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七佛

"

过去七佛,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七位佛,释迦牟尼佛(Śākyamuni)是最后一位,俗名悉达多,释迦牟尼佛之前的六位佛是毗婆尸佛(Vipaśyin)、尸弃佛(Śikhin)、毗舍浮佛(Viśvabhu)、拘留孙佛(Krakucchanda)、拘那含牟尼佛(Kanakamuni)、迦叶佛(Kaśyapa)。《长阿含经·大本经》提到过去七佛出现的因缘。据佛经所载,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三劫之中,皆有千佛。

过去七佛——释迦牟尼佛之前的六位佛及释迦牟尼佛

过去七佛——释迦牟尼佛之前的六位佛及释迦牟尼佛

过去七佛(原始七佛)

过去七佛(原始七佛)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过去七佛的,过去七佛,又称原始七佛,佛经记载娑婆世界过去曾有七佛,而释迦牟尼(Sakyamuni)是最后一位,俗名悉达多,在他之前还有先出世的六佛:

毗婆尸佛(Vipasyin)、尸弃佛(Sikhin)、毗舍婆佛(Visvabhu)、拘留孙佛(Krakucchanda)、拘那含佛(Kanakamuni)、迦叶佛(Kasyapa),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

过去七佛,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过去六位佛,加上释迦牟尼佛是过去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的七位佛陀。­

那摩毗婆尸佛

梵文 Vipasyin ,又作毗钵尸,微钵尸,为过去七佛的第一位,义曰胜观,种种观,种种见等。据说其出世时间,距今有九十一劫,(一劫为13亿4千万年)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六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十万 ,第三次八万。 ­

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

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槃头。母槃头婆提。居槃头婆提城。坐波波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三十四万八千人。神足二。一名骞茶。二名提舍。侍者无忧。子方膺。­ ­

那摩尸弃佛

梵文 Sikhin ,又作式式弃,大论作严那尸弃。为过去七佛的第二位,义曰顶髻,最上。在过去三十一劫时出世,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万弟子 参加,第二次八万,第三次七万。

尸弃佛(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

起诸善法本是幻

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

幻出无根无实性­

长阿含经云。人寿七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耀。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神足二。一名阿毗浮。二名婆婆。侍者忍行。子无量。

那摩毗舍浮佛

梵文 Visvabhu ,又作毗湿婆,毗舍婆,毘摄罗等, 义曰一切有,为过去七佛的第三佛。据说其出世的时间,距今已三十一劫。主要弟子是扶游和郁多摩。举行过二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七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六万。

毗舍浮佛(庄严劫第一千尊)偈曰。­

假借四大以为身

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

罪福如幻起亦灭­

长阿含经云。人寿六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善灯。母称戒。居无喻城。坐婆罗树下。说法二会。度人一十三万。神足二。一扶游。二郁多摩。侍者寂灭。子妙觉。 ­

那摩拘留孙佛

梵文 Krakucchanda ,又作鸠楼孙佛,拘留秦,迦罗鸠餐陀等。义曰:所应断已断,减累,成就美妙等。即过去七佛的第四位。在现在贤劫的一千佛之首,在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六万岁时出世。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四万弟子参加,他的上首弟子是萨尼和毗楼。

拘留孙佛(见在贤劫第一尊)偈曰。­

见身无实是佛身

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与佛何殊别­

长阿含经云。人寿四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礼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说法一会。度人四万。神足二。一萨尼。二毗楼。侍者善觉。子上胜。 ­

那摩拘那含牟尼佛

梵文 Kanakamuni ,又作拘那含牟尼,俱那含等, 义曰金寂,为过去七佛的第五佛。在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四万岁时出世。阿弥陀佛的前身是他的弟子。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三万弟子参加。

拘那含牟尼佛(贤劫第二尊)偈曰。­

佛不见身知是佛

若实有知别无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怖于生死­

长阿含经云。人寿三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大德。母善胜。居清净城。坐乌暂婆罗门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三万。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郁多楼。侍者安和。子道师。

过去七佛(原始七佛)

那摩迦叶佛

梵文 Kasyapa ,(又称燃灯古佛 Dipankara)义曰:饮光。即过去七佛的第六位。骑一头狮子,是释迦牟尼佛前世之师。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二万弟子参加,他的上首弟子是提舍和婆罗婆。

迦叶佛(贤劫第三尊)偈曰。­

一切众生性清净

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无罪福­

长阿含经云。人寿二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梵德。母财主。居波罗柰城。坐尼拘律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二万。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罗婆。侍者善友。子集军。

那摩释迦牟尼佛

梵语 Sakyamuni 的音译。佛教创始人。释迦是部落的名称,意思是'能';'牟尼'可译作 '文',是一种尊称,含有'仁,儒,寂默,忍'等义,意译也可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尊)。父净饭天。母大清净妙。位登补处生兜率天上。名曰胜善天人。亦名护明大士。度诸天众说补处行。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普耀经云。佛初生刹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莲华自然捧双足。东西及南北各行于七步。分手指天地作师子吼声。上下及四维无能尊我者。即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也。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家。而自念言。当复何遇。即于四门游观见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惟。此老病死终可厌离。于是夜子时有一天人。名曰净居。于窗牖中叉手白太子言。出家时至可去矣。太子闻已心生欢喜。即逾城而去。于檀特山中修道。始于阿蓝迦蓝处。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于六年。故经云。以无心意无授行而悉摧伏诸外道。先历试邪法示诸方便发诸异见令至菩提。故普集经云。菩萨于二月八日明星出时。成佛号天人师。时年三十矣。即穆王三年癸未岁也。既而于鹿野苑中。为憍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而论道果。说法住世四十九年。后告弟子摩诃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而说偈言。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迦叶闻偈头面礼足曰。善哉善哉。我当依敕。恭顺佛故。尔时世尊至拘尸那城。告诸大众。吾今背痛欲入涅槃。即往熙连河侧娑罗双树下。右胁累足泊然宴寂。复从棺起为母说法。特示双足化婆耆。并说无常偈曰。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时诸弟子即以香薪竞茶毗之。烬后金棺如故。尔时大众即于佛前以偈赞曰。

凡俗诸猛炽

何能致火爇

请尊三昧火

阇维金色身

尔时金棺从坐而举高七多罗树。往反空中化火三昧须臾灰生。得舍利八斛四斗。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也。自世尊灭后一千一十七年教至中夏。即后汉永平十年戊辰岁也。

七佛灭罪真言

离婆离婆帝。求诃求诃帝。陀罗尼帝。尼诃啰帝。毗黎你帝。摩诃伽帝。真陵乾帝。莎婆诃。

此真言最大效用:消灭罪障,平安吉祥,事事顺利,造福后世。­

此咒出自《大方等陀罗尼经》,世尊因文殊师利法王子的请求,而说过去七佛曾诵过的咒。一个人若造了四重五逆罪,不仅后世受极大苦报,现世也不得平安,为了消灭罪障,最宜持诵七佛灭罪真言。

于杂阿含经卷三十四、长阿含卷一大本经、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贤劫经卷七、七佛父母姓字经、七佛经等诸经中,皆详载有关此七佛之出世、族姓、父母、生子、弟子、侍者、所居之城、道场树、初会说法众等。

过去七佛(原始七佛)

上面就是关于过去七佛的介绍了。现在的很多法师都是在推荐我们修行佛法的,我们若是能够认真的念诵修行佛法的话肯定是很好的。

...查看更多
何谓“过去七佛”?

何谓“过去七佛”?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过去七佛的,过去七佛,又称原始七佛,佛经记载娑婆世界过去曾有七佛,而释迦牟尼(Sakyamuni)是最后一位,俗名悉达多,在他之前还有先出世的六佛──毗婆尸佛(Vipasyin)、尸弃佛(Sikhin)、毗舍婆佛(Visvabhu)、拘留孙佛(Krakucchanda)、拘那含佛(Kanakamuni)、迦叶佛(Kasyapa),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

过去七佛,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过去六位佛,加上释迦牟尼佛是过去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的七位佛陀。

南无毗婆尸佛

梵文 Vipasyin ,又作毗钵尸,微钵尸,为过去七佛的第一位,义曰胜观,种种观,种种见等。据说其出世时间,距今有九十一劫,(一劫为13亿4千万年)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六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十万 ,第三次八万。

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

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槃头。母槃头婆提。居槃头婆提城。坐波波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三十四万八千人。神足二。一名骞茶。二名提舍。侍者无忧。子方膺。

南无尸弃佛

梵文 Sikhin ,又作式式弃,大论作严那尸弃。为过去七佛的第二位,义曰顶髻,最上。在过去三十一劫时出世,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万弟子 参加,第二次八万,第三次七万。

尸弃佛(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

起诸善法本是幻 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 幻出无根无实性

长阿含经云。人寿七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耀。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神足二。一名阿毗浮。二名婆婆。侍者忍行。子无量。

何谓“过去七佛”?

南无毗舍浮佛

梵文 Visvabhu ,又作毗湿婆,毗舍婆,毘摄罗等, 义曰一切有,为过去七佛的第三佛。据说其出世的时间,距今已三十一劫。主要弟子是扶游和郁多摩。举行过二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七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六万。

毗舍浮佛(庄严劫第一千尊)偈曰。

假借四大以为身 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 罪福如幻起亦灭

长阿含经云。人寿六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善灯。母称戒。居无喻城。坐婆罗树下。说法二会。度人一十三万。神足二。一扶游。二郁多摩。侍者寂灭。子妙觉。

南无拘留孙佛

梵文 Krakucchanda ,又作鸠楼孙佛,拘留秦,迦罗鸠餐陀等。义曰:所应断已断,减累,成就美妙等。即过去七佛的第四位。在现在贤劫的一千佛之首,在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六万岁时出世。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四万弟子参加,他的上首弟子是萨尼和毗楼。

拘留孙佛(见在贤劫第一尊)偈曰。

见身无实是佛身 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与佛何殊别

长阿含经云。人寿四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礼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说法一会。度人四万。神足二。一萨尼。二毗楼。侍者善觉。子上胜。

南无拘那含牟尼佛

梵文 Kanakamuni ,又作拘那含牟尼,俱那含等, 义曰金寂,为过去七佛的第五佛。在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四万岁时出世。阿弥陀佛的前身是他的弟子。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三万弟子参加。

拘那含牟尼佛(贤劫第二尊)偈曰。

佛不见身知是佛 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怖于生死

长阿含经云。人寿三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大德。母善胜。居清净城。坐乌暂婆罗门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三万。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郁多楼。侍者安和。子道师。

南无迦叶佛

梵文 Kasyapa ,(又称燃灯古佛 Dipankara)义曰:饮光。即过去七佛的第六位。骑一头狮子,是释迦牟尼佛前世之师。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二万弟子参加,他的上首弟子是提舍和婆罗婆。

迦叶佛(贤劫第三尊)偈曰。

一切众生性清净 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无罪福

长阿含经云。人寿二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梵德。母财主。居波罗柰城。坐尼拘律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二万。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罗婆。侍者善友。子集军。

南无释迦牟尼佛

梵语 Sakyamuni 的音译。佛教创始人。释迦是部落的名称,意思是'能';'牟尼'可译作 '文',是一种尊称,含有'仁,儒,寂默,忍'等义,意译也可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尊)。父净饭天。母大清净妙。位登补处生兜率天上。名曰胜善天人。亦名护明大士。度诸天众说补处行。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普耀经云。佛初生刹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莲华自然捧双足。东西及南北各行于七步。分手指天地作师子吼声。上下及四维无能尊我者。即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也。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家。而自念言。当复何遇。即于四门游观见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惟。此老病死终可厌离。于是夜子时有一天人。名曰净居。于窗牖中叉手白太子言。出家时至可去矣。太子闻已心生欢喜。即逾城而去。于檀特山中修道。始于阿蓝迦蓝处。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于六年。故经云。以无心意无授行而悉摧伏诸外道。先历试邪法示诸方便发诸异见令至菩提。故普集经云。菩萨于二月八日明星出时。成佛号天人师。时年三十矣。即穆王三年癸未岁也。既而于鹿野苑中。为憍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而论道果。说法住世四十九年。后告弟子摩诃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而说偈言。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迦叶闻偈头面礼足曰。善哉善哉。我当依敕。恭顺佛故。尔时世尊至拘尸那城。告诸大众。吾今背痛欲入涅槃。即往熙连河侧娑罗双树下。右胁累足泊然宴寂。复从棺起为母说法。特示双足化婆耆。并说无常偈曰。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时诸弟子即以香薪竞茶毗之。烬后金棺如故。尔时大众即于佛前以偈赞曰。

凡俗诸猛炽 何能致火爇请尊三昧火 阇维金色身

尔时金棺从坐而举高七多罗树。往反空中化火三昧须臾灰生。得舍利八斛四斗。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也。自世尊灭后一千一十七年教至中夏。即后汉永平十年戊辰岁也。

七佛灭罪真言:

离婆离婆帝。求诃求诃帝。陀罗尼帝。尼诃啰帝。毗黎你帝。摩诃伽帝。真陵乾帝。莎婆诃。

此真言最大效用:消灭罪障,平安吉祥,事事顺利,造福后世。

此咒出自《大方等陀罗尼经》,世尊因文殊师利法王子的请求,而说过去七佛曾诵过的咒。一个人若造了四重五逆罪,不仅后世受极大苦报,现世也不得平安,为了消灭罪障,最宜持诵七佛灭罪真言。

于杂阿含经卷三十四、长阿含卷一大本经、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贤劫经卷七、七佛父母姓字经、七佛经等诸经中,皆详载有关此七佛之出世、族姓、父母、生子、弟子、侍者、所居之城、道场树、初会说法众等。

何谓“过去七佛”?

上面就是关于过去七佛的介绍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仪轨来修行,而且我们要记得在念诵完佛经或者是做善事之后一定要进行回向。

...查看更多
揭秘佛教过去七佛的故事

揭秘佛教过去七佛的故事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过去七佛的,【七佛】指释迦牟尼佛及在其以前出现的六位佛陀。即过去庄严劫末的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等三佛,与现在贤劫初的拘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等四佛。这七佛皆已入灭,故又称过去七佛。

一、毗婆尸佛

毗婆尸佛又作毗钵尸,微钵尸,为过去七佛的第一位,义曰胜观,种种观,种种见等。毗婆尸佛的八相成道之相,大致与释迦牟尼相同.椐<<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所述,在过去九十一劫,人寿八万四千岁时,毗婆尸佛出现于世,为刹帝利的种姓,姓拘利若,在波波罗树下成道. 在<<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中,载有观想毗婆尸佛的情形,经中说"过去久远有佛世尊名毗婆尸佛,身高显长六十由旬,其佛圆光百二十由旬,身紫金色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八万四千好,一一好中无数金光,一一光中有恒沙化佛,一一化佛有恒沙色光,一一光中有无数诸天'声闻.比丘'菩萨.大众以为侍者,人人各持一大宝华,华上皆有百千亿摩尼网艳,网艳相次高百千丈以为佛光.是时佛身益更明显,如千百亿日照紫金山,光明艳起化佛无数,一一化佛犹如百亿日俱出!

二、尸弃佛

尸弃佛又作式弃,大论译作严那尸弃。为过去七佛的第二位,意思是"顶髻,最上"。在过去三十一劫时出世,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八万,第三次七万。依《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所述,尸弃佛于过去三十一劫出世,人寿七万岁,姓拘利若,于分陀利树下成佛。初会度十万比丘,第二会度八万比丘,第三会度七万比丘。第一弟子为阿毗浮,第二弟子为三婆婆,执事弟子名忍行。父为刹利王种,名明相,母名光曜,子称无量,父所治之城名光相。

三、毗舍浮佛

毗舍浮佛又作毗湿婆部、毗湿波浮、毗舍婆、毗怒沙符、毗锁婆浮、毗舍罗婆、鞞恕婆附、毗摄浮、毗摄罗、毗舍符、毗舍毗、毗舍婆、必沙部、毗叶罗、毗叶婆、比叶婆、毗锁浮、随叶、鞞舍、毗舍等,意译为遍一切自在、一切胜、一切生、能变现、遍现、广生、胜尊。为过去七佛中的第三尊佛,是过去庄严一千位佛陀中最后出现的佛。

依据巴利文《大史》所记载,毗舍浮佛是以燃灯佛为首的二十四佛中的第二十一佛。

据《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所记载,过去三十一拘利若,父名为善灯,母名为称戒,子名为妙觉,王城名为无喻。毗舍浮于娑树下成道,初会说法度化七万人,次会说法度化六万人。他的上首弟子有扶游及郁多摩二人,执事弟子名为寂灭。又据《七佛经》所述,其父名苏钵啰底都王,母名钵罗婆底,城名阿努钵么,初会说法有八万比丘证阿罗汉果,二会中有七万、三会有六万证阿罗汉果。大智慧弟子名野输多,侍者名乌波扇都。

此外,《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中记述有观想此佛的情形,经中说:"毗舍世尊举身放光住行者前,其佛身三十二旬,身紫金色光明威相如前无异;见此佛已,复更增进诸陀罗尼三昧门,于未来世必定不疑,生诸佛家。"由此可想像毗舍浮佛的身相。

毗舍浮的语义,据《慧苑音义》卷上所述,毗舍浮正云毗湿婆部。'毗湿婆',此云遍一切,'部'为自在。即遍一切处皆得自在之义。或译为一切有。又据《华严经探玄记》卷五所述,毗舍浮,此云一切胜,亦云遍现,谓于诸处皆现身之意。

揭秘佛教过去七佛的故事

四、拘留孙佛

拘留孙佛,为过去七佛第四位。出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称佛名号品第九,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据《长阿含经》卷一记载,在贤劫中人寿四万岁时,拘留孙佛出现于世,为婆罗门种姓,姓为迦叶。父名为记得,母名为善枝,子名为上胜。时国王名为安和,王城名为安生城。

他在尸利沙树下成道,曾有一会说法,度化弟子四万。上首弟子有萨尼、毗楼等,执事弟子名为善觉。

在《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中说:"拘留孙佛亦放光明住行者前,其佛身长二十五由旬,圆光三十二旬,通身光五十旬,相好具足如紫金山。见此佛者,常生净国,不处胞胎,临命终时,诸佛世尊必来迎接。"

关于拘留孙佛的遗迹,据《高僧法显传》所载,舍卫城东南十二旬的那毗伽邑为拘楼秦佛所生之处,父子相见处,也都立有佛塔。

五、拘那含牟尼佛

拘那含牟尼佛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五尊佛,贤劫千佛的第二尊佛,又称作拘那含佛、拘那伽牟尼。音译为金色仙、金儒、金寂。

据《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记载,拘那含牟尼佛于人寿三万岁时出生于清净城,为婆罗门种姓,姓为迦叶,其父名为大德,母为善胜,佛陀于乌暂婆罗树下成道,曾有一会的说法,度化弟子三万人。上首弟子有舒般那多、郁多罗等。其执事弟子名为安和。《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中说:"拘那含牟尼佛放大光明住行者前,其佛身长二十由旬,圆光三十由旬,奉身光长四十由旬,光相具足。见此佛者,即得百亿诸三昧门无数陀罗尼。"

因为拘那含佛、拘留孙佛、迦叶佛等,都是于现在劫出世,所以印度有诸佛遗迹的佛说。据《高僧法显传》记载,舍卫城东南十二由旬的那毗伽邑,为拘留孙佛的出生处,由此向北减一由旬,即拘那含佛的出生处。

六、迦叶佛

迦叶佛又作迦叶波佛、迦摄波佛、迦摄佛。即过去七佛的第六位,现在贤劫千佛中的第三尊佛。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称为「头陀第一」。骑一头狮子。降生于释迦牟尼佛之前,相传为释迦牟尼佛的因地本师,是释迦牟尼前世之师。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二万弟子参加。他的上首弟子是提舍和婆罗婆。

婆罗婆塔乃释尊以前之佛,为过去七佛中之第六佛,又为现在贤劫千佛中之第三佛。传说为释迦牟尼前世之师,曾预言释迦将来必定成佛。依长阿含卷一大本经载,迦叶佛出世于贤劫中,其时人在世得弟子二万。姓迦叶,于尼拘律树下成佛,有弟子二万人,而以提舍及婆罗婆二人为高足,执事之弟子名善友。父名梵德,婆罗门种;母名财主。有子名集军。其时之王名汲毗,其所治之城名波罗。又四分律比丘戒本所载:"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即迦叶佛所说之戒经。

七、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为过去七佛中之第七佛,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创始人,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被后世尊称为佛陀、世尊等;汉地尊称他为佛祖,即"佛教祖师"。被世人尊为神明。

释迦牟尼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 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是佛教开启者。

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

揭秘佛教过去七佛的故事

上面就是关于佛教过去七佛的故事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肯定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是可以找师兄们来询问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修行佛法。

...查看更多
“过去七佛”都是哪七佛?

“过去七佛”都是哪七佛?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过去七佛的,【七佛】指释迦牟尼佛及在其以前出现的六位佛陀。而且对过去七佛,很多的法师也是讲解过的。当然对于很多初学的人来说,并不知道“过去七佛”都是哪七佛,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在佛教的等级体系中,佛是最高一等的存在,总计有八十八佛(过去五十三佛加现在三十五佛),唐僧的南无栴檀功德佛和孙悟空的南无斗战胜如来都属于现在三十五佛;其中又有以燃灯古佛为首的二十四佛和以毗婆尸佛为首的七大佛,现在这里要说的就是七大佛。

TOP、7 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立者,本名乔达摩·悉达多,原本是释迦部落的王子,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后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丈六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释迦牟尼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佛陀、世尊等;中国尊称他为佛祖,即“佛教祖师”。被世人尊为神明。

TOP、6 迦叶佛

迦叶佛乃释尊以前之佛,为过去七佛中之第六佛,又为现在贤劫千佛中之第三佛。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称为“头陀第一”。骑一头狮子。降生于释迦牟尼佛之前,相传为释迦牟尼佛的因地本师,是释迦牟尼前世之师。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二万弟子参加。他的上首弟子是提舍和婆罗婆。

TOP、5 拘那含牟尼佛

拘那含牟尼佛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五尊佛,贤劫千佛的第二尊佛,又称作拘那含佛、拘那伽牟尼。拘那含牟尼佛于人寿三万岁时出生于清净城,为婆罗门种姓,姓为迦叶,其父名为大德,母为善胜,佛陀于乌暂婆罗树下成道,曾有一会的说法,度化弟子三万人。上首弟子有舒般那多、郁多罗等。其执事弟子名为安和。因为拘那含佛、拘留孙佛、迦叶佛等,都是于现在劫出世,所以印度有诸佛遗迹的佛说。

TOP、4 拘留孙佛

据记载,在贤劫中人寿四万岁时,拘留孙佛出现于世,为婆罗门种姓,姓为迦叶。父名为记得,母名为善枝,子名为上胜。时国王名为安和,王城名为安生城。他在尸利沙树下成道,曾有一会说法,度化弟子四万。上首弟子有萨尼、毗楼等,执事弟子名为善觉。所以拘留孙佛和《封神演义》中的阐教十二金仙——惧留孙没任何关系哦,不过《封神演义》本来也是瞎编的小说而已……

“过去七佛”都是哪七佛?

TOP、3 毗舍浮佛

毗舍浮佛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三尊佛,是过去庄严一千位佛陀中最后出现的佛;据说毗舍浮于娑树下成道,初会说法度化七万人,次会说法度化六万人。他的上首弟子有扶游及郁多摩二人,执事弟子名为寂灭。而且依据巴利文《大史》所记载,毗舍浮佛是以燃灯佛为首的二十四佛中的第二十一佛。

TOP、2 尸弃佛

尸弃佛为过去七佛的第二位,意思是"顶髻,最上"。在过去三十一劫时出世,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八万,第三次七万。第一弟子为阿毗浮,第二弟子为三婆婆,执事弟子名忍行。

TOP、1 毗婆尸佛

毗婆尸佛为过去七佛的第一位,义曰胜观,种种观,种种见等;据说其出世时间,距今有九十一劫,(佛教的说法,一劫为13亿4千万年)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六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十万,第三次八万。据说毗婆尸佛身高显长六十由旬,其佛圆光百二十由旬,身紫金色八万四千相。

在佛教诸多佛中,释迦牟尼佛主修今生,是现在佛,燃灯佛则修过去为过去佛,弥勒主修未来,为未来佛;而且据说燃灯古佛还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并预言释迦牟尼将在九十一劫之后的此贤劫时成佛,授释迦牟尼佛。

“过去七佛”都是哪七佛?

上面就是关于过去七佛的解释了。我们平时若是能够认真的修行佛法的话肯定是很好的,而且我们也是可以推荐别人来修行佛法的,这样的话是很好的。

...查看更多
结语

佛教把释迦佛以及其出世前所出现之佛合称为古佛,古佛中最著名的就是过去七佛。在中国诸多的佛寺中,建有七佛殿的寺庙并不多,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寺院包括:山西平遥清凉寺、山西玄中寺、南京定林寺、五台山七佛寺、四川乐至报国寺、锦州奉国寺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