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人:佛教僧团受到佛陀戒律规范,在生活上有许多受到限制之处。在佛陀时代,有一些在家居士会主动至僧团所在之处,以劳务来供奉僧团,这些在家居士后来被称为净人。净人可以替僧人收受与衣物等值的金钱并代为置办、料理食物、管理净地(仓储),以避免僧人违反戒律。随着佛教的发展,佛教僧团开始拥有自己的土地与财产,许多寺院将土地出租给佃农,这些人也被称为净人。这些佃农除了需要缴地租给寺院,也会为寺院服劳役。
现在很多的师兄开始每天学佛,每天坚持不断的去念诵佛经修行,经常的这样是对师兄是非常好的。对于修行和念诵佛经一定要用心和坚持。那师兄你知道出家沙弥净人应该需要知道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时代大家能发大心出家,说明具有多生多劫的佛缘和善根。出家跟俗世有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沙弥、净人阶段要完成由世俗人向出家修道人全方位的转变,不仅外在形态上剃除须发,穿上僧服,而且观念上也要随之转变,沙弥班开设的相关课程就是为帮助大家完成这种转变:
首先要有持戒意识,严持戒律。《沙弥律仪》课中十戒和二十四威仪是很重要的行为规范,近为比丘戒之阶梯,远为菩萨戒之根本。一定要将其学好,落实在行为当中。戒律是僧格的保证,僧格的尊严要靠持戒。深信因果,断恶修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持戒得安乐,亦有助于往生西方净土。再就是要淡化我执,谦卑恭敬,身心柔软,降服我执、我见、我慢,以后你修行就比较能上正轨。世间人强调自我实现,自我意识很强,崇尚竞争,佛门恰好要“向我开炮”。到丛林里要听招呼,不能自我意识很强。发菩提心的第一要素就是无我的智慧,念念想众生,舍己从人,要恒顺众生,不是恒顺自己。你头脑中要是有坚固我执,菩提心发不出来。
其次要往道上汇,不要把人我是非、争长争短习气带进僧团。之所以安排大家在劈柴,作饭等培福岗位,就是为提供磨砺心性的环境。你学历越高,本事越大越要从基础做起,吃亏是福,降服我慢。你要常常想到自己什么都不行,一切从头作起,原来世俗的任何成功在这里都消为零。为道日损,作减法,与世间法恰好相反。
再次要高度重视未来修行法门的选择。德凯法师讲解的《净土宗教程》,就是引导大家从一开始就能走上正确的修学道路。大家一定要对净土念佛法门产生甚深信心,生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恳切愿望,像护持命根子一样执持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二六时中忆佛念佛,今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道业圆满的标志。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你一定要透过信心一关,不要打妄想还有比净土法门更殊胜的法门。在这个时代能够把戒律、净土比较完备的学到手就已经很了不起,我们的智慧、生命、时间有限,不要打妄想成为大通家,要在最得力的地方加工用力。
第四要发菩提心,行法布施。出家是大丈夫事业,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出家人被尊称为人天师表。出世间心中以菩提心为最高,菩提心是诸善中王。发菩提心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先决前提,一定要把菩提心发出来,不忍众生苦,那堪圣教衰。当今中国大陆的虽然寺院很多,出家人也不少,但跟传统社会出家人数相比差得很远。再加上大众普遍缺乏传统文化底蕴,要长期熏修,提高文言文水平,能深入经藏,通达教理,为弘法作准备。弘法是家务,出家众一定要作到法布施,当生努力为佛教、为众生作事,与众生一起成长,心里要时刻装着众生。言谈举止以佛法为考量标准,讲一这句话,作一件事,要跟佛法是不是相应;对众生、对佛教有不有利益,对众生、对佛教有利益的你就作,没有利益就按兵不动。
第五要全面地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珍惜时间,围绕课程设置制定学习计划,持之以恒的念佛、拜佛、诵经、研教、打坐,尤其是执持佛号,每天除了规定的早晚功课之外,要多念佛。大家在做手头事务的当下也要默念佛号,不要高谈阔论,说那些世俗无益琐事。保证每天都有进步,不要浑浑噩噩、稀里糊涂的混日子。出家人类似“正规军”,应该要更专业,要培植福德、智慧,打开心量,开发智慧。争取做到拿起钢笔来能够写文章;拿起毛笔可以写点墨宝;读诵经典很通达;登上讲坛可以讲经说法;在念佛堂或禅堂修行更是一等一,如此方能让大众心悦诚服。很多高僧大德刚出家时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因为持之以恒,真诚恳切修行而得到佛菩萨加持,最后智慧开发,教化一方。
以上就是对出家沙弥净人须知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是有帮助。菩萨是非常慈悲的,也是非常厉害的给我们留下很多的经典,佛教师兄一定要好好的去修行,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和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对师兄是非常好的。
...查看更多学佛的人已经有很多了,在身边有很多人开始念诵佛经,在念诵的时候要用心和坚持。佛家中有一部分是净人,净人是古印度过来的,它是指在寺庙中服劳役的一般人,他们没有出家受戒,可以执行某些佛教中受戒律不能做的日常事物。除了这些我们还会念诵佛经,要注意一下注意事项!
诵经有以下几点应注意的事项:
1.诵经前要将双手洗净,且不论吃素或吃荤食,诵经前都应先刷牙漱口。
2.选择无人打扰之处,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打断自己诵经。
3.学佛的人宜戒除洋葱、葱、大蒜、韭菜、香菜等气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饮酒。若刚食用过以上食物或饮过酒,不宜诵经。须刷牙漱口,在通风处待一阵子,待气味散尽,才可持诵经典。
4.所在处若有佛像,应先礼佛三拜;若无佛像,则以双手持经书高举至齐眉处。
5.礼佛后,即端身正坐(亦可盘腿而坐),合掌,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恭敬称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三遍及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称念后即可开始读诵经文。诵经时,除双脚不可交叉[翘脚]外,也不可边诵经边吃东西。
6.经上有灰尘当以净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尘。经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杂物,当敬法如敬佛。
7.摆放经书时,不可一半在桌内,一半在桌外,当端正之。对经书、架裟、衣钵、锡杖、念珠、佛尘及一切法器,皆当恭敬处置之。
8.读经时忽生杂念,则应将经本合上,待杂念消去后再读。
9.诵经时,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可以合掌答礼,或以纸条记之,将经典合起,起身迎客,千万莫未将经典合起,即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大笑不已,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
10.读经中止,当以纸条记之,不可折迭经页。
11.专供读诵之经本,不可写字。万不得已,以铅笔为记,熟诵之后必须擦净。讲课之经本则不妨于消隐处笔记。
12.经书损坏应当修补,如实在无法修补时,可以焚烧之,将余灰洒洒于清之处,勿使人践踏到。
读诵经文时,对所诵念的经文要字字清楚明白,不打妄想。若有杂念、妄想,就要赶紧将心收回来,保持专注。如此诵经,不但可以启发智慧心,也可以培养定力。最后回向时,不仅回向给自己及亲友的冤亲债主,更进一步回向无上菩提,且将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众生,都能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即在无形中与无量众生结下善缘,不仅自利还能利他。
以上就是对佛家净人是什么意思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修行佛法的时候,要多加注意一些注意事项并且要坚持不断用心去修行,这样才能对师兄有很大帮助的,能慢慢的领悟其中的好处。
...查看更多净人是佛教中的词语,在古印度中流行,就是在寺庙中服劳役的一般的人,他们没有出家没有收到戒律,可以接受寺庙中僧团因为受戒而不能做的事物。我们要多加了解,我们还要多去念诵佛经,因为佛经中是有很多好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念佛经的好处吧!
诵佛经的好处
1、便于记忆和理解佛经的真实义:诵经,比如诵《地藏经》《金刚经》《法华经》等等经典,功德至大,
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这不仅使阅读活了起来,还能从感性上直觉上整体上去认识体验佛陀的深妙智慧,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佛经的真实义。
2、更能体会佛经之美:佛经为佛陀所说,由佛陀的亲随大弟子录成文字,并由中印两国极具文学修养的大德高僧们经反复推敲,逐字逐句翻译而成。佛经之美,非深入经藏,潜心诵读者不能体会。
净手敬香后,翻开佛经“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会愈读愈有味。朗读时读音清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在诵读的和雅妙音声中,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佛经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和义理之美。
3、得佛加持:大声诵读需要集中念力,端心正意,使大脑处于空的宁静状态,更有利于安心息妄,得佛加持,常见贤圣,远离鄙恶,除烦增福。会使诵读者清净明利诸善根,欣悟不可思议法,把向善的种子,在声声诵读中播种进自己的识田。
4、天神护佑:佛经所在之处如同佛在,若有人能虔诚诵持,诸天护法也会随侍听闻,所以能以恭敬心诵持佛经的人,必常为诸天善神之所护佑,消灾免祸,道心增上,不易退转。
5、说法无碍:心念口演的诵读,会使佛子们在饱餐法味之余,积累到大量的佛学词汇,于不知不觉间纳法入心。待功深力到,自然会出口成章,说法无碍。
诵经,除了帮助我们明理增慧,愉悦身心,让我们洞彻宇宙人生的真相,破迷开悟,使我们业消智朗,生生世世向善外,其最终的的好处是:了脱生死,成就佛道。
以上就是对佛教中的净人是指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为了让自己可以更好的领悟佛经中的好处,所以师兄一定要坚持用心去念诵佛经,慢慢的领悟其中的好处,然后慢慢的开悟。
...查看更多学佛是可以让师兄自在的生活,让师兄不在为了生活中的烦事困于心。经常念佛是可以让师兄可以获得智慧和功德。那师兄你知道净人吗,那师兄你知道为什么净人不可为僧团去攀缘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僧人以乞食为生,可以乞化饮食,以维持身命来修道,除此之外不攀缘、不化缘,随缘度日。因此作为僧人身边的净人或护持居士,绝不能以供僧的名义去向外攀缘,以免被人误解是僧人变相委托他人为自身谋求利益,从而让人讥嫌,折僧刚骨,污僧清净。
只有当信众明确表示欲发心供养时,净人才可以根据僧人需要,与信众商讨供养哪种物资合适;或建议信众“普同供养”(即供养佛法僧均可),接受其购物委托金,以待寺院需要时再置办物资如法供养。
作为净人,不能以暗示、利诱、劝导等种种方式,攀缘募化,为利而丧志失节,从而影响僧团声誉。
净人受信众委托代办供养,可能会将钱先存入银行,那么一定要有一个特定的账户,存款的利息也要纳入供养当中。同时明确专款专用,免错因果。
三宝地培福不难,造业更是容易。做干净的净人,让身心清净。
以上就是对净人不可为僧团去攀缘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虔诚的供养菩萨,只有这样是对师兄有很大功德的。我们除了供养菩萨,我们还要坚持去念诵佛经和修行,这样都是对自己有好处。
...查看更多净人因不谙戒律或正法,有时心中会有疑点,因此适时且适当地提出问题是正确的。除非有下列特定的因缘,净人才不再护持某比丘:「有诸优婆塞以小小瞋嫌比丘便不复敬信。佛言:优婆塞不应以小小事不敬信比丘,若比丘成就八法然后不应敬信,(1~4)毁訾三宝及戒,(5)欲不利诸优婆塞,(6)与优婆塞作恶名声,(7)欲夺优婆塞住处,(8)以非法为正欺优婆塞,是为八。」(《五分律》卷第二十六﹐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