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ṣaṭ-pāramitā)佛教教义,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罗蜜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六度万行,方能成正觉。六度就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自业他业,各领其受。魔障业障,二向缘由。随缘消业,莫造新秧。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可以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这个六度在佛教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乎整个修行的成败。
学佛的一定是听说过六度,其实六度是佛教中词语,这个词语是梵语中汉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到达彼岸,从烦恼到彼岸的觉悟。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师兄不是很了解六度,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学佛人必定听过六度之说,那么什么佛教中的六度呢?所谓佛教六度,指的是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可以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佛教六度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罗蜜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六度中的度即渡之意。因此,从字面上来理解,佛教六度便是六种渡人的方法。
佛教六度——六种渡人的方法
佛教六度第一个是布施(Dqna),即凡以物质利益施与大众的叫做‘财施’,包括身外的财物和自身的头目手足和生命;凡保护大众的安全使他们没有怖畏的叫做‘无畏施’;凡以真理告知大众的叫做‘法施’。六度中的布施能带你去清净的彼岸世界,帮助你永远保持心理平衡的境界。
佛教六度中第二是持戒(S]la),戒也有三种,即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饶益有情。菩萨最根本的戒是饶益有情戒,就是一切为了利益大众,其余所有戒条都要服从这一条。持戒到彼岸即消除不当的欲望而获得心理平衡。主要有五戒:不杀生;不邪淫;不偷盗;不妄想;不说谎。
佛教六度中的第三是忍(Khanti),即为利益有情故,忍受毁骂打击,以及饥寒等苦,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终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忍辱到彼岸即不受外界任何事物的影响而始终能保持心理平衡。
佛教六度中的第四是精进(Viriya),即不懈息地努力于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事业。精进到彼岸即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不满足既有的心理平衡境界,最终获得高层次的心理平衡。
佛教六度中的第五是禅定(Samqdhi)即打坐参禅。禅定到彼岸即通过坐禅的方式消除杂念,从而获得心理平衡。
佛教六度中的第六是般若(Pa``q即智慧),为自觉觉他而修禅定和智慧。智慧到彼岸即通过对自然的参悟而获得智慧的成就,从而达到高层次的心理平衡。
以上就是对什么是佛教中的六度,以及六度是哪些的相关的介绍,希望可以对是有帮助。六度是六种带我们去向彼岸的方法,不管是哪种方法我们都要好好的去修行。
...查看更多我们经常在佛教中看到六度,这个六度在佛教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去修行,在修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并且用心,只有这样才能到达彼岸中去。哪佛教中的六度是指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六度”在佛教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乎整个修行的成败。“六度万行”,就是指无量修持法门,皆可纳于“六度”的修行之中。“度”的梵语是“波罗蜜多”,翻译为中文是“到彼岸”的意思。因此,“六度”的含义,即是“六个到彼岸的修持方法”。这里的“彼岸”,当然是指解脱烦恼,成正觉佛果。
“六度”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1.布施
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财布施”是将自己的金钱、物品布施给需要的人。“法布施”是将自己所领悟的佛法精要,分享给他人,令他人同沾法雨,终于得悟。“无畏布施”,就是对处于恐惧、忧虑、痛苦状态的人,以爱心、善言给予劝导,使其不生恐怖之感。善男信女通过布施,可得“舍一得万”的果报。三种布施之中,又以“法布施”最为殊胜。
2.持戒
佛教最注重戒律,“经律论”中的“律藏”部分,都是关于戒律的详细论述。“戒律”是成佛的根本大道,故佛弟子必须持戒。如基本的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更高层次的戒律有比丘戒、菩萨戒等,种类繁多。做好持戒,方能不再犯恶业,使身语意清静无碍,始入成正觉之门。唐代高僧道宣律师就因持戒严谨,感得天人每日供养其素斋。
3.忍辱
忍辱就是能够忍受一切有情的羞辱打骂,且不畏寒热饥渴,断除嗔恨,消除魔障。在修道的途中,必然多艰,对待各种挫折困难,当不怨恨,不激怒,坦然处之。此等境界,正如寒山拾得所云。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4.精进
佛法无边,学无止境。对于佛法的参悟,永远不可止息。故须精进不辍,不能懈怠。若有过失,立即改正。只要对于弘法利生有意义的事情,当欢喜为之。
5.禅定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定就是禅定。要入佛法智慧之门,心不定不可为。有定力,止七情杂念,方可思维无上真理。修禅定,就是修“静”,心静、魂静,止息杂念,始入悟门。
6.智慧
禅定修到一定的程度,自然会产生高超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世间对于物质的解析、对于情感的协调等小聪明,而是超生脱死的大智慧。大智慧一现,便是成佛的根本保障,亦能随机广利众生。
“六度”乃是“到彼岸”的根本法门,故佛弟子须潜心持守,日久功深,必有所获。
以上就是对佛教的六度是指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六度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法门,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去修行,在修行的时候一起要潜心虔诚,只有这样才是获得更多的好处。
...查看更多六度是学佛的师兄修行的六种方法,也是修行时候徐徐渐进的法门。所以师兄一定要好好的去修行,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只有这样才是更好的理解其中含义。那你知道佛教六度的世俗意义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人们在生活、工作中要干成一件事情,达成一定目标,就好比佛教徒修身成佛,“六度”所指示的六种方法,也是人们成就事业,达成一定目标的方法、路径和原则。“六度”中的“布施”,就是给予困难、困惑的人以钱财、温情、技能和方法等,其核心是帮助别人,并通过对别人的帮助使自己渐渐生成慈悲之心。人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除了自身需要以外,考虑的就是对于他人和社会有无利益。当自己生活富裕、心灵安宁娱悦,也想着让更多的人如此。“六度”中的“持戒”,就是遵守佛教戒律。它启示人们在世俗生活中要有所戒惧,有所敬畏。这戒惧和敬畏的就是社会的道德和国家的法律,也是做人、做事的边界。与有所戒对应的就是有所持,持有自己的理念、理想、目标和原则。“六度”中的“忍辱”启示人们,在生活中,在成就自我人格和事业中,总有来自他人、社会方方面面的不理解、不认同、不配合,甚或热嘲冷讽、谩骂打击等,对此,要有强大的承受能力,隐忍求全,方能达成。“六度”中的“精进”启示人们,面对困难、挫折、失败等打击,要有顽强的精神,不屈不挠、不松懈、不放弃,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态。“六度”中的“禅定”启示人们,要排除干扰,将所有的心思和力量都集中在你所追求的事业和心灵修为中去。“六度”中的“盤若”即是智慧和觉悟之意,一方面指修炼得到的结果,一方面指修炼也需要智慧。在世俗来讲,就是个人精神升华和事业有成。同时,“六度”作为一个整体,也启示了为人做事的基本素养要求,这就是善良助人(布施)、有德守法(持戒)、谦和忍让(忍辱)、进取向上(精进)、持中守正(禅定)、智慧达观(盤若)。
“六度”虽是佛教中的修行法门,但佛教也是根植于人间,发生于人间的宗教,我们可以从佛教中学习更多的东西为世俗生活所用。
以上就是对佛教六度的世俗意义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和集中注意力,只有这样才是对师兄比较好的。坚持的修行是可以领悟其中精髓。
...查看更多六度是佛教中很重要的地位,也是学佛的师兄修行的方法,通过不断的修行是可以让师兄变的很是很好,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那么佛教的六度是什么,以及六度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六度分别是:施度、戒度、忍度、精进度、禅度、慧度。
1、施度。
有财施、法施和无畏施三种。谓菩萨由修布施,能对治悭吝贪爱烦恼,能施与众生利乐。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
2、戒度。
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谓菩萨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断身口意一切恶业。
3、忍度。
谓菩萨由修忍辱,能忍受一切有情骂辱击打及外界一切寒热饥渴等之大行,无论业障魔障,即能断除瞋恚烦恼。修道途中,阻碍必多,遇挫折毁谤,不怨不怒,由忍化恕,心自安之,外忍饥寒,内忍七情六欲,如此道志不馁,不畏困难,学道度人必能成之。
4、精进度。
谓菩萨精励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对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佛海无边,道海高远,学无止境,真理研习不可停顿。若有过失,遇人指点,立即改正。凡对众生有利益工作,当仁不让,尽力去做,精进不怠,彼岸自达。
5、禅度。
止观双运名禅,亦名静虑、三昧、三摩地、定。谓思维真理,定止散乱,心一境性,调伏眼耳等诸根,会趣寂静妙境。有四禅、八定及一切三昧等。要修炼成佛,必需寂静其心,以免散乱。要普度众生,精神须有特别训练,所以禅定才能生智慧,遇事才能有定力。
6、慧度。
谓通达诸法体性本空之智。及断除烦恼证得真性之慧,能对治愚痴无知(无明)。智慧——修行者之心性当具有最高的智慧。博览群经、远大学识、历练世故,可以辩才无碍,圆通万事,度化众生自然方便,修行者本身亦可避免堕落魔障之中。
以上就是对佛教六度是什么意思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在修行的道路是有不少的,只有我们坚持采取正确的方法已经虔诚用心去学习,我们才能可以获得更多的智慧。
...查看更多五戒十善是佛家的小行,是基础,是入门,再往上,就是大乘佛法的六度了,六度是菩萨行,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展开,就是八万四千大行。六度,也叫六波罗蜜,一切大乘佛法,修菩萨行的,无论是哪个宗派,都需要从修六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