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观是佛家修持法之一,为佛教五门禅法之一种,通常由不净观、白骨观、白骨生肌和白骨流光四步组成。主要的目的是息灭对色身的贪恋并厌恶另一半。《禅秘要法经》有多大段详解,有说观想尸体腐烂变白骨的,有说观想满世界白骨嘈杂的,用来破除我执。 白骨观修炼得好就是凝神以成躯,身体一定健康的,袪病延年健康长寿不成问题。因为白骨观一观成,那就是真正的凝神以成躯。其实不是真的白骨,是凝神凝拢来的。
白骨观是现在佛家中很重要的修行方法,只要我们坚持不断正确修行是可以获得不少成就的,那师兄你知道怎么区修行吗,在修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初学者怎么修白骨观。
首先我们最好先找一个人体骨骼模型,又或者三维立体的图片,反复的看,要将这骨骼的形象印在自己的脑海里,等到这骨骼的印象能够深刻地印在脑海里并且能够在平时的生活里任意自在的显现出来,那么我们就可以接着修习了。
将之前那个印在我们脑海里的骨相放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在这个地方很多的修行者都会感到心里的印象不够清晰,那么我们这个时候便可以从我们的脚趾或者手指开始观想,从外面的表皮到里面的血肉,再到骨头,一层一层的开始观想,最后再依次的遍及全身。
这里我要说一下,很多人在观想自己身体的时候,心里的形象都会不清晰,于是他们便从自己的手指又或者脚趾一点一点的慢慢啃,但是很长时间也没有什么效果,对于这一点大家要注意了,观想并是说能清楚地看到自己体内的骨头肌肉的,正确的观想应当是能够在心里感觉到自己肉身的每一个部位,并且能够感觉到其形状,因为能感觉到其形状所以才能够在心里清晰的呈现出其色身的内外形象,而且就我个人的修行经验来看,这白骨观因为是从色身上入手,因此勤修此法门的人可以很快的销尽色阴。
并且这白骨观还有着在我们修行的早期就能克制对于色身的贪欲,不愧是世尊亲自传下的法门,若是你也有修习白骨观的经验的话,欢迎你在下方留言。
以上就是对白骨观要怎么修行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的领悟其中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后的成果。
...查看更多静坐是现在很受欢迎的一种修行方法,因为静坐是可以锻炼自己的心性,让自己可以沉稳,所以我们要坚持静坐。而白骨观也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修行方法,坚持修行是对师兄是非常好的,那师兄你知道静坐修白骨观必备知识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资料使用说明
首先,即修白骨观和不净观最起码要对人体基本的骨骼系统及脏腑系统有个基本的认识。因此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系统解剖学》第七版。
2其次,关于如何修习白骨观和不净观,在《禅秘要法经》上有详细的描述。因此不能离开这本资料。
3再次,临床医学的解剖学读起来是很费劲的,因为书上的图都是平面图,学起来不够形象化,所以推荐3Dbody人体系统解决学辅助软件,该软件所看到的人体结构是3D结构,非常形象。
二、修习白骨观的目的
无论道家还是佛家,讲究一个先“见道”后“修道、行道”,见道是智慧上的思考,是理通,而修道是根据智慧上的思考来修正自己的行为,简称为”修行”!白骨观是佛经上介绍的修习方法,佛家的最终目的是破人我执和法我执,而在我执当中,身执是最大的障碍,很多人修习静坐是为了保养身体来的,这个只是一个副产品,本身和修白骨观的终极目的是相矛盾的,要及时作出调整。我的经验是修到第二观的时候基本就能理解到点。只有明确这一点,在修习过程中,才不会”走偏“。
三、白骨观的原由
每一部佛经都有一个因由,这个因由可以理解为一个问题,一个现象,一个境界。《禅秘要法经》是因为阿纯难陀(不是佛陀的堂弟)难以理解佛陀所讲的道理,先后问了舍利弗等好几个大师级的人物,他死活不能悟道,佛陀指出了难陀不能修证佛法的原因有两句话值得推敲:"有一比丘,名阿纯难陀。聪明多智,以多智故,骄慢放逸。亦不修习四念处法“。”由前放逸不修四念处,是故今身不能觉寐”。简单概括起来,阿纯难陀不能修证佛法的一个根本原因是:“骄慢放逸,不修习四念处!”我们先要弄明白什么是“骄慢放逸”?什么是“四念处”。
“慢”从唯识上来讲是六大根本烦恼之一,简单的说就是比较心,比如有人在能力上不如你牛X,你瞧不起人家,这就叫慢,有人和你的能力差不多,你觉得你比较牛X,这叫过慢,有人比你的能力要高出很多,但是你还是觉得自己比较牛X一些,这便是慢过慢。人有这个比较心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有我执,执着于一个我。所以修白骨观的目的还是要破我执的。
什么是放逸?《大乘五蕴论》上这样解释:“云何放逸。谓即由贪嗔痴懈怠故。于诸烦恼心不防护。于诸善品不能修习为性。”也就是说放逸是“贪”、“嗔”、“痴”、“不精进”四种心理问题。这样我们就明白,阿纯难陀不能修证修法的根本就是因为“贪”、“嗔”、“痴”、“慢”、“不精进”。这几种障碍根本的原因都在于执着于一个“不真实“的我。实际上这些障碍,你只要能破除一个,其它的都会破掉。
什么是”四念处“?《增一阿含经》上有”十念处“。首先,需要特别注意”念"是什么东西?《大乘五蕴论》上这样解释:“云何为念。谓于串习事,令心不忘,明记为性”。说白了就是念就是习惯,要特别理解“串习”一词,人的习惯是一个串串的,不是单一的,譬如,抽烟是个习惯,当你上WC的会抽烟,当你思考问题的时候会抽烟,当你喝酒的时候会抽烟,所以抽烟是个习惯,但是却造就了无数的习惯, 因此”见道容易,修道难!“”聪明容易,愚蠢难,有从明再到愚蠢更是难上加难!“。
理解了”念“,我们就知道了”四念处“提出的目的就是让你养成一定的习惯,长时间心就安放在”思念处“上你就不散乱。我们生活中很容易理解这些道理,比如下班后,有人去唱歌、去逛街、去看电影等等都是因为”心散乱,心无所安放”。具体来说,四念处即为:身念处是观身不净;受念处是观受是苦;心念处是观心无常;法念处是观法无我。这四个念处,看上去是四个,实际上是一个就是无我!因为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这五蕴中包括,色、受、想、行、识,身念就是色蕴、受念即是受蕴,为什么受念是苦?比如你好久没吃肉,吃了肉很快乐,这个快乐是不真实的,因为当你没有肉的时候你还是苦,这个吃肉的快感是建立在你不吃肉的苦之上的。因此《道德经》的第二章上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文字要特别注意“相”字,是相对、相互,当然佛家还可以理解为“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相!
四、个人修习经验
首先,目的一定是要破身执,很多人静坐的时候静不下来,腿即麻又疼,这所有的一切表现上说来是因为没有”制心一处“,本质还是没有“破身执”,试想人皆是白骨,白骨最终也会消散,那何来“腿疼”?
其次,有人用白骨观来戒色,曾子有云:“食,色,性也!”,孔子有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所以男欢女爱皆是人的本性,那是一个事实,即是事实何来戒与不戒?还有人说,在路上见到漂亮MM,他会把她们都看成“白骨观!”我的经验是这是典型的“走偏了”,在《圆觉经》上有一句名言:”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你知道那个东西是幻境的时候,那个妄想的念头早就走了,“不作方便”,不用使用什么技巧,因为那个妄念你一知它早就走了,如果你老是在大脑里提醒美女是”白骨“,这是作方便,在一定程度上作方便即是妄念。
再次,先弄懂经上讲的修习方法,再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修改。我们要改进或者否定一个东西要先弄清楚人家的不足在哪里或者错误在哪里?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别人的东西你不了解,然后直接下定论,这是六大根本烦恼之一的——见,是不可取的!比如,《大乘五蕴论》上讲人眼睛看到的东西有”颜色、形状、状态等“就是说除了”颜色、形状、状态“之外还有其它的东西,有一个朋友说必须得加上一个”数“。为什么?因为现代人从小就学阿拉伯数字,我们看东西第一眼过去,数量也成了眼睛看到的一个重要成分。阿拉伯数字的0,有人说是有印度僧人发明的,不要小看这个数字,西方人接受0的概念,经历大约三千年啊,我们现在人觉得很简单的东西可能经历了N久的发展,所以有时候古老的东西是需要升级的,但是前提是你得先闹明白升级或者更改的原由。事实上中国文化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停的修正的,譬如《道德经》你对比一下楚墓出土的版本,那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只所以扯了这么多,是因为有个朋在修白骨观的时候,因为他的目的是戒淫邪,所以在观想的时候直接把美女作为观想对象,因为自己能力有限,不仅没有观想成功,反而更加迷恋。
最后,持之以恒,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你坚持住一法,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以上就是对静坐修白骨观必备知识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学佛的师兄一定要静心坚持去修行,只有自己坚持不断的修行才能获得更多的福报,慢慢的才能更加轻松幸福的生活。
...查看更多白骨观是现在佛教中很重要的修行方法,但是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智慧和功德,那师兄你知道怎么修行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修白骨观的三个阶段吧!
白骨观即观想人的身体成为白骨的修法。贪欲炽盛的众生为制伏贪毒,可修此观。又作骨想观。依《俱舍论》卷二十二,此观法可分成初习业位、已熟修位、超作意位三个阶段。
(1)初习业位∶行者先将心念安住于自身的足指或额等某一点上,复假想思惟皮肉烂堕,渐令骨净。其次观全身成一具白骨,再扩及他身。渐广至一家、一村而至全世界充满白骨,后再摄回自己一身。
(2)已熟修位∶观想一身之骨中,先除足骨,渐次自下迄上而去他部骨,及至仅残存半头骨的观法。
(3)超作意位∶将残存之半头骨也去除,而将心止住于眉间,专注一缘湛然作白骨观。
前二位系以作意观白骨,第三位则非作意而任运观解,所以名为超作意位。由于白骨无众生所贪着的容颜、肌肤之姣好、妙触,故修此观自然得以伏除贪烦恼。然因此观为假想观,是胜解作意分,且非普缘一切的共相观,所以只有伏烦恼之力而无断烦恼之功。
以上就是对修白骨观的三个阶段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修行时候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去修行,还要每天坚持用心去念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好处和功德,让师兄可以轻松快乐的生活。
...查看更多师兄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的体会其中的精髓。现在修行白骨观是有不少的,但是还有很多人说修白骨观会着魔,那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楞严经》上有言,一旦有人学佛向道,发出厌离的心,要脱离六道,这时候魔王的魔宫就会震动,魔王就会认为他们的眷属要离开他,而宫殿会空,这时魔王和他的魔子魔孙便开始施加各种方便,来破坏修道人的清净,扰乱修道人的道心。而于禅定中,前九个层次都是与外道魔道想通的,之后到达最后一个境界,才是佛所要追求的境界。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自身的意志坚定,是根本不会被干扰到的。如果心能够定住,绝对不会被邪魔外道所侵扰。之所以着魔了,说明定力不足。
白骨观和止观都差不多,道理都一样,这个一般慧根和定力的人,修不来的。需要极强的定力,还有智慧。这个智慧就是那位师兄说的,也是佛在《金刚经》中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为什么会着魔?何谓“白骨观”,着了魔的人你好好问问你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好好“观”了?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着魔的当下,就是“住”了,一住就麻烦了。
我们在修道的过程中讲究“以不变应万变”,境界来了,好,我欢迎你来,好境界我也不执著,坏境界我也不恐惧、如是修行止观和白骨观,才有突破种种烦恼的可能性。 一般我们说修禅修到三禅天的时候,那个境界是最美、最快乐的境界,一般人到那个地方就着住,佛说了,不能着住,到了那个境界赶快跳过去,你只有不执著那个境界,你才有可能进入更高的境界!前九定都不是终点,只有达到最后十定的时候,那就成了。
而于末法末劫中的众生,由于恶因缘和杂染因缘比较多,修止观和白骨等观,都会因内因或外因而不能成就,反入魔道。那这时候就需要另外一个法门来给我们加持力量,那就是“念佛法门”。念佛之人周身三是由旬以内,没有鬼敢接近。所以说,一般着魔的,都是那些妄想求神通,天天在那打坐修止观,其实对里面的道理并不明了,一定要有师傅指导才行的,。但很少听到说有人念佛念着魔了,几乎没有!
如果说有人想修止观,也可以,你边念佛,边修。每天观想前先念佛,培养自己的正气,每句佛号里面都统摄佛菩萨无量光明、智慧、功德福德,我们念佛就罪业消除、福慧增长、所以说,不论我们修习任何法门,如果能够配合念佛,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当然如果有能力的话,加上念经也可以、《心经》和《金刚经》、有人说“《心经》太短,开不了智慧”,这个就是邪见,《心经》虽短,六百卷《大般若经》长么?讲的就是《心经》里面的道理!说长,就是六百卷,说短就是260字,所以我们学佛要利用我们的智慧,不要只停留在表面,那就跟普通凡夫没什么区别了。
好,讲了这么多,希望这位同修早证法身、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同生极乐!!!阿弥陀佛!
以上就是对修白骨观会着魔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修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和用心,慢慢的领悟其中的奥义,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加做善事和善心,只要这样我们才能增加智慧消除自己的业障。
...查看更多“白骨观”,是佛陀在经典中传授的法门。白骨观的修法,是佛说十念法中“念身”法门最基本的一门修法。即如密宗的各种修观法门,每一位佛菩萨本尊相状,大都手持白骨骷髅禅杖,或脚踏死尸,或手持天灵盖,都是表示以白骨观为修行初基的密意。无奈愚痴众生,但鹜高远而不从足踏实地起修,迷失本师释迦文佛的婆心教导,何其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