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律陀一般指阿尼律陀,梵名Aniruddha ,又作阿尼卢陀、阿楼驮、阿难律、阿那律、阿楼陀。意译无灭、如意、无障、无贪、随顺义人、不争有无。乃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佛陀成道后归乡,阿那律与阿难、难陀、优波离等,即于其时出家为佛弟子。出家后之阿那律,修道精进,堪称模范。彼尝于佛说法中酣睡,为佛所呵责,遂立誓不眠,而罹眼疾,至于失明。然以修行益进,心眼渐开,终成佛弟子中天眼第一,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
熟悉阿那律陀的人都知道他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并且在佛教中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要去了解阿那律陀,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阿那律陀简介吧。
阿尼律陀(梵名Aniruddha ,巴利名Anuruddha),又作阿尼卢陀、阿楼驮、阿难律、阿那律、阿楼陀。意译无灭、如意、无障、无贪、随顺义人、不争有无。乃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城之释氏,佛陀之从弟。关于其身世,起世经卷十、五分律卷十五、众许摩诃帝经卷二等载为斛饭王之子,佛本行集经卷十一、大智度论卷三则载为甘露饭王之子。
佛陀成道后归乡,阿那律与阿难、难陀、优波离等,即于其时出家为佛弟子。出家后之阿那律,修道精进,堪称模范。彼尝于佛说法中酣睡,为佛所呵责,遂立誓不眠,而罹眼疾,至于失明。然以修行益进,心眼渐开,终成佛弟子中天眼第一,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
关于阿那律陀简介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那些不清楚阿那律陀的人们来说,上面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并且还能够让他们有很好的收获。
关于阿那律陀的故事有很多,只要我们能够用心的学习,就能够收获到很多的好处,并且还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帮助。那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爱睡觉的阿那律陀吧。
阿那律的道心很坚固,虽然美色当前,却能坐怀不乱,其心地光明,就可想而知。不过,有一次为了睡眠,他曾被佛陀不客气的训诫过。
那是佛陀在讲经的时候,大概因为阿那律昏沉疲倦的关系,他竟打起瞌睡来,佛陀望着他说道:“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内,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旁边的人,用手推了一下阿那律,他惊醒过来,佛陀向他道:
“阿那律!你出家学道,是为了畏惧王法,是为了恐怖盗贼吗?”
“不是!”阿那律站起来,恭谨的说道。
“那么,你为了什么原因才出家学道呢?”
“为着厌离生老病死,解脱忧悲苦恼。”
“大家都赞美你不为女色破坏戒行,你现在像是很自满,在我说法的时候,你也在睡觉。”
阿那律听佛陀这幺一说,赶快跪下来,合掌说道:
“佛陀!请求你慈悲原谅我的懈怠愚痴,从今以后,尽形寿,我再不睡眠。”
对于肯认错忏悔的弟子,佛陀一向很欢喜,阿那律发过誓愿以后,佛陀又鼓励安慰他,叫他好好用功,修行固然不能太缓,但也不能太急。从此以后,阿那律从清晨到黄昏,从黑暗到光明,他都用功办道。
如此精进修行,一时都不肯睡眠,一天两天不要紧,但日子一久,就算人可以勉强支持,但身体总会生病的,不久,阿那律因为不睡眠,眼睛病起来了。
阿那律因为精勤用功,而使眼睛生病,佛陀知道以后,很是挂念,有一天,佛陀找到阿那律,就很慈和的告诉他道:
“阿那律!和你讲过,修行不及固然不行,但太过了也是同样的不行。”
“我在佛陀的面前已经发过誓,我不能违背誓言!”阿那律恭敬而又坚决的回答。
“你不要挂念这个问题,眼睛要紧。”
佛陀虽然如此慈悲的开导阿那律,但阿那律仍不肯睡眠。佛陀只得又再方便的说道:
“阿那律!一切众生都是要有食物才能生存,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舌以味为食,身以触为食,眼就是以睡眠为食,所以,你去睡,不要想其它问题,就是涅槃也要饮食。”
“涅槃吃什幺?”
“涅槃以不放逸为食!不放逸能到达无为的境界,无为的境界也是要以禅悦法喜为食。”
“佛陀!眼睛以睡眠为食,不过我不睡眠没有关系,请佛陀放心!”
佛陀的慈悲,阿那律很感谢,但他不愿违背自己的誓言,仍是不睡眠,佛陀看他那红肿的眼睛,就去叫名医耆婆前来治疗,耆婆诊治后,告诉阿那律,只要他肯睡眠,眼睛马上就会好,可是阿那律就是不肯睡眠。
不久,阿那律的眼睛瞎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阿那律尊者修道的决心,明知道眼睛会失明,他都不退愿心,不肯违背自己的誓言,佛陀只说了一句话,他对于修道就那么认真奉行,他对佛陀的恭敬,可想而知。
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爱睡觉的阿那律陀,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还会了解到更多关于阿那律陀的故事,深入的去学习就能够领悟到其中的大道理。
...查看更多
因为阿那律陀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所以关于他的故事是非常多的,我们想要去了解阿那律陀就需要去了解下他的故事,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阿那律陀的故事吧。
出家后的阿那律,听经闻法,甘于淡泊的生活,对于佛陀的说教,总是很欢喜的奉行。
阿那律虽然没有证果,但因有法乐支持着他,他为了要报答佛陀允许他出家的恩惠,他想作一次行脚,到各方弘法,佛陀很高兴的鼓励他,在佛陀的意思,弟子们能热心弘法利生,从弘法利生的工作中,可以长养自己的信心,信心升华,才可开悟证果。
年轻的比丘阿那律,有着庄严的仪表,优美的风采,他的皮肤是黄色,他的鼻子像鹦鹉的嘴,长得相好庄严。一次在弘化的途中,因地处偏荒,天色也渐暗,他只得向民间投宿。荒凉的乡野,村庄也是疏疏落落的,阿那律投宿的这一家,院落很大,可是意料之外的,这一天,这一家没有人,只有一个年轻的少女在家。
阿那律很犹豫,一个比丘投宿在只有一个少女的人家,不知可以不可以,因为当时佛陀制戒,好象没有提到这一点,阿那律看看渐暗的天空,乌云密布,像是要下雨的样子,阿那律没有再讲什幺,只得住下来。
阿那律住下来不久之后,有一位年长的过路老人,也来借宿,可是少女拒绝他,对于年老的人这么没有礼貌,没有同情,阿那律心中有些奇怪。
少女对阿那律很殷勤,拿茶拿水,问长道短,阿那律在屋内结跏趺坐,一心念佛念法念僧,希望早些天明,以便赶路。
夜半,灯光渐渐的暗淡,朦胧中,门声响处,那个年轻的少女走到阿那律的床前,她温柔多情的说道:
“你是一位沙门,我知道,对一位沙门有非非之想,真是罪过,但我见了你以后,我又无法压制我对你的爱情。请你相信我,我不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孩子,近 来很多有名的公子向我求婚,我都一一拒绝。但我看到你清秀的容貌,端正的行为,我现 在不害羞的自愿将身许你,请你以后就住在我家,我的父母一定也很欢喜。”
长得那么英俊,又是王子出家的阿那律,对于应付女孩子的爱情,他是少许有些经验。当他还没有出家的时候,就有不少王族的少女包围在他四周,向他求婚。虽然阿那律貌美,但他一向就知道爱情是一枚苦果,他不以情欲是快乐,他认为修道获得安稳,才是真正快乐。
当女人燃起爱情的火焰时,是不容易熄灭下去的。阿那律只得把双目紧紧的闭起来,不理睬她,使她羞愧而退。
可是少女以为阿那律不好意思,她更靠近一步,抚摸阿那律的手,阿那律仍然像高耸的山岳,巍然不动,少女甚至拥抱他,阿那律这才睁开眼来诃斥道:
“姑娘!你怎么这样不知羞耻?男女不应该如此胡来!何况我已是出家的比丘,你对我实在没有礼貌!
“人间男女的爱情,是生死痛苦的根源,很多的烦恼、是非、纠纷,都是因爱情而起。我现 在请你把情欲的烈火熄下,好好观察自己的心。”
阿那律义正辞严的话,使少女羞愧得低下头,终于她悔过的心生起,要求阿那律接引,皈依佛教,做了优婆夷。
男女相互吸引,这是人的习性,但修道者要能超越人性,才能接触佛性。从此,阿那律就不再在在家人家中借宿。
上面的内容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有关阿那律陀的故事,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我们刚去修行阿那律陀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只要我们深入去学习就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
...查看更多
大家都应该知道阿那律陀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有很多人就想去了解阿那律陀,关于阿那律陀的故事也是有非常多的,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想要出家的阿那律陀吧。
阿那律长大了,年轻的阿那律,长得仪表堂堂,他不再年幼无知,他逐渐懂得人生,认识世间,就在这时,佛陀成道,回到故乡迦毗罗卫城说法教化,佛陀的感化力真强,没有多久,很多王族人等都皈依佛陀,落发出家。先是即将继承王位的难陀出家,然后又是罗睺罗做了沙弥,这给一些年轻的王子王孙很大的震惊。阿那律就在这样的情形下,立志要跟随佛陀出家。
阿那律先找到哥哥摩诃男,他对摩诃男说道:
“哥哥!最近佛陀回来,我们释种很多人都已出了家,做一个沙门,把佛陀的甘露法雨传播四方,这是多有意义的生活。难陀放下娇妻孙陀利,已进入僧团;罗睺罗那幺小,也懂得出家学道;我们兄弟二人,如果没有一人出家,真难为情,哥哥!你的意思如何?”
英勇的王子摩诃男大将军,已经为国家立下不少的战功,他听了阿那律的话,就回答道:
“弟弟!你的想法,和我一样,我们兄弟二人,一定要有一人出家,我也想找你谈谈,今后父母请你孝养,让我去跟佛陀出家!”
阿那律摇摇头,对哥哥的话不以为然,他说道:
“哥哥!你不能出家,国家正需要你,虽然我也会些武功,但和哥哥相比,还差得太远。请你允许我出家,我的性情比较适合过僧团寂静的生活,我现在讨厌烦嚣,对王宫的五欲生活,实在很厌恶!”
哥哥经不起弟弟的劝说,只得认可,但佛陀规定,出家一定要经父母的允许,阿那律只得向父母苦苦哀求,希望父母能允许他加入僧团做一名比丘。
可是,父母爱子心切,任何阿那律怎样请求,父母都不允准,阿那律曾三次请求,父母三次都拒绝。
后来,因为阿那律出家的志愿太坚固,父母如果再拒绝的话,他只有绝食而死,父母没有办法,只得方便说道:
“你真要出家的话,你去和跋提王子商量,他愿意出家,我就允许你和他一起出家,他如不肯,你就不要妄想。”
说到劝跋提王子出家,这是很不可能的事。谁都知道,自从难陀、罗侯罗出家以后,净饭王已经立跋提为王子,他要继承净饭王统治迦毗罗卫国,他怎幺会出家?但阿那律听了父母的话后,一点也不灰心,他很高兴的去找跋提王子,请他一起出家,把做佛陀弟子的意思说了以后,他就一直望着跋提王子,等他回答。
关于舍弃人间荣华富贵的欲乐去加入僧团做比丘,跋提王子感到很为难,可是对于一向亲密的阿那律,又不好意思完全推辞,他思索了好久,勉强说道:
“阿那律!出家做比丘,就不可再留恋世间欢乐,你我的年纪都很轻,这怎幺能够做到呢?请你等几年吧!让我们再享受七年人间的欢乐,我再跟你去出家。”
跋提王子明明是用婉言拒绝,但阿那律再三说明出家也很快乐,从七年减到一年,从一年减到一月,从一月再减到剩下七日,阿那律见跋提王子允诺七日后一同出家,他这才欢欢喜喜的和他告别回家。
七日以后,他俩与阿难、提婆、婆娑、难提等一共七位王子,一起偷偷的离家出走,并且还带了理发匠优波离,追随佛陀游化的路线,到了弥那邑的阿劣林,脱下王子的衣服,叫优波离把他们七人的头发剃除。穿着袈裟,然后去见佛陀,佛陀并不立即允许他们加入僧团,叫他们住在一个空屋中,静坐七日以后,要他们忘记王子尊荣的身分,然后才准他们出家,进入僧团。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想要出家的阿那律陀,想要更深入的去了解阿那律陀,就需要我们经常去学习关于阿难律陀的相关介绍,从中我们还能够体会到很多的大道理。
...查看更多出家后的阿那律,听经闻法,甘于淡泊的生活,对于佛陀的说教,总是很欢喜的奉行。阿那律虽然没有证果,但因有法乐支持着他,他为了要报答佛陀允许他出家的恩惠,他想作一次行脚,到各方弘法,佛陀很高兴的鼓励他,在佛陀的意思,弟子们能热心弘法利生,从弘法利生的工作中,可以长养自己的信心,信心升华,才可开悟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