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磨意译作业。业;行动;命运。一个人生命中的自然与必然事件,由前世的作为所决定。含有善恶、苦乐果报之意味,亦即与因果关系相结合的一种持续作用力;在佛教中,既是作持性质的戒条(属于各部广律的犍度篇部分),更是僧团中的议事规则。举凡授戒、说戒、忏悔,乃至各种僧团公共事条的处理所应遵行的一定程序,统称为羯磨,故此词意译为办事。
“羯磨”又称为“办事”或“作事”,这是对授戒、说戒、忏罪,以及各种僧事的处理,所以又被解为‘办事’或‘作事’。这是属于作持的戒。佛教的羯磨法,是一种特有的议事法或会议法,其目的在于僧团生活的“六和敬”,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从原则上说,佛教的六和敬,是绝对民主的民主生活,这一民主精神的维持与保护,便是羯磨法的责任与功能了。通常所说的“僧事僧断”,也就是以僧团大众的意见和力量,来解决僧团大众之中的各种事业。
羯磨法的种类,共分为三大类,一百零一种。一,单白羯磨,或者称白一羯磨,意思是“唱言”,这是对于不必征求同意的事,向大众宣告常行惯行而应行的事情,唱说一遍就成,共有二十四种;二,白二羯磨,这是宣告一遍,再说一遍,征求大众同意,共有四十七种;三,白四羯磨,这是先作一遍宣告,再作三番宣读,每读一遍,即作一次征求同意,如果一白三羯磨了,众中默然的,便表示没有异议,于是就宣布羯磨如法,议案成立,一致通过,共有三十种。
羯磨法的精神,与现代的议会程序比较,那就显得更为庄严神圣了,现代的议会提案,通常是三分之二投赞成票者,便算通过,有的则以超过半数为准,有的则以超过四分之三为准,但却绝少有要求一致通过才算合法的。佛教的羯磨法,通常多是要求一致通过的,僧中只要一人有异议,便是僧不和合,便是羯磨不成。仅有灭诤羯磨是行黑白筹(投票)而取多数表决的。
在羯磨法中,也有规定:凡是如法、如律的羯磨法,便不许可无理取闹而横加破坏。如有一人无理取闹而破坏如法如律的羯磨法者,僧团便可对他一人而作羯磨;如有四人以上的小集团取闹而别作羯磨者,便得破羯磨僧罪。所以佛教的羯磨法是一种极其神圣而又极其周详的议事法。
...查看更多羯磨(梵语:karma),也译为羯摩,拼音为jié mó,是佛教术语,僧团的制度,在结夏安居,布萨诵戒之后举行,类似于民主制度中的投票表决。负责举行羯摩仪式的上座比丘称为羯摩和尚。在佛教中,既是“作持”性质的戒条(属于各部“广律”的犍度篇部分),更是僧团中的议事规则。举凡授戒、说戒、忏悔,乃至各种僧团公共事条的处理所应遵行的一定程序,统称为“羯磨”,故此词意译为“办事”。
会议开始前,羯磨师询问僧众是否已经到集,是否有未受戒的人在场。知道僧众已经到齐,外人已经出场后,然后开会。首先报告开会目的,提出议案,大众讨论,做出决定。表决的方式,一般是口头问答,征求同意,同意的不说话,不同意的表示意见,如果大家都不说话,便是通过。
有一种事经过这样一次征问,便作决定;有一种较重要的事要经过两次征问,才作决定;有一种更重要的事,例如授戒,或给某人以处分,要经过三次征问,才作决定。最后羯磨师说:“僧人默然汝,是事如是持”,既然大众都没有意见发表,这件事就这样办了。另外还有一种表决方式,就是投筹,用有颜色的竹筹表示可否。
按照羯磨法的规定,具备四个条件,羯磨才可以成立:一,法——即是羯磨法的本身,必是出于羯磨法的种类中的,法有心念法、对首法、众法的三类;二,事——或犯罪之事,或忏悔之事,或授戒之事,即是羯磨所行的事实,事有有情事、非情事、情非情合事的三类;三,人——举行某种羯磨时所规定应该参与的人数,便是人,人有一人、二三人、四人、五人、十人、二十人的六大类;四,处——举行羯磨,必须有其处所,此一处所称之为界,所谓界,分为作法界与自然界的两大类,作法界又分有大界、戒场、小界的三类,自然界则分有聚落、蓝若、道行、水界的四种,作某一种类的羯磨,也各有其规定所用的界别。
...查看更多羯磨是梵语,也译为羯摩,意思是作法办事。原始佛教是非常讲民 主的,由于印度四姓阶级造成了社会的极度不平等现象。伟大慈悲的佛陀在教内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羯摩制度。佛陀规定,一大界范围内的僧侣要六和共住,舍弃一切出家前因社会地位不同而养成的阶级观念。
凡僧中事皆要作法成办民 主料理,即根据僧事的重要性釆取全民公决或有限代表制来协商处置,这个议事过程称作羯摩。作羯磨时,首先推举出一位羯摩师,就是住持会议的主持人。羯摩师过去又叫维那,羯摩结束后维那一职自动灭失。在羯摩时,维那首先让大家就这个羯摩的本身是否如法进行认定。
例如,参加这个羯磨的人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有相应的资格;应来未来者是否因合理的理由而请假(说净)。参加羯摩的人数和羯摩所处的地点是否合法。只有当这些先决条件具足圆满,而又无一“别众”持异议时,真正的羯摩才能开始。羯摩事务根据羯摩的内容和对象分别有人、事、法等不同。比如说有时是为了分供物,有时为了给某人受戒或为了处理犯戒的比丘等。
佛制羯摩法共158种,经中曰二十楗度。维那师将羯摩事由三白告众,然后就处理结果征询大家的意见。众中若有多人乃至一人对处理结果持反对态度者,此事亦复不能成办,改作它议。若有人无理反对者(故意捣乱)可先将此人摈出,羯摩继续进行。最后必须得到一个百分之百的圆满答案,这个羯摩才算结束。
...查看更多羯磨(梵语:karma),也译为羯摩,拼音为jié mó,是佛教术语,僧团的制度,在结夏安居,布萨诵戒之后举行,类似于民主制度中的投票表决。负责举行羯摩仪式的上座比丘称为羯摩和尚。在佛教中,既是“作持”性质的戒条(属于各部“广律”的犍度篇部分),更是僧团中的议事规则。举凡授戒、说戒、忏悔,乃至各种僧团公共事条的处理所应遵行的一定程序,统称为“羯磨”,故此词意译为“办事”。
大致说来,羯磨有两类:束缚性羯磨和非束缚性羯磨。无论好羯磨还是坏羯磨,只要它通过错误认识来助长我心,它就起着束缚作用。但是当羯磨产生于正确认识并消耗我心时,它就成为解放的力量,帮助解脱与觉悟大我。一个人正是通过往世的非束缚性羯磨而引来大师的恩典的,正如他通过束缚性羯磨成为今生苦乐善恶的接受者一样。很多次转世所积累的愚昧羯磨对个体灵魂造成束缚,必须在很多次再生中,坚持创造明智和非束缚性羯磨,才能消除之。
在个体灵魂的连续转世中,不仅存在着一条连续同一的线(表现为个人记忆并在高级灵魂那里复活),而且还有通过羯磨持续和作用的不断的因果律支配。连续转世及其所有细节无不受着合理法则的严格决定,以便个体灵魂有可能通过明智的行为来塑造其未来。往世的行为决定今生的条件状况,今生的行为也对决定来世的条件状况起一份作用。只有从羯磨律作用的角度看,个体灵魂的连续转世才显示出全部意义。
在尘世生活中所体验的快乐和痛苦,伴随它的成功和失败,其中充满的成就和挫折,其中出现的朋友和敌人:所有这一切都是由往世的羯磨所决定的。羯磨决定被通俗地称为“命运”。在价值世界里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一旦羯磨存在,它就不会在产生自然结果之前神秘地消失,它一直坚持到结出果实来,或者被相反的羯磨所抵消。善行带来好结果,恶行带来坏结果。
...查看更多大致说来,羯磨有两类:束缚性羯磨和非束缚性羯磨。无论好羯磨还是坏羯磨,只要它通过错误认识来助长我心,它就起着束缚作用。但是当羯磨产生于正确认识并消耗我心时,它就成为解放的力量,帮助解脱与觉悟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