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报,汉语词语。佛家常用果报,意为就报,是佛教的一种宿命论。《法苑珠林》卷七七引《惟无三昧经》:一善念者,亦得善果报;一恶念者,亦得恶果报。由过去的业因造成现在的结果,所以叫做果,又因为这是业因所得的酬报,所以又叫做报。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果报的意义。
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的问题,只要我们用心的去深入了解就能够收获到很多的知识。在我们说起因果报应的时候,都是知道的,但是具体的还是很了解。那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因缘果报吧。
在佛法中有很多概念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如果搞不清楚一些基本的知识,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正确的掌握和运用佛法的道理利益自己和他人。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因缘果报、因果的概念。说到因果,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大都知道一二。同时社会中认识的因果和佛法却并不一样。普通人没有学习过佛法经典,因果的概念都是通过书籍的转述,他人的灌输这种途径得来。但这些见解鲜有真正依据佛法经典而来的。都是大家认为因果是怎么回事,是大家的依靠自己的认知来推测出的。这就造成了很多的误解。
普通人对于因果的概念多数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如果相信来世的则会认为这个结果可以到下一世才出现。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是不是?
其实佛法讲的因缘果报、因果定律并非如此,严格说来和此完全不同。我们试着给大家介绍一下,因果到底是怎么运行的。这世间的万事万物究竟遵循着一种什么规律、我们又如何利用这种规律来造福自己和他人。
关于什么是因缘果报的内容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的去学习,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果报是什么。
...查看更多
我们都知道在佛教中是没有人杀生的,普通人也尽量不要去杀生,杀生会被我们带来很严重的果报的,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不会去选择杀生了。那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杀生的果报吧。
菩提达摩祖师东渡时,曾遇到一个猎人在打猎,猎物是一只鸟,从天而下,达摩祖师用手快速接着受伤的鸟,并将其体内的箭拔出来,替它医好伤,并说道:“此生成为鸟,全是前世造业,中箭受伤也是因果循环所致,心中不要存有怨恨,我为你受三皈依,他日做人好修行”。而后将此鸟放归山林。
猎人寻鸟,不见踪迹。达摩祖师说:“你一箭能射到多少猎物”。“一只,有时运气好的话可以射到两只”,猎人答。达摩祖师说:“那不是一箭双雕吗?我看不止,运气好的话可以射到怀孕的动物”。猎人笑着说:“对啊”。达摩祖师:“我只可以射到一只,而我射到的那一只,万千动物都可以得到安详”。猎人奇怪:“是什么”?“就是你”祖师答。猎人不满:“我不杀生还有别人呀”!达摩祖师无奈说道:“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可将刀割自身”。
大家想想,在我们享受肉食的时候是否想到这些动物在残忍遭受杀害时内心的呻吟和痛苦。它们也是生命,也有感觉。佛门讲六道轮回,因果定律。今生你杀它,来世它杀你。前世它吃你,今生你吃它。一切都是因果报应,没有无缘无故的伤害,也没有没有缘由的被伤害。一切都是债务,都需偿还。而如果你选择善待它们,你将会获得无上福报。
《分别善业报应经》中讲到,杀生有十种果报。第一,冤家转多。冤亲债主多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会出现诸多不顺,会干扰我们的心地和修行。第二,见者不喜。就是人们看到杀业重的人,粗暴恶狠,生不起欢喜心来。第三,有情惊怖。人和动物都不愿亲近你,对你很恐怖。这跟自己前世杀业有关。第四,恒受苦恼。杀业重的人,被各种苦恼纠缠,身心得不到安乐。
第五,常思杀业。因为前世杀业习气重,这一世还有杀的习气显现,还想造作杀业。第六,梦见受苦。第七,临终悔恨。命终时,不能安详离世,心里被这种悔恨所折磨。第八,寿命短促。即多病、短命。第九,心识愚昧。杀生的人没有智慧。第十,死后堕地狱。杀业是恶业里面最重的,果报也最苦。
第六,出家人慈悲为怀,完全食素。作为在家居士,建议多吃素食,不过可以吃三净肉。什么是三净肉?就是不是自己杀的,自己没看到杀,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杀。因果不空,如影随形。你造如是因,你就要受如是的果。因此,如果大家希望自己吉祥如意,身体健康,就要从戒杀做起,爱护生命,帮助众生了脱困苦,也是在为我们自己积德积福。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杀生是有多严重的果报,所以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尽量不要去杀生,这不但给我们自己累积到了很多的福德,还会给我们的家长带来很多的好处,所以我们不要再去杀生。
...查看更多
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听说过果报的,所以我们大家要认真的去了解果报,真正的深入认真到果报,这样可以让我们累积到很多的福报,对我们的修行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那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如何正确认识果报吧。
一、因果通于三世:《大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果业报,如影随形,造了善恶业因,不管时间久暂,只要因缘成熟,必定要受果报。因此,因果报应在时间上有现报、生报、后报等‘三时报’之分。
佛教的三世因果论,乃是‘惑、业、苦’三者相续循环的因果关系,亦即由‘惑’起‘业’,因‘业’感‘苦’,于‘苦’复起‘惑’,于是三世流转,循环不已。三世并非专指前生、今生、来生,而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因果非宿命论:〈因果十来偈〉说:‘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高位者礼拜中来,下贱者憍慢中来,喑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这首偈语说明人间的贫富贵贱,生命的长寿夭亡,容貌的端正丑陋,都是受过去生所造善恶业影响的结果,并非由他人所操纵,更不是命中注定。因此,因果观是肯定努力、上进,是乐观进取的道理。
三、凡事各有因果:世间诸法的形成,‘因’是能生,‘果’为所生,‘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将这种因果关系表现得最为浅显易懂的,莫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法则。植物如此,非植物的任何现象莫不如此,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不爽的业报思想对社会人心的规范,远远超越法律条文有形的束缚,因此孙中山先生曾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法可以补法律之不足。’
四、果报自作自受:《地藏经》云:‘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一语道尽‘善恶因果,决定有报’、‘因果业报,自作自受’的至理。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果不是宗教教化的戒条,是人人心中的一把万能尺,度量着自己一生的命运,也刻划着人世间善恶的长短,更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个未来的我。
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真正的了解到了什么是果报,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了解到其中的内容,并且还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帮助,所以我们大家要多去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
...查看更多
不管我们在行善还是作恶,都是有一定的果报的。所以说果报的变化和大小使我们自身决定的,我们做了善事就会得到善果,做了恶就会得到恶果。并且果报也是分为种类的,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果报的种类有哪些吧。
不论是行善或为恶,都有一定的果报。果报的变化和大小轻重,不像世间上做买卖一样,可以秤斤算两的。真正果报的因缘和变化,只有伟大的佛陀最清楚,所以说果报是不可思议的。果报的种类有四种: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一、异熟果
众生所造作的业力,在异时而成熟的果报,称为异熟果。例如前世造业,到下一世或更久的时间才成熟。
就像在十不善中,因为瞋心很重,死后堕入地狱;贪心重,投胎饿鬼道;痴心重,生为旁生道,在各种恶道受各恶道的痛苦。或是按烦恼的程度和动机,分为上、中、下三品。如果贪瞋痴非常粗重,而且长期累积恶业的为上品,最后会堕入地狱,中品的转生为饿鬼,下品则转生为旁生。
当然,善业也有相呼应的异熟果,会转生在相应的三善趣中。
二、等流果
等流果分两种,一种是作等流果,另一种是受等流果。
1.作等流果:
作等流果,是指前生的业力习气,带到今生。例如前世喜欢杀生的,这一生还是喜欢杀生;前世喜欢偷盗的,这一生还是喜欢偷盗;前世喜欢作善事的,这一生还是喜欢行善。类似这些,都是作等流果。
2.受等流果:
所谓受等流,是指今生感受到相应于前世所造的业。十不善业和十善业,都有各自相应的受等流果。
十不善业的受等流果:
1.杀生的受等流果:
前世杀生过多的众生,这一生寿命很短,很多疾病,甚至一出生就死亡,或是一出生就有难治之病。前世打骂别人、伤害别人过多的,这一生也常常会病痛缠身到老死,非常痛苦。
2.不予取的受等流果:
常做不予取的人,今生就会很贫穷,不管他多么努力,所得到的福德只有一点点。有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富贵,其实真正属于自己的很少,因为舍不得吃用。有人很辛苦的工作,所得到的一切财物,自己无法享用,甚至累积一辈子,在一剎那就遭受意外而消失。诸如此类,都是因为不予取,或吝啬不布施所造成的果报。
3.邪淫的受等流果:
邪淫的果报,会让夫妻关系不美满,丈夫或妻子彼此不忠诚,不愿意为家庭负责任,两人相处时常争吵打架,像仇人一样的互相仇恨,彼此不知道珍惜和关爱。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夫妻不合,没能好好教养儿女,造成很多社会问题。就因果来看,如果大多数的人在邪淫上不越犯的话,自然而然,许多家庭问题、社会问题都能慢慢获得解决。
4.妄语的受等流果:
说妄语的果报,会常常被别人欺骗,被别人毁谤。有时候,有些人实在没有犯罪,但却受到毁谤和诬告,这些都是前生妄语的业力所带来的恶果。
5.离间语的受等流果:
常常两舌的人,所受的果报就是眷属不和,亲友互相争斗怨恨,四周的人无法和谐相处。
6.恶语的受等流果:
恶口的业报是很重的。西藏人说:言语不是刀剑,却可以伤害人。恶口的产生,通常都伴随着瞋恨。一句恶言,很容易让说的人下地狱,尤其是毁谤或谩骂一位菩萨,罪过比杀生还要严重!
7.绮语的受等流果:
常说绮语的人,说出来的话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与信任,也比较缺少辩才。
8.贪心的受等流果:
贪心的果报,应验在现世上,他所想、所求的,大多不会如愿。想要的求不到,反而常常遇到厌恶的人或事。
9.瞋心的受等流果:
因为心里常常有害人之心,相对的,召来的业果是常常会有恐惧、害怕的心,而且容易被人损恼伤害。
10.邪见的受等流果:
陷入邪见的人,除了自己迷惑不定之外,还常常让人错乱。因此,他一生中都在是非善恶不明中度过,虚度了人生。
十善业的受等流果:
1.断除了杀生,会得到健康长寿。
2.断除了不予取,具足财富等受用,而且不会遇到盗贼。
3.断除了邪淫,家庭美满,夫妻贤顺,子女和乐。
4.断除了妄语,会得到别人的称赞,而且也很仁慈。
5.断除了离间语,能得到家人、部属等的敬爱。
6.断除了恶语,可以常常听到顺耳的语言。
7.断除了绮语,所说的话有威信,别人会听。
8.断除了贪心,愿望得以实现。
9.断除了瞋心,能远离损害烦恼。
10.断除了邪见,能生起善妙的见解。
三、增上果
异熟果、等流果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果报,又称为“正报”。除此之外,还有成熟在自身以外的果报,例如生存的环境、所受用的一切,称为“依报”。
行十不善业的人,会转生在不适合生存或危险的环境。例如杀生过多的人,会投胎到危险、多障碍的地方,容易丧失生命。不予取的恶业,会转生在常常发生饥荒的地方。常常两舌,挑拨离间的人,会住在深山峻谷之间。贪心的恶业,会生在环境恶劣、有很多痛苦的地方。瞋恨心的恶业,会生在常常有恐怖和很多损害苦恼的地方。具有邪见的人,会生在常常缺乏帮忙救助的地方等等。而行十善业的人,正好相反;善业成熟,就会有很好的生存环境和享用。
四、士用果
士用果是所作的善恶业会不断增长的果报。善业不断增长,当然很好;如果是恶业不断增长,而且不忏悔的话,会连续加倍承受无边的痛苦,在生死轮回中辗转相续,没有限期。
经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果报的种类了,相信在我们以后的修行中,还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并且还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帮助。还有我们一定要记住做善事,这样我们才能够有很好的回报。
...查看更多在佛教经典《十善业道经》中讲到,若离邪行,即得四种之所赞法。意思就是离开邪淫的行为,能得到智慧之人之所赞叹的四种幸福果报。这四种果报也是远离邪淫相应的因果,不邪淫行持重点是对于心念的调控,表现出来的行为需要去约束,当然更重要的是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