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离心

"

四圣谛的第一谛就是苦谛,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做苦,苦的现象是什么,这样才能使我们升起出离心,但是升起出离心也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有的人的出离心是希望下一世转生到天道来享受天福,可是天道众生也有他的苦,在他的功德享用完后,他仍然会随落入三恶道,而有的人的出离心是希望避免堕入三恶罢了,这些的出离心都是不足够的,我们都要明白六道的苦处,这样才能真正升起脱离六道的出离心。

出离心——为解脱轮回苦,灭尽诸烦恼

出离心——为解脱轮回苦,灭尽诸烦恼

出离心的修法步骤是什么

很多的师兄在修行佛法的时候,是会选择修行出离心,那么在修行前就是要知道什么是出离心,以及知道修行出离心的方法是什么,如果师兄现在还不清楚,那么就是可以跟我一起去简单的了解。

出离心的修法步骤是什么

(一)出离心,这也有三个部分:1、应生出离心的理由;2、出离心的修法;3、出离心生起之量。

1、应生出离心的理由

无有清净出离心,求有海乐无寂法,

贪执世间束缚众,故当首先寻出离。

如果没有真实无伪的出离心,那就没有办法寂灭追求三有大海中乐果的欲求之心,众生正是由这种对世间的贪著,而被紧紧地束缚在轮回中,因此应当首先寻求出离。

出离心和贪执轮回的心,正好是一对相违的心。对于一般凡夫而言,以贪不能止贪,只有以厌离才能遮止贪欲,因此,若不生起出离心,就不可能消除追求轮回的心。这样以贪执束缚,一直会在轮回中受生,永远没有解脱的机会。

颂词当中,所谓“有海乐”,即三有大海中的安乐,包括受用外在色声香味触五种欲尘的乐受,内在以禅定引生的乐受或舍受。轮回中的众生,在没有生起出离心之前,日夜所追求的无非就是这些内外的乐受与舍受。低等的欲界众生追求五欲的快乐,高一点的,清心寡欲,目的是想求得上界禅定的乐受和舍受,没有一个众生会自己去追求苦受,就连旁生也有对苦受厌离的心。

由此可知,凡夫人都是追求有海的安乐,其实这是一种颠倒——把有漏乐受、舍受执着为真实安乐的颠倒,这样一种乐颠倒,在凡夫人的相续中串习得很深,它不可能无缘无故就被消除。换句话说,乃至还没有通过认识乐受和舍受都是苦的自性而引起强烈的厌离之前,不可能寂灭内心深处追求三有安乐的心,不可能放下各种对轮回所抱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宗大师说:“无有清净出离心,求有海乐无寂法。”只有首先对苦谛如理思维、看清楚三有轮回苦的本质,才可能厌离轮回,以这个厌离心才能放下对世间的耽著。最初不这样修好出离心,就不能从根本上遣除执著轮回安乐的心。没有出离心摄持,不论修什么、做什么,都不是以心趣向解脱,不算是解脱道的修行。

以前有一位出家人转绕拉萨“热振”神山的时候,遇到仲敦巴格西,格西对他说:“尊者转绕,固然值得欢喜,但是如果能修持一种真实之法,那不是更好吗?”

这位尊者心想:读诵大乘经典应当比转绕的功德更广大吧!他就去经堂的走廊诵经。

格西说:“诵经固然值得欢喜,如果能修持一种真实之法,不是更好吗?”

他又想:修持禅定应当比诵经的功德大。因此,他又放下经书,在床上闭目端坐。

仲敦巴格西说:“坐禅也是值得欢喜的,如果能修持一种真实法,不是更好吗?”

这一次,这位尊者想不出别的修法来,只好请问格西:那我应当修什么法呢?

仲敦巴格西回答他:舍弃今世!舍弃今世!

在这则公案中,仲敦巴着重强调“舍弃今世”,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呢?转绕、诵经、坐禅这些应当说都属于是修行,但是单单这样做,并不代表真正在修学佛法。假如内心并没有舍弃对世间的耽著,不是以出离轮回为动机,那不论在做什么,都是造集引生死的业,结果还是落在轮回之中(除少数依福田力之外)。只有相续中生起了圣道的心要——出离心之后,所做的一切才开始趣向解脱,才真正具有意义。

宗大师的这个教言是对我们的当头棒喝,我们在生起出离心之前,先不必忙其它,否则虽然说是在学佛,基本上还是白忙一场。

2、出离心的修法

人生难得寿无常,修此可断今生执,

无欺业果轮回苦,修此可断后世执。

所谓出离心,就是认识到轮回毫无实义、自性是苦,从而彻底厌离轮回、一心希求解脱的善心。出离心的修法有四个,就是共同四加行——思维暇满难得、思维寿命无常、思维轮回过患、思维业果不虚。修习的结果是,以前两种加行可以遣除对现世的执著心,以后两种加行能遣除对后世的执著心。

(1)思维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去除对现世的执著:

思惟暇满,是要真正认识到自己这个暇满人身的体相、它的难得和具有成办增上生和决定胜的大意义。我们的修行,是从认识暇满起步的,如果深刻认识到暇满人身的意义,就会百倍地珍惜人身,日日夜夜做有意义的事。否则,就会浪费人身,把大好的时光用到了搓麻将、看电视上面,甚至去追求世间八法、造下各种恶业。

这个思维应从三个方面着手:①认识暇满人身的体相,②认识暇满人身的意义,③认识暇满人身的难得。这三个方面,关键是从缘起的方面思维,也就是,从暇满所具足的条件,可以观察到以其为所依可以成办何等的意义;从造就这些条件的诸多因缘上,可以见到它的难得。

① 认识暇满人身的体相:

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身。而“暇满人身”并非一般的人身,而是人身之中很殊胜的一种——具有八种闲暇、十种圆满的人身。

暇满的涵义是什么?“暇”是修法的闲暇或机会,“满”是圆满具备修法的各种条件。具体来说,“暇”有八种,是从远离八种无暇的角度来说明的。八无暇,包括不属于人道的四种情况——转生于三恶道和上界的长寿天等,以及属于人道的四种情况——出生在无佛出世的时代、出生在无有佛法的边地、六根不具、内心有邪见。这八种情况都是修行佛法的障难,只要具足其中一种,就无缘学佛。

怎么来认识无暇呢?这就要对自他众生的心识做观察。“趣入佛法”,是指这个心能趣入;“无法趣入佛法”,也是不能让心趣入佛法。如果在一个有情的五蕴身上,暂时无法引起修法的心念,这就是无暇之身,非常可怜。

三恶趣的众生痛苦太深,千万年中难得发起一念修行之心,即使稍微发起一点,也没有力量趣入修行。所以,即使他们的寿命再长,在其心识中再怎么生起各种各样、不可计数的分别念,但是在这个当中始终产生不了一种很强的追求修法的心。

天界当中,欲界天人心识完全散乱在五欲当中。他们内心的贪欲遇上外界具有强大引诱力的欲尘,就象火焰遇上大风一样,无法把心识向内收摄起来让心趣入修法;无色界天人除了在出生和死亡的刹那存在心识的活动之外,其它一切时间当中,心和心所都不起现行。因此,这些天人寿命虽然长达亿万年,却生不起一个修法的念头,非常可怜。

如果得到人身,相续中有邪见障碍,这也无法趣入修法。如果生在没有佛的时代,生在没有佛法兴盛的地方,这样听不到佛法,也不知如何取舍才能趣入。虽然生在有佛出世的时代,生在中土,但是如果六根不具足,也同样不知道取舍,在愚蒙的状态中,无法把心引入修法。

以上对有情的身进行观察,看到八类众生都不能引起修法之心,因此,都是无暇之身。

三恶道和天人的情形,我们以肉眼见不到,但是我们依靠佛经也可以了解到,通过类比的方式也能知道。比如,冰天雪地里,冻得皮肤发紫,浑身颤抖,或者七天不进食,身体虚弱,没有一点气力,这时几乎生不起任何修法的念头,即使有一点念头,身心也没有能力修行。或者,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囚犯,终其一生都是在监狱中做很重的苦工,人身自由尚不具足,谈何修法。由这些比喻,可以推知地狱、饿鬼和傍生中,并不具备修法的可能。或者这样观察,一个人在毒瘾强烈发作时,心识完全被迷乱的习气所控制,这时连正常人的理智都没有,只有随着被业力走,没有修法的能力。在人间受这样的痛苦时,尚不能生起一点修法的心,何况痛苦深重千万倍的恶趣众生,所以恶趣众生必是无暇之身。天人的情况,大家可以从人间“富贵不修道”这一点来类比,这里就不多说。

人间的三种情况——生在无佛出世的时代、生在没有佛法的边地、六根有残缺,也使学佛缺乏必要的因缘。无佛出世的时代当然没有佛法,即使是在有佛出世的时代里,出生在边地也听不到佛法;如果身体有很大的缺陷,眼盲不能看经书,耳聋不能听法,精神错乱不能思维观察,即使佛法就在眼前,也没有能力学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固执于自己的邪见,也是学佛的一大障碍。

远离了以上八种无暇,就叫闲暇人身,即有自在修法因缘的人身。

下面再看“十圆满”,包括自己方面的五种圆满和他相续方面的五种圆满。

五种自圆满是①得到人身,依靠人身,修行非常方便、快速,所以是所依圆满;②生在中土,即佛的教法和证法兴盛之地,这是环境圆满;③六根健全,有能力趣入修法,这是根德圆满;④业际不颠倒,就是身口意三门没有造作违背正法的大恶业,这是意乐圆满;⑤相信佛法是出生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善法的所依,这是信心圆满。

五种他圆满是①佛陀出世;②佛已经宣说了正法;③教法住世即佛没有入涅槃之前,在修行者的相续中还有对法的修证;④法住随转,就是还有持法者对于有缘众生转*轮;⑤有他人悲愍,即有人对自己修法提供衣食等的助缘。

②认识暇满人身的意义:

暇满人身的意义极其巨大,因为利用它可以摄取到无量的功德宝藏。是哪些方面的宝藏呢?就是增上生和决定胜。

比如一个人具足八暇十满的条件,他的前途是无量的,对这位善缘者,完全可以通过各种修行方法,在他的相续中,引起无常观、因果正见、皈依心、信心、出离心,或者愿行菩提心,甚至有机缘直指本性,开发他本具的智慧,也能发展出无误了知种种差别相从而无误取舍的广大智慧。而这一切都需要以暇满人身才能成就得了。

所以暇满人身的宝贵在于只要肯努力,连佛道都可以成办,在这以下的增上生等等,自然不在话下。

认识到人身的价值之后,就应当珍惜分分秒秒,每天至少积累一些福慧资粮,这才对得起自己。

这个地方应当从缘起上观察,正面观察在暇满的十八个条件积聚时,以它能成办哪些大意义;反面观察十八个条件不具备时,成办这些大意义有没有可能性。这样一一在心里认识清楚,这样才会引生定解。

实际上,在暇满具足时,小的方面增上生的身体、相貌、财富、寿量、眷属、种族等等,其中每一项的每一分,都可以运用人身来成办,以人身能力做布施、持戒、礼拜、供养,能行持各种恭敬的行为、利他的行为。对这些方面,反观自己的身,衡量它是不是具有这些功能,是不是六度都有能力去做。大的方面,决定胜的三乘解脱果位,上至成就佛三身四智等的无量功德,都可以依靠人身而成办。所以,下等、中等、上等的利益,暂时、究竟的利益,自利、他利方面的利益,总之如大海般无量无边的利益,确实都可以以一个人身来摄取,这就是暇满人身的巨大意义。

那么,为什么它具有这样大能力呢?因为极难得到的内外十八种条件都已经圆满积聚了。如同飞机升空的因缘已经积聚,就可以操纵它飞向蓝天一样,获得暇满人身时,确实依靠这个身就能超出恶趣、超出轮回、超出两种生死。

反面观察,如果不具足暇满,虽然也有一个蕴身,但却非常无能,即使是增上生所摄的最小、最少的一分利益,也没有办法成办,比如一头老猪,以它的身体连发心做一点小布施也无能为力。通过正反对照观察,就能体会到暇满人身具有何等巨大的利益。

这样,一点点觉悟过来,只要在哪方面能深刻体认人身的大意义,就会在那一方面引起摄取心要的欲乐。比如,认识到人身完全能成办增上生的圆满,而且当下就能种因,只要自己精进,日日夜夜都可以摄取实义,这样就会立志日日夜夜以人身断恶行善,这是引起了摄取下士道心要的欲乐。当然,如果能进一步认识到以人身完全可以成办解脱,就会产生摄取中士道心要的欲乐,把身心投入在成办解脱利益上;更进一步,如果深信以人身可以摄取佛果,更会精进地摄取上士道的心要。

出离心的修法步骤是什么

逐渐加强这些摄取心要的欲乐,就可以有效遮止对现世的执著。因为一个人的目光已经重点关注后世、关注解脱、关注成佛,对于更高、更广、更大的利益生起了欲求,自然对现世那一点小利益,完全可以放下来。

③认识暇满人身的难得:

佛经上盲龟值遇轭木孔洞的比喻,我们都很熟悉,佛说,好比一个汪洋大海当中,有一根带孔的轭木在海面上不断漂浮,海中还有一只双目失明的盲龟,每隔一百年,才从深海当中浮出一次,盲龟浮出海面时,正好钻入了轭木的孔洞的机会,是少之又少,而我们得到暇满人身的机会,就象这样难得。

这不是一种方便说法,实际就是如此。为什么呢?因为从因来衡量,获得暇满人身至少需要积聚三个方面的因缘,就是守持清净戒律、修积布施等福德资粮和发清净愿。比如,我们现在是人,能知言解义、能思维,这是过去世守持五戒的结果;现在有闻思修的机会,一生有许多时间能用于修行,这是过去世修习福德的果报;不愿意行持无意义的世间法,很愿意行持各种圣法,这是往昔发愿常随佛学的结果。所以,要方方面面的善因缘积聚,才能成就这样一种珍宝人身。

观察当今时代人类造业的状况,有多少人在真实修集这些因缘呢?恐怕一万个当中难得有一个两个。人道以外,恶趣众生和天人,要能积聚善的因缘,更是难中之难。所以从因衡量,获得暇满人身是极困难之事。

再从果的角度来观察。我们或许觉得人的数量并不少,尤其城市里的大街上,密密麻麻地都是人,但是和夏天一小块草地上的小虫相比,就会发觉人类的数量是多么稀少。而在人身当中,暇满人身更是极其难得,我们可以统计一下:中国十几亿人,有多少人信佛;在信佛的人当中,有多少人具足正信,不是盲目的信仰;具足正信的人当中,有多少人在如理地闻思修行?这样看来我们这样的人身确实难得。

认识到人身难得之后,就不能浪费时间。这一次得到人身,就像一百年只能吃上一顿饭一样,如果在无意义当中让它空过,以后再想现前这样的良机,恐怕要到千万劫之后去了。

对于暇满的难得,也应从缘起上体会,暇满人身各方面的条件,不是无因无缘能产生的,显现其中的每一种都需要由诸多善根因缘。如果对于自己身心方面及外在助缘方面的圆满,一分一分地来体会,就连一天当中有一秒钟自在修法的机会,也是许多因缘积聚而现前的果报,一生有多少天,一天有多少秒,这样综合起来观察,才知道暇满确实是无量善根、因缘聚合的果报。又比如说,现在在喇荣沟,要听闻一个法要,上要有法师、有传承教法,下要有僧众聚合,有安住下来的福报,这些都是因缘所生法,所以,下至听一节课,也是无量因缘聚合的果报,我们怎么能不珍惜呢?

所以,在一切机会当中,得到暇满人身的机会最为难得。我们常常会讲“把握机遇”、“把握商机”,这些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此生像昙花一现一样的修行机会,这是一切机会中最重要的机会。把握好了,今生就能截断轮回,把握不好,就可能万劫沉沦,世界上再没有比这件事更要紧的了!

无量劫以来,通过精勤积资,我们才获得宝中之宝的暇满人身,如果自己把握不住,随意把它打碎,则是最愚痴之事。

古代有一位伊庵禅师,是我们珍惜暇满人身的榜样。他虽然每天精进,但每次睡前都会哭着责备自己:“今天又这么空过了,不知道来日如何。”

以前噶当派的金厄瓦格西,十分珍惜暇满人身,他从不睡眠,日日夜夜就是一心修持善法。

他的上师仲敦巴格西对他说:“你还是应当休息一下。”

他回答:“应当是要休息,但这暇满人身实在难得。”

金厄瓦格西以无比珍惜人身之心,一生精进不睡眠,他在一生当中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可以想象,这位大修行者一生中的分分秒秒,是如何在摄取生命大义之中度过的。

以上这些道理了解起来并不困难,修行的方法也不复杂,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反复缘着法义如理思维,经常告诫自己“人生实在难得,这一生一定要好好修法”,只有通过这样不断串习,珍惜人身的善念才能逐渐得以坚固。

所以,关键是自己要用心串习,不是佛法知识化,而是要佛法人格化。

(2)思维寿命无常遣除对现世的贪执:

这是按照三根本思维寿命无常的道理,通过再再串习,引生无常的真实体验。

所谓三根本,就是必定死亡、死期不定、死亡时除了圣法之外其余都无助益。从这三根本,会引出三种决断:决定此生修法;决定现在修法;决定以法作为依怙。

① 思维死亡决定:

有生必有死,这是世间的规律,有为法就是如此。不论是圣者还是六道凡夫,不论生活在虚空、海洋、山峰还是平地,一切有寿命的有情,在死主到来之时,都无法逃避,威势、财富、美色、药物无能遮止,药师佛灌顶加持也无济于事。所以,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谁都免不了的。

做为出生在五浊恶世的凡夫人,我们的寿命短暂到不足一百年,在这期间,生命在刹那刹那飞快流逝,没有一秒钟停住,也不可能时光倒流。有限的百年光阴,没有丝毫增添,不间断地又在减少,最后必定寿量消减穷尽而死亡。

每个人衡量自己,往前看,三四十年已经在毫无实义当中度过,到了晚年,精力衰竭老苦缠身,根本没有能力修行。中间大约二十年当中,一半是在睡梦的迷乱中度过,剩下的一半,要准备三顿饮食,处理各种琐事,遇到生病,在床榻上也要消磨许多时光。所以,计算下来,真正能用于修法的时间少之又少。西藏有一位大德这样说:一生真正能用于修法的时间实际不到五年。这是针对古代西藏的情况来说的。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恶浊的环境当中,工作如此繁忙,竞争这样激烈,作为一个在家居士,恐怕一生修法的时间不过两年。如果这样的两年不能分分秒秒珍惜,反而随意浪费,那“了生死”的大事怎么能成功呢?

到了临死的时候,这一生的所有圆满——财富、权力、名誉、地位、高级享受等等,都成了分别念忆念的影像,这就如一场好梦,梦中虽然贪恋追求,也曾经陶醉、欢乐,但是梦醒之后,连一个微尘那样大的法都得不到,一切已经荡然无存。有智慧的人应当尽早抉择清楚:哪些是对自己的后世真正有利益的法,哪些是欺诳性毫无实义的法。既然追求现世的圆满,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那么现在就应当学聪明一点,不必要去追求这些无意义的法。

好好抉择自己一生的道路,死亡必定要到来,而且没有任何阻挡的方法,现在贪执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现世八法有什么意义?因此一定要下决心修持正法。

② 思维死期不定:

我们所转生的地方,是娑婆世界中的南赡部洲,这里的人类有一个特点,就是寿量没有定准,随时有可能死亡,没有绝对的保障。

另一方面,从因上来考虑,如果使人存活的因素很多、致死的因素很少,那维持人生存的可能性就很多,时时处处有很多因素有益于他的生存。但事实上,对此方人而言,导致死亡的因素非常地多,而存活的因素却很少。所以,时时都没有生存的保障。佛经上把人的寿命比喻为广场中的一盏微弱油灯,只要哪个方向吹起一阵小风,油灯就会当即熄灭。而这样的风,随时都有可能吹来,支持油灯继续燃烧的,只有那么一点油,而且不会增多。使油灯熄灭的因素,则是来自广场四面八方随时刮起的任何一阵风,两方面的因素比较下来,确实油灯连一分钟不灭的保障也没有,随时风吹来,随时就息灭。

导致死亡的因缘,内在的有四大不调和所导致的疾病,地水火风四大种在人体内,如同四条毒蛇共住一笼,经常发生冲突,冲突了就会生病,严重的就导致死亡;外在的有洪水、海啸、地震、台风、车祸、瘟疫、战争等等灾难。这些为数极多的死缘当中,只要出现一种,死亡就会立即降临。所以,人命危脆,朝不保夕。

一般人每早起床,都认为今日不会死。因此心会懈怠拖延,并且以耽著现世的习气,把人生浪费在追逐世间的名利之上。但如果能想到今日会死,修法的紧迫感就会生起,会想:今天不好好把握修法的良机,为死亡作准备,死亡今天到来该如何面对,凭什么来度过这一关呢?这样能鞭策自己当下就修行。所以,汉地寺院上晚殿时,大众要念“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也是念死策修。

另外,《普贤上师言教》当中教我们,不论做什么,都要想这是此生的最后一次。起床时,要把无常死想提一下,心想:这是此生最后一次起床,生命只剩一天,必须用来修持正法。乘坐公共汽车,也想这是最后一次,必须抓紧时间修法。来此处听法,也想是最后一次,应当努力。照这样反复串习,最终会形成坚固的意念,一提及今日会死,心就趣入修行。关键是通过串习,在相续中引起一个“今天必死”的正念,由它的作用力,可以遮止心缘现世八法散乱。如果内在的正念引不起来,单凭口头上说“无常”,当然起不了这样强大的作用。

③ 死时除正法之外一切无益

这也要事先通过思维决定好。一个人的一生会有许多追求,所追求的不见得有真实的利益,如果一生追求的都是毫无实义的东西,那人生就白白空耗掉了,真正是枉活一世。那么,人生当中到底什么法有利益、什么法没有利益呢?这在死亡面前就会检验出来。死亡的时候,现世一切的圆满下至一根线也带不走。一生倾注了大量精力所追求的东西,比如妻子、儿女、名声、地位、财富、住宅,在死亡时,都会抛弃我们,连与生俱来须臾不离的身体,也要留在此世,无法前去,更何况其它的身外之物。真正伴随而去的,只有业力。从这里应觉悟,自己一心追求、经营的世间法,在死亡时竟然毫无利益,如果仍然按原来的方式生活下去,最后必定会落得一无所获。

但是如果能换一种方向、换一种生活方式,以法为所求,日日夜夜忆念法、思维法、串习法、讲授法,这样,到临死时必定能获得安乐。死亡降临的这一刻,法是真正的依处、是真正的亲友、是真正的资粮、是真正的明灯。对于上等修行人来说,死亡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没有忧伤、没有悔恨、没有恐惧、没有迷乱,一生的修行已经成办了,只是结束过去、现前更安乐的未来。

通过比较则明白:现世的各种圆满原来都是具有欺诳性的法,对于死亡没有任何利益,唯有正法有益。因此,从内心深处决定,此生唯一的所求就是正法,唯一的依怙就是正法。

(3)思维轮回痛苦和因果不虚遣除对后世的执著。

单单依靠前两种修法,还不能遣除对后世的执著。为什么呢?因为更深入更广大的认识还没有生起。虽然内心不贪执现世,但在没有确认到整个轮回流转的苦相之前,还不能消除对后世的爱执,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对轮回的过患和业果不虚的道理进行观察。只有总的观察生死的自性为行苦,分别观察六道各自的痛苦,纵向上由十二缘起观察轮回流转的规律,透视生死苦性。只有这样认识苦,才会彻底厌离三有,不仅厌离今生,对于后世也无任何希求。

有的人不知道思维苦是一个重要修法,也不知这样思苦和转变心态有什么关系,实际上不思苦就不会产生厌离,不会希求解脱,不会生起悲悯众生之心,不会生起皈依心,也不会精进断恶行善。思维苦是佛法一项重要的修行,一个人对世间的认识和他的心态密切相关,如果看轮回只见一片安乐景象,则只会贪著沉迷在其中,难以生起出离轮回、希求解脱的动机,即使能修一点,也只是以佛法成办生死中的圆满,把佛法作为获取五欲安乐的工具。这样不论做什么修什么,都只是积累转生轮回之业,并无半点是趋向解脱之因。

佛成道之后,最开始就是转四谛*轮,四谛中的第一谛就是苦谛,这本身是圣者的智慧所照见的轮回真实自性,真正的智者不是回避这个苦,而是要直接面对轮回,观察它的自性,从而决定好自己生命的方向。

如同黄连遍满了苦,没有丝毫甜味一般,轮回本来就遍满了苦,没有丝毫安乐。遗憾的是,无始至今,日日在轮回,却不认识轮回,由不认识误以为有安乐引生贪著,由此把我们长劫束缚在生死之中。因此,再不能枉受分别念的蒙蔽,要下功夫认清轮回的苦性,只要能认识就会彻底厌离,从此,对轮回不存任何希望,一心希求解脱,这才是真正踏上了解脱道。因此,对于思维苦应高度重视,不是只了解一点知识,而是应生起透视轮回、看破世间的大智慧,从这里才会引生圣道的第一个心要——出离心。

轮回的痛苦展开来有无量无边的表现,实际上,娑婆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事件,不论苦乐升沉,不论中外古今,不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也不论社会的演变、四季的变迁,器世界的成住坏空、有情的生老病死、物质的生住异灭,尽其所有统统是在演说苦性。把这些苦相归纳起来,佛陀在经中演说了三苦、八苦、六道诸苦,《瑜伽师地论》更广泛地讲述了一百一十种苦,真正要认识苦谛,应当按照佛菩萨的经论,深入细致地思维观察,由此会深刻洞见轮回的真实本相。这次只是简略讲解,具体应学习《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普贤上师言教》、《菩提道次第广论》等教典。

佛菩萨讲述这么多苦,是要引导我们看清轮回的本质。凡夫人无始至今,一直都有一种把轮回苦性执为安乐的颠倒,就是这个乐颠倒为障,使心无法出离轮回、趣向解脱。如果不能顺着佛的教法认清苦性,则仍然会被自己的分别念所欺骗,无法放下世间追求、全心全意投入解脱道的修行。

一切轮回的苦,可以归纳为苦苦、坏苦、行苦这三种,三苦再摄为行苦,能否通达苦谛,关键看是否能透视到五蕴为行苦的自性。

地狱众生受寒热之苦,饿鬼有饥饿不得满足之苦,旁生有互相吞食受人役使之苦,阿修罗有战争之苦,人道有寿命短促、爱别离、求不得等的痛苦,天人有堕落之苦,这些六道痛苦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呢?都是由烦恼和业造成的。只要是属于以烦恼和业之力所变现的五蕴身,则决定是苦性,是从这里显现出六道各种各样的苦相。

须认识的重点是:五蕴身一直受着烦恼和业的支配,生命无自在,只有依随业和烦恼所决定的内容,不自在地迁变流转,就像河中的木头被动地被大水冲漂一样,这就是行苦。

可以说,只要还未生起出世间的对治道,我们必然是不自在地生不自在地死,死后又继续不自在受生,受生后又要不自在地死,这样生生死死相续不断,是为流转之苦,从这一角度而言,三有之中,轮转之苦是周遍的,是不间断的,也是不见边际的。

所以,要认真学习“苦”,研究“苦”,了达“苦”,实际上“苦”是轮回字典中,最需启蒙及认识的一个字,也是佛来世间为人天众生开示的第一个真谛。只有透视到苦,才能开启自己的心眼,见到出离轮回的意义。

思维业果不虚,就是通过观察业与果之间的必然关系,找出以何种业产生何种果的规律,经过反复思维会在心中生起因果不虚的定解。由观察业果,可以透视轮回苦的本质,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以业果愚为根源,造十恶业,业不空耗,必定会变现三恶趣的痛苦;第二,以真实义愚为根源,见不到轮回苦性和人我无自性成立的空性,必定由后有爱和人我执造集引生死之业,终不能免三有受生,即使生在天界,感受的也是行苦,天福尽后,还有无量无边的痛苦。

这样思维因果,心里可以确定,以耽著轮回之心不论做什么都是集生死业,无由趋向解脱。换言之,了解了因果之后,更能确切地认识到,世间众生,要么是以耽著现世的心,造集非福业,结果只有恶趣,决定是苦苦;要么是以耽著后世的心,造集福业和不动业,虽生善趣,也不出坏苦和行苦。由此从因果上断定,只要对轮回的圆满还有耽著之心,决定无法出离生死,而落于轮回上下的任何生处中,唯一只有感受痛苦,连针尖许的安乐也找不到。

所以,能思惟认清因果,自然不愿再贪著轮回,转而会对解脱生起强烈希求之心。

3、出离心生起之量

修后于诸轮回福,刹那不生羡慕心,

日夜欲求得解脱,尔时已生出离心。

如果在修习以上的四种加行之后,内心对于轮回中的各种圆满,一刹那也不生起羡慕之心,日日夜夜都是希求获得解脱,这时候,就是已经生起了无伪的出离心。

经论中常常用火宅等比喻来描述真实出离心的状态。譬如,一人误入火宅,整个房屋被熊熊大火猛烈地燃烧,火宅中的人迫切寻求出离火宅之心的强度,相当于这里要求的出离心之量。

应当明辨,所谓的出离心,不是只对有漏的苦受厌离,而是对有漏的苦、乐、舍三种受都厌离;不是只厌离三恶道,而是普遍厌离一切三有,视人天圆满如同无间地狱;不是痛苦时才出离,高兴时不出离,不是只对轮回中的一部分法出离,而对另一部分法不出离,也不是等到世间的事情都圆满了再出离,而是已经看破世间,对轮回彻底失去兴趣,是彻底、完全、恒时地寻求出离。如果只是生起相似或少许的出离心,那就应当按照出离心的修法,继续努力修持,直到生起如量的出离心为止。

知道这个标准之后,可以衡量自己是否真实生起出离心,比如,

见人外表漂亮、声名显赫,或者事业有成、家庭富裕,心里还会生起羡慕,这说明出离心并未生起。

或者观察自己的心最重视什么,如果念念追求现世圆满,这和未入道的世间人并无两样;

如果追求的是后世的圆满,也不是出离心。

出离心的修法步骤是什么

出离心是日日夜夜只希求从轮回中解脱的心。有些人只在疾病、贫穷、事业不成功或者感情不顺利时,心生厌离,但在身体健康、事业成功、生活甜蜜之时却一点不厌离,这根本不算是出离心。

如果出离心的基础还没有打牢,法器尚未成熟,就迫不及待地修行高深之法,这样修行的证相难以生起,即使能生起一点,也难稳固增上,几乎都是建造空中楼阁而已。

为了我们修行佛法的效果能够更加的好,一定要一点一点坚持的去修行,这样我们能够体会到的含义才会更加的好,而且也是能够知道修行佛法的功德是什么,对我们的修行有什么帮助。

...查看更多
出离心讲的是什么

很多的师兄在修行佛法的时候,都是听说过出离心的,但是具体什么是出离心,还不是非常的清楚,那么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去详细的了解吧!

出离心讲的是什么

当你对轮回没有出离心时,生起虔诚心是多余的。当你没有远离对物质的攀缘时,思维空性是多余的。当你没有远离渴望时,修禅定是多余的。当你没有远离贪与嗔时,讲述口诀是多余的。 ——莲花生大士

出离,并不是相上的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而是在这巨大的诱惑和幻境中,保持清醒。——顶果钦哲仁波切

你不在业障中选择出离,业障就会选择你进入轮回——大乘佛法论坛

问:何为出离心?

答:出离心,是在观察诸行无常,人间苦,空无我的实相上,升起来的确实体验,失去出离心,一切修行,最终达到的,皆是生灭法。--大乘佛法论坛

将思维当作自己,是错误的,将意识当做自己,也是错误的,将肉体感受当做自己,是错误的,将心灵觉受体验,当做自己,也是错误的,那么既然构成肉体的自我身心,都是虚幻的,是心灵迷失的延续,是业力因果的轮回,我们如何在虚幻中,寻找真实?

注意,这就是修行的核心!

出离心!强烈的,猛烈的,坚定的,明确的出离心!

何为出离心?对自我贪爱欲望的舍弃,是出离心,对痛苦磨难的接纳,是出离心,对究竟真理的无上无限渴望,是出离心,对人生命运,生死无常的彻底放弃,是出离心!

出离心的基础,是对于自我的割舍,因为自我,确实是心灵迷茫的延续,犹如梦境般,毫无实质,建立在自我觉知体验上的,意识思维,世界宇宙,命运沉浮,世界万象,皆如海市蜃楼,水面倒影,本来虚幻。

在梦境虚幻中,对梦境的执迷,就是生死轮回,在梦境虚幻中,对虚幻身心的放弃,就是心灵的觉醒,觉醒心中,消散了心识分辨的疑惑,则心如太阳从雾气中绽放,光明就是觉性,如水中琉璃,水流波动,琉璃清澈,如树中之香,树木形态无法遮蔽香味,如纱窗中的空间,不被纱窗的细腻格挡阻碍空间的完整,如光中之明,明性随光艳展现,却不被光艳波动扭曲明性。

心灵从觉知中解脱,觉知如空间中的纱窗般,展现出污垢,粗重,虚幻的性质,空间伴随纱窗,包藏纱窗,却不被纱窗所沾染带动,随顺身心而无挂身心,落落清净,如如不动,就是出离生死轮回的觉者。--大乘佛法论坛

什么是出离心?是持戒吗?

答:拥抱痛苦,是为出离,在煎熬心灵的矛盾中,宽恕仇敌,拥抱伤害你的人,心对自我体验淡化,是为出离;寂灭法核心,是两个字----宽恕,宽恕了别人,就释放了自己,宽恕命运挫折,就拥抱生命原本;修行是一砖一瓦盖起高楼,对于心中唯有真理的殉道者,任何苦难皆是成就的资粮 --大乘佛法论坛

什么叫出离心呢?

节制你的欲望。节制欲望,放淡对人世间的事业、生活、名利、色情的贪爱,放淡它们,直到离舍它们。

修行的人,不是在人世间有所成就的人,修行的人是要出离生死的人。你的家、你的未来,在你身心深处的清醒觉照中,不在你的身心深处的烦恼、欲望、体验中,所以要去出离你身心深处的贪爱、眷恋,用你的宽恕、理解、包容去化解你的恐惧,这个就是你的修行。出离心,下一步你要加重你的出离心。怎么加重?从节俭、从克制你的欲望当中去出离。在别人伤害你的时候,从你自我内心深处的那种痛苦当中去寻找对自我的保护,并且放弃对自我的保护,这个叫出离。--大乘佛法论坛

什么是真正的出离心?

出离心讲的是什么

出离心,是离心贪欲,心地清净,不攀缘外界,是为出离,在初期的时候,就是对于诸佛,真理,无上的崇拜,可以舍身饲虎,燃指供佛的虔诚。因为情感蒙蔽觉知构成的你,无法一下子认清自性境界,觉明无染的面目,只能通过情感体验去修行。

那么,就是选择,用你的自我、情感、贪欲、魔性,去执着真理,去热爱佛陀,用心灵最深刻最强大的欲望去执着真理的次第标准替代过去的我执、我慢、我欲,用情感欲望的动力,着相修行,提升速度其实也很快。到了后期,你会发现,你善良的心,真诚的心,宽恕的心,替代了罪恶的心,我执的心,而建立在自私欲望、贪婪、仇恨之上的过去的你,就在慢慢消散,最终,没有一个你执着,没有一个你的善良,宽恕,真诚,你与善良,宽恕,真诚一体,而善良仅仅是你的意识情感体验,却无法带动你。--大乘佛法论坛

佛法是什么?佛法是治病的药物。我们现在在座的每一个人,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是病人,都在生病。只是我们生活在病人的环境当中,我们不知道自己生病了,我们不知道病因从何而起,但是我们知道自己有病,为什么呢?因为人生的种种不如意。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佛讲的八种苦,这就是我们的病状。但是每一个人都在生病当中,人们已经习惯于生病了,人们已经不知道健康是什么样了。但是,毕竟有一部分人,他通过这些种种的苦,想要解脱苦的愿望而发起了出离心。

听清楚了,出离心是一切修行的根本,一切修行皆依出离心的圆满而成就。什么是出离心呢?就是渴望从生死轮回当中解脱。这种强大的渴望,让你会不断地在内心对自我贪欲的舍弃过程当中,一步一步地展现出来你内心明白一切事物,所见一切事物的见性的原始清净。--大乘佛法论坛

您说,出离心是修行的核心,那么我是否应该出家修行啊?

答:修行是修心,心灵常生惭愧,能反思身心,觉察烦恼,离恶趋善,就是出离心。 --大乘佛法论坛

出离心生清净,清净心生觉察,觉察心 观察身语意,观察中并无观察者。身语意,在纯明柔软清醒中,自然升起,自然相续,自然解脱。

观察中,明澈对心灵不做解释,明晰于柔软安详中释放,安详柔软于明晰中熄灭。

无所得,是圆满大乐,不可说,是如如不动,不可得,是究竟涅槃。 --大乘佛法论坛

出离心如何落实?

答:在信仰中落实,你内心只崇拜真理,不爱惜自己,对佛法无限虔诚,无限渴望,仰望真理的心,必定以真理的标准去约束,净化,同化,自我消融则觉性圆照,无生无灭则无出离;在反思忏悔中觉察,心灵朝向心灵自己,去寻找内心最深处的觉知,觉知放弃了所觉受的贪欲,当下清静中并无出离 --大乘佛法论坛

佛教,以般若智慧立根本,以清净戒律为依止。

何为智慧?依如来究竟法义,深观内在,破迷离幻,自证圣智为觉者。

何为戒律?建立在出离心之上的,对自我与世界的观察,观察中并无所观者,寂静为戒律。 --大乘佛法论坛

生活的压力如此残酷,我如何升起出离心?

答:因缘果报所束缚的,只是你的身体,而束缚你心灵的,只是你对自我爱护的恐惧,当贪恋镣铐了你的灵魂,你见到的世界只是你自己的心;心将所见的一切当作实有,则必定有一个能见世界的你,若你的心,只是纯净的观照所见的一切,那么所见的世界,与见世界的自我,都将在观照深处的明晰清醒中,融入喜悦之极乐,明晰是本来自在的解脱,纯澈是原本圆满的自由,不可说,无法形容的妙乐,是安详庄严的大乐。 --大乘佛法论坛

出离心是大树的根,虔诚心是土壤养分,宽恕与爱是阳光雨露,真实直面,刻骨忏悔是驱虫农药,当信仰的幼苗自凡夫心中绽放,究竟法义构成了参天树干,当自我的弥彰如雾消散,觉性的果实已经挂在枝头;身心挂不住的清醒,清醒消散了身心,寂静明澈的心,如雨后空间没有灰尘,过去未来熄灭在轻柔接纳的当下 --大乘佛法论坛

呕吐轮回的出离心、看破今生的信心、誓愿利他的发心、认识寿命无常而对未来的计划越来越短,这就是真正的修行,应该放在心中,这就是窍诀的精华!不要仅仅停留在文字上,而应融入自相续。 --大乘佛法论坛

若言如来有少法可得,即名谤佛!这是证入法界后,诸法虚妄消散于觉醒心的状态,在未实证身心如幻,诸法性空之前,不可以妄言法我皆空,修行是灵魂履行佛法的过程,若佛法流于思维知识,夸夸其谈的轻浮,将毁灭虔诚真理的信心,三界内是有法可得的,出离心,虔诚心,布施心,忏悔心,接纳心,是善法根源 --大乘佛法论坛

为何要虔诚?

出离心讲的是什么

答:修行核心及其简单,就是选择!依据真理的标准,才谈得上选择,何为真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如来言,一切法得成于忍!忍为何义?出离自我!唯有决绝坚固的出离心,才能于维护自我的贪欲中,升起宽恕大爱的放舍,彻底虔诚才有能力,在无始劫生死妄想中,斩断无明轮回的魔罗。

当我们能够诚心、坚持的修行佛法的时候,就是能够知道很多的佛法在讲什么,同时也是能够知道自己修行佛法的功德有哪些,以及改善自己的生活,消除烦恼,让我们的生活能够更加的顺利。

...查看更多
出离心是什么

出离心,相信很多修行佛法的师兄都是听说过的,但是具体是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些人是不清楚的,那么就会非常影响我们的修行,下面我们就先去了解出离心是什么吧!

出离心是什么

众生与世界诸相,皆是无始劫妄想与尘业相续,所现的业果,本质缘起性空,我们本质上就是心性尘垢所现的果报,我们根本就是被业力妄想所塑造,被业障习气所推动,所活着,被因果束缚,无奈无助地造就着下一世的业习循环,妄想相续,永不停息,因缘生灭,无有终始,妄念业果所现目前的这一生。就算你掌握了全世界的知识,成为最有知识的大科学家,就算你在人世间功成名就,富贵至极,名誉响彻一亿个宇宙,权利统摄十方三世无量国土,可是宇宙本为业果相续,根本缘起性空,一切拥有获得,只不过是因缘相续,果报聚合,皆是生灭不停中,所现虚假幻境。

因缘聚合所现生,因缘分解所现空,一切繁华嚣张到最终,依旧无法逃脱成、住、坏、空的结果。我们所拥有的这一切,所值得炫耀的这一切,所自以为豪的这一切,我们所牵挂的这一切,让心灵痛苦的、让感受幸福的,人世间所有一切的拥有:权势、财富、名誉、利益与亲情,在死亡面前皆是虚幻!

就算你是世界领袖,就算你的财富比比尔盖茨超出了无量亿倍,你拥有整个地球的财富,因缘聚合,因果兑现,四大分解之时,也买不回来你一条命!宇宙都是缘起性空,因缘和合之物,任何物质都在运动中生灭,任何生命现象都是生灭运动所现暂时的体现,我们怎么可能脱离因果?世界皆是因果相续所现,因果的源头就是我们的心灵。当我们被心灵色尘所投射的妄想业果所蒙蔽,我们注定被妄想塑造,被业果束缚,沉沦生死,无有片刻休息。当我们从妄心业尘中,寻找到心灵的源头,见证了生命的实相,我们才可能从生死大海中解脱,获得究竟恒常的安乐!我们必定会死,可是我们原本的自性伴随生灭相续,却无生无灭,圆觉不动。

为什么不以死亡,这个注定的、必定发生的事实,去衡量生命过程中我们暂时拥有却迷惑我们心智,本质毫无实际意义的现实利益呢?如果我们最终都要面对死亡,你为什么不去考虑考虑死亡的本身?为什么非要去考虑最终必定会失去的一切拥有呢?难道你没有听闻过,从未见到过他人已经死亡了吗?如果我们已经看到思维到,生命的苦、空、无常、短暂,犹如河流上漂浮的树叶,随着湍急的水流涌向悬崖,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如同死亡的黑暗,将我们的身心灵魂带入深渊,我们却从来不去考虑如树叶般脆弱的身心,如何从湍急的水流中解脱?虽然看到死亡的瀑布吞噬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祖辈以及世界上所有的众生,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这所有一切的发生,却熟视无睹,好像死亡最终不会降落在我们的头顶,持有这样麻木茫然的心态,我们如同傻子一样,无奈绝望地走向生命的黑暗漩涡……

如果能够体验到死亡的真实存在,比现在所拥有的、所获得的、所希望、所期许的一切,更加永恒真实,更加客观公正,心灵愿意直面死亡,直视生命因缘和合,缘起性空的本质,深刻理解佛陀所说,三界如同火宅,危机四伏,升起真实逃离之心,离舍世间索取享受贪爱,这就是出离心。

出离心是什么

出离心并不是去寺院过几天清苦日子,并不是在深山闭关几年,过清净离世的生活。真正的出离心是直面死亡,此刻当下,真实、如实地面对内心深处,对于死亡的恐惧。要像面对导师一样,真诚、坦诚、如实地面对死亡的觉受,去面对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最终最现实的问题——死亡。当面对死亡,心灵直面死亡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今生所有一切的获得,仅仅是一张脆弱的纸片,就是一片漂浮在虚空当中的柳絮,就是空中绽放的一朵烟花,就是水上浮起的一个泡沫,脆弱单薄,瞬间即逝,了无真义。当心灵能直面死亡的时候,当我们渴望去了解死亡终极真相的时候,当我们渴望从生死的挣扎轮回中,获得究竟解脱意义的时候,当下即是出离心的升起。

出离心是圆满菩提心的基础。菩提心是众生先天的圆成自性,如虚空般,随顺万有,无生无灭。但是我们要想通往终极的究竟自性,第一步就是诚实、真实地,无所掩饰、无所牵绊、无所恐惧、无所幻想、无所索取地直面死亡。思维无常,思维死亡,思维苦、集、灭、道,思维生命缘起性空,思维宇宙因缘和合,思维所有这些究竟法义的实相,能让修行者升起真正的虔敬心,升起离我无求的纯正信仰,升起真正的大雄勇猛的精进,升起彻底的出离心。当我们直面死亡的现实,在死亡的赤裸黑暗面前,我们的人生一无所有。

当我们彻底放弃对于人世间一切拥有、获得、索取的执着,彻底放弃对于生命未来享受,以及所有获得的希望,心灵觉知清净,六根清净,随顺世间诸种尘垢色相,却不再攀缘色相,从而在内心升起诸种境界体验,当我们再看报纸的时候,再看电视的时候,再使用电脑的时候,内心会觉得了无实意,了无兴趣;这些外界的信息,繁杂而空虚,无聊肤浅,却占用我修行的时间。修行中的人,心灵深入观察内在习气经验,清净觉照习气念想,在妄念相续中,在生灭刹那间,体验不被生灭聚合所掩盖的自性真如。

我们要全身心专注于内心,处于无有疑虑,无有思议的自然,心安住在裸露如虚空的明觉纯然中,无有取舍无有分辨,任何思虑皆是牵绊,任何觉受波动,皆是干扰禅修的魔罗。闭关修行不是进入深山,而是清净内心对于世界的攀缘。

心随着意识的静止而清净,意识随着心灵的柔软祥和而放松,心不再被意识的分别观念所聚合所分割,意识随着心灵觉知放弃我执,放弃对于六根色尘的攀缘,而停止分别停止记忆观念的相续,心不再被意识分别的紧张感所凝聚束缚,意识停止,意与心灵觉知此刻即是一体,心灵觉知彻底柔软放松,离于焦虑情绪体验,意即会融化于心,心与意相合,心灵觉知就会消散,所有附着在心灵觉明上的烦恼习气、客尘、体验、觉知、分别、我执、幻想、欲望、习气的客尘烦恼,都会分解消散。

此刻,我们依旧看报纸,依旧使用电脑,依旧看电影看电视,可是,仅仅是看,心灵觉照所看景象,却不生丝毫境界染着,无有情绪感受波动,心清净如镜,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见闻觉知的所成就的景象,如同镜面映照世界,能照外界万物,却不留丝毫景象,镜面不会因为映照的外界景象,升起一丝波澜,境过不留,如同雁过寒潭,无有痕迹。报纸上的每一行字都清晰清楚,心灵明晰觉照,却无染记忆观念对于文字的延续幻想。离舍思维概念对于文字的分别,心灵深处即会清净文字境界,明空离念,文字所指向的究竟意义即会现前。心灵明晰觉照,电脑中每一个图面历历清晰,电影中每句话都听得很清楚,心灵觉照不被习气色尘所构成的情绪所蒙蔽,听,仅仅是听,听到了声音,心灵却不会被情绪体验所造作演化,成为任何情绪的衍生波动。

出离心是什么

心灵觉照借助眼睛在看,意可以分别万物,心却不会跟着分别走,这就是清净心。

当我们能够很好的去体会佛法的时候,那么就是能够知道出离心是什么,以及了解自己应该如何去修行佛法,这样我们能够了解到的内容才会更加的多,同时也是能够知道自己修行佛佛法的功德是什么。

...查看更多
出离心怎么才是修好了

出离心是很多的师兄都会去修行的,但是师兄在修行前,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出离心,如何修行出离心,以及出离心怎么样才是修行好,不然我们的修行是没有效果的,下面我们就先去简单的了解吧!

出离心怎么才是修好了

当一切世间法对你都没有作用了

无我了,在梦境和生活当中,什么东西都能放得下了,那真的是不要名、不要利了。一切世间法对你都没有作用了,一切凡夫对你的刺激都没有作用了,你就出离心修好了。

凡夫刺激你两下,你就跳起来了,你叫什么出离心?说明你还是在这个社会里面。你的心没有脱离这个社会,所以凡夫一刺激你,你就生气了,业障现前了。说明你出离心都没修好!

你出离心修好了,世间人说什么你都不动念的,就像看到蚂蚁一样的。知了在上面叫,你会动念头吗?为什么其他人一叫你就动呢?说明你的心都还在这个社会里面,在这个圈子里面没出来啊!

出离心要修到任何世间法你当下都能放得下,这个时候你真正的出离心才修好了。他们说什么,你都可以不动念——我要了生死,管你说什么!

你知道什么叫了生死吗?超越轮回啊!

你出离心没修到这个境界,你说你要度众生,刚刚有点出离心,又把自己度回苦海中了。你跳到苦海里去,马上跟众生打成一片,一点都不记得了,菩提心到哪去了?你是业障凡夫啊!业障鬼啊!你还说度众生!

要自己好好修,修行人80%-90%的时间是自己打坐、观修、破我执、修禅定,戒定慧要好好修,然后剩下一点时间,随缘利益众生,积累一点福德资粮,那也是需要的。一个是调节,另外一个方面也是需要培养福德。

刚开始的小菩萨,你拿出20%的时间利益众生,你只能这样。你要是大部分的时间都拿去“利益众生”,我看你到时候麻烦了,下辈子不知到哪去了。人家都往生西方了,你不知道到哪旮旯去了,到哪鬼道见鬼去了,到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

要了生死的人,这个世间的任何众生对他说什么、做什么,都能够不往心里去——你爱咋咋地,我反正是要了生死。

没有“我”了,你说什么,对我起什么作用呢?你都没有这个修行,整天在那里,学了那么多法都没有修,然后还想打妄想!

我记得有个祖师开了悟以后,人家来问法,不管问什么,他都是三个字——“莫妄想!” 他讲法最简单,不管什么法都可以用三个字帮你给解决了。

你都是在打妄想!是不是打妄想?所以祖师说得对,莫妄想。有些人说“我开悟了,师父给我认证一下”,师父说“莫妄想!”莫妄想啊!开悟,谁开悟啦,鬼开悟了!那不是见性了,是见鬼了!

出离心没修好,别去效仿菩萨行

出离心怎么才是修好了

无常观我们真的要生起来——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走掉,一旦无常了,就没办法了,这个中阴身一出来就到处随业漂了,然后一投胎,什么都不知道了。

有些人还在那里打妄想,做长久打算。

还是要修法呀!先自己了生死,有把握再说。佛陀就是这么告诉我们的。这不是自私啊!你自己了生死得有点把握,才开始讲发菩提心。

出离心也没有生起来,人无我空性只是了解一点,没有去观修,就讲 “发菩提心”,你发得起来吗?你的菩提心都是假菩提心。事实上是名利之徒,表面上的菩提心,里面潜藏着名利心。

事实上还是对世间法没放下——喜欢别人认可你,就是好名嘛!你心里面潜藏的是不是这样的?想让大家认可你。这说明你对名没有放下。

有些人财是放下了,但名没放下。希望大家都认可你、大家都羡慕你、大家都赞叹你,你就感觉好极了——出离心没修好啊!

出离心修好了,这个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孤独的。众生不能度的时候,就自己在山里面,或者在监狱里面修解脱道;众生可度的时候,就随缘度度众生,这才叫菩萨呢!

出离心怎么才是修好了

当我们能够很好的体会到出离心怎么修行的时候,再坚持诚心的体会,那么就是能够体会到很多的内容和含义,所以师兄一定要多多用心的感悟和体会,这样我们能够了解到的内容才会更加的好。

...查看更多
结语

出离心基本上是希望从娑婆世界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娑婆世界被称为苦海是因为它存有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生命体,并且含有有情的生命和无情的器世间,从佛陀的谛观,三界的众生都感受到苦,所以在他开悟后第一次的转法轮时就讲述四圣谛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