会身具紫金一般光芒的,只有佛才具有。而这个能够得到三十二相的方法也只有佛才能真正地懂得,我要想和佛一样的拥有三十二相的话,就一定要跟随佛出家才行。因此说,我是为了获得和佛一样的三十二相,才决心出家的。”

所谓的三十二相,是印度占卜星象方面一直以来流传下来的评价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巨大成就的在身体方面的标志,总共有三十二条,如果全部具足这三十二条的话,在世间,就必然是统领所有疆土和民众的大转轮圣王,如果出家的话,就一定是出世间最高成就的获得者。这三十二相包括:一、足安平相,也就是说足下平坦,皆悉平满,没有高低起伏,犹如箱子底部,那是不是传说中的扁平足呢?我也不知道;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的辐条,意思是足下布满了网轮纹,众相圆满,犹如千辐之轮;三、手指纤长相,手指纤细圆长,端直光润,用来弹钢琴一定没错;四、手足柔软相,意思是手足极妙柔软,温润舒适,具有良好的触感;五、手足缦网相,意思是手指中间和足趾之间,缦网交合,具有图案,犹如鹅王之足,好像有一些连蹼;六、足跟满足相,脚跟圆满,不像有些人的脚跟,非常明显的可以看见跟腱韧带;七、足趺高好相,这里说的是脚踝,高起如真金之色,脚踝上的毛发,青琉璃色,妙好圆满;八、腨如鹿王相,这里说的是腿部的肌肉,犹如鹿王,非常有力结实,并且非常有线条感,纤好第一;九、手过膝相,这里说的是双臂修直,在不俯不仰的情况下,双手也能下垂过膝,三国的刘备也有此特长,刘备本人可以说出了会哭之外,能够占据三足鼎立之一,与此相必然有关联;十、马阴藏相,雄马的生殖器平常都是收缩在肚腹之内的,只有在情欲炽盛的时候,才会昂然探出,曾经有城里的孩子见此情景之后,惊呼“马的肠子掉出来了,快找兽医!”阴相藏密,犹如马阴,平日不可见,其实是欲念淡薄的意思;十一、身纵广相,这里说的是身仪端正,竖纵横广,无不相称,双臂伸展和身高相等,非常匀称;十二、毛孔生青色相,身体诸毛孔,一孔一毛,生相不乱,毛色青色,手感柔软;十三、身毛上靡相,全身诸毫毛,都是右旋向上而贴服在皮肤表面;十四、身金色相,肤色呈现紫金色,光明晃曜,众相庄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健康的小麦色;十五、身光面各一丈相,佛身恒放光明,四面各一丈;十六、皮肤细滑相,皮肤细腻滑泽,不沾染灰尘,也不会沾水,更不会被蚊虫叮咬,当然也就不用控油补水了;十七、七处平满相,两足下、两手、两肩、项中七处,皆平满端正,挺拔端正,根本用不着使用背背佳;十八、两腋满相,当双手上举的时候,左右两腋平满而不凹陷;十九、身如师子相,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师子王;二十、身端直相,身形端正平直,没有含胸,没有脊柱侧弯,更没有鸡胸;二十一、肩圆满相,双两肩圆满而丰腴,没有端肩,也没有溜肩;二十二、四十齿相,常人只有三十六齿,只有佛具足四十齿;二十三、齿白齐密相,四十齿皆白净齐密,根复深固,唇红齿白,整整齐齐,就是牙医见了,也只能欣赏了;二十四、四牙白净相,最门面的门牙和犬齿,最白而大,莹洁鲜净;二十五、颊车如师子相,两颊隆满,如师子王,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圆满面容;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咽喉中常有津液,上妙美味,如甘露流注,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平时唾液腺分泌旺盛的人,消化功能也必定好些,平常老是口干的人,一定消化不好,口臭;二十七、广长舌相,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而至于发际,这是善说经法,不妄语的表示;二十八、梵音深远相,音声和雅,近远皆到,无处不闻,比起现在所谓的歌星,佛的声音简直就是天乐了;二十九、眼色如绀青相,眼目清净明莹,就像青色莲叶,因此经常用莲目来形容佛的眼睛;三十、眼睫如牛王相,睫毛长而浓密,犹如牛王,说明眼睫殊胜,非常吸引人;三十一、眉间白毫相,两眉之间,有白玉毫,清净柔软,右旋宛转,常放光明;三十二、顶肉髻相,顶上有肉,高起如髻,也称作无见顶相,表示一切人天二乘菩萨,都不能完全见到佛的全部。

阿难说他就是见到了这么吸引人的佛的三十二相,也为了得到同样的三十二相,才决心出家的。这一番话,很清楚,很轻松,但是在佛的心目中,恰好证实了佛对阿难的判断——这小子,出家的目的就不清净,根本就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美色的一种奢望之下,才出的家;在这样的根本因素的作用下,虽然他也听闻了很多的佛法,但是却仍然没有弄明白出家的意义,没有弄明白修行的目的,他只想得到三十二相这种非常吸引人的美色而已。放到现在的话,可能阿难根本就不用出家修行,只要找到功力深厚的美容专家,整整容、换换肤、照照光、种种牙,甚至可能连一分钱都不用花,直接就能够成为某家整容医院的形象代言人了呢!怪不得阿难在美色的作用下,差点儿就被人强暴了,虽然有大梵天幻咒的作用影响,但是外因从来都是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最根本的内因还是阿难自己对色相的追求。这怨不得任何人。

因此佛就说:“好啊好啊!我知道了。”佛已经知道阿难犯事的最根本的根源了,我也相信这个问题可能是所有人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最根本的一个死穴,这个问题不解决,根本谈不上任何的修行。

因此,佛就准备在下面的时间里,就从眼睛所看到的美色这个角度,彻底对阿难进行一番教育,顺便揭示出实际的修行秘密。

讲到这里,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想一下我们自己,虽然我们并没有出家,但是却想学佛,那么我们最初学佛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什么呢?是像阿难那样,改变自己的相貌?还是为了身体不再多病?还是为了家里不再有那么多的灾祸?还是为了增加做生意成功的机会,多赚些钱?还是为了跳出轮回,不再有生老病死的痛苦?还是为了让所有的众生不再痛苦?还是为了其他的什么呢?

阿难为什么出家?

我自己,最初想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被别人算命的时候算得那么准确,那样的话,这个人生好像全部被设计好了的程序一样,没有任何的挑战性。当我听说一个算命大师一直号称毫不失手,但是对于那些好的出家人,却只能算出出家前的事情,对于出家后的事情,则根本就算不出来。我才从此有了一个认识:原来学佛可以这么牛啊!谁也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完全由自己决定,因此就下决心学习佛教的知识,显密都没有放过。甚至在学佛的过程中,有个师傅通过算命者的占卜,告诉我某个决定会导致非常大的困苦,反而激发了我的怒气,偏偏就要这么做,看看会不会那么的困难。事实证明,算命者的话,根本就是一派胡言,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我就完全进入了崭新的人生轨道,而且一直非常顺心如意,日子过的很好,佛也学得自觉满意。

现在回想起来,我学佛的最初发心,其实也暗合了跳出轮回,或者说不再被因果规律所左右,而是自动自觉地掌握并利用因果规律,这个修行的最终目的。正因为有了这样最初发心,我才能在后来的日子里,一直到现在,都坚持在正确的道路上,天天都有进步和收获,也得到了根本上师的认可。

当然,最初发心并不是绝对固定、不可更改的,当发现自己的最初发心有偏差,或者说并不十分准确,不十分清净的时候,也就是发心即将得到升华和净治的时候。这个时机,有时候自己可以把握和发现,进而得到调整和上升;有时候,是需要在上师的指点之下,帮助你发现最胜的发心,并且把这个最胜的发心融合成为自己的生命航标,上师的重要性,在这里就可以窥见一斑。

阿难为什么出家?

以上就是对阿难为什么出家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经常的念诵佛经是非常好的,不单单是对自己,对家人也是非常好的,是可以保佑家人身体健康的,可以幸福快乐的生活的。

...查看更多
阿难为什么是最晚得道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在寺庙中我们经常看见阿难尊者,它经常在佛祖的身边。在佛教中的位置是非常高的,它跟随佛祖到处宣讲,它的记忆力也是非常高的,对佛经的记载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那师兄你知道为什么阿难是最后一个成道的吗?下面就一起拉看看吧!

阿难为什么是最晚得道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阿难陀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是一位对佛经传播起到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一位很有名望的佛教人士。作为释迦牟尼的常随侍者,不仅侍奉佛陀二十七年,而且充分发挥了他强闻博记的特长,凡是佛陀讲过的佛经,多由他记忆整理传世,现存佛教经典中,凡是以“如是我闻”四字作为卷首语的,均系阿难陀亲听佛说而记录下来,故有“多闻第一”之称。

作为佛陀的侍者,他从不媚上压下,以势欺人,而是主张强弱互济,男女平等,竭力劝请释迦牟尼接纳妇女为僧团成员,使佛教僧团拥有僧尼二众。三是作为释迦牟尼的后继领导人,保证了僧团的和睦友善,没有出现大的事件和失误。阿难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中最后一个证果的,其中很大原因是下面这个故事造成的:

阿难尊者在当时的僧团中年龄最轻,相貌非常端严,聪明而多闻,佛陀很喜欢他。一天乞食回来,佛陀到处也找不到阿难陀。罗睺罗尊者和其他的比丘都说没有见过他。只有一个比丘报告,说他好像看见阿难陀在邻近“不可接触者”的村落中乞食。于是,佛陀便叫那比丘前去找他。那比丘找到阿难陀回来,但同时带了两母女到精舍见佛陀。那女儿的名字叫摩登伽。

佛陀细听阿难陀这天迟回精舍的原因。数星期前的一天,阿难陀乞食后回精舍的路上,突然感到口渴。他在“不可接触者”村里的一个井边停下来。这时,他看见摩登伽女正把木桶放下井里提水。她是一个可爱的女子。阿难陀向她请求一点水喝,但她拒绝了。她告诉阿难陀她是一个“不可接触者”,因此怕给僧人供水时会污染他。

阿难陀对她说:“我很乐意接受你的水。请不要怕污染我。”摩登伽女便立刻给他供水。她觉得自己对这个英俊和蔼,说话温文的僧人很顷慕,对他充满爱意。她彻夜难眠,满脑子都是阿难陀。那天之后,摩登伽女每天都呆在井边,等候着看他一眼。她说服母亲请阿难陀回家吃饭。阿难陀接纳了两次邀请。但当他发觉这少女恋上了自己,便再没有应邀了。

摩登伽女对他日思夜想。她逐渐消瘦。最后,她忍不住向母亲倾诉她对阿难陀的爱意,并表示希望阿难陀还俗与她成亲。她的母亲呵责她这般愚昧,爱上一个僧人是没可能有结果的。但摩登伽女坚持她宁死也不会放弃阿难陀,以期他会对女儿的热情有所反应。她来自摩登伽族,对当地一些邪教药物是有点认识的。

那天早上,摩登伽女在街上见到阿难陀,便央求他再到她家里吃饭,说这将会是后的一次。阿难陀有信心自己可以对她们母女说教,使摩登伽女放弃对他的痴恋。但在喝下了药的茶之前,他根本就没有机会说教。当他感到双脚麻软,头目眩晕的时候,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他立刻运用呼吸来抗衡药力。来找他的比丘发现阿难陀的时候,他正跏趺而坐。

阿难为什么是最晚得道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佛陀慈和的问摩登伽女:“你很爱阿难陀比丘吗?”摩登伽女回答:“我全心全意地爱他。”“你爱他什么?是他的眼、鼻、还是口?”“我爱他的一切,他的眼、鼻、口、他的声音、他走路的姿态。大师,我喜欢他的一切。”“除了他的眼、鼻、口、声音、走路等,阿难陀救灾有很多你未知道的美德。”“它们是什么?”佛答:“他的爱心就是其中一样了。你知道阿难陀比丘爱什么吗?”“我不知道他爱什么。我只知道他不爱我。”

“你错了。阿难陀比丘其实是爱你的,只不过不是你渴求的那种爱罢了。阿难陀爱解脱之道、自由、平和、喜悦。由于他对自由和解脱都有所体验,阿难陀的脸上常常挂上笑容。他又爱所有的众生。他希望将解脱之道带给所有的人,使他们都能够享受到自由、快乐与平和。摩登伽女,阿难陀的爱,是来自了解与解脱的。他这种爱不会像你那种爱,给你带来痛苦和绝望。如果你是真的爱阿难陀的话,你便会明白他的爱,而且更会让他继续生活在他选择的解脱之中。假如你也知道怎样像阿难陀比丘般去爱,你便不会再痛苦和感到绝望了。你的痛苦和绝望都是来自你欲私占阿阿难陀。这是一种自私的爱。”

摩登伽女望着佛陀说:“我怎样才可以像阿难陀那样爱?”“摩登伽女,如果你爱阿难陀如爱一股爽朗的清风一样,你自己也会变作一抹清风。你那时便可以把自己和别人的痛苦和压力都一并消除。”摩登伽女高兴不已,立即伏在地上向佛陀求受比丘尼戒。

这个故事还说明佛陀的爱,不是执着的偏爱。他没有因为爱阿难陀,而憎恶伤害阿难陀的摩登伽女,同时以极大的爱心让摩登伽女持戒。

阿难为什么是最晚得道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以上就是对阿难为什么是最晚得道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修行的师兄一定不要着急,因为佛经中的智慧是非常多的,每个人的修行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获得成果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坚持不断的去修行。

...查看更多
结语

阿难系佛陀之堂弟,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阿难陀天生容貌端正,其身光净如明镜,虽已出家,却屡遭妇女之诱惑,然他志操坚固,终得保全梵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