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岩录第二则(大四八·一四一中):直饶棒如雨点,喝似雷奔,也未当得向上宗乘中事。相传棒之施用,始于唐代德山宣鉴与黄檗希运;喝之施用,始于临济义玄(或谓马祖道一)。以德山善用棒,临济善用喝,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以后禅师接引学人,多棒喝交施,无非欲藉此促人觉悟。后世对警醒人之执迷不悟,称为当头棒喝。
禅宗是很多修行佛法的师兄来修行的法门,而且禅宗中的智慧也是有非常多的,那么大家知道禅宗中的棒喝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就去详细的了解吧!
棒喝接引学人的老和尚
在禅门中,古代祖师常用“棒喝”接引学人破迷开悟,宗风严峻,常令现代人瞠目结舌。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位高僧在生活中的行持小事,参悟一下其中的玄机。
这位高僧是虚云老和尚的法脉嫡传弟子——佛源老和尚,虚老于云门丈室六祖真身前传其云门宗法,赐名妙心,为云门宗第十三世法脉传人。
佛源老和尚日常行持好!
有老居士向佛源老和尚投诉:“师父,我儿媳妇不好。”
佛源老和尚说:“好!”
老居士认真道:“师父,我儿媳妇是真的不好啊!”
佛源老和尚高声说:“好!!”
不为杀生,只为晒谷
南方天气潮,陈谷生虫,库头师请示源公。
佛源老和尚说:“赶紧拿出去晒呀!”
库头:“我怕杀生……”
佛源老和尚喝道:“难道你晒谷就是为了杀生?”
无我人众生
某寺方丈前来礼佛源老和尚。
佛源老和尚曰:“做方丈,弘法利生好啊!”
方丈:“惭愧,老和尚,其实我没有度众生的观念。”
佛源老和尚把拐杖一跺:“哼!哪里没有观念,根本就目中无人!”
禅门毒招——“不留情见”
一次,下课回丈室,老和尚正托着盘子在给居士派糖果。
见我(侍者)归来,便问:“搞么来?(干什么去了?)”
“上课,拜《法华经》回来。”
老和尚大吼:“拜什么拜?不会跟人家结缘呀!恒顺众生就是恭敬诸佛菩萨嘛!”吼完操起盘子向我就是一扔,“当、当、当……”盘子掉到地上,两边颤抖,糖果撒了一地。
再看旁边的居士,早已吓得脸色苍白……
禅门奇招——“直指人心!”
早餐后,一帮居士来丈室见老和尚。老和尚刚坐好,居士们就齐刷刷地给老和尚顶礼。
老和尚怒骂:“拜什么拜?想拜死我呀?”吓得居士们不敢拜了。
“供养老和尚。”领头的居士让大家一个个拿利是(红包)供养老和尚。
老和尚用面巾纸擦了擦嘴,笑呵呵地说:“这么客气干什么?一切现成的,你们个个都是‘多宝如来’哦!”
禅门狠招——“瞬雷神掌”
二〇〇六年八月底,佛源老和尚不慎被电动车压倒,右腿摔断,到广州协和医院开刀将骨头接好。
回云门疗养期间,半夜老和尚叫“刀口痛”,我(侍者)给他揉腿。
老和尚问:“看到刀口没有?”
我(侍者)看着裤子傻呵呵地说:“老和尚,隔着裤子怎么看得到?”
“怎么看不到?蠢东西!”
“啪——”
我还没反应过来,只觉得脸上一阵火辣辣的!
上乞佛法 下乞众生
有小乞丐见源公,曰:“老和尚,给我一块钱。”
佛源老和尚睁大眼睛,慈悲地看了他一会,伸出两个指头:“你给我两块钱!”
虽然大家都知道老和尚禅风严峻,在他面前总是如履薄冰,但是人们还纷纷求他验证自己的境界深浅。
批居士注的《坛经》
有一居士注解了《坛经》,洋洋洒洒百万言,请老和尚作序。老和尚稍看了一下,在上面题了一首诗:“一部坛经字已多,百来万字墨成河。如知心里无余物,月白风清唱赞歌。
没法说
有僧欲与佛源老和尚祝生,佛源老和尚说:“你不祝可能还好,一祝就把我祝死了,你那么多人来拜我,一下就把我拜死啦!哈哈!为什么老和尚不喜欢祝生日,他从不搞这个名堂。你看某师身体多好,把生日一祝就给祝死了,呵呵!”
僧:“他们说传记出得太早也不好,写可以写,但不能出,一发出去缘分马上就成熟了,本来要度很多众生的,给很有信心的众生一下就到位了。”
佛源老和尚:“传就不能自己作,传是要死了才能作,你有什么作呢?你有什么境界?你有什么传可作呢?你有什么东西给人家作呢?还不是吹牛皮、讲假话?!真的呢!你说我有什么东西给别人作呢?没有嘛!没得讲的。”
僧:“有的东西说不出来,写的都是有水分的。”
佛源老和尚:“没法说。
根机!
晚上,老和尚自言自语:“世上的人想当官,想发财,出家人想修行,想坐禅开悟。”
侍者乘机问:“师父,云门寺有没有开悟的人?”
老和尚略顿了一下说:“我怎么知道!”
侍者换了个话题:“师父,以前的祖师们在问答中,说得不好就掀禅床,那是怎么回事啊?”
老和尚说:“那是当时的风格,还有棒喝,打骂的方式。”
侍者问:“那怎么现在没有了呢?现在又用什么方式接引人呢?”
老和尚沉默了一会,很严肃地说:“现在没有那种根机了。现在只有从看经、拜佛、坐禅、研究教理等方法入手了。”
从老和尚的语气中听得出来他的心里是很沉重的。
佛源老和生前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佛协常务副会长、韶关佛协会长。他爱国爱教、建寺安僧、培养人才、弘传戒法……为中国佛教事业发展、佛教文化之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虚云长老赞他为“真衲子,真铁汉”。
他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一语双关,指示人修行要诀,就看学人是否能从中领悟。
禅宗棒喝的意义指向何处?
这种喝打,有表示言语投机的意思。但实际运用时含义很杂。义玄禅师一次在法堂上对众弟子说:“有时大喝一声,犹如金刚王宝剑;有时大喝一声,好比踞地狮子;有时大喝一声,恰似探竿影草;有时大喝一声,不作大喝一声的功用。你们对此作何理解?”
众弟子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未能作答。突然,义玄禅师又大喝一声
义玄禅师解释棒喝的这段,便是禅宗公案——“临济四喝”。
公案中的第一喝,以“金刚王宝剑”来比喻斩断知解情识;第二喝,以“踞地狮子”来比喻震断烦恼困惑;第三喝,以“探竿影草”(垂钓探竿,渔者网鱼)来比喻方便利人,破除有见无见;第四喝,指绝对与相对,喝即不喝,不喝即喝,运行无碍。
事实上,棒打的含义,与大喝相同,不过是施与迷惑更严重的情况罢了。
了解了这些,再参一遍上面的佛源老和尚的行持,就会有所受用了。
当我们能够体会到佛经中内容的时候,就是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体会到经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以及让我们更好的开悟,但是师兄在修行的过程中,也是要了解需要注意什么,这样我们对佛法的了解才会更加的好。
...查看更多现在有很多的师兄在修行佛法,而且也知道了佛门中值得学习的内容也是非常多的,那么大家知道当头棒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吗?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去详细的了解吧!
一次,义玄禅师问洛普禅师说:“在参禅应机中,如果一人行棒,一人行喝,你说那个亲?”
洛普回答说:“我看都不亲。”
义玄禅师又问:“那你认为怎么才算是亲呢?”
洛普便喝,义玄便打……
临济宗第48代传人——星云法师
上面是临济宗祖师义玄禅师的一段公案。这种喝打,有表示言语投机的意思。但实际运用时含义很杂。义玄禅师一次在法堂上对众弟子说:“有时大喝一声,犹如金刚王宝剑;有时大喝一声,好比踞地狮子;有时大喝一声,恰似探竿影草;有时大喝一声,不作大喝一声的功用。你们对此作何理解?”
众弟子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未能作答。突然,义玄禅师又大喝一声……
河北正定临济寺
义玄禅师解释棒喝的这段,便是禅宗公案——“临济四喝”。
公案中的第一喝,以“金刚王宝剑”来比喻斩断知解情识;第二喝,以“踞地狮子”来比喻震断烦恼困惑;第三喝,以“探竿影草”(垂钓探竿,渔者网鱼)来比喻方便利人,破除有见无见;第四喝,指绝对与相对,喝即不喝,不喝即喝,运行无碍。
事实上,棒打的含义,与大喝相同,不过是施与迷惑更严重的情况罢了。
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体会到佛法中的智慧,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还是要多多的去体会和感悟其中的内容,这样我们是可以学习到佛经中的智慧是什么,而且也是能够更好的开悟。
...查看更多当头棒喝是很多修行佛法的人都会了解的内容,其中很多的师兄已经了解了,当还有一些刚刚开始修行的人没有感悟,那么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吧!
当头棒喝,汉语成语,拼音是dāng tóu bàng hè,意思是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出自《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
古代,有一个叫黄檗的传佛禅师,身边有许多弟子。他接纳新弟子时,有一套规矩,即不问情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当头棒喝。黄檗禅师的目的,是考验对方对佛教的虔诚和领悟程度,告诫对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读深究,弄清佛法的奥妙。黄檗禅师的这种古怪的传教方法,后来便被佛门采用流传。
在念诵佛经的时候,师兄是不能有不恭敬佛菩萨的情况发生,这样是非常的影响我们对佛经的感悟,而且也是对佛菩萨的不恭敬,这样对我们的修行和开悟也是有一定的影响。
...查看更多佛门中是有很多的典故是很著名的,而且也是有很多的师兄了解的,但是也有一些人不是很清楚,就像是当头棒喝,那么当头棒喝有什么典故呢?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吧!
成语释义当头棒喝 ( dāng tóu bàng hè ) 解释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佛教语,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的仪式。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典故 古代,有一个叫黄檗的传佛禅师,身边有许多弟子。他接纳新弟子时,有一套规矩,即不问情由地给对方当头一棒,或者大喝一声,而后提出问题,要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而且每提出一个问题时,都要当头棒喝。
黄檗禅师的目的,是考验对方对佛教的虔诚和领悟程度,告诫对方一定要自己悉心去苦读深究,弄清佛法的奥妙。 黄檗禅师的这种古怪的传教方法,后来便被佛门采用流传。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多用于书面语 示例 袁鹰《悲欢·用生命和血写成的诗》:“这声音如晴天霹雳,~,使叛徒们心惊胆战,无地自容。 近义词 晨钟暮鼓、当头一棒 2、佛学释义 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用心即乖。所以,不少禅师在接待初学者,常一言不发地当头一棒,或大喝一声,或“棒喝交驰”提出问题让其回答,借以考验其悟境,打破初学者的执迷,棒喝因之成为佛门特有的施教方式。《续传灯录》“茫茫尽是觅佛汉,举世难尽闲道人。棒喝交驰成药忌,了忘药忌未天真。”后以喻促人醒悟的警告为棒喝或当头棒喝。
《镜花缘》第八十四回有“这个笑话虽是斗趣,若教愚而好自用的听了,却是当头一棒,真可猛然唤醒。”当头棒喝在教育的方式手段上可能会表现得过于强烈,但其目的是促人猛醒,其内在的基础应该是至高的修为。一些教育工作者常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别说打,就是一句重话也说不得。其实,所谓师者父母心,只要你对学生能真正怀着一颗爱心,对学生能有真正深入的了解,能抓住问题的症结,适当的重话是能够起到警醒作用的。应用例:那一番话语,犹如当头棒喝,使他幡然悔悟过来。
当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坚持用心的去学习和感悟,这样我们对佛法的内容才会更加的好,而且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还是要知道怎么念诵的效果才会更加的好。
...查看更多棒喝是禅宗师家接待初学者的手段之一。对于其所问的问题,师家往往不用语言来答复,或者使用棒锋击打其头部,或者冲其大喝,看其反应能力,断定学生悟解能力,同时棒喝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礼记》教学精神的意义,中国上古,教用朴教,演变而为夏楚(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