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积佛

"

宝积佛全称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以无漏圣道之法宝积集庄严,成就佛道。文句二上曰:悲华云:宝藏佛言:汝作功德,其深甚深,愿取妙土。今故号汝名文殊师利,在北方欢喜世界作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今犹现在,闻名灭四重罪,为菩萨影响释迦耳。宝积佛就是文殊菩萨的现在佛,位处一个名叫北方上喜世界的佛国净土。

宝积佛——佛名、文殊菩萨之本地

宝积佛——佛名、文殊菩萨之本地

宝积佛--国王与天帝

宝积佛--国王与天帝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佛教故事的,这些故事不管什么种类的故事,都是非常有哲理的。而且现在的佛教故事是很多的,我们平时若是没有事情的话是可以去多读一读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则非常殊胜的佛教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对百姓非常仁慈,心里常常想着百姓的疾苦。每次他出去巡视,都在车上满载着衣服、食物、药品等,用来接济那些穷苦和有病的人;看到死者,他总是亲自去处理后事。他想了许多办法,以求改善百姓的生活,也常常责备自己:“国君缺乏道德,才会弄得百姓贫穷;国君具备了高尚道德,百姓才能富裕。现在我的王国里,百姓的生活还很穷困,正是说明我缺乏道德啊!”

国家在国王的治理下,一天天富强起来,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国王得到大家的爱戴和尊敬,远近十方的人们,都来到他的国家。国王的善行及百姓对他的拥护,都被天帝释看在眼里他感到自己的座位底下直发热心里一阵阵发慌:下界的这个国王如此德高望重人们将会尊敬他而不会尊敬我了,他将取代我的地位。不行!我得想尽一切办法,败坏他的德行。”

于是天帝释变成一位老婆罗门,穿得破破烂烂,步履艰难地来找国王向他乞讨一千元银币国王立刻叫人拿给他。

天帝释见此计不行,连忙说:“大王,谢谢您啦!不过,我年老体弱,记性又差,这么多钱,恐怕保管不好,哪一天就让小偷偷去了。我先把钱存在您这里吧!”

国王告诉他:“你要用就拿去用,不必担心小偷在我的国家里,早就没有小偷了。”但老婆罗门仍一再请求把钱寄存在国王那里,国王没有办法,只得答应他。

天帝释走出宫门心想:一千元银币你不在乎一个王国你该心痛了吧!”

于是又变成另一个婆罗门来到王宫觐见国王。他装模作样地感叹道:大王,您的功德真是无量啊!远近十方人人皆知人人向往您真是一位英明的君王啊!您看,我?山越岭,一路忍饥挨饿,风餐露宿,辛辛苦苦地来到您的国家,就是想向大王请求施舍。”

国王慷慨地应允了。

婆罗门又说:“我生于穷苦家庭祖辈、父辈都一直受苦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富贵日子。但现在我知道了,在您的国家里,百姓都过着富裕的生活,我也不甘心再忍受一辈子的穷困。

所以今天我来请求您请您把您的国家施舍给我吧!”

国王说:“很好,就这样吧!”便与王后、太子乘车离开自己的国家。

天帝释见此计仍行不通又生一计变成另一个婆罗门半路拦住国王的车说:“大王!您一向爱施舍穷人,现在我正需要这辆车,能不能请您把车施舍给我呢?”

国王又答应了毫不犹豫地把车、马都送给了婆罗门。

白天他带着妻子、儿子一同步行在山路上、田野上;晚上他们就找一片树林或一个山洞住宿。

有一位僧人,长年累月地修行,也有了一些神通。他一向尊敬国王的崇高道德。

宝积佛--国王与天帝

听说国王失去了国土、失去了车马每天带着妻儿艰难地到处流浪,感到非常奇怪,就用神通一算,知道都是天帝释出于嫉妒心所做的好事。于是他借着自己的神通,来到国王休息的地方,变出一辆新车送给国王。

第二天早晨,天帝释发现了这辆新车,就又变成另一位婆罗门,要求国王施舍这辆车。

国王又把这辆车送给他。

过长途跋涉国王一家三口来到邻近的一个国家;进入国界才几十里,面又碰上了天帝释最初变的那个老婆罗门。

老婆罗门高兴地对国王说:大王!真高兴能在这儿碰到您。我正要去您的国家,要回那一千元银币呢!那是您早就答应给我的,而且钱一直存放在您的仓库里。”

国王为难地告诉他:“是有这么回事,我想起来了。

可是我现在已把整个国家连同我的一切财产统统都给了人当时也忘了您这一千元银币的事。”

天帝释心里暗自得意故意说:我是信任您,才把钱存在您那里的。现在我有急用,请您一定要在三天之内,把钱准备好。”

国王没有办法,又不愿失信于人,只好把妻子卖到一个财主家当女仆,把儿子卖到另一家,得了一千元银币,交给老婆罗门。

王后在财主家当女仆,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伺候那家的女儿起床、吃饭、洗澡、睡觉。有一天,那家小姐脱衣沐浴时,将珠宝首饰悬挂在架子上,不料天帝释化成一只凶猛的老鹰,一下子就将所有的衣物珠宝全部抓走。小姐洗完澡,怎么也找不到那些东西,便一口咬定是这个女仆乘机将东西偷走了,不由分说地将她关到狱中。

国王的儿子到了主人家以后,晚上与主人的儿子同睡一张床上。一天深夜,天帝释偷偷潜入那家,把主人的儿子杀死了。主人伤心极了,认为是这个小仆人干的,也将他关入监狱。

母子同被关进监狱,备受折磨,饥渴交迫,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样的冤屈到哪儿去申诉?他们束手无策,终日哭泣不停,人们都非常同情。

国王东奔西走想尽一切方法终于借到一千元银币想去赎出妻子和儿子。路上他想:唉!这一切苦难,都是因为我过去做了坏事后造成的。”

想到这里他就专心诚意地祈祷起来。

他的诚意使他得到了神通看清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明白这一切灾祸,都是由天帝释一手造成的。

这时,空中传来一个声音说:快去杀死天帝释,正是他害得你无家可归,备受磨难啊!” 国王回答说:“我不能这样做。

因为我听说天帝释对世间的人和物,都怀有恻隐之心,对众生如同慈母一般哪!一切众生,都承蒙他的恩情而存在,也正是因为他没有做过恶事才得到天帝释的宝座啊!不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如果天帝释还一味胡行,总有一天也要下地狱的。”

天地诸神听了他的这番话,无不点头称善。

邻国的国王也听到这件事,连忙下令:把关在牢里的王后和太子放出来,并亲切地接见国王一家三口。听国王叙述了他一家所受的苦难后这国的人民没有一个不为他流泪并痛恨天帝释的。这国的国王,对这位受尽了苦难的国王说:你就安心地住在我这儿吧!我分一半国土给你。”

这时,这位国王的国家的大臣与百姓也找来了。原来自从国王出走之后,王国无首,大臣与百姓都非常着急,四处派人寻找国王的下落,终于在邻国找到了自己的国王。

这位国王在受尽苦难之后,在大臣与百姓的陪伴下,启程回国。王国的其他百姓闻讯后,远道赶来欢迎他;邻国的百姓也都赶来欢送。两国的人民一喜一悲,本国的百姓人人兴高采烈,因为自己的好国王又回来了;邻国的百姓却不免有点悲伤,如果自己能在这样好的国王的治理下生活,那该有多好啊!干尽坏事的天帝释,后来终于下了地狱。

宝积佛--国王与天帝

上面就是一个关于非常殊胜的佛教故事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肯定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是可以找师兄们来询问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修行佛法。

...查看更多
宝积佛--颠倒的世情

宝积佛--颠倒的世情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佛教故事的,这些故事不管是人物故事,还是寓言故事,都是很有哲理的。我们平时若是想要看一看这些佛教故事的话肯定也是很好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则佛教生活故事。

有一个女人,她年轻漂亮,极迷人。有两个年轻男人,他俩爱上了这同一个女人,几乎同时向她求了婚。

两位的求婚使她心满意足。有生以来,能够挑选总是让人高兴的事。但是她左右为难,究竟选谁呢?于是她把他们俩人都叫过来,说:“我把你俩都叫来是有原因的。你们都告诉我你们爱我,但我一直难以作出决定,你们俩都是极棒的男子汉……”

两个男人分别倾身诉述衷肠,山盟海誓。

“没有人比我更爱你。如果可能的话,我可以掏出心来让你看看。”

“不!最爱你的人是我。为了你,我心甘情愿献出生命!”

“你夸下海口献出生命算什么?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么我们来场决斗。如果你有勇气……”

“正合我意。我们进行公平决斗。除此之外,没其他办法了。”

他们四目相对,似乎真要决斗。女人插到他俩之间说:“你们别犯傻,我不知道谁的爱更深,但决斗毕竟大野蛮。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应该有更好的竞争方式,展示谁的能力更强。”

“同意!你说怎么办?”他俩说。

“我要你俩各自去做生意,我想看看从现在开始一年之后谁能赚取更大的利润。别误解我的意思,我可不是那种财迷心窍的女人。但是我觉得这是测试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能力强弱的最好的方法。”

“很好!我们就以这种方式一决胜负。我相信我会赢。你能发誓遵守决胜结果吗?”

她同意了,比赛规则也产生了。

宝积佛--颠倒的世情

两个男人都着手认真研究最有利可图行当。他们订下计划开始工作,废寝忘食地工作。

一年期限到头,他俩回到女人那里,一个男人说:“我竭尽全力地工作,但是遭到一场始料不及的灾难,所以我的生意很不如人意。我退出比赛。”

但另一位打断了他的话:“我的生意很好,但是如果他没有遭灾,他也可能会赢。我这么赢了心里也不是滋味,我愿将决斗推迟一年,那时会更公平些。”

这个建议合情合理,女人赞同,比赛继续。接下来的一年中,两个男人对自己的工作更认真,他们的生意都比以前好。

年底,他俩又回到女人那里,一个男人说:“我现在已在他之上,我似乎已赢了。但我并不为此感到高兴,因为他去年对我太大度了。作为回报,我请求再推迟一年。与此同时,我们都要多挣些钱,无论谁赢了,对你都更好。”

她又一次赞同了。两家企业规模仍在扩大,虽然偶有失误,他们也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量,并能吸取教训,完善未来规划。

一年后,决定又一次推迟。以前他们只是在做梦,但现在他们开始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商界。从现在开始,这场竞争变得认真了。他们在前期瞎闯的基础上继续努力,目标明确奔向未来。

他们热情饱满继续竞争,并乐在其中。他们在发展企业扩大收益的过程中还找到了刺激和快乐。这使他们的生活更有价值,其它一切都无关紧要。

数年过去了。

女人不再年轻了。她把两个男人叫来,她说:“我看到你们俩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使我很高兴。但是我怎样呢?我们不是许下诺言了吗?我要求快做决定。”

两个男人耳语一番。

“是的,没错。曾经许诺过,我们现在的成功全归功于她。无论如何明年我们得做出决定,但是条件颠倒过来吧,输者娶她为妻……”

宝积佛--颠倒的世情

上面就是一个关于非常殊胜的佛教故事了。我们平时也是可以在家中供佛的,在家中供佛的话是有很多的好处的,比如是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很大的功德。

...查看更多
宝积佛--国王和补鞋匠

宝积佛--国王和补鞋匠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佛教故事的,我们现在是可以多多读诵一些佛教故事的,这些故事是很有哲理的,能够让我们懂得很多的,比如人生的道理等等。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则非常殊胜的佛教故事。

久远劫前,有位勤政爱民的国王,人称“察微王”。他笃信三宝,敬慎心行,常常在生活中思惟并落实佛法的义理。

在一个天气清朗的早晨,繁忙的政务刚好告一段落,察微王一身轻装,悠闲地走出宫殿。

天色才微微泛白,远远的,已有一户人家敞开大门,传出叮叮噹噹的声响──补鞋匠又开始了漫长辛苦的一天。

“这位客人,早安!”老鞋匠憨厚地招呼着,声音中还带着残余的睡意。

察微王坐下来,就着稀疏的日光,和老鞋匠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老先生,您觉得全天下最快乐的人是谁?”

端详着鞋底的缝口,老鞋匠回答:“当然是国王啦!”

“国王?这话怎么说?”

把鞋头敲打一番,老鞋匠信心十足地发表看法:“朝廷百官恭敬奉承,老百姓又尽力贡献,没有不能满足的愿望──当然快乐啦。”

“这样子啊──”察微王从衣袋掏出陈年葡萄酒和老鞋匠对饮,不一会儿工夫,老鞋匠已醉得不省人事。

国王扶着犹自沉醉于梦乡的老鞋匠回到寝宫。起身迎接的皇后满脸讶异:“老先生是──?”

“这位老鞋匠说国王是全天下最快乐的人;朕想跟他开个玩笑,让他过过瘾,亲身体会一下。”

后宫一下子忙碌起来:有人帮老鞋匠擦洗,有人为他更衣,有人到处宣扬,皇后笑着叮咛宫女,排演接下来的情节,女孩们银铃般的笑声不时响起。只有老鞋匠彷佛置身事外,红扑扑的圆脸一派安详。

国王终於上座了!扶一扶头上的王冠,抖一抖厚重精致的御袍,“国王”在名贵典雅的王座上扭捏不安。上朝的大臣行礼如仪,恭敬肃立。“国王”──才酒醒就不由分说被簇拥到大殿上升座的老鞋匠──完全手足无措,不知身置何处。身旁的侍女忍着笑,一本正经地禀告:“大王,您醉了些日子,卷宗堆积如山,请您尽速过目,亲自批阅裁决。”大臣们依次上奏论议谘问,让老鞋匠原本就不太灵光的头脑,更加混沌糊涂了。

“大王,您这样动来动去没有威仪。”史官记下一笔。

“大王,臣以为,您对於儿童福利的处理,不合乎正常的逻辑──幼稚园小班如何响应‘人人补鞋运动?’”

“大王,您卷宗拿反了。”书记官提醒。

“大王,上殿不宜瞌睡。”史官又记一笔。

“大王,身为大王不能讲粗鲁话,要自称‘朕’而非‘俺’。”国策顾问递上一张纸条。

“大王,您……”

“大王,臣敢谏告──”

这高贵的王座,实在不好坐!一天下来,“国王”腰酸背痛、头昏眼花、食不知味;而卷宗依然高耸如山。

宝积佛--国王和补鞋匠

度日如年、如坐针毡的日子,虽然难熬,还是一天一天的过去了。这一天,侍女如往常般侍奉饮食,看到“国王”日渐憔悴,不禁关切地询问:“大王先前神采飞扬,近来怎么消瘦了许多?”

“国王”端身正坐,一板一眼地回答:“朕夜梦己为补鞋老翁,辛劳困苦,衣食常缺,生活艰难,不禁头痛得要命!”在座的大臣们,个个忍俊不住,咧嘴笑了开来。“国王”红涨着脸,表情却更严肃了。

圆月高悬,月光映入窗门,照映出一张失眠的脸。

“我是谁?”一生都没想过的疑问跃上心头,久久不散。“我是补鞋匠?还是国王?是国王,皮肤为何粗乾长茧;是鞋匠,为何却又天天升座理政──国王吗?鞋匠吗?我心乱如麻;我老眼昏花;两个身分,究竟哪一个才是真的?谁?到底是谁?”补鞋匠──或许该称“国王”──不,还是补鞋的老先生──不管那个,他累坏了,沉沈入梦乡。

皇后端详着老先生:他变得消瘦了,憨厚的脸上彷佛有着淡淡的一层灰雾,却又隐隐透着智慧的光芒。“乐师们,请奏乐曲,让大王欢悦如初!”皇后吩咐着,倒了一杯又一杯的葡萄酒。酒力模糊了补鞋匠的意识,终至丧失对世界的知觉。

“回家了吗?”小木屋的天花板映入眼帘,粗糙的床、蒙尘的工具箱、补鞋订单、新鞋旧鞋散落了一地。

陋室中,补鞋匠忍不住怀疑:哪里是家?哪个是我?摸到身上斜挂的粗布衣,发楞的呆滞目光忽然闪过一丝光芒。

“这位客人,早安?”老鞋匠眉开眼笑,憨厚地招呼面熟的高大客人坐下。察微王笑咪咪地观察着,一位和自己无二无别的“国王”。两人又天南地北的聊起来。

“您知道吗?”老鞋匠认真地凝视着察微王:“那天咱俩对饮,醉到前天才醒哩。我做了个好长的梦啊!梦到当上国王。……您瞧这鞋补得牢不牢?哦,那再补几针──国王哪,上殿下殿、史官记缺点、群臣共指教,一言一行都得有模有样的,心里紧张得很。一天下来浑身酸麻胀痛,简直像挨了顿打。──您用点素菜,别客气,咱好兄弟。──痛得要命,折腾死我这老头儿。幸好是做梦而已。不过梦就这么悽惨,如果是真的──哎……您再用点素菜,尝尝。──上次向您说天底下国王最快乐,恐怕是自己的幻想吧!……”

宝积佛--国王和补鞋匠

上面就是一个关于非常殊胜的佛教故事了。我们平时可以去礼拜佛菩萨的,而且我们可以和诸位师兄一起修行的,这个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

...查看更多
宝积佛--海鲜老板悬崖勒马,免去一劫

宝积佛--海鲜老板悬崖勒马,免去一劫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宝积佛的,这是非常殊胜的一位佛菩萨。其实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其实就是文殊菩萨的佛名。而且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多多的了解佛教知识肯定是很好的。当然现在有很多的佛教故事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在香港有对张姓夫妇开了一家海鲜餐厅,生意特别的好;为了保证餐厅里的新鲜海产,张先生每天早上都得现买大批的活海鲜回来。由于张先生餐厅里的海产都非常新鲜,所以很多人都会来他的餐厅尝鲜,有时候一天下来甚至有几百位客人,所以每天都需要杀害上千条的生命。

宝积佛--海鲜老板悬崖勒马,免去一劫

在张先生的餐厅里,小黄是专门负责杀鱼的,他会先把鱼打晕,然后从肚子一刀切开,将内脏取出来,再把鱼鳞刮干净;有时候鱼甚至在被杀后,过了很久都还有生命力,扔会痛苦的挣扎。由于每天都必须杀上数量庞大的鱼,小黄早已麻木,面对这条挣扎求救的鱼,也已毫无感觉,随手就把这条鱼放进温度极高的蒸笼里,活生生的把它蒸熟。

在这里开海鲜餐厅的老板,已经接二连三的死了好几位,这让张先生感到十分疑惑。有一天,料理海鲜的阿建提出辞职,理由是不愿再杀生害命来赚钱,怕有报应,他说:“你看这里做这一行的老板,有的年纪轻轻就死掉了,还有一些身患疾病,看医生也看不好,难道这不是报应吗?”阿建的话虽然让张先生有所感触,但是他还是舍不得放弃海鲜餐厅的生意,依旧每天以杀生来赚取金钱。

然而几个月后,张先生的身体经常感到疼痛,而且常常做恶梦;虽然张先生去了许多家医院和诊所检查,但都无法治好这个怪病。张先生夫妻两这时想起阿建说的那些话,觉得自己可能真的自食恶果,开始有报应了,夫妻两决定关闭海鲜餐厅;就这样,张先生和太太结束了他们经营多年的餐厅。张先生知道了因果报应,开始劝说身边的人不要再犯杀业,自己也积极参与护生放生的活动,不久后张先生的身体就完全康复了。

宝积佛--海鲜老板悬崖勒马,免去一劫

上面就是关于一个非常殊胜的佛教故事。现在的很多法师都是在推荐我们修行佛法的,我们若是能够认真的念诵修行佛法的话肯定是很好的,而且我们也是可以推荐别人也来修行佛法的。

...查看更多
结语

佛陀曾在《大智度论》卷九里谈到过,"文殊于彼成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为助世尊教化,现菩萨身,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华严会上,与毗卢遮那佛、普贤菩萨,并称华严三圣。",所以持诵欢喜藏摩尼宝积佛的名号,一则增长智慧,二则财富福报无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