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摩

"

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据《景德传灯录》在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即禅宗的创始人。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

达摩——开创东土第一代禅宗传佛心印

达摩——开创东土第一代禅宗传佛心印

达摩传播禅宗

佛教传入我们国家已经上千年了,对我们国家的文化有很大的影响,是非常好的,佛家的智慧都是需要师兄慢慢的体会,师兄一定要坚持虔诚去修行。那师兄你知道达摩吗,那师兄你知道他的禅宗是怎么传播呢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达摩传播禅宗

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佛陀拈花微笑,迦叶会意,被认为是禅宗的开始。不立文字的意思是禅是脱离文字的,语言和文字只是描述万事万物的代号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慧能大字不认识一个,但是却通晓佛经的原因,只要明心见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达摩传播禅宗

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死于洛滨,葬熊耳山。

达摩传播禅宗

以上就是对达摩传播禅宗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修行的师兄一定要多加注重自己的内心,内心一定要清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修行然后获得更多的福报和功德。

...查看更多
达摩传法偈

达摩祖师是佛教中很重要的,它的修行境界是非常高的,有着非常高的智慧,也是非常慈悲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去修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获得功德。那师兄你知道达摩传法偈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达摩传法偈

释迦佛入涅盘说无常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世尊释迦牟尼佛传法之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西方一祖迦叶尊者传法偈: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西方二祖阿难尊者传法偈: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传法偈: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传法偈: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五祖提多迦尊者传法偈: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

六祖弥遮迦尊者传法偈: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七祖婆须蜜尊者传法偈: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传法偈: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传法偈: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伪。

十祖胁尊者传法偈: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法偈:迷悟如隐显,明暗不相离。今付隐显法,非一亦非二。

十二祖马鸣尊者传法偈:隐显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离。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法偈:非隐非显法,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智。

十四祖龙树尊者传法偈: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于法心不证,无瞋亦无喜。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法偈:本对传法人,为说解脱理。于法实无证,无终亦无始。

十六祖罗侯罗多尊者法偈:于法实无证,不取亦不离。法非有无相,内外云何起?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法偈:心地本无生,因地従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亦复尔。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法偈: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萌。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法偈: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于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

达摩传法偈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传法偈:言不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偈: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悟,达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

二十二祖摩蝗罗尊者法偈: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法偈:一法一切法,一切一法摄。吾身非有无,何分一切塔?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传法偈:正说知见时,知见俱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偈:圣人说知见,当境无是非。我今悟真性,无道亦无理。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偈: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偈: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二十八祖菩提达磨祖师偈: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达摩传法偈

以上就是对达摩传法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在生活中,师兄就是要恭敬的去念诵佛经和虔诚的供佛,这样都是对师兄是非常好的,在修行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于一时,慢慢的去领悟的佛经。

...查看更多
达摩的葬身之处

佛经中的智慧都是需要师兄们诚心不断的去念诵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功德和福报。学佛的师兄也听说过达摩祖师,他是非常有智慧的,他的修行也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向他学习,那师兄你知道达摩的葬身之处是哪里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达摩的葬身之处

空相寺是佛教初祖达摩大师弘汉葬身之处,来此寻根问祖古老的空相寺过去是佛门圣地。

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陕州时,就修建了空相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

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

达摩的葬身之处

众僧徒悲痛之极,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

后来东魏使臣于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

皇帝闻之,命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

达摩的葬身之处

以上就是对达摩的葬身之处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现在每年去寺庙拜佛保佑的人是非常多的,去的时候都是诚心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获得福报,得到保佑。对于供奉我们一定要诚心虔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获得福报。 

...查看更多
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

佛教中有很多的经典,也听说了很多的故事和事迹,其中一个是达摩,他是非常有智慧,在修行的道路上有很大的成就。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敬的,那师兄你知道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

佛教: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

一、达摩祖师东来

达摩祖师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得道祖师,达摩祖师是天竺国的王子,自幼拜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为师。师父涅槃前告诉达摩祖师,你要等待时机,大乘佛法应该传到震旦,震旦就是中国,大乘佛法将会在中国发扬光大。所以达摩祖师就由印度来到中国。达摩祖师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

二、达摩祖师和梁武帝为何话不投机

《坛经》里记载了梁武帝与达摩见面后的对话。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摩说:“并无功德”。梁武帝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梁武帝问:“如何才是真功德?”达摩回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梁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说:“廓然无圣。”达摩祖师和梁武帝话不投机,达摩不辞而别,梁武帝当面错过得道大师。

三、达摩祖师一苇渡江

当时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荥阳县人。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对佛学的认识二人因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达摩离去后,听讲的群众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赶达摩,赔礼道歉。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边。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既没有桥,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看样子好像也是在等船过江。

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若大的年纪,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壮,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随即顺手抽出一根芦苇予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四、达摩祖师面壁九年

达摩过江后,手持禅仗,来到嵩山少林寺,在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数十米的地方,有一天然石洞,达摩祖师便在石洞里面盘膝静坐。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竞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九年过去了,年深日久,身影投于洞内石上,竟留下了一个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

五、神光立雪断臂向达摩祖师求法

神光听说达摩在嵩山于是前来拜谒,达摩面壁端坐,不理睬前来拜谒的神光,神光于是在风雪交加的冬天一站就是三天,最终积雪没过了神光的膝盖,达摩这个时候才转身问神光:“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于是满面泪水说:“只愿法师慈悲为怀,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不能持久,所以沉吟了,神光立刻明白了达摩的意思,立即取过利刃将自己的左臂砍下来,放在达摩的面前,神光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祖说:“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神光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说:“我与汝安心竟”。达摩参禅就是为的这个结果,于是将神光留在身边,达摩祖师认为他可以为担当大任的法器,并且为其取名慧可,就把衣钵传给了二祖慧可。并对慧可说,“衣钵传到六祖,就不用再往下传了。因为那时言说的多,修行的少”。至今少林寺中还有立雪亭,为的就是纪念慧可的立雪断臂的故事,慧可后来就成为了禅宗在我国的第二代祖师。

六、达摩祖师只履西归

达摩祖师于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在千圣寺得重病圆寂之后,他的弟子们就将他葬在了熊耳山,并且起塔定林寺以作纪念。当时魏国使臣宋云,正奉命出使西域,所以并不知道达摩已经圆寂了这件事情。当他归国途经葱岭的时候,在官道上遇见了达摩祖师,很高兴,还和达摩祖师交谈了几句,当时祖师赤着双脚,手里还拿着一只鞋。回到京城以后,宋云谈起在葱岭遇见达摩祖师的事情,众人觉得很奇怪。于是,魏孝静帝派了一位很信任的大臣到熊耳山,将达摩祖师的棺木打开,达摩的尸体不见了,只有一只鞋子留在棺内。明明都已经圆寂的人,怎么后来又在葱岭出现了呢?这个神奇故事让人们对达摩祖师更加有了信心。直到现在,少林寺的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圆碑》。

以上关于达摩祖师的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看似是传法,其实是培养禅宗的接班人,是为禅宗培养祖师而来。达摩祖师说过“我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这“一花”,指的是禅宗,佛陀灵山会上拈花一笑,传法于摩诃迦叶,也就是禅宗的西方初祖。这“一花”,就是禅宗。这“一花”被达摩带到中国,传于二祖慧可,就落定了禅宗在中国的地位。五叶就是禅宗现如今的五个宗派,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南无达摩祖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供佛,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弥陀佛。

以上就是对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在生活中不管自己念不念佛,都要为自己积攒福报,这样是非常好的,对自己的生活的运气都有很大帮助的。其实在生活中积德福报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但是都是需要坚持诚心去做。

佛教中有很多的经典,也听说了很多的故事和事迹,其中一个是达摩,他是非常有智慧,在修行的道路上有很大的成就。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敬的,那师兄你知道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

一、达摩祖师东来

达摩祖师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得道祖师,达摩祖师是天竺国的王子,自幼拜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为师。师父涅槃前告诉达摩祖师,你要等待时机,大乘佛法应该传到震旦,震旦就是中国,大乘佛法将会在中国发扬光大。所以达摩祖师就由印度来到中国。达摩祖师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

二、达摩祖师和梁武帝为何话不投机

《坛经》里记载了梁武帝与达摩见面后的对话。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摩说:“并无功德”。梁武帝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梁武帝问:“如何才是真功德?”达摩回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梁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说:“廓然无圣。”达摩祖师和梁武帝话不投机,达摩不辞而别,梁武帝当面错过得道大师。

三、达摩祖师一苇渡江

当时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荥阳县人。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对佛学的认识二人因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达摩离去后,听讲的群众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赶达摩,赔礼道歉。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边。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既没有桥,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看样子好像也是在等船过江。

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若大的年纪,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壮,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随即顺手抽出一根芦苇予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四、达摩祖师面壁九年

达摩过江后,手持禅仗,来到嵩山少林寺,在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数十米的地方,有一天然石洞,达摩祖师便在石洞里面盘膝静坐。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竞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九年过去了,年深日久,身影投于洞内石上,竟留下了一个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

五、神光立雪断臂向达摩祖师求法

神光听说达摩在嵩山于是前来拜谒,达摩面壁端坐,不理睬前来拜谒的神光,神光于是在风雪交加的冬天一站就是三天,最终积雪没过了神光的膝盖,达摩这个时候才转身问神光:“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于是满面泪水说:“只愿法师慈悲为怀,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不能持久,所以沉吟了,神光立刻明白了达摩的意思,立即取过利刃将自己的左臂砍下来,放在达摩的面前,神光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祖说:“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神光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说:“我与汝安心竟”。达摩参禅就是为的这个结果,于是将神光留在身边,达摩祖师认为他可以为担当大任的法器,并且为其取名慧可,就把衣钵传给了二祖慧可。并对慧可说,“衣钵传到六祖,就不用再往下传了。因为那时言说的多,修行的少”。至今少林寺中还有立雪亭,为的就是纪念慧可的立雪断臂的故事,慧可后来就成为了禅宗在我国的第二代祖师。

六、达摩祖师只履西归

达摩祖师于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在千圣寺得重病圆寂之后,他的弟子们就将他葬在了熊耳山,并且起塔定林寺以作纪念。当时魏国使臣宋云,正奉命出使西域,所以并不知道达摩已经圆寂了这件事情。当他归国途经葱岭的时候,在官道上遇见了达摩祖师,很高兴,还和达摩祖师交谈了几句,当时祖师赤着双脚,手里还拿着一只鞋。回到京城以后,宋云谈起在葱岭遇见达摩祖师的事情,众人觉得很奇怪。于是,魏孝静帝派了一位很信任的大臣到熊耳山,将达摩祖师的棺木打开,达摩的尸体不见了,只有一只鞋子留在棺内。明明都已经圆寂的人,怎么后来又在葱岭出现了呢?这个神奇故事让人们对达摩祖师更加有了信心。直到现在,少林寺的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圆碑》。

以上关于达摩祖师的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看似是传法,其实是培养禅宗的接班人,是为禅宗培养祖师而来。达摩祖师说过“我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这“一花”,指的是禅宗,佛陀灵山会上拈花一笑,传法于摩诃迦叶,也就是禅宗的西方初祖。这“一花”,就是禅宗。这“一花”被达摩带到中国,传于二祖慧可,就落定了禅宗在中国的地位。五叶就是禅宗现如今的五个宗派,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南无达摩祖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供佛,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弥陀佛。

以上就是对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在生活中不管自己念不念佛,都要为自己积攒福报,这样是非常好的,对自己的生活的运气都有很大帮助的。其实在生活中积德福报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但是都是需要坚持诚心去做。

佛教中有很多的经典,也听说了很多的故事和事迹,其中一个是达摩,他是非常有智慧,在修行的道路上有很大的成就。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敬的,那师兄你知道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

一、达摩祖师东来

达摩祖师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得道祖师,达摩祖师是天竺国的王子,自幼拜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为师。师父涅槃前告诉达摩祖师,你要等待时机,大乘佛法应该传到震旦,震旦就是中国,大乘佛法将会在中国发扬光大。所以达摩祖师就由印度来到中国。达摩祖师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

二、达摩祖师和梁武帝为何话不投机

《坛经》里记载了梁武帝与达摩见面后的对话。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摩说:“并无功德”。梁武帝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梁武帝问:“如何才是真功德?”达摩回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梁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说:“廓然无圣。”达摩祖师和梁武帝话不投机,达摩不辞而别,梁武帝当面错过得道大师。

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

三、达摩祖师一苇渡江

当时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荥阳县人。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对佛学的认识二人因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达摩离去后,听讲的群众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赶达摩,赔礼道歉。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边。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既没有桥,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看样子好像也是在等船过江。

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若大的年纪,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壮,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随即顺手抽出一根芦苇予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四、达摩祖师面壁九年

达摩过江后,手持禅仗,来到嵩山少林寺,在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数十米的地方,有一天然石洞,达摩祖师便在石洞里面盘膝静坐。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竞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九年过去了,年深日久,身影投于洞内石上,竟留下了一个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

五、神光立雪断臂向达摩祖师求法

神光听说达摩在嵩山于是前来拜谒,达摩面壁端坐,不理睬前来拜谒的神光,神光于是在风雪交加的冬天一站就是三天,最终积雪没过了神光的膝盖,达摩这个时候才转身问神光:“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于是满面泪水说:“只愿法师慈悲为怀,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不能持久,所以沉吟了,神光立刻明白了达摩的意思,立即取过利刃将自己的左臂砍下来,放在达摩的面前,神光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祖说:“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神光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说:“我与汝安心竟”。达摩参禅就是为的这个结果,于是将神光留在身边,达摩祖师认为他可以为担当大任的法器,并且为其取名慧可,就把衣钵传给了二祖慧可。并对慧可说,“衣钵传到六祖,就不用再往下传了。因为那时言说的多,修行的少”。至今少林寺中还有立雪亭,为的就是纪念慧可的立雪断臂的故事,慧可后来就成为了禅宗在我国的第二代祖师。

六、达摩祖师只履西归

达摩祖师于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在千圣寺得重病圆寂之后,他的弟子们就将他葬在了熊耳山,并且起塔定林寺以作纪念。当时魏国使臣宋云,正奉命出使西域,所以并不知道达摩已经圆寂了这件事情。当他归国途经葱岭的时候,在官道上遇见了达摩祖师,很高兴,还和达摩祖师交谈了几句,当时祖师赤着双脚,手里还拿着一只鞋。回到京城以后,宋云谈起在葱岭遇见达摩祖师的事情,众人觉得很奇怪。于是,魏孝静帝派了一位很信任的大臣到熊耳山,将达摩祖师的棺木打开,达摩的尸体不见了,只有一只鞋子留在棺内。明明都已经圆寂的人,怎么后来又在葱岭出现了呢?这个神奇故事让人们对达摩祖师更加有了信心。直到现在,少林寺的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圆碑》。

以上关于达摩祖师的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看似是传法,其实是培养禅宗的接班人,是为禅宗培养祖师而来。达摩祖师说过“我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这“一花”,指的是禅宗,佛陀灵山会上拈花一笑,传法于摩诃迦叶,也就是禅宗的西方初祖。这“一花”,就是禅宗。这“一花”被达摩带到中国,传于二祖慧可,就落定了禅宗在中国的地位。五叶就是禅宗现如今的五个宗派,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南无达摩祖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供佛,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弥陀佛。

以上就是对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在生活中不管自己念不念佛,都要为自己积攒福报,这样是非常好的,对自己的生活的运气都有很大帮助的。其实在生活中积德福报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但是都是需要坚持诚心去做。

佛教中有很多的经典,也听说了很多的故事和事迹,其中一个是达摩,他是非常有智慧,在修行的道路上有很大的成就。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敬的,那师兄你知道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

一、达摩祖师东来

达摩祖师是家喻户晓的一位得道祖师,达摩祖师是天竺国的王子,自幼拜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为师。师父涅槃前告诉达摩祖师,你要等待时机,大乘佛法应该传到震旦,震旦就是中国,大乘佛法将会在中国发扬光大。所以达摩祖师就由印度来到中国。达摩祖师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

二、达摩祖师和梁武帝为何话不投机

《坛经》里记载了梁武帝与达摩见面后的对话。梁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达摩说:“并无功德”。梁武帝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梁武帝问:“如何才是真功德?”达摩回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梁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说:“廓然无圣。”达摩祖师和梁武帝话不投机,达摩不辞而别,梁武帝当面错过得道大师。

三、达摩祖师一苇渡江

当时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荥阳县人。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对佛学的认识二人因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达摩离去后,听讲的群众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赶达摩,赔礼道歉。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边。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既没有桥,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看样子好像也是在等船过江。

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若大的年纪,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壮,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随即顺手抽出一根芦苇予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四、达摩祖师面壁九年

达摩过江后,手持禅仗,来到嵩山少林寺,在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数十米的地方,有一天然石洞,达摩祖师便在石洞里面盘膝静坐。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竞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九年过去了,年深日久,身影投于洞内石上,竟留下了一个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

五、神光立雪断臂向达摩祖师求法

神光听说达摩在嵩山于是前来拜谒,达摩面壁端坐,不理睬前来拜谒的神光,神光于是在风雪交加的冬天一站就是三天,最终积雪没过了神光的膝盖,达摩这个时候才转身问神光:“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于是满面泪水说:“只愿法师慈悲为怀,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冲动,不能持久,所以沉吟了,神光立刻明白了达摩的意思,立即取过利刃将自己的左臂砍下来,放在达摩的面前,神光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祖说:“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神光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说:“我与汝安心竟”。达摩参禅就是为的这个结果,于是将神光留在身边,达摩祖师认为他可以为担当大任的法器,并且为其取名慧可,就把衣钵传给了二祖慧可。并对慧可说,“衣钵传到六祖,就不用再往下传了。因为那时言说的多,修行的少”。至今少林寺中还有立雪亭,为的就是纪念慧可的立雪断臂的故事,慧可后来就成为了禅宗在我国的第二代祖师。

六、达摩祖师只履西归

达摩祖师于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在千圣寺得重病圆寂之后,他的弟子们就将他葬在了熊耳山,并且起塔定林寺以作纪念。当时魏国使臣宋云,正奉命出使西域,所以并不知道达摩已经圆寂了这件事情。当他归国途经葱岭的时候,在官道上遇见了达摩祖师,很高兴,还和达摩祖师交谈了几句,当时祖师赤着双脚,手里还拿着一只鞋。回到京城以后,宋云谈起在葱岭遇见达摩祖师的事情,众人觉得很奇怪。于是,魏孝静帝派了一位很信任的大臣到熊耳山,将达摩祖师的棺木打开,达摩的尸体不见了,只有一只鞋子留在棺内。明明都已经圆寂的人,怎么后来又在葱岭出现了呢?这个神奇故事让人们对达摩祖师更加有了信心。直到现在,少林寺的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圆碑》。

以上关于达摩祖师的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有六个故事被传为美谈,你知道吗,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看似是传法,其实是培养禅宗的接班人,是为禅宗培养祖师而来。达摩祖师说过“我本来兹土,传法度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这“一花”,指的是禅宗,佛陀灵山会上拈花一笑,传法于摩诃迦叶,也就是禅宗的西方初祖。这“一花”,就是禅宗。这“一花”被达摩带到中国,传于二祖慧可,就落定了禅宗在中国的地位。五叶就是禅宗现如今的五个宗派,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南无达摩祖师,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供佛,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弥陀佛。

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

以上就是对达摩祖师东来目的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在生活中不管自己念不念佛,都要为自己积攒福报,这样是非常好的,对自己的生活的运气都有很大帮助的。其实在生活中积德福报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但是都是需要坚持诚心去做。

...查看更多
结语

达摩祖师,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