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悟

"

开悟,是指开智悟理也。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众生。八十华严经四曰:开悟一切愚暗众生。出曜经二曰:欲化彼人令得开悟。付法藏传五曰:尔时马鸣,着白氎衣,入众伎中,自击钟鼓,调和琴瑟,音节哀雅,曲调成就,演宣诸法苦空无我。时此城中五百王子,同时开悟,厌恶五欲,出家为道。

开悟——开智悟理也

开悟——开智悟理也

开悟的三个特征

特征一:开悟的人,生命会由繁至简。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开悟的人,并不会立马成仙,或者立地成佛。所以他们在外表上,和普通人不会有多大区别。但在他们和一般人心境上,心境还是有很大区别。开悟后的人,放下了一切执念,从而不再受限制,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必须做,也没有什么不能做。换句话说,世间的一切,如升职加薪、恋爱结婚、生娃养老等,对于开悟者来说,都是不必要选项,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就会去做,只要他们不愿意,谁也逼迫不了他们。但无论他们愿不愿意,他们都不会真正的在意,随时都可以放下这些普通人心中的“人生大事”。

开悟的三个特征

这个特征,是开悟者的基本特质。放下了执念的开悟者,他们的生命会变得简单起来,因为失去了欲望,什么事都无法成为他们的牵绊,所以他们会活成自己,而非被社会和别人塑造出的“我”。他无需成为“成功的人”,也不用做一个“好丈夫”“好妻子”“好子女”“好父母”,他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一旦突破这根紧绷的弦,你就自然开悟了!

开悟的三个特征

特征二:开悟的人,会身心合一。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着手上的东西,想其他的人或事,这就是没开悟的人的日常。而开悟的人,他们会身心合一,身体做着什么事,心里也会想着一样的事。无论是道家的打坐,还是佛家的入定,都是在让人培养这种专注力。开悟的人,往往吃饭时知菜味,走路时便专心看脚下和前方的路,静修时便听自己的呼吸声。所以他们一般都说话不急不慢,遇事不嗔不痴,待人接物不分贵贱。他们是回归到万事万物本身的人,在他们身上,你能体会少有的朴质感。

开悟的三个特征

特征三:开悟的人,不搞个人崇拜。

开悟的人,会明白一个道理,即道是修不出来的,它本身就在那儿,你若心中起了执念,想去修道、得道,那恰恰是误了歧途。所以真正开悟的人,他们断不会自己称自己为“得道高人”,所以遇到自称“得道”的人,八成是他们在装神弄鬼。同时,开悟的人一般不会去求神拜佛,因为他们懂人心自在,不必强求,以免产生执念。因为想要升官发财是执念,想要菩萨保佑同样也是执念。

...查看更多
开悟意思是什么

开悟(佛教解释),是指开智悟理也。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众生。’八十华严经四曰:‘开悟一切愚暗众生。’出曜经二曰:‘欲化彼人令得开悟。’付法藏传五曰:‘尔时马鸣,着白氎衣,入众伎中,自击钟鼓,调和琴瑟,音节哀雅,曲调成就,演宣诸法苦空无我。时此城中五百王子,同时开悟,厌恶五欲,出家为道。’

开悟意思是什么

成观法师开示过:“大家都已知道禅宗是讲‘悟’或‘开悟’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所谓‘悟’作一个比较明晰而通彻的剖析;因为所谓‘悟’这个词与境界,对一般人而言,可说是相当生疏而且模糊的;若不能明晰地正解其义,很容易流于误会,更容易被误导,乃至受人诳惑。

开悟意思是什么

佛法的修学,不论任何宗派,都一定是从‘知、解、行、证’一步一步,次第往上修。(因为佛法的最大特征是:它是‘知性’的,是求智慧的;相对于大部份世间法及外道法,泰半诉诸感性,以为最大诉求)。因此,为佛弟子若欲于所修所学不走错路,即应对所修学的法门或课题,有相当程度的‘知’、‘解’,而且必须是‘正知’、‘正解’,才不会错解、误解、乃至曲解所学的法门;然而能如是修学者,则必须具有大福德因缘,能从真善识,接受正法,如法修行,才有可能。

开悟意思是什么

许多当代人士,懒得外出求师求法,只在家中‘上网学佛’——看经、参与各种讨论或论坛,众说纷纭,不知所从。这反而成为现代人的共业所带来的学佛之一大障难。为了令大家普遍对‘悟’有个概括而正确的了解,而不致于习禅过程中自误误他,(自以为自己悟了,其实未悟;相信某人说他悟了,其实他并未悟,因而为其诳惑、误导,乃至造成种种榨取义。

...查看更多
什么才是开悟

开悟前后,可能所观所行可能别无二致,但心念则大有不同。济公吃肉喝酒,无损修行,是因为他已经开悟,心里面无有生灭的念头,也没有杀生的理念,在他看来,吃肉喝酒,只不过是诸行轮转的过程,是自然的循环,所以即便他吃肉喝酒,还是可以佛祖心中留。但众生吃肉喝酒,是以牲畜为食,存了生灭的观点,在其看来,吃肉乃是烹宰动物以为食,所以世人要是学了济公,就是入了障见。众生只看见济公吃肉的名相,而未曾看透他内在的思想。

什么才是开悟

很多人都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有所误解,不是说恶人不再作恶就能免于惩罚,而是当他将心里面为恶的念头、执着放下,就能领悟到佛的境界。所谓开悟,就是心里面一念间的觉,醒悟到人世间的种种外相,不过是令人执着,生出烦恼的妄念,众生因此妄念,不能醒转佛性,到底沉沦苦海之中,为障见所迷。

什么才是开悟

生死轮转,乃是世间的常理,即便是世尊,其身也是五蕴所合,自当随因缘入灭,但关于生死的恐怖,可以通过心灵的明悟来消解。世人畏死恋生,缘由无非是心中有执,若是执着放下,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因执着而生就的烦恼自然也不存在。当然,这不是说不再恋生,而是不曾畏死,把生死看成人的过程。

什么才是开悟

开悟的人,在生活上可能不会有多少变化,只是做人做事,少了执着之念,更倾向于羚羊挂角,顺势而为。开悟是你对人生的感悟,即便不曾有阅览佛经,也不影响你对生命有所认识,只有心中有所觉,遇到契机,自然就会醒觉。因此,开悟听起来像是神话,但究其本质,是心灵的境界。

...查看更多
开悟后的变化是什么

开悟,即是对生命及宇宙本体实相的真实发现和觉知,又称见道,也叫开心入无漏智,亦名明心见性。开悟,是修行中的一个重要证量名词,它既是有为法和无为法的转折点,也是世间和出世间的分界点。修行者一旦开悟,就等于即身证得菩萨的初果,同时在知见上与佛比肩平齐,所以,开悟也就是即心成佛。

开悟后的变化是什么

开悟,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而是包括感知、思想、以及身心状态的变化在内的一个具体证境,它有着与它相应的多种形态的量的体现。开悟,是修行者对自心真空法性的觉知,是一种感觉到思想认识的飞跃。这种飞跃,不是通过后天思维——第七识的作用所能达到的,更不可通过第七识所产生的意念——第六识的作用来实现。

开悟后的变化是什么

开悟的实现,是修行者的善根(包括心身障碍的清净与客观理智的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结果。而且,绝大多数的开悟,只能在完全止息内心深处的一切造作行为(包括意识力的启动及其对所有名相的注意)亦即“大死一回”的状态下,对绝对空寂的心灵进行冷静的观照方能证得。因此,真正意义的开悟,不仅包括知见范围的突破,同时也是整个生理结构乃至心理结构的突变。它不仅有认识上的变化,而且包括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相应变化。如果没有这些现量变化作为基础,没有对内心固有情结造成的感觉障碍的突破,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开悟。

开悟后的变化是什么

开悟,并非神秘莫测,它是佛法修行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有着多种具体的证量体现。开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善根足够,方法对路,许多人即生都可以获得。这一点,佛陀时代就有许多人已经用事实加以证明。开悟,其所证者只是自性法身,仅仅是报身与化身修证的开始。开悟之后,显宗还要修证十个大的次第才能圆满;禅宗还要经过向上、保任、除习、使见行打成一片,才能产生大机大用;密宗更有形形色色的报身与化身成就法需要修证。

...查看更多
结语

人生的开悟实际上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经过一次开悟,我们内心深处就受到一次大的改变和通透。有智慧的人没有烦恼,有慈悲的人没有敌人;对所有人都要感恩,慈悲的心就能建立起来。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辉煌,都是从苦中来,事业的成就如此,学问的成就如此,修行的成就如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