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指佛所说之正法、佛所得之无漏法,及佛之自性真如如来藏。二身之一,三身之一。又作法佛、理佛、法身佛、自性身、法性身、如如佛、实佛、第一身。据大乘大义章卷上、佛地经论卷七等载,小乘诸部对佛所说之教法及其所诠之菩提分法、佛所得之无漏功德法等,皆称为法身。大乘则除此之外,别以佛之自性真如净法界,称为法身,谓法身即无漏无为、无生无灭。
在佛教之中,常听到有一个概念叫做三身佛,即法身佛、报身佛和化身佛。在这三身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法身”,因为“法身”是佛的“自用受身”,只供佛自己受用。“法身”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我们研究《坛经》的时候,也看到六祖讲到这个“法身”。那么,这个“法身”为什么在佛教之中如此重要呢?其实佛教之中所说的“法身”,有二种含义。
一、所谓的“法身”,其实就是清净圆满的自性,因此,“法身”也称为自性法身。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人人都具有佛性(自性),而且这个自性本无任何差别,也就是说佛的自性和众生的自性是一样。
佛和众生之所以有差别,这个差别并不是自性的差别,而在觉悟认识上有差别。佛之所以是佛。是因为佛体悟到了自性,众生之所以是众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众生没有佛那样的觉悟,如果众生有佛那样觉悟的话,那众生就不再是众生,而是佛了。
二、一切能够觉悟成佛的人,都是必须经过累世以来的勤修万行,最终才有福慧庄严,自性圆满才会有所显现。这在佛教之中也称为出障法身,也就是出离万相或障碍所得的法身,这个法身也只有觉悟成佛之后才有,菩萨和众生是没有法身的。
虽然“法身”如此重要,但“法身”一般是不显现的,因为它本身就没有身和心,更没有常说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因此,它属于隐性,虽隐却无处不在,无所有包。这就是佛教之中“法身”的真正含义。
...查看更多“身”有聚集之意,即聚集“法”而成“身”,所以“法身”是理法的聚集,“报身”是智法的聚集,“应身”是功德法的聚集。
一、法身
法身是证显真如的自性法体。真如法性既然无相,为什么称之为“身”呢?因为它是报身与应身所依的实性,所以取身的依止义,称之为“身”。
又称为法身佛、法佛、理佛、法性身、自性身、如如佛、如如身、实佛、第一身、真身等。如来虽然自证圆满法性,然而法身无相,不能为众生所见,为化益众生故,因而示现报身与应身。
二、报身
报身就是酬报如来因行所修集的福慧资粮而成就的庄严佛体,又作报佛、报身佛、第二身。因为具有下列两种受用功能,所以也称为受用身、受法乐佛、受乐报佛、食身。
1、自受用:即如来自身恒常受用无边法乐,具有无边的色相庄严,周遍法界而无为常住.
2、他受用:即如来虽然自证圆满,为了化导十地以上的菩萨,所以由平等性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使诸大菩萨在清净佛土以大乘法喜为食。
三、应身
应身就是如来为化导六道众生,随众生机缘显现的人格身,又称应佛、应身佛、应化身、应化法身、化身。
佛陀真正的样子是清净无为的法身,具足一切功德智慧,永离众患,万德庄严。佛陀圣身虽然分有法身、报身、应身,可是三身是统一不能分割的。因为报身、应身是从法身理体所现起,离了法身,也就没有报身和应身;法身,才是佛陀的真身。
...查看更多佛教中五种法身分别是法性生身、功德法身、变化法身、虚空法身、实相法身。五种法身具体的含义如下:
1、法性生身的含义:法性生身谓此法性,体本圆常,该通万有,如来之身,由此出生,故名法性生身。
2、功德法身的含义:功德法身谓如来以万行功德为因,而成法身之果,故名功德法身。
3、变化法身的含义:变化法身谓如来法身,无感不形,无机不应,如千江月,随水现影,影虽有殊,月本是一,故名变化法身。
4、虚空法身的含义:虚空法身谓如来法身,融通三际,包括大千,一性圆明,诸尘不染,故名虚空法身。
5、实相法身的含义:实相法身谓如来法身,离诸虚妄,会极真如,不生不灭,故名实相法身。
...查看更多法身属于佛的三身之一,又称法佛、理佛、法身佛、自性身、法性身、如如佛、实佛、第一身等,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即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真身。
小乘诸部对佛所说之教法及其所诠的菩提分法、佛所得的无漏功德法等,皆称为“法身”。 设立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五分法身。谓此无漏的五蕴是佛及阿罗汉自体所持有的五种功德。
三论学派认为,以真如实相不可得之真空为法身。如《注维摩经》卷三(《大正藏》卷三八,第359页下)所引鸠摩罗什之说:“诸法实相和合为佛,故实相亦名法身”。《胜鬘经宝窟》卷下(本)(《大正藏》卷三七,第68页下)说:“法身者,即是实相真如法”。
《大乘起信论》的观点,旨在阐述自性清净、妄法无体之说,而于论究万法时,以体大、相大、用大等三大来判释众生心,乃至宇宙法界等,例如论及法身说时,即以真如之用大来凸显法身之意义。
华严学派认为,十身具足的毗卢遮那法身佛为教主,主张十身(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意生身、相好身、威势身、福德身、法身、智身)相即融摄于法、报、化三身。
...查看更多所谓的“法身”,其实就是清净圆满的自性,因此,“法身”也称为自性法身。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人人都具有佛性(自性),而且这个自性本无任何差别,也就是说佛的自性和众生的自性是一样。一切能够觉悟成佛的人,都是必须经过累世以来的勤修万行,最终才有福慧庄严,自性圆满才会有所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