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经常的出现在佛教中,是佛教中比较重要的修行方法。这个是可以帮助师兄更好的去学习,增加智慧的。其实打佛七还是有不少作用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佛七的作用都是有哪些吧!
佛七一般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排除扰,减少外缘。佛七特别有利于在家居士,佛七期间可减少在家时俗务的纠缠。关掉手机是为了使我们身心清净,免受干扰,万缘放下,一心办道,这样才能身心轻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让我们专注念佛,心不散乱,念兹在兹,管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断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绝六境、闭六识、观自在。
二是克期取证,感应道交。取证是法尔自然的取证,不是人为的造作,更不是我执的求所,是感应道交、以己念力感佛力加持的结果。佛号能让我们心安,佛号能让我们自在,佛号能让我们得到前所未有的发自心灵深处的法喜。佛号有摄受和牵引的力量,能让我们生起慈悲心、感恩心、忏悔心、惭愧心、平等心和同情心。
三是相互促进,勇猛精进。打佛七时,即使想分心,一看别人那么认真,自己就收心了。想休息,一看人家那么用功,比自己岁数大的、岁数小的都在精进,自己就不好意思懈怠了。特别是师父们,一边念佛,一边打法器,他们在为大众而付出,我们就不能为自己而坚持么?佛七道场有加持力、摄受力、震撼力、影响力,能激发道心,对治懈怠。经行能坚持下来的人,多是女众和老年人,是弱势群体,而年轻人往往难以坚持下来,这说明,不只是体力问题,更是心力问题。信不真、愿不切,则行不力。
四是佛力加持大,受用殊胜。很多净业行人在佛七期间都有明显的感受,有糖尿病的人不打针、不吃药,状态很好;有关节炎、胃肠疾病、高血压的人,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大家普遍感到,心量扩大了,身心柔和了,对人对事想得通、看得开了,对法理有智慧了,对净土法门有信心了;佛七的最后两天,大家都会有特殊的感受,身体发热,内心欢乐,全身轻安,饭量减少,睡眠良好,法喜无限,喜欢念佛。
五是事理并用,理事圆融。在佛七期间,除了经行念佛,每天晚上还有近一个小时的佛法开示,有利于检查自己对法理解得正确与否,用功是否如法、规范。存疑难解的问题,都能得到明确的开示,顺利解决。平时可能出现的偏差,也能得到有效及时的纠正,殊胜无比。
以上就是对佛七的作用是哪些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经常的学佛是对师兄有很多好处的,是可以让师兄变的很是精神和智慧的。坚持不断的学习是可以让我们变得很是好运的。
...查看更多学佛的时候就是要有一颗清净心,心境决定了自己的学习程度。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好的心态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好处。打佛七是佛教中的重要的修行方法,那你知道打佛七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心态决定状态,境随心转。心态不同,则感受不同,收获不同。良好的心态和理念,是保证佛七圆满的关键。心的要求是:有信心,有愿心,有恒心,有耐心,有真心。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都要做好准备,作加持想,作消业想,顺其自然。身的要求是:安稳轻松,举止端庄有威仪,相好庄严。不放逸,不散乱,表情自然,步履适中,目不斜,头不歪。口的要求是:音声和缓,吐字清晰,不间断,不跑调,不高调,不花腔,不怪调。意的要求是:心安理得,一心不乱,不妄想,不夹杂,不分别,至诚恳切,恭恭敬敬,法喜充满。耳的要求是:听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佛号要发于心,出于口,入于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一、要有菩提心。发四无量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信愿行具足。当感觉走不动时,发心为父母念一小时;当感觉到念不动时,发心为冤亲债主念一小时;当感觉到疲劳时,发心为同修念一小时;当感觉到烦恼时,发心为道业兴隆、为住持师父、领众师父、护法居士念一小时。冲破自己的障碍,自利也利他,利他也利己,自他不二。
二、要有生死心。生死事大,打佛七就是要通过克期取证,增上往生资粮,了办生死大事。要以生死心念佛,如印祖所说,常将死字挂在额头。对死要有了悟,人固有一死,有积极的死与消极的死,认识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生死一如的体悟,才是不怕死的正念。有的居士念佛是为了消灾、祛病、除邪。这种心态,严格意义上说,不如法,不究竟,没有实现由善念向正念的转变。我们要懂得因果,如法修行,当下如果没有种下欣慕极乐的因,临命终时就不会获取往生极乐的果。学佛要老实,投机与取巧离道甚远,不能对法身慧命掉以轻心!《净土圣贤录》记载,明朝时,有位黄居士患绝症,内弟启初劝其念佛,他不肯。启初就呵斥他,再次启发他念佛。黄居士顿然醒悟,请僧说法,剃发出家,受沙弥戒。屏家属,唱佛号。默转《莲华经》七日,家人皆闻莲华香。最后黄居士说偈而化。所以,以生死心念佛就是用真心,就是深信切愿真实修行。
三、要有感恩心。感恩是人性的光明,也是佛性的觉醒,更是菩提心的萌芽。感恩佛法僧三宝对自己法身慧命的救护,感恩龙天护法殊胜的护持,感恩累世父母万劫难报、重如高山的恩德,感恩道场提供这么好的环境,感恩常住及四众弟子如此发心,感恩法师们如此慈悲。
佛陀说法,需六种成就:信成就(如是)、闻成就(我闻)、时成就(一时)、主成就(佛)、处成就(在某处)、众成就(与若干人俱)。六种成就,一个不能少。末法时期,正法道场成就一个佛七,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有佛菩萨的加持,龙天护法的护佑,出家佛子弘法利生、自利利他的坚固菩提道心,四众弟子的真诚发心、专心办道等等。这些都是因缘和合,四众弟子的福德感召,是我们自己生生世世种下的佛缘、法缘、僧缘。决不像我们表面上看得那么简单和随意,决不是偶然的,是来之不易的。打佛七,不做饭能吃饭,不交钱能住宿,不交费能用水用电。这么大的福报,都是阿弥陀佛施设的。我们不能得之于易而失之易。一定要珍惜机缘,勇猛精进。
四、要有惭愧心。善导大师开示: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我们的一生是醉生梦死的一生,是罪大恶极的一生。当我们用佛法来衡量自己时,才发现每一个众生都比自己慈悲、善良、无私,自己是最可耻的人、最卑鄙的人、最可怜的人。要懂得,念佛就是持戒,就是灭罪,就是忏悔,就是消业。
五、要有平常心。老实念佛,不求境界,不找感应,不求病好,不求无念,不求断烦恼。有人不安心念佛,疑心重重;我是不是有附体啊?我是不是再来人啊?我能不能预知时至啊?我的冤亲债主是不是来找我啊?有人还担心,魔来找我怎么办?烦恼太多怎么办?冤亲不放过我怎么办,什么都担心,就是不担心自己不老实念佛怎么办?念佛要自然、朴实、真切。不要做作,不要著相。
以上就是对大佛七的心态是什么样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就是在生活中我们要有耐心,静心,善心坚持不断的去修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学习,慢慢的才是获得最后的成功。
...查看更多佛七是佛教中的比较重要的修行方法,就是把同修的师兄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修行和学习,相互激励。是可以更好的帮助师兄获得更多的智慧。但是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注意一些原则,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严格管理。
严格是爱,放松是害。佛七应有的理念、意义、价值、功用、神圣、感悟、超越都是在严格中体现出来的。没有严格就没有意义,反有罪过。师父要严格管理佛七,对一个人的放纵式的慈悲,就是对所有人的无意识的祸害。参加佛七的居士要接受和正确理解严格管理的意义,严师出高徒,不能松松垮垮。要听从师父的安排,守规矩,知法度。行住坐卧礼让他人,不恼他人,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干扰他人,不影响他人,和和美美。助道功德无量,障道罪过无边。
二、如法管理。
如何出入?如何念佛?如何调整?都要适合法度、规范。如果一个人不懂规矩,进入清净和谐的道场,行为举止违反规矩,就会扰乱众人的心,大家就会心烦意乱。念佛堂有念佛堂的规矩,斋堂有斋堂的规矩。一切行动,都得按规矩办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何念佛,如何进出堂,如何过堂,都有严格的规定。一定要如理如法地遵守。不遵守就结罪,就是造业。要懂因果,避免干扰,不能掉以轻心。比如,有人迷糊、恶心、念不下去,有种种的反应,需要善加护持。保护好一个场很难,破坏一个场很易。佛七是共修、共享,人人有责。
三、精心管理。
不要触碰进入禅定乃至三昧状态的念佛者,不要带临时来的人入场。堂主、班首、监香、悦众都要用心呵护每一位净业行人,照顾到每位经行者的状态、心态。监香板上有偈云:“大众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顾,罪在汝身。”每位净业行人,也要精心保护好苦心经营的和谐、摄受、清净、增上、吉祥的道场。这个殊胜的场是集体的,也是你个人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利俱利。集体与个人是一不是二,破坏集体就是破坏个体,不要成为障道之缘。
发生意外事件不要惊慌失措、顾此失彼。要照顾好大众,妥善处理好突发问题。要有胆、有识、有智。对心脏病、精神病、失神、走神等人处理的方式要有所区别。
要精心管理创造殊胜、安静的环境,以利于精进办道。并让大家能利用好,受真实大利。具体地说,谁最服从道场的规矩,自觉接受管理,谁就会受益无穷。
以上就是对佛七的管理原则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做什么都是需要一些原则的,因为只有那样才是对师兄比较好的,是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学习经文。在学佛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并且用心。
...查看更多学佛的师兄在不断的增多,学习佛经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项的。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遵守,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可以获得智慧和功德。那师兄你知道打佛七吗?打佛七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七(佛教解释)
设立道场以七天为一周期做佛事,若念阿弥陀佛,则称念佛七,若念观世音菩萨,则称观音七,若禅坐,则称禅七,此外还有楞严七、大悲七等等说法,可以统称佛七。
念佛须知
知了生死
今天得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诚属殊胜因缘。台中佛法兴隆,‘打七’乃是常事;道源来此参加‘打七’却是第一次。贵寺德真住持,过去因感觉念佛人多,佛殿太狭,同德钦监院,发起建筑讲堂;又承诸位檀越协助,巍峨庄严的讲堂,得以大功告成,真是功德无量!道源能够和诸上善人在这台湾佛教最大的讲堂中打七用功,感觉非常荣幸!
打佛七,只须一心念佛,不须讲话,所谓‘行起解绝’。若是在念佛堂中讲话,那是‘打闲岔’。既是打闲岔,为什么还要讲话呢?因为我们众生和诸佛不同,‘众生以差别为性’,其根机不是一样的。在座诸位出家师傅,及各位老居士,不但自己会用功,而且能够领导别人用功,自然不须要讲话。但有一般人,须要听讲以后,才能提起精神,精进办道,那就必须讲讲说说,以作助道之缘了。尤其是道场中,有初发心的人,他们对于打七的意义,尚不甚明白,是则更须要讲话了。
打七的目的在甚么地方?在‘了生死’!若对此目的不明,则念佛就没有甚么意思了。普通人到寺里来念佛,为的是向佛祷告,希望能够消灾免难。求消灾免难固然是好,但这不是佛的本意。还有一种人,因为现生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到这里念佛,求佛保佑,希望来世能够事事如意。求来世如意固然也好,但仍非佛的本意。另有一种人,觉得人生没有意思,即使大富大贵也没有多大快乐;希望以念佛的功德,能够升天。来生得能升天,这固然也是好,但亦非佛的本意。
佛的本意在那里?在令众生‘了生死’!为什么要了生死?因为生死轮回是大苦!
发菩提心
诸上善人:昨天讲的是‘念佛须知了生死’;今天要讲的是‘念佛当发菩提心’。
若以念佛法门祈求人天福报,这固然与佛的本怀不相应。但若专为自己了生死而念佛,亦只能与佛的本怀少分相应。佛的本怀究竟如何呢?昨天讲过‘为令众生了生死’就是佛的本怀。我们应当注意:所谓为令‘众生’了生死者,并不是令你舍弃众生单为自己了生死呀!
佛法分大乘小乘:小乘佛法只为自己了生死,大乘佛法是要普度众生的。念佛法门是大乘佛法;不但要自己了生死,亦要使一切众生了生死!
佛教传入我们中国,经过诸大祖师的努力宏扬,结果成立了大小十宗。小乘有两宗:即是‘成实宗’与‘俱舍宗’。但以我国人的根性,不喜小乘,所以不久也就失传了。大乘共有八宗:即是‘天台宗’‘贤首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禅宗’‘密宗’‘净土宗’。净土宗所宏扬的就是念佛法门。倘念佛法门讲的是‘只为自己了生死’,恐怕与成实宗俱合宗成了同一命运,早已失传了;我们现在的人,既不得闻到念佛之法,那里还能够在这里打念佛七呢?所幸,念佛法门是大乘法门,才能以传遍到全国,传流到现在。
但是念佛能否和大乘佛法相应,还要看你发心如何?若发大乘心念佛,则念佛就是大乘法。若发小乘心念佛,则念佛就是小乘法。若发人天乘心念佛,则念佛就是人天法。像昨天所讲:有些人念佛,是为求来生来世转为一个大富大贵之人,好享受五欲之乐,红尘之福。或者有人念佛,是为求升天,好享受天福。倘若那样发心念佛,则念佛法门便成为‘人天法’了。若是专为自己了生死而念佛,则念佛法门便成为‘小乘法’了。若能发大乘心念佛,则念佛法门方能成为‘大乘法’!念佛法门是一,因为发心不同,其结果不但有大乘小乘之分,而且有世间出世间之别,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我们既愿念佛修行,对于‘发心’之正确与否,岂可不加以注意吗?
发菩提心就是发大乘心。梵语‘菩提’,此译为‘道’,或译为‘觉’。发菩提心,就是发觉道之心。换句话说:就是发‘度一切众生皆成佛’的心。
勿起疑念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今天再向各位打打闲岔,题目是‘念佛切勿起疑念’。念佛全凭信心,若起疑念,则念佛就念不成功了。我们是佛的弟子,一定要相信佛说的话。
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他自己已经成了佛,他是‘过来人’,所以知道成佛的经过;那一条路难走,那一条路易行,都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了。我们要想成佛,必须先断烦恼;烦恼断尽,方能成佛。可是娑婆世界的众生,因为处于五浊恶世,烦恼特别多;由于环境恶劣,断烦恼的工夫亦不易进步;所以成佛很难!我们的本师,真是大慈大悲,特为我们指出一条特别容易走的路,即是念佛法门。可以不断烦恼,而先求生极乐世界,是即所谓‘带业往生’的。迨至生到西方,环境变好了,用起工夫来,但进不退,很容易就达到成佛的目的了。
释迦如来,既然由大悲心中,流出这特别容易修行的念佛法门,众生即应普皆往生西方;而现见众生得度的很少,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众生业障深重,不肯信佛之故。他们既然不肯信佛,当然不信念佛法门;连信仰心都生不起来,那还能够修行得度呢?
其他世界,其他众生,且置勿论。单说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类吧:地球上的人们,大多数不信因果的道理;不信做善事得善报做恶事得恶报。这类拨无因果的人,佛教中称之为‘一阐提’。他们连因果报应都不相信,那里还能相信念佛法门呢?
又有多数的人,虽然信仰‘作善上升,作恶下堕’的道理,但是他们信仰的是其他的宗教,而不信仰佛教;这种人,佛教中称之为‘外道’。这些外道,连佛教都不相信,那里还能相信念佛法门呢?
我们再看看我们佛教以内的人吧:有一般人,类似僧尼,虽然住在佛教庙里,但是他们却不学佛法;挂的是佛教的‘招牌’,卖的是外道的‘杂货’;又有一般人,类似居士,秘密传道,劝人‘吃鸡蛋菜’,说是‘释迦已经退了位,弥勒佛现在正掌盘’;这般类似佛教的人,佛教中称之为‘附佛法外道’。他们连佛法僧三宝都不相信,那里还能相信念佛法门呢?
在佛教之内,除了‘附佛法外道’以外,则都是真正信仰佛教的了,然而不一定都信仰念佛法门,因为他们学的是其他宗派。其他宗派的人,既不学净土宗,因此起了门户之见,心生执著;不但不信净土宗,而且常对净土宗加以毁谤,这真是不应该的。
例如学禅宗的人,刚刚学了几天禅,就反对念佛,殊不知历代大禅师,修念佛行的多得很!许多参禅的高僧大德,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以后,率多归向净土。如过去的永明禅师,彻悟禅师等,都是净土宗的祖师。然而既是净土宗的祖师,为甚么还要称他们为‘禅师’呢?因为他们起先学禅,开悟见性之后,能以兴隆禅宗,是禅宗的大善知识,‘禅师’的大名,已传扬于诸方;虽然后来归向净土宗,专修念佛法门;但是称他‘禅师’已成习惯了,所以仍然称他们为‘禅师’。由此可以证明净土宗与禅宗并无障碍,何必加以毁谤呢?又如现在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今年已一百一十九岁了,大家公认他是大彻大悟的禅师。他老人家若在禅堂开示时,就讲参禅的道理;若在念佛堂开示时,就教人念佛;不但不反对净土,而且赞扬净土哩。现在刚刚学了几天禅的人,就反对净土,不知他们的学识与工夫,是否已超过前面所举的永明、彻悟、虚云诸大禅师?相信不会超过吧!
又如学唯识宗的人,刚刚学了几天唯识,就反对念佛!殊不知唯识宗的开宗第一代祖师玄奘大师,并不反对念佛;他老人家由印度求取佛经回来,亲自翻译‘称赞净土摄授经’。(阿弥陀经之新译)如果玄奘大师反对念佛,一定不会把阿弥陀经之梵文本带到中国来;亦一定不翻译此经。可见玄奘大师不但不反对念佛,而且是提倡念佛的。再看唯识宗的第二代祖师窥基大师,著有‘阿弥陀经通赞疏’三卷,‘阿弥陀经疏’一卷。可见窥基大师不但不反对念佛,而且是尽力弘扬念佛的。又如民国以来,大家公认为中兴唯识宗的太虚大师,若有念佛的人请他老人家开示时,他老亦讲念佛的道理;在他的讲演集里,关于讲净土的有七篇之多!(台北市善导寺曾印单行本流通)故知太虚大师亦是不反对念佛,而且是兼弘净土的。现在刚刚学了几天唯识的人,就反对净土宗,他们的学问修持,能超过玄奘、窥基、太虚三大师吗?相信不会超过吧!
愿意往生
诸上善人:光阴真是快的很呀!我们的念佛七已经打了四天了,在这定期七天之中,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了!诸位的功夫,究竟用的如何?是需要各人自己反省一下的。若是上根利智的人,念佛一日,即能得到‘一心不乱’。但上根利智的人,大概很少,中下根机的人,总是占多数。我们既然尚未证得‘一心不乱’,即可自知根机不太深厚。然而正因为我们的根机浅薄,才需要急起直追,努力精进!才需要时时反省,见贤思齐!果能如是,方克有济。否则,时光不住,再过三天,佛七就圆满了;结果一无所得,岂不太可惜这七天的宝贵光阴吗?切不可把光阴看得太轻;古德云:‘一寸时光,一寸命光’!真是警策人的忠言实语。光阴即是我们的生命,过了一天光阴,即减少了一天生命!若是悠悠泛泛,不肯真实用功,须知空过了七天光阴,即是牺牲了七天生命!那真是太对不起自己了!明乎此义,才能不放过时光,念一点钟有一点钟的进益,念一日有一日的功夫。我们虽然不是上根人,但只肯用功,一定功不唐捐,终会证得‘一心不乱’的。
诸位的信心,已很坚固;诸位的行门,已很精进。但是在净土法门之中,还有一个最要紧的条件,这就是必须‘愿力恳切’!所以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念佛决定愿往生’。
认真念佛
诸上善人:昨天讲的‘发愿’的道理,一定要特别记忆在心中,不可忽略;因为发愿是一步最要紧的功夫!设若我们只知念佛,不知发愿,是则有行无愿,终不能生到西方去的。蕅益大师说:‘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大师又说:‘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当然不是说,有愿无行亦得往生。假若有愿无行,则成‘空愿’,如何可以往生?这里只是强调发愿之重要而已,并不是说不需要念佛,不念佛仍然生不到西方去的。
比方说:诸位听说灵山寺在打念佛七,不但相信念佛好,而且愿意来参加;可是并没有开步走,始终也不能到灵山寺呀。有信愿而无行,亦复如是。
结期求证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古德云:‘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光阴快的很,转眼之际,念佛七已经过了六天了,真是‘无常迅速’啊!‘生死事大’这道理,只有佛教在讲,也只有佛教讲的最究竟。世间的学问,所讲的只是有生以后,未死以前的道理,亦即所谓七、念佛平时须相续
诸上善人:我们的念佛七,今天已竟圆满了。诸位用功,都是勇猛精进,虽不敢说人人皆得证道,但总有些人证得的;或者证得理一心不乱,或者证得事一心不乱;或者亲见西方三圣尊相,或者亲闻三圣演说妙法;或者得见极乐世界四色莲花,七宝行树,种种庄严妙相;或者得一支香的净境,或者乍睹圣相,乍见光明。总之,凡真实用功者,必有所证,必有所得;决定功不唐捐的。
佛七的意义是放下万缘,希望在这七日当中,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得‘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之结果。一心不乱功夫有浅深不同,端看你放下多少;放下得多,一心功夫就深;放下得浅,一心功夫也浅。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和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最浅的事一心,但决定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以上就是对打佛七是什么意思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其实不管我们是学习什么的就是要一心的坚持下去,同时还是要有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是对师兄功德和智慧比较好。
...查看更多打佛七是佛教净土宗的一种修行法门。简单说来,打佛七是举行七天或以七为周期的专门念佛的修行活动。目的是集中一定的时间,让修行者放下外缘,集中精力不受打扰地认真念佛,力争克期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