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执

"

法执佛教语。两种我执之一。对于人我执而言。也称为法我执。谓不知诸法由因缘而生,以为外界有独立自存的客观实体的妄执;同时法执是八地以上菩萨或阿罗汉、辟支佛断尽一念无明后末断尽尘沙惑,于佛一切种智未能证得,于佛所应证过恒河沙等法未能证得,而产生法执。法执是断尽一念无明以后之境界。断尽一念无明之后,想要修行成佛才知有法执。破法执的人,必先破我执而后破法执,破法执者是究竟佛。

法执——是断尽一念无明以后之境界

法执——是断尽一念无明以后之境界

法执和我执有哪些区别

法执和我执都是佛门中的智慧,大家在修行佛经中内容的时候,就是会遇到的,那么有些师兄就想要知道法执和我执是什么意思,以及法执和我执有什么区别,下面我们就去详细的了解吧!

法执和我执有哪些区别

先说下“我执”、一切烦恼,皆由有我而起。若无我者,则一切皆无。因见有我,故曰我见。因有我相,故曰我相。执为有我,故曰我执。

“我执”主要有三:

一、我见:五蕴和合之身心,以为有常,谓之我见。亦曰人见,有我见、就有人我的区别,因为又曰人见。又曰身见,执着色身为我。又曰人我见。

二、我相:亦名人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若即若杂,妄以为“我所有”是真实的,是名我相。亦谓人相者,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是人,我生人道,异于余道,是名人相。

三、我执:亦名人执,以为所谓的“我者”,是一生之主宰。认有我身而执念之,谓之我执。以不明了人身为五蕴假和合而成,所以执着于常一之我体,亦谓之人执。

所以,我执、人执,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眷属关系。

法执和我执有哪些区别

提到“法执”,是“我执”的对称,又作法我执、法我见。由于不明诸法因缘所生,缘生无性,如幻如化,而执著诸法为实有的妄见。

最后,简单的概括下:执有常一自我的实体,叫做我执。执诸法皆有实体,叫做法执。若法执破尽,我执可灭;我执破尽,法执可断。

好,愿祝早日证法身!那么阿弥陀佛!

补充举例:

当我们吃美食的时候,贪恋那个“色香味”就是法执;以为能够领受色香味的五蕴,为真实自我,这就是我执。

法执和我执有哪些区别

上面的内容就详细的讲解了法执和我执的区别,师兄在修行的过程中,可以详细的了解。为了我们修行佛法的效果能够更加的好,在修行的过程中,师兄还要多多的去念诵和感悟佛经中的内容。

...查看更多
如何理解我执、空执、法执

很多的师兄在修行佛法的时候,是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样对我们的修行影响就是非常的大,其中就有我执、空执、法执,那么它们究竟讲解的是什么意思,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吧!

如何理解我执、空执、法执

我执是指执着意根,认定处处作主的意根真实,不想让“意根我”消失掉,是故有生死轮回。

破我执者是声闻与缘觉二乘人,断尽一念无明,而落于空执。

空执是说阿罗汉辟支佛亲证五蕴空,断尽一念无明,而执着此五蕴空,害怕再受生死,而趣入涅盘。空执是断尽一念无明而起。空执之阿罗汉辟支佛不知有真如佛性,不信有真如佛性;执着生空的缘故,不能回小而大、不修菩萨法。阿罗汉辟支佛必须舍弃空执,才能回小向大,求觅真如佛性。

如何理解我执、空执、法执

法执是八地以上菩萨或阿罗汉、辟支佛断尽一念无明后末断尽尘沙惑,于佛一切种智未能证得,于佛所应证过恒河沙等法未能证得,而产生法执。法执是断尽一念无明以后之境界。断尽一念无明之后,想要修行成佛才知有法执。破法执的人,必先破我执而后破法执,破法执者是究竟佛。

菩萨七住明心,十住见性,都末断尽一念无明,犹有我执习气,生空末具足得,尚无空执可言。菩萨阿罗汉或七地菩萨断尽一念无明,证得生空具足,乃落空执。世尊恐七地菩萨取涅盘而落于空执,乃予加持,授予“引发如来妙智三昧”,七地菩萨因此进入第八地,而不取涅盘。但仍有法执,至佛地断尽无始无明,法执才究竟破尽。

如何理解我执、空执、法执

当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还是要知道修行佛法的功德是什么,以及了解修行的禁忌,这样我们能够了解到的内容才会更加的好,同时也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开悟。

...查看更多
如何理解我执和法执

现在修行佛法的人是越来越多,但是很多的人在修行佛法时候,也是会遇到不了解的内容,就如:我执和法执是什么意思,接下来,我们就去详细的了解吧!

如何理解我执和法执

所谓的我执,一般我们看唯识,它就分成“分别我执”跟“俱生我执”。分别我执,是由第六识来的;俱生我执,是第七识来的,我们一般都了解,尤其是小乘的见地,他们修四念处、或者是观我空,要证得人无我,他们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呢?就是身心五蕴,所以小乘所谓的我执,就是执身心五蕴为我,把这个五蕴假合的身心,把它当作是真实的我,身是我,受、想、行、识是我,地、水、火、风假合的四大色身是我,这个就是所谓的我执,它是由第六意识的分别来的,所以它是属于分别我执,这个是小乘断的我执。但是还有一个比较深细的俱生我执,小乘没有办法断,它是第七识的作用(什么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我们讲第一个心法的时候也会详细介绍,只是现在我们暂时用一下这个名称)。第七识的俱生我执,它就是念念执八识的见分为我,这个是俱生的,这个小乘阿罗汉没办法断,因为小乘对于心法的解释,它只讲到前五识跟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在小乘的经典里面是没有说的,所以你看小乘的经典,看不到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看不到这样的名称,他们所谓的识,指的是第六识,第七跟第八是没有谈到的,所以他们只能够断除我执,是属于分别来的,就是分别我执,就是妄执身心五蕴为我,这个是属于分别我执,这个只要断见惑,就是所谓的萨迦耶见,就能够证得,因为我们知道初果罗汉是破见惑,就是破萨迦耶见,萨迦耶见就是妄执身心五蕴为我,这个是属于我执,有分别我执跟俱生我执。

什么是法执呢?什么是“法”,我们刚才已经介绍过了,一切法,我们是依循它的规范跟法则来认知它,而且它能够一直保持它的自性不坏失,这个叫做“法”的定义。所谓的法执,它也分成第六识跟第七识,第六识的是分别法执,第七识的是俱生法执。

什么是分别法执呢?就是妄认外在的世界、五尘为我所受用,就是眼耳鼻舌身,面对的是色声香味触,把这个外在的五尘,当作是真实为我所受用,我眼睛每天看色尘、耳根每天听声尘,把外在色声香味触这五尘境界,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是分别来的,第六意识的分别来的。第六意识分别的作用,就是我知道我看到香水百合,那个叫做胡姬花、茉莉花,第六意识的分别,然后我又把这些一切我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每天吃到的、尝到的、身体感觉到的,都把它当作真实存在的境界,这个叫做分别法执,那我们每天都觉得我们在受用这五尘境界,对不对?我要选择,我要看好的、听好的、吃好的、闻香的、身体的感觉是好的,天气太热要吹冷气,那就是我的身体的感受,要让它舒服,我们都把外在五尘境界,都把它当作是真实存在的,然后为我所受用,我每天就在享受这五尘境界,我就觉得我生活质量很高,这个就是分别法执,把外在的五尘境界当作是实有的,这就是一种对法的执着,外在五尘境界的执着,这个执着是由第六意识分别来的,所以它称为分别法执。

如何理解我执和法执

什么是第七识的俱生法执呢?这个就是,当有一天学佛修行了以后,认为我有一个涅盘可以证,有一个佛可以成,有一个道可以修,这个就是俱生法执,可是我们修行的目的,不就是想要证……我们刚才才说,要证个菩提、涅盘果,不是吗?可是你执着这些,你要证的、你要修的、你要成的这些道,都是真实存在的,这个就是另外一种执着,它是由第七识来的,第七识的恒审思量,念念都执着有一个道可修、佛可成、涅盘菩提可证,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执着?为什么说它错了?那不是我们修行的目标吗?为什么说它错了呢?因为它不是修出来的,它本来就有,懂吗?菩提自性,本自具足,能生万法,统统没有离开我们的真心,就是刚才讲的本体界,都是从我们的真心所显现出来的,不管你说出多少的功德、智慧、慈悲什么,不管你说出多少,像佛的功德,都没有离开我们的真心,每个人都有的,懂吗?只是被烦恼障、所知障障住了,就是刚才讲的我执、法执障住了,让我们那个真心没有办法显现,可是都是本自具足的,无量的智慧德能都是本自具足的,既然你本来有,你就不能够说出你修出一个什么来,然后去证个什么东西、求个什么东西,它不是求来的、不是修来的、也不是证来的,它是本来就有,所以说它错。而且以这个很坚强的法执,说我一定要证一个什么东西、我一定要修出一个什么东西来,那个你就永远没有办法恢复你清净的真心,因为有很强烈的俱生法执障在那边,这个就是所知障,障在那边,你就别想要见到你的真心,就是开悟、明心见性,都不可能,就是因为有法执,所以你就没有办法恢复到真心,然后发觉这本来就有嘛,所以我们才会说它是一种执着,然后它是障碍菩提的证得,所知障是障碍菩提的证得,烦恼障是障涅盘的证得,这就是所谓的法执。

我执、法执了解了,因,然后果。二执,然后生出二障,所以我们看二障那个表,第三个表,就是烦恼障是由我执而起的,刚才我们讲过了,本来是无我的,但是我们不明白,所以以为有“我”,以为有“我”就产生了我执,然后生烦恼造业,就流转六道生死,所以它是生死流转的根本,烦恼障是生死流转的根本,烦恼的根本是什么?我执,所以我执是轮回的根本,因为有我执才会生烦恼,所以烦恼是轮回的根本。烦恼那里来的?我执来的,所以追根究底,应该说我执是轮回的根本,所以只要烦恼障没有去除,我执没有断的话,我们就别想证到涅盘。

如何理解我执和法执

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体会佛法中的智慧,师兄在修行前,就是要知道适合自己修行的方法是什么,这样我们对佛法的体会才会更加的好,同时师兄也是可以知道自己修行佛法的功德是什么。

...查看更多
什么是法执

法执是我们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会遇到的,但是很多的人是不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想要详细的了解,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吧!

什么是法执

法执,佛教用语,是断尽一念无明以后之境界。断尽一念无明之后,想要修行成佛才知有法执。

‘我执’之对称。又作法我执、法我见。略称法我、假名我。系应破除之两种我执之一。将所有存在(法)之本质认为是固定不变、有实体之物,称为法执;而将人类之本质认为是固定不变、有实体者,则称为我执。以上皆属迷妄之见解。说一切有部主张人我非实有,唯法性实有,即所谓之法我执;大乘主张诸法皆因缘生,无实有之自性,乃随邪执而有法我,故倡法无我、法空。成唯识论卷二(大三一·七上):‘法执皆缘自心所现似法,执为实有,然似法相从缘生故,是如幻有,所执实法妄计度故,决定非有。’

什么是法执

据成唯识论卷二载,法执分为二种:(一)俱生法执,由无始已来即带虚妄熏习之内因力,恒与果报之身俱有,不须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又分常相续与有间断二种,前者在第七识缘第八识而起自心之相,执为实法;后者在第六识缘识所变之蕴、处、界之相而起自心之相,执为实法。二者均微细而难断。(二)分别法执,由之外缘力,非与身俱有,要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亦有二种,一缘邪教所说蕴、处、界之相而起自心之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一缘邪教所说自性等相而起自心之相,分别计度,执为实法。二者粗重,故易断。其中,俱生法执,为修所断,于十地之中数数修习胜法空观,方能除灭;分别法执,为见所断,入初地时观一切法之法空真如,即能除灭。

又法之本体为假有,迷于假有,故生法执,法执为根本本体,更于法执之上,生起我执(人执),故有仅存法执而不存我执者;然若我执存在,则必有法执。起法执即生所知障,起我执则生烦恼障。显扬圣教论卷十六(大三一·五五九下):‘由法执故,世间愚夫起众生执;除众生执现起缠故,觉法实性;觉法性故,法执永断。法执断时,当知亦断众生执随眠。’此外,护法认为法执唯在第六、七等二识,安慧则认为除第七识外,其余之七识(即前五识及第六、第八识)通有法执。[大毗婆沙论卷九、成唯识论卷五、梁译摄大乘论卷七、瑜伽师地论卷七十四、成唯识论述记卷一、卷二末]

《楞伽经》云:

一、人我执:即是事障,末断尽一念无明,续诸生死,受分段生死;破一念无明是破我执。

二、法我执:即是理障,无始无明末破或破而未断尽者须受变易生死(八地以上)乃至分段生死(七地以下)。破无始无明是破法执。事障断尽,则破我执,落于空执。回小向大则破空执。理障断尽,则破尽法执。二障断已,即是究竟佛。

-------------

我执”、一切烦恼,皆由有我而起。若无我者,则一切皆无。因见有我,故曰我见。因有我相,故曰我相。执为有我,故曰我执。

“我执”主要有三:

一、我见:五蕴和合之身心,以为有常,谓之我见。亦曰人见,有我见、就有人我的区别,因为又曰人见。又曰身见,执着色身为我。又曰人我见。

二、我相:亦名人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若即若杂,妄以为“我所有”是真实的,是名我相。亦谓人相者,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是人,我生人道,异于余道,是名人相。

三、我执:亦名人执,以为所谓的“我者”,是一生之主宰。认有我身而执念之,谓之我执。以不明了人身为五蕴假和合而成,所以执着于常一之我体,亦谓之人执。

所以,我执、人执,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眷属关系。

提到“法执”,是“我执”的对称,又作法我执、法我见。由于不明诸法因缘所生,缘生无性,如幻如化,而执著诸法为实有的妄见。

什么是法执

最后,简单的概括下:执有常一自我的实体,叫做我执。执诸法皆有实体,叫做法执。若法执破尽,我执可灭;我执破尽,法执可断。

当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还是要知道有什么禁忌和需要注意的,这样对修行佛法的效果才会更加的好,也是对佛菩萨的恭敬,所以师兄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是一定不能做不恭敬佛菩萨的事情。

...查看更多
结语

法执是八地以上菩萨或阿罗汉、辟支佛断尽一念无明后末断尽尘沙惑,于佛一切种智未能证得,于佛所应证过恒河沙等法未能证得,而产生法执。法执是断尽一念无明以后之境界。断尽一念无明之后,想要修行成佛才知有法执。破法执的人,必先破我执而后破法执,破法执者是究竟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