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持名念佛的方法被确定后,后世祖师无一更改,但一句佛号的背后却被赋予了不同的理论作为支撑,而理论的不清楚、不统一,则易造成盲修瞎练,其结果就是念佛者多如牛毛,往生者少如牛角,万修万人去,似乎只是传说,这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与反思。同时持名念佛要以口称弥陀名号,引发内心思维,激发虔诚信愿为目的,念佛的主要作用是增强你往生的信愿心,此外还有消业障和获得一些现世利益的功效。
修行的第一要务是:求解脱生死的心要真切。若生死心不真切,如何能说什么用功得力、念佛成片呢?况且众生自无量劫以来,念念妄想、纷纷扰扰,情根爱锁、坚固且隐蔽。日常生活中未尝返观内照。如今想以虚假浮泛的信心,截断多劫以来的生死之流,比如一滴水怎能灭一堆柴薪所燃的火。哪里会有这个理呢?
倘若这人果然了生死的心急切。念念念佛,如救燃烧着的头,只惟恐一失人身,百劫难以再得人身。要将这一声阿弥陀佛紧紧咬定,一定要敌过妄想。无论何时何地,佛号念念现前,不被妄想所牵缠而遮障自心。这样痛下苦功夫,久久佛号纯熟,自然会感应道交。这样不求成片,自会念佛成片。此事如鱼饮水,冷暖消息只有自己知道,告诉不得他人。完全取决于了生死心真切之基础上的踏实用功而定。倘若只是悠悠泛泛,将念佛做表皮文章,那到驴年马月也得不到受用。
念佛法门,乃是舍背尘劳,契合觉性,归返心源的第一妙法。对在家人来说,更为亲切。因为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繁多。摄心参禅,以及静室诵经等修行方法,或条件不具备,或无暇顾及。唯有念佛法门,最为方便。早晚二时在佛前随分随力地礼拜、念佛、回向、发愿。除定课外,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念佛。
只要在清洁干净处,恭敬时,或出声念,或默念,都是可以的。倘若在不洁净处(如登厕等)。或不恭敬时(如睡眠、洗浴等),只应默念,不宜出声念,不是说此时此处不能念佛。睡觉时出声念,不但不恭敬,而且伤气,念久了会致病。(若时处不宜)默念功德与平常念佛的功德,没有两样。
...查看更多持名念佛最为稳妥,适合绝大多数各种根基的人修,不容易出偏差。前面的这些观想乃至观像,就像善导大师讲“境细心粗”,所观境非常微细,而我们众生心很粗,神识非常粗乱,很难相应。当然,这是指把观想念佛和观像念佛当作一种观法——一种自力法门的观法而非以往生为目的修法时说的。如果把它们当成持名念佛的一种辅助修法,不以成办观法禅定为目的,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这样将观想和念佛结合起来,也是憨山大师和有些净土宗祖师非常强调的。
第一种,都摄六根法。这是印祖经常介绍的“口念耳听心记”念佛法。
第二种,晨朝十念法。这是慈云遵式禅师根据第十八愿设计的。本来第十八愿讲十念,就是念十句佛号。但是晨朝十念法里是讲十口气,一口气能念多少句就念多少句,这样以气来摄心就不容易生妄想。晨朝十念法适合极忙的人,过去有些王公大臣为了百姓的事情,忙得没时间,就用这种方法念佛。只要有真信切愿,按照晨朝十念,也能往生。
第三种,十念计数法。这是印祖推崇赞叹的方法。就是念一句心里记一下,念两句就记两句。从一数到十,或者从一到五,六到十;或者三三四加在一起,开始念三句再三句再四句,这就是十念计数。与其他方法,比如数珠念佛相比,拨念珠,神容易疲劳,然而十念计数不但不会疲劳,而且是养神的,越念精神越好,越念身体越好。因为心归一处,不打妄想,自然而然精气就能充足,所以就能养神。
(四)随息念佛法
第四种,随息念佛法。随息念佛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随着呼吸念。首先,要会运用数息观,熟练了之后,再配上佛号,这叫随息念佛。特别喜欢打坐的人用随息念佛,非常容易相应。把念佛拿来修禅定的人,用随息念佛法就比较合适。平时走路做事情的时候,不容易随息。
第五种,至诚念佛法。
当使用前面的摄心念佛不能相应的时候,自己觉得妄想纷飞时,可以发起至诚恳切心、痛哭流涕心来念佛。至诚心生起来的时候,妄想就很少,心念也就归一了,接着就可以用都摄六根的方法念,念着念着又不相应了,再至诚恳切念。就是这样,都摄六根念与至诚恳切念轮番,看情况作调节。
...查看更多1.简易十念法
每日清晨着装以后,面西而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为十念者,显是借气束心。心自不散,但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家有净室或佛堂,仍须对佛像焚香礼拜,立念跪念均可。十念法是慈云忏主依据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趣,为事务忙碌者所立。实为无论僧俗闲忙均可奉持之法。楚石禅师晨朝十念,终身不缺;幽溪大师奉为日课,至老不休。此法能制心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2.十念记数法
印光大师为对治妄波沸涌而立。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一心不乱,久久自当得之。此十念记数法与晨朝十念法,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十念记数,以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3.持名与观想合修
凡于行住坐卧时,则一心执持名号,凡于蒲团上跏趺静坐时,则心心观想佛像与净土庄严。经行疲乏则趺坐以观佛,坐久则经行以称名。如能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如是循环善巧修行。持名方法有上述诸种可资采用,趺坐观想之方略举数端。
(1)自坐莲花想
在念佛心中默下观想,想目前生一大莲华,不拘青黄赤白,状如车轮之大,观想华状分明,仍想自身坐在华中,须台之上,端然不动。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当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我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莲华化生,得未曾有。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于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悉与十二部经相合。
(2)白毫观
观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身,趺坐胜宝莲台,端正无比,两眉之间,有白毫一颗,长丈五尺,周围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棱,右旋宛转,中则虚空,放净光明,莹净明彻,不可具说,显映金颜,分齐分明,作此想时,停心住念,坚固勿移。心内忆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观经》云:“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
(3)阿弥陀佛观
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如黄金山,出于海面。其中万物,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有无数声闻菩萨,恭敬围绕。另外亦可对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若德风华雨,若妙香天乐,若泉池楼阁,若林树宝网。一一忆念,一境一幕,神游净域。先送心归极乐,临终定得莲华化生。
4.临睡观念法
修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声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竟,发愿云: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堪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弟子某甲,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发愿已,正念而寝,不得杂语,不得杂想。或正发愿时即得见之,或睡梦中得见,此法系善导大师所立。莲池大师云:“善导大师古称阿弥陀佛化身,今此愿文,修净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暂时无验而辄废惰,务必久远行持,必于净土,功不唐捐。”此临睡观念佛法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获致身心健康,弥陀名号亦是世间疗效极佳的安眠药。
...查看更多念佛之关键诀窍在“诚、敬”二字,做到“至诚、恭敬”,则摄真信切愿于一句佛号之中,可谓在一念之间圆满三资粮。印光大师曾经开示说“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其为入道要诀)也。”本节摘录了很多念佛方法,但是大家应该注意 “诚、敬”二字这个最大的诀窍,在此前提下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才不致于流入泛泛念佛之列。同时在这些方法中,应该特别注意领会“都摄六根”这一所有念佛方法之核心要点。
正当妄心杂乱之际,能够举起一念,如同面对佛世尊,按定“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一一声音出口入耳,则这杂乱妄想,自然随着念佛而寂静。就这样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念佛,坚固不移,这就是经教中所说的“净念相继”。念佛的人,必须要信心恳切,大愿坚固,应当痛念死生轮转之极度可悲,深厌尘劳纷扰为极其可痛。举起一声佛名,直下念去,更无丝毫虚妄见解挂怀。直到一心不乱,能念之心和所念之佛浑然两亡。这时,(禅门)到家之说,不待枚举而自然明了,捷径的比喻又何劳挂在嘴上?!这就叫作证得修行的神妙,超方便的正途。
真切念佛有几种类型:一勇猛念,太文弱济不得事;犹如孝子报父母深仇,纵然高崖深涧,磷途虎穴,必定勇往直前。一悲伤念,太洒落济不得事;每想念佛时,全身毫毛都竖起来,五脏好象裂开一样,如同忆念年少时就舍离的慈母,又如同忆念多慧的亡儿。一感愤念,太和平济不得事;如同落第孤寒,负才寂寞,每一念及,几乎不想活下去。一恋慕念,太淡泊济不得事;如同自己所深爱的珍物,梦中都在萦怀牵挂,惟恐珍物遗失。一乐事现前踊跃欢喜念,如同寒天得到棉衣,饥饿时得到食物。一恶缘照面悔恨激切念,如同死里逃生。总之,心口如一,字字从肝髓中流出,这才是念佛真正的心态。
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无不以诚为根本。那么,修净业的人,更应当致诚。诚能使业障消除,善根增长。凡是诵经时,必须息除思虑,忘掉万缘;一心净念,如同面觐佛容,亲聆佛的圆妙法音。不敢稍稍萌起懈怠疏忽的心理。这样久而久之,自然可以潜通佛的智能,暗合道的奥妙。犹如阳春一到,坚冰自然融化。心诚到极点,便会豁然贯通。这就是看经念佛的最妙的方法。你如能终生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将会获得不可言说的利益。
...查看更多持名念佛即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持名念佛就是《佛说阿弥陀经》所说的“执持名号”,《佛说无量寿经》所说的“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通过信愿称念阿弥陀佛得名号求生西方净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