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净业三福

"

净业三福分别为: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修〈净业三福〉是观无量寿经里佛对韦提希所讲的修持净土宗的重要核心内容。我们必须牢记並遵循的基本原理,持戒念佛仰仗弥陀的四十八愿,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提供了念佛往生的可靠保证。

净业三福——净宗修学基础

净业三福——净宗修学基础

什么叫净业三福

净业三福,佛学术语,净宗修学以净业三福为基础。净业三福分别为: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采取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就是在家做一个孝顺的儿女,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真正将这两句话落实在生活当中。「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则落实在《十善业道经》,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家同学至少要学习《五戒相经笺要》和三皈传授。三皈传授有录相带,也有文字教材。出家的同学一定要学《沙弥律仪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具足众戒」,就是十条戒圆圆满满。「不犯威仪」,是二十四门威仪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中。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宝藏。这一条就是《地藏经》的宗旨,我们要从学习《地藏经》来开发心地宝藏。这是前两年的基础课程。

什么叫净业三福

修学净宗,我们特地将净宗主要经典里的开示,节录出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作为我们一生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这些原则必须要遵守,才算是世尊的弟子、阿弥陀佛的学生。第一个科目是从《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节录出来的“净业三福”。因为时间不多不能够详细讲,但是我看到会场里有这一套录音带,过去曾经讲过。三福非常重要,世尊在这一段经文的末后特地告诉我们,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什么叫净业三福

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我们一定要做到,我们真正做到了,我们学佛、成佛基础就打下去了。假如你做不到,你研究的佛法,就成为世俗人所讲的佛学——把它当作一种学问来研究,这与你自己的生活、修持,甚至了生死、出三界都没有关系啊!所以一定要认真、确实的把它做到。佛法是孝道,大乘戒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从孝顺父母扩大到孝顺师长,孝顺一切众生,要有这样的心量。所以“孝”这个字,可以说是把整个佛法都包括了。‘孝养父母’,‘孝’是觉悟,就是自性觉;觉悟之后表现在生活行为上就是‘养’。

什么叫净业三福

三福里面第二条:‘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由此可知‘受持三归’的基本条件是,前面第一福做到了,才有资格接受佛的教诲。佛法今天为什么这么衰微?就是大家受持三归,前面第一条没有了,所受的三归,都是假的,不是真的——形式上受过三归,实际上没有了。问你受过归依,从哪里归?不晓得。你依什么?不晓得。胡里胡涂受三归,这个错误啊!‘三归’我在新加坡详细讲过一次,好像是前年我们在黄金海岸,又详细讲过一次,留有录音带、录影带。这两次的讲演,现在都写成小册子《认识佛教》、《三皈传授》,在台湾都印出来了,诸位要受三归,必须把这两次讲演仔细听听;然后这个仪式我们简单隆重的在佛菩萨面前宣誓,请三宝给我们做证明,我们真正发愿归依三宝。

...查看更多
修净业三福的意义

修福是我们念佛行人重要的修行科目。常常讲是培福载道,福德培植深重,才能运载、安立这个道啊。菩萨的六度,前五度都是修福的范围。布施、持戒、忍 辱、精进、禅定,这五度都是修福,第六度才是般若智慧。那么这里面福和慧有一个转化关系。福积得深厚,就能够转化为智慧。对于未来众生,不能马上产生信 心,是由于他的智慧缺乏。智慧缺乏,就得要给他提供积累产生智慧的基础。

修净业三福的意义

所以我们从中理解释迦牟尼佛开显净业三福的意思。同时,也向我们表达,一个净业行 人,虽然指向的是了生脱死的终极出世的本怀,然而,由于净业三福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知见行为的规范,也令我们能够融摄通途的教法与世间的善法。这三福包含着 五乘佛法,人、天、声闻、缘觉、菩萨,能够庄严国土,能够积累往生的资粮。那么,我们现在一条一条来看看,净业三福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对于自己 的道业,对于利益众生,服务社会,庄严国土,都是很不可缺少的。

修净业三福的意义

我们透过这三福来看,佛法是非常圆融的,它能够把世间的善法融合进来,把大乘佛法修福范围的内容整合起来。如果我们一个念佛行人,能够把这个净业三福 作为我们行为的准则,他在世间就是一个道德君子啊。他在任何的岗位上,任何的环境都是受欢迎的人。现在我们讲人间净土,人间佛教,这个净业三福做得好,奉行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它当下就庄严了佛土,使这个社会,道德风气上升了,就庄严了我们这个刹土,使这个人间佛教能够真正地实施。

修净业三福的意义

当然,我们对人间净土这 个概念,有些团体啊,有些法师在提倡,我们也随喜赞叹,但有时候话也不要说得太过了。因为我们要看到,尽我们最大的能力,我们既能够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 们净化这个地球,我们善化这个地球,提升这个地球,也是我们念佛行人的责任,尽我们的能力去做。

...查看更多
净业三福的意义是什么

韦提希夫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作为往生之处之后,就恳请释迦牟尼佛教导往生的方法。在那个时候的韦提希,心里就在思惟,往生到西方净土那样清净庄严的地方,一定要有很高的修行功夫,也就是要有定性、定善才能往生,她就请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净业三福的意义是什么

而释迦牟尼佛却是观机施教,知道阎浮提的众生烦恼习气非常厚重,大多数众生的心,都是散乱动荡的,如果不能舍去分别攀缘之心,那么,思惟正受的清净境界,是不可能显现出来的。所以,就不能仅仅宣说定善之门了,就要为适应更多的散动众生的机缘,来开显一个方便。所以,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开三福之行。因为韦提希夫人并没有请求这样的三福,她请求定善,然而释迦牟尼佛却宣说了散善的三福。

净业三福的意义是什么

这里有一个用意,就是众生对西方极乐世界信心缺乏,难以建立的原因,就在于智慧不足。为了培植众生的智慧,给他一个过渡,一个桥梁,先让他修福,容易下手,修福修到一定程度,就能转化为智慧,福至心灵。有智慧,他才能相信念佛往生净土一法。直接从信心契入,这对于少数宿世善根深厚的众生,有可能性。但对于大多数众生来说,很难去契入。

净业三福的意义是什么

佛特别告诉韦提希,你知道不知道,这三种业,这三种行业,是过去诸佛、未来诸佛、现在诸佛,这三世诸佛的净业正因。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以这三种行业来庄严他的净土,都以这三种净业来圆满他的佛果菩提。从中我们体会到,这个援引三世诸佛都这样做,就来劝勉、鼓励我们这些凡夫也要这样去做。第一种福,这是世间的善根。他从来没有闻到佛法,只是靠着他的纯善天性,来行孝养仁义礼智信,所以它叫世间的善,世俗善。第二种福,叫戒善,这个戒有人天的戒,五戒十善是人天,还有声闻菩萨这些戒,戒德巍巍,能感菩提之果。第三福,叫行善,这是指发大乘心的凡夫,他自己行菩萨道,也教众生行菩萨道,把这个行菩萨道的功德全都回向往生西方净土。

...查看更多
净业三福的时代意义

三福第一福就是人天福,就是世间的福;你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是二乘福,修声闻缘觉,又叫戒福,持戒的果报。第三福是大乘福,大乘种性的众生所修的,又叫行善。这个三福,实际上涵盖着五乘佛法:有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五乘的佛法都包含在这个三福里面,所以这就叫净业。能修三福的就叫净业,不修三福的人,我们在世间做任何事情都叫染业,有污染的业。

净业三福的时代意义

心净则佛土净,一定要从三福下手。所以净业三福的宗趣,是以五乘的佛法为宗旨,但它指向的是往生极乐世界为它的归趣。还不仅仅是停留在三福的层面,它是通过对净业三福的这个福报的修持,能够开发智慧;有智慧就会对这个净土往生一法产生信心,由这个信心就会发愿去,具足信愿持名,就能蒙弥陀愿力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净业三福的时代意义

所以净业三福的施设不是目的,而是前往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目的价值的一个手段。所以他所被的根机就是三根普被了,尤其是对末法的散动的众生,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个净业三福不仅是古老的一种法界文化,他是超越时空的;所以站在今天这个时代来看,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净业三福的时代意义

我们常常讲有种普世文化,那么净业三福不仅是普世间的文化,可以说是普法界的文化。既然十方三世诸佛都以这个作为净业正因,那么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都是把净业三福作为他的核心文明的。那么这个核心文明在我们这个地球也有他的文化因子,具有普遍的一种价值。

...查看更多
结语

修学净宗,我们特地将净宗主要经典里的开示,节录出五个科目。第一个科目是从《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节录出来的“净业三福”。三福非常重要,世尊称‘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