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初入佛门的人来说,都不是很了解要如何发愿,所以就在这个过程中就会犯很多的错误,但是我们的修行没有什么效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学佛人要如何发愿吧。
发愿对学佛者相当重要,发愿时,只要不发有损与他人利益,而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愿,此必与正法相应。严格说来,发愿并无忌讳,在入佛门受三归依之际,就发过清净庄严之愿,所谓归依三宝者,依三宝为依为师,不依天魔外道,乃至不依外道典籍与邪师。
佛陀在三归依就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归依三宝之后,应以三宝(梵语tri-ratna)为师,不得归依天魔外道,若归依天魔外道,乃至依外道典籍与邪师,如此发愿就忌讳了,不能与如来解脱之道而相应, 却偏于天魔外道,怎么能够证悟菩提呢?智慧未解脱,易受外道邪法所感动,不能自度,焉能于外道邪法转大法轮呢?薄地凡夫丝毫办不到,是故,相当不适宜发外道邪法之愿,甚为忌讳。
初发心学佛者,应该专心一致,听佛陀的话绝对没错,若佛语不听,专听外道邪法,佛亦爱莫能助也。
经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学佛人要如何发愿的相关介绍,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在发愿之前,一定要深入的去了解它的相关介绍,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发愿。
...查看更多
相信有很多人都会把发愿和许愿搞混,不是很清楚两者之间的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在修行发愿之前一定要先去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佛教不讲许愿,讲发愿。前者是把希望寄托于神秘的外力保佑,后者是策发自己内心的力量。
每一个人的际遇,都是由于自己的造作,别人是无法代替自己去努力的,佛菩萨也无法帮我们获得无因之果。
若要发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依教奉行便是最好的还愿,是佛菩萨最欢喜的事。
正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六盏明灯,幸福一生
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中,
有许多的烦恼与苦难,
无明的黑暗与负担。
但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其实本就存在六盏神奇的灯。
他们分别是:
忏悔 宽恕 感恩 祈祷 发愿 交给
点亮这六盏灯,就可以脱离黑暗。
寂静法师曾说,
在光明世界中,
黑暗中的一切的问题本来就不存在。
让我们点亮这六盏灯,
去为我们心中加注正能量。
去改变我们的心,
为我们的生命做一个清理。
我们轻闭双眼,
心底亮起发愿的灯,
发愿的灯光温暖慈祥。
让我们在灯前发愿:
此生不为钱活,此生不为自己活,
此生只做别人不愿做和做不到的事情!
发愿成为宇宙的真理,
光明与爱的通道。
愿把圣贤的智慧光明与爱传递给众生,
发愿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都充满了和谐美好与幸福!
让我们的共修功课产生更强大的力量。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发愿和许愿的区别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在发愿之前,一定要先去了解一下它的相关解释,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发愿了,并且还能够收获到更多的好处。
...查看更多
在我们刚开始修行佛教知识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发愿和回向不知道有什么区别,所以会有很多的疑惑,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发愿和回向有什么区别吧。
发愿时有无善业可以依托。比如说,在做完善事之后发心:“以作此事的善根,我想怎样……怎样……”,这叫作回向。其特点是,发愿之前作了善业,可以说依靠我们的善根而发愿,即是回向;那么什么是发愿呢?无论有没有行善,心里所发的一切愿望,都叫作发愿。其特点是,发愿之前不一定有善行。如果我们能时常发愿:“祝愿我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那么死亡之后,就能立即往生,所以平时最好能常常这样发愿。今后,我们无论是回向或是发愿时,一定要在普通的发愿和回向的基础上,加入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望,每次都要加,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三个要点,第一点,是为了自他一切众生而往生极乐世界,哪怕念一句玛尼,也要为此回向。往生还要具备发菩提心等其他因素,但这些要素在这个发愿回向当中已经包含了;第二点,是尽量受持自己所能守护的戒律,如果不能做到太多,也要受持不杀生这一条戒;第三点,是随时随地地发善心,善心既可以解释为信心和慈悲心,也可以解释为世人所说的好心。即使在平时,也要努力地行善。
上面就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发愿和回向有什么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可以分清发愿和回向有什么区别了,相信在以后就不会弄混这两种修行方法了。
我们是不能随随便便的去发愿的,在发愿之前先要去了解下它的注意事项,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发愿,并且还能够收获到更多的好处。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发愿有哪些注意事项吧。
一、不要发恶愿,尽量发善愿。以前曾有人念了几亿心咒,因发恶愿变成嗜杀的暴君,死后堕入地狱;
二、应发究竟愿。曾有三个小孩看见佛和两个弟子外出,一个小孩发愿成佛,而另外两位发愿成为佛的弟子,三无数劫之后发成佛愿的成了释迦牟尼佛,而其他两位小孩只成为了佛的两大声闻弟子,同时发愿,结果却如此悬殊;
三、多发利益一切众生的愿,心量大功德才大。有位大德曾说,发愿的时候不要太“谦虚”,因此我们每天都应当以最大心量与热情猛烈发愿;
四、要发长久愿,发长久愿功德才能绵延不绝;
五、先总后别。先总发成佛、利益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等大愿,然后也可以分别针对自己、亲人朋友暂时的需求而发愿,比如清净戒定慧、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等;
六、尽量以佛菩萨们造的发愿文来发愿。比如《普贤行愿品》、《愿海精髓》、《极乐愿文》、《大圆满愿文》等,当然,我们也可以先把自己需要发愿的内容整理记录,每次读诵或忆念一遍之后再念诵上述发愿文。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发愿有哪些注意事项的相关介绍,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只要我们经常去修行,就能够克服更多的困难。
...查看更多发愿大体可分为二:(一)发求菩提之愿,(二)发度化有情之愿。又四弘誓愿、十大愿皆属于发愿。此外,有关修善作福等皆须先发愿,而记其趣旨之文称为发愿文,又作愿文、誓愿文。如南朝梁代沈约之千僧会愿文、隋代智者大师之发愿文、善导之发愿文等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