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度万行

"

六度万行一般指六波罗蜜,介绍了菩萨欲成佛道应当修行的六种行持。分别为布施波罗蜜(檀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尸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羼提波罗蜜)、精进波罗蜜(毗离耶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高度概括了菩萨修行的各个方面,所以又称六度万行。菩萨修行六度不能离开慈悲心,所以佛当年先讲四无量心,而后宣讲六波罗蜜。而修行般若波罗蜜又不能离开前五度,否则即是断学般若。佛在多部经中反复告诫切不可断学般若,果报在三恶道。

六度万行——菩萨修行的六种行持

六度万行——菩萨修行的六种行持

佛教的六度万行是什么?

佛门中的智慧是非常多的,法门也会很多的,但是需要坚持不断去修行的,在修行的时候方法是有很多的,师兄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去修行,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成功。那师兄你知道佛教的六度万行是什么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的六度万行是什么?

万行就是“修行的行门多”,万行是指对六度的实践。六度万行是修行成佛的必要途径,如果能够自始至终完成这六种功德,去除业障,就能够成佛。

六度也称为“六波罗蜜”,是指六种修成功德的方法。波罗蜜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到彼岸。六度就是六种从此岸到彼岸的方法。“彼岸”就是清净的世界。

佛教的六度万行是什么?

六度: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进到彼岸、禅定到彼岸、智慧到彼岸。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恨、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

佛教的六度万行是什么?

以上就是对佛教的六度万行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想要更多的了解六度万行的知识,我们就要坚持去修行,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成功,用我们所学到的帮助我们,更加轻松的生活。

...查看更多
佛教的六度万行是指什么?

佛门中的修行方法是有很多的,我们要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去修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成功。而六度万行是佛门中的修行方法,那师兄你知道佛教的六度万行是指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的六度万行是指什么?

我们经常在佛教书籍中看到菩萨修“六度万行”,方能成正觉。这个“六度”在佛教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乎整个修行的成败。“六度万行”,就是指无量修持法门,皆可纳于“六度”的修行之中。“度”的梵语是“波罗蜜多”,翻译为中文是“到彼岸”的意思。因此,“六度”的含义,即是“六个到彼岸的修持方法”。这里的“彼岸”,当然是指解脱烦恼,成正觉佛果。

“六度”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1.布施

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财布施”是将自己的金钱、物品布施给需要的人。“法布施”是将自己所领悟的佛法精要,分享给他人,令他人同沾法雨,终于得悟。“无畏布施”,就是对处于恐惧、忧虑、痛苦状态的人,以爱心、善言给予劝导,使其不生恐怖之感。善男信女通过布施,可得“舍一得万”的果报。三种布施之中,又以“法布施”最为殊胜。

2.持戒

佛教最注重戒律,“经律论”中的“律藏”部分,都是关于戒律的详细论述。“戒律”是成佛的根本大道,故佛弟子必须持戒。如基本的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更高层次的戒律有比丘戒、菩萨戒等,种类繁多。做好持戒,方能不再犯恶业,使身语意清静无碍,始入成正觉之门。唐代高僧道宣律师就因持戒严谨,感得天人每日供养其素斋。

3.忍辱

忍辱就是能够忍受一切有情的羞辱打骂,且不畏寒热饥渴,断除嗔恨,消除魔障。在修道的途中,必然多艰,对待各种挫折困难,当不怨恨,不激怒,坦然处之。此等境界,正如寒山拾得所云。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佛教的六度万行是指什么?

4.精进

佛法无边,学无止境。对于佛法的参悟,永远不可止息。故须精进不辍,不能懈怠。若有过失,立即改正。只要对于弘法利生有意义的事情,当欢喜为之。

5.禅定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定就是禅定。要入佛法智慧之门,心不定不可为。有定力,止七情杂念,方可思维无上真理。修禅定,就是修“静”,心静、魂静,止息杂念,始入悟门。

6.智慧

禅定修到一定的程度,自然会产生高超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世间对于物质的解析、对于情感的协调等小聪明,而是超生脱死的大智慧。大智慧一现,便是成佛的根本保障,亦能随机广利众生。

“六度”乃是“到彼岸”的根本法门,故佛弟子须潜心持守,日久功深,必有所获。

佛教的六度万行是指什么?

以上就是对佛教的六度万行是指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修行的人的内心是非常清净的,因为坚持修行是可以净化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可以看得很开,不会为了一些事情而烦于心。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去修行。

...查看更多
六度万行的介绍

六度万行是佛门中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师兄一定要坚持用心去修行,这样也是对师兄是非常好的。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还要多加注意修行事情,这样是更好的去修行。那师兄你知道什么是六度万行吗,下面就一起详细来看看吧!

六度万行的介绍

六度也称为“六波罗蜜”,是指六种修成功德的方法;万行是指对六度的实践。六度万行是修行成佛的必要途径,如果能够自始至终完成这六种功德,去除业障,就能够成佛。

这六度一是布施,也就是要把自身拥有的或者知道的施予给别人。除了财物和肉身的施舍,还包括对佛法的传扬和信心的给予。只有布施才能除去贪嗔。

二是持戒,包括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饶益有情,只有持戒才能除去恶业。

三是忍辱,也就是出于有情众生的缘故,不把任何对自己或者教义的侮辱放在心上,要坦然面对苦难,始终都不放弃救度众生的志愿。只有忍辱才能除去嗔恚。

四是精进,也就是要勤奋修行,毫不懈怠,只有精进才能除去懈怠。

五是禅定,也就是心无杂念,不要被世俗迷惑颠倒。只有禅定才能除去散乱。

六是般若,也就是了解空性的智慧。只有般若才能破除无明和愚痴。

除了这些,在行六度的时候,不能另外有别的目的,比如追求地位、福报、名誉等。万行就是指实践六行、修身成佛的具体方法;由于这些方法很多,所以用“万行”来形容。

元音老人篇:

大乘佛教的四弘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发这四弘誓愿,时时刻刻、兢兢业业的督促自己用功。不只是为自了。六度万行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第一个就是布施。为什么要修布施呢?就是要断掉我们的吝啬心,执着心。我们都执着吝啬得很,不肯舍。肯舍心量就大了。

第二是持戒,是指戒心不动。如果你心常常在动,妄念丛生就不行。

第三是忍辱,并不是说我们要发火了,硬压制自己把这股火气捺下去。不是!那样肝火旺会生病的。那怎么办呢?要观空,一切都不可得,连“我”也没有。既无我,哪有辱呢?没有我谁来受这个污辱?如此观察,即如《金刚经》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人、我,辱从何来?既无辱又何须忍呢?不忍之忍,是为大忍。因为一切都没有,一切色相都是因缘合成。“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为一切事物本身没有,都是因缘相聚之后才有的。所以就不要再着相了,不着相,那么你心就空了,心空了辱也就没有了。

六度万行的介绍

第四是要精进。修法、学佛就是要精进。如何精进呢?就是勤除自己的妄习。所以净土宗一天要念几万遍佛号。就是为扫除我们的妄想、妄念。因为我们妄想不停,妄念多端。一天到晚妄念在脑筋里转,没有停的时候。只有坐下来念佛的时候才看见妄念。这个念头起了,那个念头来了。当你忙忙碌碌的时候,看不见妄念,还以为没有妄念。实际是妄念不停,你没有看见。这就犹如一杯浑水,浑的时候,你看不见泥沙,待泥沙沉淀下去,上面水清了,才能看见泥沙。所以,当我们妄念、妄心清静下来,才能看见妄念在不停的动。我们打坐,念佛看见妄念是好事。因为心逐渐清静了。有人说他打坐时看见妄念不好,还是不打坐好。不打坐看不见妄念,看不见妄念他以为就没有。不是!妄念永远不会息,不会停。所以我们做功夫要精进不懈,朝于斯,夕于斯,流离于斯,颠沛于斯。时时刻刻观照,念头一起就看见它,不跟它跑。我们果真能这样精进不懈地做功夫,不过三、五年,就能打开来,见到自己的本性。有人修行许多年也不行,这是什么缘故?就是时时刻刻还在动念头,没有看住它,没有精进。假如时时刻刻看住它,只要三、五年就一定会把念头歇下来,一定会把身、心、世界化空,再经不断地在事境中锻炼,勤除习气,最后定能打成一片。肯定的!所以我们说修心中心法的人,要时时刻刻打坐。并不是打坐两小时后,下坐就放野马,任妄念蠢动,而须绵密观照,看住妄念不跟它跑。“打坐”打什么?打是打妄念,要看见念头起处不跟它走,坐就是见本性。要时时刻刻见本性才行。这个性能如影随形,要离也离不开。傅大士说:“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夜夜睡觉是抱着佛,早上也是抱着佛一起起来。说明自性离不开啊!只要我们真肯用功,精进不懈,三、五年保你们成就。假如不是这么精进,有修无修的,高兴的时候打一坐,不高兴的时候,就不坐了。或者打坐时胡思乱想,一面念佛持咒,一面脑筋里妄念不停地转,那有何用?!我们打坐,必须死心塌地的放下一切,如大死人一样,只“心念耳闻”地绵密持咒,才有入处。心念,不是嘴巴念,而是大脑思想在念。耳朵要听清楚你念咒念佛的声音。要盯住这个声音。憨山大师说:“我们念佛持咒时,要象推重车上山,极力追顶”。推重车上山,不是轻车下山!推轻车下山,你不用费力气,“呼——”就滚下去了。车子装上很重的东西要往山上推,你不用力气能推上去吗?推不上去呀!所以念佛持咒,要象推重车上山一样用力顶。光是两个小时打坐不算数,下坐要时时观照,念起不随,三、五年保你见性。如果你们这样用功不成就,你来骂我!这句话也不是我说的,是大祖师们讲的。是经过实践证明的。

第五是禅定。因精进不懈之故而得禅定。禅定是指对一切境界不迷惑,心不动摇,看见好的不爱,不是看见好的,心就“呼呼”乱动,想得到它,据为己有。看见不好的,逆己的事情就烦恼。心真空了,就常摄在定,遇事不惑了。说到定并不是坐在那里死了不动,更不是不能担任大事,而须照常的讲话,照样的工作,照样的走路。只是虽做一切而心不动摇。等于镜子照东西一样。镜子里面显现各种影相,但镜子不动。镜子没有说这个好我要,那个不好我不要。镜子它不分别,只是照物,什么东西来了就照什么。东西是长的就现长相,是短的就现短相,是方的就现方相,是红的就现红色,是兰的就现兰色,它不取不舍,毫无分别,这就叫“现量境”。这个现量境,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大家修行,都为了要见性,要见本来面目。这尊贵的性——本来面目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它不在别处,就在当人面前放光。我们只“啪”!一切放下,虽一念不生,而非如木石无知,而是了了分明。这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大家的本来面目啊!!我们于明见此性后,须时时刻刻保护这个本来面目,在荣誉或毁谤面前不动心,不理睬它,保护这个现量心。等保护纯熟了、圆满了,就不要保了,任它随缘自在,就成就大道了。所以,佛法讲起来并不难,只要我们肯做,肯放下一切,不懈地与自己斗争下去,必定能成就。

第六个就是智慧。就是指由禅定而开发的大智慧,明白一切事物的前因后果,明白一切众生生来死去的由来。讲到生死,我们本来不生不灭,没有生死,为什么现在生死偏偏不断地现前呢?这都是识心妄动的缘故。假如我们能对境不生心动念,不趣境,就无生死,所以生死是虚幻的。现在许多修佛法的人,执着死时要有个去处,还要预知去处。其实我们真悟道了,是没有去处的,因为我们未曾死,只随遇而安,随缘度生,逍遥自在,游戏三昧,用何去处!有人说:“你假如开悟了,应该知道死后到什么地方去,叫预知去处。假如不知去处,那就是没有悟道”。这句话听起来好像非常正确,其实还须好好商量。因为真正悟道了,佛性是遍虚空,周法界,不动不摇,无有来去,事事都是它的显现,处处都是它的幻化。要到什么地方去呢?没有地方可去啊!假如有个地方去,岂不是未曾悟道吗?

六度万行的介绍

以上就是对六度万行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不管是六度万行的内容,还是佛门中的知识,我们都是要坚持不断去修行,多去学习,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这样修行是对我们有很大帮助的。

...查看更多
六度万行里所说的六度都包括什么呢?

佛家中的六度万行的含义就是六种修行方法,师兄坚持去修行是非常好的,是可以让师兄获得更多的智慧,帮助师兄解决很多问题。那师兄你知道六度万行里所说的六度都包括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六度万行里所说的六度都包括什么呢?

佛家的六度是: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智慧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进到彼岸;禅定到彼岸。

六度——六种人生修行的方法。

彼岸——清净的世界,能永远保持心理平衡的境界。

布施到彼岸——正确地对待事物而获得心理平衡,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正确对待金钱和财富,知道它们是身外之物;法布施,在理性上正确认识事物;无畏布施,在感性上勇于面对事物。

六度万行里所说的六度都包括什么呢?

持戒到彼岸—内—消除不当的欲望而获得心理平衡。主要有五戒:不杀生;不邪淫;不偷盗;不妄想;不说谎。

智慧到彼岸——通过对自然的参悟而获得智慧的成就,从而达到容高层次的心理平衡。

忍辱到彼岸——不受外界任何事物的影响而始终能保持心理平衡。

精进到彼岸——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不满足既有的心理平衡境界,最终获得高层次的心理平衡。

禅定到彼岸——通过坐禅的方式消除杂念,从而获得心理平衡。

六度万行里所说的六度都包括什么呢?

以上就是对六度万行里所说的六度都包括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修行的时候师兄一定要用心和坚持的,我们还要多去修行佛门中的知识,同时要多注意佛门中的注意事项,这样能让师兄更好的去修行。

...查看更多
结语

六度也称为六波罗蜜,是指六种修成功德的方法;万行就是修行的行门多,是指对六度的实践。六度万行是修行成佛的必要途径,如果能够自始至终完成这六种功德,去除业障,就能够成佛。万行,万行是指对六度的实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