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宗禅

"

北宗禅佛教术语,又作北禅、北宗。为南宗禅之对称。禅宗五祖弘忍之门下大通神秀,以弘法于北方,故称北宗。五祖入寂后,神秀迁至江陵当阳山(湖北),力主渐悟之说,其教说盛行于长安、洛阳等北地。中国禅宗史上乃有所谓南宗北宗、南顿北渐等名称。然北宗之称,并非神秀派之自称,而系惠能之弟子神会所加者。受神秀付嘱者,有普寂、敬贤、义福、玉山惠福等四人。于武则天、中宗、睿宗之时,神秀皆被尊为国师。普寂亦被称为三帝之国师。义福、敬贤、惠福等人则以长安、洛阳为中心,大振北宗门风。

北宗禅——佛教术语

北宗禅——佛教术语

北禅宗与藏密之关系

北宗禅是佛门中术语,现在有很多的师兄开始去修行,有不少的师兄已经获得了智慧和自在。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去修行。在修行的师兄我们还要多去了解一些北宗禅历史吧,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北禅宗与藏密之关系吧!

北禅宗与藏密之关系

摩诃衍是唐朝的禅师,他曾受邀,从敦煌来藏地传法。

莲花生大师是8世纪东印度人,他的家乡也是密教圣地之一。他是佛教传入藏地的一位重要而奇特,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人,亦是西藏宁玛派的创始人,他受邀来到西藏传法。据说他的老师吉祥狮子就与中国五台山北宗禅有关系。印度密教也吸取了中国道教的一些炼金术,炼丹术。因此藏传佛教不仅有印度佛教的传承,也有汉地禅宗的传承。

莲花生大师的大圆满教法根本来自密法与北宗禅法,历史也是双向相互融合的过程。

对藏传佛教有影响的另一位善无畏大师也与唐密和北宗禅有很大关系。善无畏到长安时,正是汉传密教最兴盛时期,因此密教与北禅宗也有交集,从印度来的一些密教人士学禅法,禅宗人亦开始学密教。

北禅宗与藏密之关系

北禅宗传承了传统禅宗的教法,成为以城市为核心的宗派,而禅宗的神秀等人又一直为唐代王室的国师,所以北禅宗的历史传承悠远,体系稳固。善无畏带来的密宗入长安,使北禅宗与唐密有了完整的交会。北禅宗除了心如明镜的镜观摄心之外,也广引诸经,开启了禅密相溶的方便。反观六祖慧能却以他超乎文字的直观,不落于繁复的经教引述,加上他超乎的自信,开创了禅宗新型典范的纯化需要,加上地处边地,因此并没有与密宗有更多的交会。但随着汉传佛教历史南移,南禅宗的稳固,也开始摄入密教,盛极一时的密宗在中原失去舞台,密宗最后依附于禅宗的丛林。

北禅宗与唐密的融合,成了唐代的奇特风景,这种融合影响了后续北宗禅与西藏密法的交会,成为宁玛派大圆满法中的核心。

宁玛派的传承分为两大传承系统,有直接传授经典的,称为经典传承,有发掘埋葬的经典而传播的,称为伏藏传承。与汉地禅宗有许多相似之处。比较其他的派别,宁玛派更重视经典的作用,这点与禅宗的籍教悟宗有共同点。

了解藏传佛教,对于了知佛教在中国的整体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块。

北禅宗与藏密之关系

以上就是对北禅宗与藏密之关系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当师兄在修行时,要多加去了解佛门的事情,还要坚持不断的去了解佛门的知识,多加用心去修行,慢慢的领悟其中的含义,让我们更好的去生活。

...查看更多
北宗禅创始人是谁

北宗禅在佛门中时非常重要的,因为里面是有很多的经典和法门的,坚持的去修行是对师兄是非常好的。当我们去修行是我们还要多去了解佛门中故事,这样是可以让师兄更好的去修行,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北宗禅创始人是谁吧!

北宗禅创始人是谁

神秀大师,俗姓李,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是唐朝时期的一名得道高僧。师父为禅宗五祖弘忍,自己则是北宗禅的创始人。少年时为儒生博览群书,游学江南,博览经史,兼通老、庄,玄学。早慧聪敏的神秀虽然才高八斗,但并不迷恋红尘的繁华,而是很早就遁入空门,游历四方。有些事情,也许只能用注定的宿命来解释。早年曾当过道士,后于隋朝末年出家当和尚。

于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在洛阳天宫寺受具足戒。从此钻研三乘经论,四分律仪,多有心得。至50岁时,听说蕲州黄梅县双峰山弘忍禅师是禅门宗师,大启法门,乃翻山越岭,不远千里前往礼谒。相见接谈之后,顷心推尊,叹为“此真吾师也”,便投于弘忍门下,从事打柴汲水等劳役来求法来磨炼自己。服勤6年,夜以继日,每天定时静坐、排除一切杂念、使得心神恬静自在的“坐禅”为修行功课,深为弘忍所器重,擢为上首弟子。

龙朔元年(66年),弘忍选择法嗣,命徒众各作偈语以见禅学悟解深浅。徒众一致推让神秀,以为众人见解无出其右。

神秀知道这个事情之后,认为这个偈语十分重要,于是经过反复琢磨之后,在半夜里,打着灯将偈语题在了墙上。神秀偈语如下: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有尘埃。第二天天亮后,众人发现了这个题在墙上的偈语,觉得写得十分的好。身要像菩提树那样正直,心也像明镜台,但也仍然要时时的拂拭,不要被俗世的尘埃所招惹。

弘忍看见此偈,赞扬说:“依此修行,一定大有利益。”五祖看完后,也觉得不错,认为一般的普通人,按照神秀偈语上所说的那样去做,也是可以不堕入俗尘的。

神秀偈语上所说的对我们今天的人非常有效,我们就是要做到“时时勤拂拭,勿使有尘埃”。不要让自己的佛性被烦恼所污染所遮蔽,保持一个平常心和清净心。整首偈语强调的是一个“渐悟”。就是认为应该勤奋休息,一步一步慢慢来领悟佛法。

虽然弘忍大师最后选择慧能继承自己的衣钵,并不是因为神秀大师不够优秀。而是因为禅宗至高的理念就是“顿悟”,而慧能所作的偈语主旨就是“顿悟”。“顿悟”与“渐悟”其实出发点是一样的,但是“顿悟”更需要不断渐修累积的智慧。突然顿悟那也是要有累世渐修的基础的,因此渐渐熏陶修习是顿悟的基础,没有神秀大师的前偈做基础又哪来慧能大师的后来者居上呢。所以后人更要先渐修熏习而后有了基础才有顿悟的可能。 慧能大师也绝非一世的修行成就的顿悟。两位大师通过这则公案只是给我们后人做个表法让吾等后学明白而已。

虽然禅宗至高无上的南宗顿法是慧能大师为代表,但是禅宗的基础渐法却是北宗的神秀大师为代表。五祖弘忍入灭后,其门下弟子四处传教,影响力最大的更要数神秀这一支。公元700年,一代女皇武则天还亲自将神秀大师迎接进京,还对他行了跪拜之礼,以示虔诚。

公元701年,武则天对神秀大师礼遇有加,为他建造了多座寺庙。比如在神秀大师当初传教的当阳山,建造了一座度门寺;在神秀大师出生的汴州尉氏,建造了一座报恩寺。公元705年,唐中宗即位,神秀大师所受到的礼遇更加重了。公元706年,神秀大师圆寂了,当时神秀大师已经足足一百岁了。

神秀大师圆寂后,其门下弟子嵩山普寂、西京义福两大弟子在统治者的支持下,还是坚持将神秀大师的宗风传扬出去,盛极一时。这两人在当时受到佛教教徒的尊崇不亚于神秀大师。普寂大师的弟子道璇后来还将北宗禅传到了日本去。北宗禅是神秀大师的力作,其不同于南宗禅的最大原因是他更适合于普通人的修行,而南宗禅则要求比较高,没有渐修基础慢慢就衰落了。

北宗神秀大师的禅学思想实际上仍是弘忍禅学思想中一个重要方面的继承和发展。原来,弘忍的禅学思想已经含有顿与渐、教外别传与藉教悟宗两个方面的因素。慧能将其顿悟和教外别传的因素加以深化和发展,神秀则走著渐悟和藉教悟宗的老路,“特奉《楞伽》,递为心要”,继续弘扬以心为宗的禅法。故楞伽宗仍把神秀看作弘忍的嫡传。在楞伽宗的承传系统中,于达摩之前增列《楞伽经》译者求那跋陀罗为初祖,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分别为第二、三、四、五、六祖,而以神秀为第七祖。不过神秀并不单重《楞伽经》,也很重视其他经典。相传他作有《大乘五方便》一书(又称《北宗五方便门》或《大乘无生方便门》),其五方便门即是:

北宗禅创始人是谁

一、总彰佛体门,亦称离念门,依《起信论》说心体离念;

二、开智慧门,亦称不动门,依《法华经》说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三、显不思议解脱门,依《维摩经》说无思无想为解脱;

四、明诸法正性门,依《思益经》说心不起离自性为正性;

五、见不异门,依《华严经》说见诸法无异,自然无碍解脱。可见神秀的禅学理论更丰富了,修禅途径也更扩大了。

神秀的禅法大行于北方,除了禅僧以外,许多士大夫也投到他门下,向他学习禅要。例如玄宗朝官至宰相张说就是神秀的一位在俗弟子,对他极为恭敬。经过这些僧俗弟子的宣传揄扬,神秀的大名传到了皇宫中。武则天听到他的盛名,于久视元年(700年)遣使迎请。第二年(大足元年,70年)神秀以90多岁的高龄来到了神都洛阳,受到极隆重的礼遇,趺坐觐君,肩舆上殿,武则天亲加跪礼,时时问道;京城中王公士庶竞至礼谒,望尘拜伏,日有万计。武则天还特地下诏,在神秀长期传教的湖北当阳山建立度门寺一所,又在神秀故乡尉氏旧宅建立报恩寺一所,借以表示对他的深切敬意。唐中宗即位后,对神秀更加敬重。神秀在洛阳居留凡6年,受到的礼遇与日俱增,先后享有两京法主、三帝国师的殊荣。

中宗神龙二年(706年),神秀在洛阳天宫寺圆寂,享年100岁。朝廷以极高的规格为他治丧,中宗亲派使者吊哀,侯王纷纷赙赠。出殡之日,皇帝御驾送至午桥,王公百官一直送到伊水,仪仗则陈设至山龛,太常卿鼓吹导引,城门郎护监丧葬,的确是极尽哀荣,无可伦比了。朝廷还于神秀死后不几日便册谥他为大通禅师,赠谥之迅速,在佛教史上也是难可比拟的。六祖慧能大师也说,神秀大师的戒定慧接引大乘人。

神秀大师的门人甚多,其中“入堂七十,闻道三千”嗣法弟子有9人,其中嵩山普寂、西京义福两人最为著名。神秀死后,普寂、义福继续领众,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使神秀宗风盛极一时,有“两京之间皆宗神秀”之概。

北宗禅创始人是谁

以上就是对北宗禅创始人是谁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对于修行一定要多加用心和虔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的领悟其中的含义。如果师兄在修行的时候不用心或者不坚持,这样我们获得不了智慧和自在。

...查看更多
北宗禅的教旨

北宗禅的教旨

现在慢慢的修行的师兄是非常多的,因为坚持修行佛门或者禅宗都是对自己是非常好的。当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要多去了解他们的历史和经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领悟它们。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北宗禅的教旨吧!

北宗禅的教旨

本宗教旨,依宗密之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下所叙之七家,北宗为第一家,其文云(卍续一四·二七七上):“此宗秀大师为宗源,弟子普寂等大弘之。拂尘者,即彼本偈云:‘时时须拂拭,莫遣有尘埃’是也。意云:众生本有觉性,如镜有明性;烦恼覆之,如镜之尘。息灭妄念,念尽即本性圆明,如磨拂尘尽镜明,即物无不极。”神秀曾撰“观心论”,并提出“五方便门”之说,以之为修道阶段之次第法门,此一论点,成为神会攻击北宗之目标。然若从禅宗思想史之观点而言,则神秀之“观心”说实为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东山法门之忠实继承者。(禅门师资承袭图、大乘无生方便门、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国禅宗史(印顺)、禅宗史研究(宇井伯寿))

北宗禅的教旨

以上就是对北宗禅的教旨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就是修行佛门或者禅宗就是要多加去了解它的来源和经典,多多去了解,还要加上自己的用心和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的体会其中的含义。

...查看更多
北宗禅的起源

北宗禅在生活中也是有很多的人去修行的,因为它里面的经典和法门是非常多的,坚持用心去修行,这样是对师兄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要坚持去修行。那师兄你知道北宗禅的起源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北宗禅的起源

佛教术语,又作北禅、北宗。为“南宗禅”之对称。禅宗五祖弘忍之门下大通神秀,以弘法于北方,故称北宗。五祖入寂后,神秀迁至江陵当阳山(湖北),力主渐悟之说,其教说盛行于长安、洛阳等北地;而于南方,六祖惠能则于韶州(广东)曹溪山说法教化,主张顿悟之思想,蔚成南宗禅,中国禅宗史上乃有所谓南宗北宗、南顿北渐等名称。然“北宗”之称,并非神秀派之自称,而系惠能之弟子神会所加者。神会以自宗为禅宗正统法系,称自宗为南宗,而视北地所传渐悟法门为劣下,以“北宗”呼之,盖含贬蔑之意。

北宗禅的起源

受神秀付嘱者,有普寂、敬贤、义福、玉山惠福等四人。于武则天、中宗、睿宗之时,神秀皆被尊为国师。普寂亦被称为三帝之国师。义福、敬贤、惠福等人则以长安、洛阳为中心,大振北宗门风。普寂之弟子为道璇,受日僧之招请赴日弘法,乃禅法传入日本之初期重要人物。此宗虽曾盛行于北方,然以会昌法难、南宗隆盛,与神会排斥等原因而渐告衰颓,至唐末遂断其传承。有关此宗派传承之史书有净觉之楞伽师资记、杜朏所撰之传法宝纪。

北宗禅的起源

以上就是对北宗禅的起源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就是我们在修行佛门知识时就要多去了解佛门中的各种事情,这样能让我们更好的去体会其中的含义,然后得到更多的智慧,让师兄可以更好的去生活。

...查看更多
结语

北宗禅依宗密之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下所叙之七家,北宗为第一家,其文云(卍续一四·二七七上):此宗秀大师为宗源,弟子普寂等大弘之。拂尘者,即彼本偈云:时时须拂拭,莫遣有尘埃是也。意云:众生本有觉性,如镜有明性;烦恼覆之,如镜之尘。息灭妄念,念尽即本性圆明,如磨拂尘尽镜明,即物无不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