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中的忏法,起源于晋代,渐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大为流行。唐道宣说:诸佛善权方便,立悔罪之仪。道安、慧远之俦,命驾而行兹术。南齐司徒竟陵王,制布萨法净行仪,其类备详,如别所显。(《广弘明集》卷二十八《悔罪篇序》)宋净源更详细说:汉魏以来,崇兹忏法,未闻有其人者,实以教源初流,经论未备。西晋弥天(道安)法师,尝著四时礼文;观其严供五悔(即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之辞,尊经尚义,多摭其要。
相信很多的师兄都是知道忏法的,忏法来源于佛教戒律中的忏悔思想,是悔除所犯过错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仪式。其实在佛教中,忏法是非常重要的常识,不过很多人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不清楚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佛教徒忏悔罪业的仪则和修习止观的行法。起于东晋的道安和尚,南朝宋、齐、梁、陈亦很流行,梁、陈之际尤甚。历代僧人撰制了不少忏法的佛书。今流行的有《梁皇忏》、《法华三昧忏仪》、《慈悲水忏》、《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等。《梁皇忏》即《梁皇忏法》,原名《慈悲道场忏法》,为梁武帝撰集,共十卷。其中一至二卷讲皈依三宝、断疑、忏悔、发菩提心、发愿和发回向心;三至六卷叙显果报、出地狱、解怨释结和发愿;七至十卷述自庆(罪忏结解,所以自庆)、为六道礼佛、回向、发愿和嘱累,所谓涤过去恶因,植当求种智。《法华三昧忏仪》为陈、隋时期的天台大师(即智者大师)智 依《法华经·劝发品》和《普贤观经》撰成,为修习止观的忏法,意为通过忏法来实现法华三昧。《慈悲水忏》为唐代僧人知玄著,三卷。正文述归命诸佛菩萨,忏悔罪业,宣传善恶因果报应。《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世称《大悲忏》)为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忏法,撰集者为宋天台宗僧知礼,其内容为:严道场、净三业、结界、修供养、请三宝诸天、赞叹伸诚、作礼、发愿持咒、忏悔和修观行十科。流传至今的通行本为清代加以删订重纂的本子,其内容主要以礼拜持咒、忏悔发愿和归向净土等。忏法的种类繁多,行文各异,但仪则类同。修行者通过修习忏法,达到证悟。
忏法是悔除所犯罪过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仪式。
中国佛教中的忏法,起源于晋代,渐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大为流行。唐道宣说:“诸佛善权方便,立悔罪之仪。道安、慧远之俦,命驾而行兹术。南齐司徒竟陵王,制布萨法净行仪,其类备详,如别所显。”(《广弘明集》卷二十八《悔罪篇序》)宋净源更详细说:“汉魏以来,崇兹忏法,未闻有其人者,实以教源初流,经论未备。西晋弥天(道安)法师,尝著四时礼文;观其严供五悔(即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之辞,尊经尚义,多摭其要。故天下学者,悦而习焉。陈、隋之际,天台智者撰《法华忏法》、《光明》(即《金光明忏法》)、《百录》(《国清百录》),具彰逆顺十心(即顺生死流和逆生死流各十种心)。
规式颇详,而盛行乎江左矣”(《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
忏法盛行于南北朝的齐、梁时代。元智松柏庭述《梁皇忏法》的起源及其意义说:“世尊愍念四众,为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命礼诸佛,洗清障垢,依教奉行,俱获解脱。圣言虽在,凡情罕知。南朝齐武帝永明间(483—493),文宣王萧子良撰《净住子》二十卷,分净行法为三十门,未及流通,即罹变故。梁天监时(502—519),具德高僧删去繁芜,撮其枢要,采摭诸经妙语,改集十卷悔文,总列四十七章。前为六根三业,皈依断疑,忏悔解冤;后及六道四恩,礼佛报德,回向发愿。其中正以露缠结罪,涤过去之恶因,复凭发菩提心,植当来之种智。由萧梁武帝之创修,俗称《梁皇空忏》”(《慈悲道场忏法序》)。
自那时以来,采用大乘经典中忏悔和礼赞内容而成的忏法,以种种形式流行,从而产生许多礼赞文和忏悔文,至智顗时遂具备了独自的形式。智顗于所著《摩诃止观》卷二说四种三昧,第三半行半坐三昧,即法华三昧,为修习止观的重要行法。智崑的忏法,即要把这三昧体现出来,因此,他依《法华经》的《普贤菩萨劝发品》和《普贤观经》而成的《法华三昧忏仪》,既是修行的方法,同时也是忏悔的仪式。其内容分为严净道场、净身、三业供养、奉请三宝、赞叹三宝、礼佛、忏悔、行道旋绕、诵法华法、思惟一实境界(即坐禅实相正观)等十法,可说是将《普贤观经》之说加以具体化(津田左右吉《智顗的法华忏法》,见《支那佛教之研究》二百九十三页)。《法华忏法》所依据的《普贤忏》,刘宋的僧苞、道冏和北齐的灵偘都曾依以修行。至持《法华经》行忏法者,则姚秦的竺昙遂,宋的法宗、普明,齐的弘明、僧侯,以及隋的僧映等。其和智顗同时代的,则有南岳的慧思及其门下的大善、慧勇、慧诚以及唐代吉藏、法诚、法喜、智琰等。其后智顗一系以外的佛徒,修行法华忏法者尚不胜枚举(《高僧传》卷十二,《续高僧传》卷十一、十七,《弘赞法华传》卷三、六、七,《法华传记》卷四、七)。
此外,《药师忏法》、《金光明忏》以及《方广忏悔灭罪经》等,在宋、梁之间也开始流行。如道宣说:“至如药师行事,源出宋朝(刘宋),比用在疑,颇存沿俗。……又有普贤别行,金光总忏,名归清众,事乖通俗。……梁初方广(《方广忏悔灭罪经》),源在荆襄,本以厉疾所投,祈诚悔过,能使像手摩头,所苦(此字缺)然平复。因疾相重,遂广其尘;乃依约诸经,抄撮成部”(《续高僧传》卷二十九《兴福篇论》)。
此后忏法的著作渐出。有梁高祖(武帝)《摩诃般若忏文》、《金刚般若忏文》、陈宣帝《胜天王般若忏文》、陈文帝《妙法莲华经忏文》、《金光明忏文》、《大通方广忏文》、《虚空藏菩萨忏文》、《方等陀罗尼斋忏文》、《药师斋忏文》、《婆罗斋忏文》等(《广弘明集·悔过篇》)。
隋、唐之间,佛教宗派渐起,各派依所宗经典撰成种种忏悔行法。如天台宗除上述《法华三昧忏仪》外,还有《方等三昧行法》(智顗说,灌顶记)、《请观世音忏法》、《金光明忏法》(智顗撰)等(见《国清百录》)。三阶教有《七阶佛名》,又称为《礼佛忏悔文》,或《昼夜六时发愿法》(信行撰)。净土宗有《净土法事赞》(善导撰)、《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法照撰)等。华严宗有唐宗密的《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十八卷,称为广本;宋净源略为一卷,称为略本。又有《华严经海印道场九会诸佛仪》,略称《华严忏法》,是西夏一行法师所撰、宋普瑞补注的。又密宗有不空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此外唐末知玄(即悟达国师809—881)抄录宗密《圆觉经修证仪》述《慈悲水忏法》三卷,至今犹流行。又在唐开元间(713—741),智昇更集成《集诸经礼忏仪》二卷,是各种忏法仪式最初的综合刊本。
宋代是忏法全盛的时代。天台巨匠四明知礼(960—1028)、慈云遵式(964—1032)、与东湖志磐(?—1270)俱广作忏摩,摄化道俗。
因为这些天台宗学者,继承智顗遗法,都认为礼忏是修习止观的重要行法。故知礼住延庆寺数十年,讲学之外,专务忏仪,计修《法华忏法》三七日为期前后五遍,《光明忏法》七日为期二十遍,《弥陀忏法》七日为期五十遍,《请观音忏法》七七日为期八遍,《大悲忏法》三七日为期十遍。他著有《金光明最胜忏仪》、《大悲忏仪》、《修忏要旨》各一卷(《佛祖统纪》卷八)。最后一种《修忏要旨》是宋天禧五年(1021)依真宗命为国家修《法华忏法》之时,答使者俞源清之问而述(见《释门正统》卷二)。遵式与知礼同门,居杭州慈云寺,亦广修忏法,称为慈云忏主。他撰有《金光明忏法补助仪》,对智顗的《金光明忏法》详加补充;又因智顗《方等三昧行法》一书,自唐季流出海外,其时行法半任臆裁;至宋咸平六年(1003),日僧寂照斋至,遵式以此书“虽东国重来,若西乾新译,载披载沃,适奉醍醐”。特作序重刊,流行于世(《方等三昧行法序》)。
南宋天台学者志磐,除撰有《佛祖统纪》外,更于四明东湖撰《水陆道场仪轨》(参照本书《水陆法会》条目》),盛行于世。又元照撰有《兰盆献供仪》一卷,亦为存亡露过陈悔的忏法之一。
金代王子成(庆之)集净土因缘力《礼念弥陀道场忏法》,略称《弥陀忏法》十卷。据他自序谓“依梁武忏之仪轨,阐弥陀教之功德。千佛备列,圣众全彰”云云。元至顺三年(1332),高丽三藏旋公捐资并募众缘重刊,遂广行于世。
明代洪武之初,太祖屡建法会于南京蒋山,超度元末死难人物。洪武五年(1372)的广荐佛会,太祖亲临烧香,最后并命轨范师行瑜伽焰口施食之法(宋濂《蒋山广荐佛会记》)。其后忏法广泛流行。举行忏法仪式,成为僧侣的职业。
僧侣以赴应世俗之请而作佛事的,称为应赴僧。这些僧人以行瑜伽三密行法,又称为瑜伽教僧,略称教僧。洪武十五年(1382)制定佛寺为禅、讲、教三宗制度,并于南京能仁寺开设应供道场,令京城内外大小应赴寺院僧人集中学习,作成一定佛事科仪。洪武十六年(1383),由僧录司颁行。
到了明末,云栖袾宏广作忏法,重订《水陆道场仪轨》,修订《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又名《瑜伽集要施食仪轨》,并撰《施食补注》(即近代流行的《水陆》与《焰口》),影响所及,又有许多忏法出现。明受登撰《准提三昧行法》及《药师三昧行法》各一卷。智旭撰《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即《地藏忏法》)各一卷。禅修撰《依楞严究竟事忏》(略称《楞严忏法》)二卷。如惺撰《得遇龙华修证仪》(略称《龙华忏仪》)四卷。清代又有夏道人集《准提焚修悉地忏悔玄文》(《准提忏法》)一卷。失撰者名《消灾延寿药师忏法》三卷及《慈悲地藏菩萨忏法》三卷。继僧撰《舍利忏法》、弘赞集《供诸天科仪》、建基录《金刚经科仪宝卷》各一卷。智证录《水忏法随闻录》三卷、西宗集注《水忏法科注》三卷等。
近世通行的忏法有《梁皇宝忏》、《慈悲水忏》、《大悲忏》、《药师忏》、《净土忏》、《地藏忏》等。《梁皇忏》十卷,创始于梁武帝(通行金陵刻经处本作梁宝志、宝唱等撰),现行本是经元代审订改正流行的。相传此忏创始于梁武帝,故称《梁皇宝忏》(见《慈悲道场忏法序》、《释氏稽古略》卷二)。后世灭罪消灾济度亡灵者,常延僧虔修此忏,是中国流传最久的一部忏法。
《慈悲水忏》三卷,唐知玄述。知玄四川人,唐懿宗咸通四年(863)署为悟达国师。初知玄在长安遇一异僧,患恶疾,人皆厌之;知玄侍候无倦色。后知玄将回川,异僧感其风义,临别告以向后有难,可往彭州条陇山(亦名九陇山)
相寻。中和三年(883),一珠隆起于左股,曰人面疮。知玄求医无效,忽忆往日异僧之语,遂至茶陇山相寻,果于山中见之,告以所苦。异僧命以岩泉濯之,疮愈。知玄因依宗密《圆觉经修证仪》录成名著《慈悲水忏》三卷,流行于世。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略称《大悲忏》,是根据“大悲咒”而作的一种忏法。宋知礼始集仪轨,由于观音信仰的普遍,渐次流行于民间。清初南京宝华山见月读体删文重纂。这个忏法仪式简略庄严,为今日全国流行最广的一种忏法。
《药师三昧行法》一卷,略称《药师忏》,是根据《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而作的一种忏法。清初仁庵义禅师自扬州斋归杭州显宁寺,经天溪大觉寺受登刊定,以定名、劝修、方法、释疑四项,释此忏法,遂盛行于江南(受登《药师三昧行法序》)。凡消灾延寿之法事,多礼此忏。
《往生净土忏愿仪》一卷,略称《净土忏》,宋遵式撰,是采大本《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诸大乘经而立的一种忏法。净土信仰流行民间以后,此忏法通行很广。
《慈悲地藏忏法》三卷,略称《地藏忏》,失撰人。智旭撰《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加以补充。据智旭《忏愿仪》后序说,是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和《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而制此仪法的。其仪式与《药师忏》、《净土忏》略同,是较晚出的忏法之一。凡报亲恩祈父母冥福之法事,多礼此忏。
上面就是忏法的简介了。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也是可以参加拜忏的,因为拜忏依然是寺院一种重要的修持活动。我们在拜忏过程中,虔敬礼佛,真心忏悔,以求灭罪除愆。
...查看更多
相信很多的师兄都是知道忏法的,忏法来源于佛教戒律中的忏悔思想,是悔除所犯过错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仪式。虽然很多人知道忏法的,但是相信有的人还是不知道地藏菩萨的忏法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地藏菩萨的忏法是什么。
地藏菩萨慈悲忏法者,为令一切众生发欢喜心,成善法益,而兴忏法;为令一切众生破除烦恼,成对治益。而见忏法,亦令一切众生从戒定慧,自闻思修,成五根力,得善益。
——《地藏宝忏》
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
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菩萨与娑婆世界有非常深厚的因缘,其“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慈悲誓愿激励鼓舞着无数五浊恶世众生。
“佛智真如清净月,无缘寂照朗虚空。斯心尽处是菩提,是故志心归命礼。”地藏古寺乃沪上唯一的地藏菩萨行愿道场,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与自利利他的具体表现。故此因缘,本寺择定于2020年4月2日——4日举行“清明追思、报恩祭祖”冥阳两利法会。法会期间礼拜《慈悲地藏宝忏》,赞叹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利益众生。地藏古寺举行“清明追思、报恩祭祖”冥阳两利法会通启(点击红色字体,可查看详情。)
《慈悲地藏宝忏》共有三卷,是依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等有关地藏菩萨的经典制订。其中详述了《地藏忏》的缘起,我们凡夫众生虽然粗略的知道什么是三宝,但因为没有发心修行,所以还与一切众生分别你我,并任由自己的贪嗔痴,随着色声香味触法而造作。五逆、十恶、杀、盗、淫、妄等等,乃至广开八万四千诸尘劳门,这些尘劳之门遮蔽了八万四千诸般若道,令我们无始至今仍未能从生老病死中解脱。
因此佛陀与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深感哀悯,教授我们忏悔净业的次第与方法:
首先,忏悔贪嗔痴三毒烦恼;
其次,忏悔淫、贪、慢、嗔等业障;
再次,忏悔六根招致的报障;
然后,忏悔鬼、畜、人三道余愆;
最后,劝佛弟子效仿地藏菩萨:
发广大愿,
上弘佛道,下化众生;
究竟圆常,等归寂灭。
上面就是地藏菩萨的忏法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而且我们若是念诵佛经的话要记得在念诵完佛经之后一定要进行回向,这是很重要的。
...查看更多
相信诸位师兄都是知道忏法的,忏法就是指佛教徒忏悔罪业的仪则和修习止观的行法。而忏法的种类是很多的,我们若是修行佛法的话是会发现很多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庄严消灾延寿药师佛忏法。
《药师忏》是以药师如来为本尊而举行的忏悔罪障的修行法门,是依据《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而作成的一种忏法,是说明药师如来的誓愿而离苦得乐的行法。
何为药师忏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记载,药师佛的誓愿不可思议,如果有人身患重病,死亡的衰相现前,亲友眷属能为他归依药师如来,昼夜尽心供养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盏灯,造如来像七躯,造四十九天的五色彩幡,那么这个人便能得以恢复生命,度过危厄诸难。这就是以药师如来为崇拜对象而形成的续命法,从南北朝以来,这种信仰一直十分盛行。
《药师忏》正是说明药师如来的誓愿而离苦得乐的行法,是天溪大觉寺受登在康熙三年(1664)纂集,称为《药师三昧行法》。《药师三昧行法》内容包括:(1)定名,叙述药师三昧名称的缘由;(2)劝修,劝诫修习本三昧,则所求长寿、富饶、官位、男女等,皆得顺遂;(3)方法,揭示供养药师如来的方法;(4)释疑,因当时住生西方净土的思想极为流行,所以作释疑,以肯定本行法为致福消灾之要法及明心作佛的秘典。
在《药师三昧行法》的方法中,总共包括有十项内容:(1)严道场,列出庄严道场的方法,在闲静的堂室,用新土填地,悬挂新宝盖及五色幡,正中安置药师像,在左面安置日光菩萨像,在右面安置月光菩萨像,外面用栏杆围起来。(2)净三业,修行者应该穿着新做的或干净的衣服,斋戒素食,沐浴清净,然后才进道场。(3)修供养,行者入道场后,应该忆念药师佛的本愿功德,然后手执香炉,唱:“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佛,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法,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僧”,其次,维那呼:“是诸众等,各各互跪,严持香花,如法供养”,然后大众同音唱:“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午”。(4)请三宝诸天,即奉请释迦牟尼佛、药师佛等诸佛世尊,药师琉璃光本愿经等法宝,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等诸大菩萨,十二药叉神将等天龙八部,希望三宝及护法神将能降临道场。(5)赞叹,赞叹药师佛的功德。(6)礼敬,即礼拜前面所奉请的三宝及护法龙天。(7)发愿持咒,即是发药师佛的十二大愿,然后再诵《药师灌顶真言》一百零八遍。(8)忏悔,诵忏悔文,愿诸业障消灭,同得清净。(9)行道旋绕,具足威仪,右绕佛座,大众同音唱:“南无十方佛、南无十方法、南无十方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教主药师琉璃光佛、南无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南无日光遍照菩萨、南无月光遍照菩萨、南无曼殊室利菩”,三遍或七遍,到佛像前唱三归依。(10)思惟义处,即是观想药师佛的身相光明,修习三昧。
由于《药师三昧行法》的文字说明太多,而且行仪不够详细,所以后来又有人重新编纂了《消灾延寿药师忏法》三卷,现代寺院举行药师法会,多用此本。在《消灾延寿药师忏法》开头,首先严净坛场,唱《杨枝净水赞》,念《大悲咒》若干遍,绕坛场一周,然后唱回向偈。其次,开忏头,这是清代以来各种忏法比较常见的仪式,唱《炉香赞》及各种供养偈,最后宣读文疏。在《消灾延寿药师忏法》每一卷中,都是先礼拜“南无毗卢遮那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等三宝,接着念一段忏悔文,然后念《药师灌顶真言》七遍或四十九遍,最后唱《药师赞》。
《消灾延寿药师忏法》是现代佛教经常使用的忏法,许多居士在生日及祈福的时候,都请僧人们礼拜此忏。
消灾延寿药师佛忏法
礼忏仪
香赞
炉香乍?k 法界蒙熏 药师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三称)
(跪诵药师经一卷或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忏法义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L、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绢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绳缚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N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起立问讯)
普贤王菩萨 象驾光临
(维那举。众闻引磬下跪)(一字一引磬)
有一菩萨 结跏趺坐 名曰普贤
身白玉色 五十种光 光五十种色
以为项光 身诸毛孔 流出金光
其金光端 无量化佛 诸化菩萨
以为眷属 安详徐步 雨大宝华
至行者前 其象开口 于象牙上
诸池玉女 鼓乐弦歌 其声微妙
赞叹大乘 一实之道 行者见已
欢喜敬礼 复更读诵 甚深经典
遍礼十方 无量诸佛 礼多宝佛塔
及释迦牟尼 并礼普贤 诸大菩萨
发是誓愿 若我宿福 应见普贤
愿尊者遍吉 示我色身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三称)(听引磬声起立)
一切恭敬(维那举)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佛(同拜下)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法(同拜下)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僧(同拜下)
(唯那举)是诸众等 各各胡跪
(跪下)严持香花 如法供养
(唯那白)愿此香花遍十方
(众俯伏默念)以为微妙光明台
诸天音乐天宝香 诸天肴膳天宝衣
不可思议妙法尘 一一尘出一切尘
一一尘出一切法 旋转无碍互庄严
遍至十方三宝前 十方法界三宝前
皆有我身修供养 一一皆悉遍法界
彼彼无杂无障碍 尽未来际作佛事
普熏法界诸众生 蒙熏皆发菩提心
(维那白)同入无生证佛智
(仍跪念下文,一字一引磬)
愿此香花云 遍满十方界
供养一切佛 尊法诸菩萨
缘觉声闻众 及一切天仙
以起光明台 过于无边界
无边佛土中 受用作佛事
普熏诸众生 皆发菩提心
容颜甚奇妙 光明照十方
我适曾供养 今复还亲觐
圣主天中王 迦陵频伽声
哀愍众生者 我等今敬礼
南无宝昙华菩萨摩诃萨(三称)(起立问讯)
药师如来 云 证明礼忏 述和 主 白云
妄念成生灭 真如不变迁
总持难思议 无住对空宣
仰白十方三宝。药师如来。?x海天龙。一切圣众。
愿赐。慈悲。俯垂。证鉴。有疏。披宣。伏希慈摄。
上来情旨。恭对披宣。大圆镜中。谅垂印可。是以修香花供养。灯烛庄严。命我等流。代行忏法。今则依仗如来大寂灭海。皈投普门大悲愿王。荡罪业于无何有之 乡。剪芥蒂于不萌枝之地。心纯是法。与法相应。理事圆融。行愿成就。我既如是。佛必哀怜。祈叩洪慈。冥熏加被。(以丈分东西拜)
佛面犹如净满月 亦如千日放光明
圆光普照于十方 喜舍慈悲皆具足
启运药师道场忏法
今当归命三世诸佛
南无过去毗婆尸佛
南无尸弃佛
南无毗舍浮佛
南无拘留孙佛
南无拘那含牟尼佛
南无迦叶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弥勒尊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拜后问讯,闻引磬声下跪)
南无药师海会佛菩萨(三称)
消灾延寿药师忏法卷上
一切诸佛。愍念众生。为说药师道场忏法。良以众生垢重。无明暗覆。不谙因果。不勤忏悔。纵贪瞠痴。肆杀盗淫。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不觉 不知。日深日厚。以致促长寿而夭枉。黜官位而下贱。削富饶而贪穷。折子女而孤独。罹斯九横。坠堕三涂。纷纷苦果。自作自受。种种恶报。或现或后。纤毫无 差。迟速必报。尔时药师琉璃光如来慈悲拯济说是本愿功德经。令读诵者。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 绝。是惟?x利、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之所堪为。而绵力众生。心虽喜乐。不能如法庄严以是因缘。即于本愿功德经中。译出消灾延寿忏法。便诸众生。 斋戒沐浴。或于寺院。或在家庭。或延禅侣。或偕善士。洒扫熏修。香花灯烛。随分供养。依科赞咏。虔诚敬礼。则无求不应。无愿不成。经云。说悔先罪。净名所 尚。改往修来。洗浣身心。断除众恶。誓不更造。多劫罪愆。净尽无余。随所乐求悉令满足。众等志心顶礼。求哀忏悔。
(拜下,闻引磬声起立问讯)
南无毗卢遮那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过去一切诸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现在一切诸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未来一切诸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南无日光遍照菩萨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得大势菩萨
南无无尽意菩萨
南无宝昙华菩萨
南无药王菩萨
南无药上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消灾障菩萨
南无增福寿菩萨
南无乐音树下三万六千菩萨
南无阿难尊者八千比丘诸大圣僧
南无救脱菩萨(拜后,闻引磬声问讯)(跪念经文)
礼诸佛已。次复忏悔。缘念家法转时。若诸有情。为欲利益安乐拔除一切业障。建立殊胜功德者为欲满修诸佛大愿。具足受持诸佛名号。及正法宝藏者。欲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者。欲得无量智慧方便。令诸众生安立大乘者。为欲修行梵行。得不缺戒。具三聚戒。究竟清净。无有毁犯者。欲得诸 根完具。无诸疾苦。家属资具。悉皆丰足者。欲得破魔绢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拔种种恶见稠林者。若有女人。欲转女成男。具丈夫相者。为欲求男求女而得男 女。求长寿而得长寿者。或当王法所加。欲解脱一切忧苦者。欲得上妙饮食。饱足法味。及种种上妙衣服。一切宝庄严具者。欲行惠施。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施来求 者。欲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多闻聪明。解甚深义。恒求胜法。常遇善友者。欲受持学处。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者。若有已毁之戒。而欲还清 净。已尽之命。而欲复救续。乃至国界人众。种种诸横。种种诸难。而欲消伏隐没顺时欢乐者。应当如法庄严。归命药师琉璃光如来。一心精进。修三摩地。所以者何。彼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一切所求。皆得满愿故。是唯一心所 系菩萨。为能如实信解。如说修行。应当以身命财。不生恪惜。竭力庄严。必获果遂。是故今日。与现前众等各各志心。皈命顶礼。
(拜下,闻引磬声起立问讯)
南无毗卢遮那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过去一切诸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现在一切诸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未来一切诸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南无日光遍照菩萨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得大势菩萨
南无无尽意菩萨
南无宝昙华菩萨
南无药王菩萨
南无药上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消灾障菩萨
南无增福寿菩萨
南无乐音树下三万六千菩萨
南无阿难尊者八千比丘诸大圣僧
南无救脱菩萨
(拜后,闻引磬声问讯)(跪念经文)
礼诸佛已。志心皈命。惟愿诸佛菩萨。同运慈悲。降临道场。一切天龙八部。药叉诸将。悉生哀愍。来到道场。是诸圣众。愿悉证明。我于今日。欲为十方一切六道众 生。修行无上菩提。断除一切业障。同入如来本大愿海。普现色身。于一念中。供养一切十方三宝。于一念中。普度一切六道众生。令入平等大慧。故于今日。一心 精进。如说修行。惟愿诸佛菩萨。
药师如来本愿力故。受我忏悔。令我所行。决定破除罪障。行愿圆成。如经所说。愿悉证明。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所有病苦。悉皆消 灭。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愿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是故志心。皈命顶礼。
药师灌顶真言
南无薄伽伐帝。?@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婆。喝喇?^也。怛他揭多耶。阿??诃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杀逝。?@杀逝。?@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三遍)(药师如来灌顶真言)
南谟薄伽筏帝?@杀社窭噜蔽琉璃钵喇婆喝???^耶怛他揭多怛侄他???@杀逝?@杀逝?@杀社三没揭帝娑婆诃
赞
(唯那举)药师如来 世界琉璃 慈悲喜舍悉随宜
忏法度群迷 稽首皈依 所愿满求祈
药师佛 药师佛 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三称)
绕坛起佛偈念佛迥向
稽首东方满月界 微妙正觉药师尊
三只果满不思议 十号名弥无等伦
二六愿门因地发 百千相好果中圆
慈悲海阔测难量 功德山高赞莫尽
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 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或百声千声随意迥向)
消灾延寿药师忏法卷上
三千界内慈悲主 百亿洲中大法王
开莲目鉴凡情 众生有求皆感应
一切诸佛。愍念众生。为说药师道场忏法。今当皈命。一切诸佛。
(拜下,闻引磬声起立问讯)
南无毗卢遮那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过去一切诸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现在一切诸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未来一切诸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南无日光遍照菩萨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得大势菩萨
南无无尽意菩萨
南无宝昙华菩萨
南无药王菩萨
南无药上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消灾障菩萨
南无增福寿菩萨
南无乐音树下三万六千菩萨
南无阿难尊者八千比丘诸大圣僧
南无救脱菩萨
(拜后,闻引磬声问讯)(跪念经文)
礼诸佛已。次复忏悔。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及法界一切众生。悉愿断除三障。皈命忏悔。我与众生。无始来今。由爱见故。内计我人。外因恶友。不随喜他。一 毫之善。惟遍三业。广作众罪。事虽不广。恶心遍布。昼夜相续。无有间断。覆讳过失。不欲人知。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如斯罪障。未经忏悔。我于今 日。对十方佛。药师如来。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勤策三业。翻昔重过。随喜凡圣。一毫之善。念药师佛。 有大愿力。能救拔我。出二死海。置三德岸。惟愿慈悲。哀怜摄授。各各志心。皈命顶礼。
(拜下,闻引磬声起立问讯)
南无毗卢遮那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过去一切诸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现在一切诸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未来一切诸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南无日光遍照菩萨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得大势菩萨
南无无尽意菩萨
南无宝昙华菩萨
南无药王菩萨
南无药上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消灾障菩萨
南无增福寿菩萨
南无乐音树下三万六千菩萨
南无阿难尊者八千比丘诸大圣僧
南无救脱菩萨
(拜后,闻引磬声问讯)(跪念经文)
礼诸佛已。次复忏悔。弟子众等。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所有贪瞠嫉妒之病。?x慢自傲之病。不识善恶之病。不信罪福之病。不孝五逆之病。破辱三宝之病。不修斋戒之 病。破犯尸罗之病。自赞毁他之病。贪得无厌之病。迷声逐色之病。贪香爱触之病。信邪倒见之病。耿淫嗜酒。放逸无度之病。设复遇医。授与非药之病。及余无量灾难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若之病。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尔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入三摩地。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己。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曰
南无薄伽伐帝。?@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婆。喝喇?^也。怛他揭多耶。阿??诃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杀逝。?@杀逝。?@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若皆除。受安隐乐。是知忏悔之功。诸病心瘳之灵剂。了生脱死之奇方。有
大医王。应病设药。所谓慈悲喜舍是药。忍辱柔和是药。正信三宝是药。勤修福慧是药。六波罗蜜是药。饱餐甘露是药。贪求法味是药。修真养气是药。返本还原是 药。有过能改是药。善巧方便是药。不动声色是药。清心断欲是药。常用如是等药。捣筛和合。时取服之。众生若病。应同一病。众生须药。应同一药。若说多法。是名颠倒。若据一乘。实相而言。则何增何减。何垢何净。何善何恶。何罪何福。何病何药。观昔方便。如梦中人梦身患病。求医服药。而得除愈。及其梦醒。则悟本来无病。无病亦无。而况医药。故众生之病。同一幻病。如来之药。同一幻药。故知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终归于空。如一云所雨。而药树大小。各得滋茂。我等今者。蒙佛恩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病苦之难。乃能究竟无上菩提。是故今日。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今当皈命一切诸佛。
(拜下,闻引磬声起立问讯)
南无毗卢遮那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过去一切诸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现在一切诸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未来一切诸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南无日光遍照菩萨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得大势菩萨
南无无尽意菩萨
南无宝昙华菩萨
南无药王菩萨
南无药上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消灾障菩萨
南无增福寿菩萨
南无乐音树下三万六千菩萨
南无阿难尊者八千比丘诸大圣僧
南无救脱菩萨
(拜后,闻引磬声问讯)(跪念经文)
礼诸佛已。次复忏悔。若有众生。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关齐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刍僧。昼夜六时。礼拜行道。供养彼世尊。药 师琉璃光如来。读诵尊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是故今日。与现前众等。各各翘勤。烧香散 花。燃灯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惟愿如来。证明忏悔。众等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凡有所为。皆不称意。当知悉是过去已来。恶业遗报所致。 是故今当勤求忏悔。忏悔人间恶梦恶相诸不吉祥之报。忏悔人间恶病。连年累月不瘥。枕卧床席。不能起居之报。忏悔人间冬瘟夏疫。毒疠伤寒之报。忏悔人间水火 盗贼。刀兵危险之报。忏悔人间为被狮子、虎、狼、毒蛇、恶蝎、蜈蚣、蚰蜒。害人之报。忏悔人间生老病死。忧愁苦恼之报。忏悔众生身语意业。造作增长种种恶 业之报。忏悔众生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之报。忏悔众生应以地岳、傍生、鬼趣。流转无穷之报。忏悔众生不复更生诸余恶趣之报。忏悔众生为人奴婢。 受他驱役之报。忏悔众生或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之报。又常负重随路而行。饥渴逼恼之报。忏悔人间厌魅蛊毒。飞尸邪鬼。伪作妖异之报。如是现在未来人天之 中。无量祸横。灾疫死难衰恼之报。众等今日至诚向药师佛。海会圣众。求哀忏悔。愿皆消灭。前已究竟。是病是药。同归一幻。恶业所致。一切报障。今当次笫。 发愿迥向。众等愿以此忏悔三障所生功德。悉皆迥向。施与一切众左。俱同忏悔。愿与一切众生。从今以去。乃至菩提。念生死苦。发菩提心。改恶修善。返邪归 正。身心安乐。妙算无穷。衣食丰饶。家属资具。仓库盈溢。形相端正。聪明智慧。勇健威猛。诸将拥护。佛圣匡扶。凡所施为悉希
慈 荫。弟子众等。又愿从今以去。速证菩提。相好光明。庄严殊胜。愿诸众生。蒙光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愿诸众生皆得无尽。所受用物。无所乏少。愿诸众生 建立大乘。悉令安住菩提道中。愿诸众生得不缺戒。设有毁犯。还得清净。愿诸众生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愿诸众生众病悉除家属资具。悉皆丰足。愿诸 众生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菩提。愿诸众生出魔绢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愿诸众生王法所加。悲愁煎逼。皆得解脱。愿诸众生饮食饱足。后以法味。毕竟安 乐。愿诸众生如其所好。种种衣服。随心满足。愿诸众生长寿富饶。官位男女。凡有所求。一切皆遂。令诸世界。百怪九横。八难三灾。他国侵扰。盗贼反乱。一切 恶难。尽皆消灭。国界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菩提行愿。念念增明。救苦众生。常如己想。又愿生生世世。在在处处。不堕边鄙。生正 信家。相貌端严。智慧辩才。远离恶法。亲近善友。坚持律行。安立大乘。又愿生生世世。在在处处。兴显佛法。破诸魔网。奋志满修六波罗蜜。广修供养。福慧庄 严。忍辱精进。证菩提道。我等今日。应当念报
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是故志心。归命顶礼。
药师灌顶真言
南无薄伽伐帝。?@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婆。喝喇?^也。怛他揭多耶。阿??诃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杀逝。?@杀逝。?@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三遍)
赞
(唯那举)
东方端坐 无上医王 十二大愿妙难量
灭罪殄灾殃 降福垂祥 增益寿绵长
药师佛 药师佛 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三称)
如前起佛偈绕坛念佛迥向
消灾延寿药师忏法卷中
佛身充满于法界 普现一切众生前
随缘赴感靡不周 而恒处此菩提座
三世诸佛。愍念众生。为说药师道场忏法。今当皈命。一切诸佛。
(拜下,闻引磬声起立问讯)
南无毗卢遮那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过去一切诸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现在一切诸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未来一切诸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南无日光遍照菩萨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得大势菩萨
南无无尽意菩萨
南无宝昙华菩萨
南无药王菩萨
南无药上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消灾障菩萨
南无增福寿菩萨
南无乐音树下三万六千菩萨
南无阿难尊者八千比丘诸大圣僧
南无救脱菩萨
(拜后,闻引磬声问讯)(跪念经文)
礼诸佛已。次复忏悔。弟子众等。上来既忏悔已。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于是敛念正观。不断结使。不住使海。观 一切法空。如实相。云何名观一切法空。行者谛观。现在一心。妄心随所缘起如此之心。为因心故心。为不因心故心。为亦因心。亦不因心故心。为非因心非不因心 故心。为在三世。为在内外中间。有何足迹。在何方所。如是等种种因缘中。求心毕竟不可得。如梦如幻。无名无相。尔时行者。尚不见心是生死。岂见心是涅??。 既不得所观。亦不得能观。不取不舍。不依不着。亦不住寂然。言语道断。不可宣说。观心无心。则罪福无主。罪福性空。则一切法皆空。心无所心。法不住法。作 是忏悔。名大忏悔。名破坏心识忏悔。以是因缘。心心寂灭。念念无住。如太虚空。虚空亦不可得。究竟不可得。亦不可得。自然超诸三昧。光明照耀。万法显现。 通达无碍。广大如法性。究竟如虚空。惟愿得如所愿。满菩提愿。众等各各运心。归命顶礼。
(拜下,闻引磬声起立问讯)
南无毗卢遮那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过去一切诸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现在一切诸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未来一切诸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南无日光遍照菩萨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得大势菩萨
南无无尽意菩萨
南无宝昙华菩萨
南无药王菩萨
南无药上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消灾障菩萨
南无增福寿菩萨
南无乐音树下三万六千菩萨
南无阿难尊者八千比丘诸大圣僧
南无救脱菩萨
(拜后,闻引磬声问讯)(跪念经文)
礼诸佛已。复次观心实相。于一一时。行一一法。若行若坐。若出入。大小便利。洒扫洗?取T宋?举动。俯仰视听。应当一心。存念三宝。观心性空。不得于?x那顷。忆念五欲世事。生邪念心。及与外人言语议论。放逸戏笑。视色听声。着诸尘境。起不善业。无记烦恼杂念。不能如法修行。若果 心心相续。不离实相。不惜身命。为一切众生。行忏悔法。是名真实。一心精进。以法庄严。是故众等。重复至诚。五体投地。归命顶礼。
(接下句)
常住三宝 (拜下,闻引磬声起立问讯)
南无毗卢遮那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过去一切诸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现在一切诸佛
南无尽十方遍法界未来一切诸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南无日光遍照菩萨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得大势菩萨
南无无尽意菩萨
南无宝昙华菩萨
南无药王菩萨
南无药上菩萨
南无弥勒菩萨
南无消灾障菩萨
南无增福寿菩萨
南无乐音树下三万六千菩萨
南无阿难尊者八千比丘诸大圣僧
南无救脱菩萨(拜后,闻引磬声问讯)(跪念经文)
礼诸佛已。至心忏悔。弟子众等。与法界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三障所缠。覆蔽心故。于诸境缘。妄生贪着。愚痴无智。缺于信根。以身口意。造种种业。乃至嫌谤正法。破犯尸罗。展转常为不饶益事。或住净地。圣果未圆。流注细微。三味难就。今遇
药师琉璃光如来。速除罪障。令成妙觉。故我至心归向。稽颡投诚。发露众罪。乞求忏悔。惟愿大慈愿海。平等摄授。使我与法界一切众生。宿障自除。众难解脱。破无明壳。竭烦恼河。正见开悟。妙心明彻。安住菩提。常光现前。无病安乐。如所乐求。一切 庄严。随心具足。诸根聪利。多闻解了。精持梵行。入三摩地。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得受用物。无所乏少。善修种种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至 于临欲命终。分明安豫。决往西方。无量寿佛。极乐世界。八大菩萨。示其道路。于宝华中。自然化生。承佛授记。获证无量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 分身无数。遍十方?x。于一念中。供养法界一切诸佛。于一念中。现种种神力。度脱法界一切众生。成等正觉。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忏悔发愿已。归命礼常住三宝。
药师灌顶真言
南无薄伽伐帝。?@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婆。喝喇?^也。怛他揭多耶。阿??诃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杀逝。?@杀逝。?@杀社。三没揭帝莎诃。(三遍)
赞
(唯那举)药师海会 (起立)炽盛光王 八大菩萨降吉祥 七佛助宣扬 日月迥光 福寿永安康
药师佛 药师佛 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三称)
绕坛起佛偈念佛毕对佛跪讽怡山发愿文迥向
归命十方调御师 演扬清净微妙法
三乘四果解脱僧 愿赐慈悲哀摄受
弟子某甲。自违真性。枉入迷流。随生死以飘沉。逐色声而贪染。十缠十使。积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尘。妄作无边之罪。迷沦苦海。深溺邪途。着我耽人。举枉措直。 累生业障。一切愆尤。仰三宝以慈悲。沥一心而忏悔。所愿能仁拯拔。善友提携。办烦恼之深渊。到菩提之彼岸。此世福基命位。各愿昌隆。来生智种灵苗。同希增 秀。生逢中国。长遇明师。正信出家。童真入道。六根通利。三业纯和。不染世缘。常修梵行。执持禁戒。尘业不侵。严护威仪。?飞无损。不逢八难。不缺四缘。 般若智以现前。菩提心而不退。修习正法。了悟大乘。开六度之行门。越三只之劫海。建法幢于处处。破疑网于重重。降伏众魔。绍隆三宝。承事十方诸佛。无有疲 劳。修学一切法门。悉皆通达。广作福慧。普利尘沙。得六种之神通。圆一生之佛果。然后不舍法界。遍入尘劳。等观音之慈心。行普贤之愿海。他方此界。逐类随 形。应现色身。演扬妙法。泥犁苦趣。饿鬼道中。或放大光明。或现诸神变。其有见我相。乃至闻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迥苦。火镬冰河之地。变作香林。饮铜 食铁之徒。化生净土。披毛戴角。负债含怨。尽罢辛酸。咸沾利乐。疾疫世而现为药草。救疗沉疴。饥馑时而化作稻粱。济诸贪馁。但有利益。无不兴崇。次期界世 冤亲。现存眷属。出四生之汩没。舍万劫之爱缠。等与含生。齐成佛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消灾延寿药师忏法卷下
结坛
礼忏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迥向
普愿沈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x
已上因缘三世佛 文殊普贤观自在
诸尊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处世界 若虚空 似莲花 不着水
心清净 超于彼 稽首礼 无上尊
三皈依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上面就是关于庄严消灾延寿药师佛忏法的介绍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认真,这个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而且我们多多的忏悔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业障的。
...查看更多
诸位修行佛法的师兄都是听说过忏法的,这是非常殊胜的一种忏悔的仪式。起于东晋的道安和尚,南朝宋、齐、梁、陈亦很流行,梁、陈之际尤甚。历代僧人撰制了不少忏法的佛书。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印光大师开示的梁皇忏法。
诸大乘经,具有令忏悔之文,随人所宗,述为忏法,如《法华》、《光明》、《净土》、《大悲》等。此之忏法,详于披陈罪相者,以梁武帝为度元配郗氏夫人,堕于蟒蛇之苦,兼欲一切人民同沾法利。特请志公,并诸高僧,检阅经文,述为忏法。帝亦时运睿笔,发挥意致。惜帝未悉净土法门,故于述成之时,郗氏特现天人妙庄严身,而为致谢。使帝详知净宗,则其夫人当必仗佛慈力,往生西方,高预海会,登不退地。又何得资此大法大心,竟以生天结其局哉?后之礼忏者,悉当注意于回向往生,方获究竟实益。
此忏以大菩提心为本,从兹竭诚尽敬,外慕诸圣,披陈罪咎,内重己灵,故得生佛心融,感应道交,消除历劫之罪垢,开发本具之心光,其为利益,莫能具宣。文虽显浅,较比台宗注重理观,不详披陈罪相诸忏,为能普被三根也。自昔以来,未有讲与注者,盖以文义显豁,无须讲注。须知法无浅深,唯取利人。律无玄义,以道宣律师之上根利智,尚须十次听讲,及其为注,则不厌其详。何独于此法而忽之?(增广文钞卷三·《慈悲道场忏法随闻录》序(俗称《梁皇忏》)
上面就是印光大师开示的梁皇忏法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而且我们要尽可能每天的都去念诵佛经的,这个对我们今后的生活也是有好处的。
...查看更多忏法起于东晋的道安和尚,南朝宋、齐、梁、陈亦很流行,梁、陈之际尤甚。历代僧人撰制了不少忏法的佛书。今流行的有《梁皇忏》、《法华三昧忏仪》、《慈悲水忏》、《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