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迦旃延

"

迦旃延梵名Maha^ka^t=ya^yana ,又作摩诃迦多衍那、摩诃迦底耶夜那、摩诃迦毡延。或称大迦旃延、迦旃延。意译大剪剔种男。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西印度阿槃提国(梵Avanti )人,其族姓及出家归依佛陀之因缘有数说,据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七那罗陀出家品载,师乃狝猴食聚落大迦旃延婆罗门之第二子,名那罗陀。后阿私陀仙见释尊出生时之相好庄严,预言将来必能成佛,遂于命终遗言令其礼释尊为师。彼出家归佛后,从其本姓称大迦旃延,勤行不懈,证得阿罗汉果。于佛陀弟子中,称论议第一。

迦旃延——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论议第一

迦旃延——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论议第一

迦旃延之和哥哥对台演讲

迦旃延之和哥哥对台演讲

在我们修行迦旃延的时候会发现他有很多的故事,因为迦旃延在佛教中也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并且还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帮助。那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迦旃延之和哥哥对台演讲吧。

西印度阿盘提国的狝猴食村上,有一个富裕的家庭,是婆罗门的种族,受着当时人民的普遍尊敬。

迦旃延尊者,就是出生在这个婆罗门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当时国王所拜的国师,家中拥有广大的土地、成百的仆役,有权势、有财富,是国中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

迦旃延尊者的名字本来叫做那罗陀,是婆罗门国师的第二个孩子。迦旃延,只是他的姓,因为后来名声大了,大家就以他的姓代替了他的名字。

迦旃延之和哥哥对台演讲

迦旃延的哥哥也是一位天资聪明、英俊豪爽的人,当初跟随他父亲出家作婆罗门后,就独自到各国参访游历,地方走得多,明师见得多,自然通晓很多的学术,学会了很多的艺能。在外数年,有一天回到故乡,召集村人,公开宣说他认为最高的哲理吠陀论等。

没有出过门的迦旃延,知道哥哥回来讲吠陀论,也发出通告,搭起讲台,和哥哥对台同时演说吠陀论的哲学,无碍的辩才,扼要的说明,把哥哥的听众都吸引过来,大家听后都异口同声的评判说:「弟弟远胜过哥哥。」

可是,天性好胜的哥哥,经此打击,便开始嫉妒弟弟迦旃延。两人都不服气,一闹就闹到父亲面前。怒气冲冲的哥哥,先向做国师的父亲说道:

「父亲!请您管教管教无法无天的弟弟,他实在太丢我的面子,我是一个游学多年的人,难道我还不如他?他偏偏在我演讲的时候,和我对台,拉我听众!」

迦旃延之和哥哥对台演讲

少年的迦旃延,不慌不忙的解释道:

「请父亲原谅,学问是公开的,谁都有权利研究和演说。哥哥到外国游历,我在家中研究,我没有要胜过哥哥的心,只想知道这几年来在家中的悉心研究,是不是有一点成绩?哥哥游历的结果是满肚子胜负心,我在家中是真心的做学问。不必麻烦父亲管教,我们自己管教自己最好,希望哥哥也能这样想。」

做国师的父亲,听了两个爱子各执一辞的话,竟不知怪谁才对。最后,和他们的母亲商量,把弟弟迦旃延送到南方优禅耶尼城附近频陀山阿私陀仙人处学习,免得让他在家,使哥哥不能出人头地。

关于迦旃延之和哥哥对台演讲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管我们在修行什么知识的时候,一定要专心的去修行,这样我们才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

...查看更多
迦旃延简介

迦旃延简介

迦旃延对于修行者们来说是比较熟悉的,没有修行过佛教的人也多多少少的了解迦旃延,并且还知道迦旃延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那下面就给不了解的人介绍下迦旃延简介吧。

梵名Maha^ka^t=ya^yana ,巴利名Maha^kacca^yana, Maha^kacca^na 。又作摩诃迦多衍那、摩诃迦底耶夜那、摩诃迦毡延。或称大迦旃延、迦旃延。意译大剪剔种男。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西印度阿槃提国(梵Avanti )人,其族姓及出家归依佛陀之因缘有数说,据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七那罗陀出家品载,师乃狝猴食聚落大迦旃延婆罗门之第二子,名那罗陀(梵Na^laka ,又作那罗迦、那罗摩纳)。初入国都优禅耶尼城附近之频陀山中,从外舅阿私陀仙人学习吠陀之教。后阿私陀仙见释尊出生时之相好庄严,预言将来必能成佛,遂于命终遗言令其礼释尊为师。彼出家归佛后,从其本姓称大迦旃延,勤行不懈,证得阿罗汉果。

迦旃延简介

佛陀灭度后,师尚存,仍从事教化,屡与外道论战,于佛陀弟子中,称‘论议第一’。俱舍论光记卷一谓,六足论之之阿毗达磨施设足论为师所造。在密教中,安于现图胎藏界曼荼罗释迦牟尼佛之左方上列第六位,形像为竖右手掌,屈无名指、小指,左手执袈裟之一角置于胸前,坐于荷叶座上。

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迦旃延简介的相关介绍,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我们在以后的修行当中还会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修行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迦旃延简介

...查看更多
迦旃延之舅父的教示

迦旃延之舅父的教示

关于迦旃延的故事是有很多种的,只要我们能够深入的去了解其中的内容,就能够体会到很多的大道理,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迦旃延之舅父的教示吧。

说起阿私陀仙人,他就是迦旃延嫡亲的舅父,是他母亲的长兄,在印度,阿私陀是当时博学而有神通的仙人,佛陀初降诞为太子,曾受净饭王延请,到宫内为太子占相的就是他。他占相后,曾向净饭王说:「大王!你这位太子,非常贤明,将来一定会出家学道,成就佛陀的圣果,可惜我老了,怕等不及他成就佛陀就将别世。我虽然不能领受他的教理,但一定教我的后辈跟他学习。」那时阿私陀仙人说后,还双目不住的流出眼泪来。

迦旃延自从被父亲送到频陀山后,阿私陀仙人深深欣赏外甥的聪明,恨不一口气把自己所知道的全教给迦旃延,迦旃延也不辜负舅父的希望,不久,就对四禅五通,完全通达。

迦旃延从此不再思念家乡,第一、他不想靠着父亲的余荫,因为自己是国师的儿子,才被尊敬;第二、他想到好胜的哥哥,知道现 在更无法和哥哥共处。因此迦旃延立定志愿,要另创他的世界。父母差人来接他回去,他也婉言谢绝。

迦旃延之舅父的教示

阿私陀仙人知道迦旃延不被家庭恩受束缚,更是欢喜,因此,有一天,就对迦旃延说道:

「迦旃延!照你现在的志愿看起来,你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伟大的人物,但要遇到明师才好。我知道的这一点东西,实在还不够你所求所学。现 在有一位大觉者的佛陀已经出世,等到成道以后,你要赶快去跟他学习!」

阿私陀仙人的话,迦旃延听了半信半疑,不过,他对自己将来能成为大人物的话,是只有相信没有半点的疑惑。

有一次阿私陀仙人带着迦旃延飘然出山,到了波罗奈国鹿野苑附近,建筑了一间房屋,安住下来。从房屋完成的那一天起,阿私陀仙人每天叫迦旃延祈祷三次,祈祷大觉者的佛陀早日开悟证果。阿私陀仙人更告诉他的外甥道:

「迦旃延!照我的推算预知,佛陀不久就要成道了,他成道后一定会先到鹿野苑来转佛法。我只能知道如此而已,至于佛陀究竟觉悟了什么真理,怕我是没有福气听闻,你要记好,佛陀证道后,你要赶快去跟佛陀求法和修道!」

迦旃延之舅父的教示

阿私陀仙人说后不久,就与世长辞了。没有师父的迦旃延,从此便向社会眩耀他的学问和才能。父亲是国师,舅舅是阿私陀仙人,他虽没有这么想,但社会群众对他供养恭敬,真是无微不至。可惜迦旃延就这么耽于名闻利养,忘记阿私陀仙人所说要向大觉佛陀求道的遗言。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迦旃延之舅父的教示的内容了,希望对我们有所帮助,在以后修行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去学习一下相关知识,从而使我们的修行有更好的提升,并且还能够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的知识。

...查看更多
迦旃延论议第一

迦旃延论议第一

修行过佛教的人都知道迦旃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也称为论议第一,相信有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要称为论议第一,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吧。

迦旃延即摩诃旃延,又称摩诃迦旃衍那,意译大剪剔种男。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西印度阿槃提国人,其族姓及出家皈依佛陀之因缘,有多种说法。据《佛本行集经·那罗陀出家品》记载,他是猕猴食聚落大迦旃延婆罗门第二子,名那罗陀。初入国都优禅耶尼城附近之频陀山中,从外舅阿私陀仙人学习《吠陀》之教。后阿私陀见释迦牟尼出生时之相好庄严,预言将来必成佛陀,遂于命终遗言令其礼释迦牟尼为师。他出家后,从其本姓称大迦旃延,勤行不懈,证得阿罗汉果。

迦旃延在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是论议第一。真理不辩不明,他能用很巧妙的方法,很简短的言辞,把问难的人说得心悦诚服。有一次迦旃延在街上托钵行化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婆罗门的修道士,向他发问道:“尊者!请问世间上刹帝利与刹帝利,婆罗门与婆罗门之间相争,是什么原因呢?”

迦旃延回答说:“是贪欲在蛊惑。”

婆罗门修道士紧接着又问:“婆罗门与婆罗门相争,刹帝利与刹帝利相争是为了贪欲,那么,尊者!你们沙门与沙门相争,又是为的什么原因呢?”

迦旃延果断地说:“是我见的执着。”

婆罗门的修道士闭着眼睛想了一会,很满意迦旃延的回答,但他又继续问道:“尊者!那么我再请教你,那么世间上什么人才能离开贪欲与我见呢?”

迦旃延论议第一

迦旃延毫不犹豫地告诉婆罗门修道士,只有现在在舍卫城说法的佛陀,他才是世上的应供、遍知、无上正觉者,他没有贪欲的烦恼,没有我见的执着,是人天的师范。婆罗门的修道士听了之后,很感激迦旃延,并请他介绍皈依佛陀,作为在家学佛的优婆塞。

还有一次,也是一位婆罗门的修道士,他听说迦旃延论议第一的名声很大,就不服气,从很遥远的地方特别赶来拜访,想用辩论的方式来难倒迦旃延,所以一见面就发问责难说:“听人说,本来是婆罗门的迦旃延现在作了沙门,不再拜耆宿的婆罗门,不起座相迎,也不与座,我听了这么说,深不以为然。所以特地来问你,假若真是这样,我想这不是正法,是不应该的。”

迦旃延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对造访者说:“你说的是事实,由婆罗门皈依佛陀的迦旃延不是就没有与你座吗?当然也不再向婆罗门的耆宿礼拜,这是很合乎法理的。已经证得圣果的我,你不可以用年龄来估量,假若一个八十或者九十的婆罗门,耽欲爱、陷贪嗔,年龄虽长,这又有什么用呢?”这位不服气的婆罗门修道士羞愧地低下了头,也接着放弃了邪见,皈依到佛陀的座下,请为弟子。当时很多的外道,都在迦旃延巧妙的论议之下而改邪归正,接受了佛法的信仰。

佛典里还记载了一个很风趣的故事,就是迦旃延教一个妇女卖贫穷,自己买贫穷的故事。故事说:

有一次迦旃延在阿槃提国宣化佛法的途中,遇到一位妇人手持水瓶,坐在河边啼哭,迦旃延看了后很不忍心,害怕她会为什么失意的事想不开而投水自杀。因此,就向前问道:“施主!是什么事使你伤心,在这里啼哭呢?告诉我吧,我是佛陀的弟子,我愿意帮助你解除痛苦和烦恼。”

妇人便放声的哭道:“你是不能帮助我解决困难的,告诉你有什么用呢?世间是不平等的,贫富如此的悬殊,我是一个苦命的穷人,一生都是受苦,我给贫穷的苦折磨得真不想活了。”

迦旃延论议第一

迦旃延很同情的开示说:“请你不要伤心,世间上穷人很多,不仅是你一个人。同时,穷人并不一定是苦或不幸,富人也不一定快乐。你看那些拥有奴婢和田宅的富人,他们仍然天天为贪欲烦恼受苦。为人只要平安的生活就好,贫穷有什么值得悲伤呢?”

妇人不耐烦的哭着说:“你是一位出家的沙门,你能看得开世情而我不能。你要知道,我是一个大富人家的奴婢佣人,穷年累月的做着苦役,衣食不周,自由没有。而我那黑心的主人,悭贪暴恶,没有丝毫慈心,我们做事稍有差迟,打骂交加。想到我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这些痛苦都是由于贫穷所致,你想,我怎么不悲伤我的命苦呢?”

迦旃延说:“既然如此,你不用悲伤,我告诉你一个解脱贫困的好方法。这个方法很简单,你既然为贫穷受苦,那你就把贫穷卖出去呀!”

妇人很惊奇:“贫穷可以出卖?那么世间上不是没有穷人了吗?有什么人肯买贫穷?简直是笑话! ”

迦旃延肯定地说:“卖给我!我买!贫穷可以出卖,只是世人不知道怎么卖而已。你要知道,人生的贫穷富贵各有因缘,贫穷的人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前生悭吝而不肯布施。因此,修布施就是卖贫穷的最好方法。”

妇人听后智慧开朗,从此明白了致富之道。但她又苦着脸向迦旃延尊者问:“你的确说的不错,我极其贫困,一无所有,连这只水瓶也是主人的,我用什么布施呢?”

迦旃延尊者将自己的钵交给了妇人说:“你持此钵,取一点净水施给我吧!”妇人如教奉行,欢喜踊跃。

迦旃延用论议,感化了很多的人皈依三宝,奉行佛教。

关于论议第一迦旃延的相关内容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相信我们对论议第一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我们修行迦旃延的时候,一定要专心的去修行,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真正的了解到迦旃延。

...查看更多
结语

迦旃延出家后,除了精勤修道,还积极地投身于佛教的弘法事业中。他思维敏捷,辩才无碍,说理透彻,在佛弟子中得到议论第一的称号。由于他擅长议论,很多外道都慑服在他的论辩之下,也有不少人在他的善巧开示下步入佛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