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时观音

"

〝六时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二十六尊。〝应身相〞为六时观音的〝化身相〞是〝居士身和龙身〞的示现。六时观音,有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在昼夜六时,时常哀悯慈护众生之意。故称六时观音。表观音三十三身中之居士身。一般流通者为立像,右手持梵夹。

六时观音——三十三观音之一

六时观音——三十三观音之一

六时观音来历

作居士装束。左手执摩尼宝珠,右手持梵策,立像,常作居士装束。 因观音六时哀悯护念众生,故名。 何谓六时?佛经以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为昼三时,初夜、中夜、后夜为夜三时。又以一年为六时,正月十六至三月十五为渐热时,三月十六至五月十五为盛热时,五月十六至七月十五为雨时,七月十六至九月十五为茂时,九月十六至十一月十五为渐寒时,十一月十六至正月十五为盛寒时。观音大慈大悲,于此六时之中,时时在念诵哀悯众生,故而六时观音法相深受民间大众的喜爱与崇拜。《法华经-普门品》中说:“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据此,六时观音成了三十三应化身中的居士身。

六时观音来历

《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与观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的候补佛。观音菩萨是东亚民间崇拜较为普遍的菩萨,在各种佛教图像或造像中观音菩萨的像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极大。在中国,观音菩萨的崇拜最早于公元前1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开始,并于7世纪中叶由朝鲜传入日本。

六时观音来历

观音菩萨在七世纪也传入到西藏,在藏传佛教中叫做Chenrezig,达赖喇嘛被是认为其化身。中国宋朝以前,观音菩萨的形象为男性。宋之后则出现了按中国古代仕女形象而创作出来的观音菩萨像并成为主流。因观音以救苦救难为己任,虽果位次于佛却在民间影响深远。

六时观音来历

根据民间传说,观音原是男性的仙人,法号“慈航大士”,因化身道姑救一产妇染污秽无法复原,后感动上天,玉皇大帝命其掌管人间百姓、皈依正果之责。一种观点认为,观世音菩萨由于接受各种不同的信徒的请求,所以呈现出各种形象,其女性形象可能由此而来。后世的女性形象也可能与观音菩萨能够“送子”有关,并且被认为是大慈大悲的化身。

...查看更多
关于六时观音的记载

三十三观音之一。取观音大悲甚深,于昼夜六时常哀愍护念众生之意,故称六时观音。表观音三十三身中之居士身。一般流通者为立像,右手持梵夹。三十三观音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

关于六时观音的记载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过去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观音菩萨是从梵语的Avalokitesvara菩萨发展而来,汉语音译“啊那婆娄吉低输”、“阿缚卢极低湿伐罗”等,意译为“光世音”。在中国,唐以前称之为“观世音菩萨”,后为避唐皇李世民讳,遂改为“观音菩萨”。传说阿弥陀佛为其父,大势至菩萨为其弟。

关于六时观音的记载

在中国,观音菩萨的崇拜最早于公元前1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开始,并于7世纪中叶由朝鲜传入日本。观音菩萨在七世纪也传入到西藏,在藏传佛教中叫做Chenrezig,达赖喇嘛被是认为其化身。中国宋朝以前,观音菩萨的形象为男性。宋之后则出现了按中国古代仕女形象而创作出来的观音菩萨像并成为主流。因观音以救苦救难为己任,虽果位次于佛却在民间影响深远。

关于六时观音的记载

在佛教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像的种类最多,大概与观音有各种化身的说法有关。一般来说,当他作为‘西方三尊”之一,与大势至菩萨一起随侍于阿弥陀佛像身边时,这时的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冠上有化阿弥陀佛像,其它形相及衣物装饰则与别的菩萨像没有显著差别。观音菩萨善于变幻,可变天神地鬼,可作女人相貌。一般来说,观音在民间的形象变化和各地历史时间、地域、风俗有莫大关系,它是百姓信仰的产物。

...查看更多
六时观音的道场

六时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取观音大悲甚深,于昼夜六时常哀愍护念众生之意,故称六时观音。表观音三十三身中之居士身。一般流通者为立像,右手持梵夹。六时观音的道场在三亚南山寺三十三观音堂。三十三观音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

六时观音的道场

在中国,浙江省的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传说一日本和尚欲带观音像回国,途经南海,遭风暴而无法成行,遂于普陀山建观音道场。至今,普陀山仍有“不肯去观音院”。观音原名观世音,是梵文的音译,又译作“光世音”、“观世自在”。唐时因避太宗李世民名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据《妙法莲华经》记载,观音是大慈大悲的菩萨,能现三十三化身,救十二大难,她主张“随类化度”,对一切人救苦救难,不分贵贱贤愚,遇难众生只要念诵她的名号,“菩萨即时观其声音”,前往拯救解脱。

六时观音的道场

观音菩萨是东亚民间崇拜较为普遍的菩萨,在各种佛教图像或造像中观音菩萨的像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极大。在中国,观音菩萨的崇拜最早于公元前1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开始,并于7世纪中叶由朝鲜传入日本。观音菩萨在七世纪也传入到西藏,在藏传佛教中叫做Chenrezig,达赖喇嘛被是认为其化身。中国宋朝以前,观音菩萨的形象为男性。宋之后则出现了按中国古代仕女形象而创作出来的观音菩萨像并成为主流。因观音以救苦救难为己任,虽果位次于佛却在民间影响深远。

六时观音的道场

在佛教各种菩萨像中,观音菩萨像的种类最多,大概与观音有各种化身的说法有关。一般来说,当他作为‘西方三尊”之一,与大势至菩萨一起随侍于阿弥陀佛像身边时,这时的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冠上有化阿弥陀佛像,其它形相及衣物装饰则与别的菩萨像没有显著差别。观音菩萨善于变幻,可变天神地鬼,可作女人相貌。一般来说,观音在民间的形象变化和各地历史时间、地域、风俗有莫大关系,它是百姓信仰的产物。

...查看更多
六时观音的含义

〝六时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二十六尊。〝应身相〞为六时观音的〝化身相〞是〝居士身和龙身〞的示现。六时观音,有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在昼夜六时,时常哀悯慈护众生之意。亦即《妙法莲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的「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居士者,乃在家志于佛道的居家之士也。此段经文之意,是说如果有人愿守道自恬,寡欲蕴德,观音菩萨,即以居士身显现于其人面前,为其解说清淨无为之法门。此箧是《六字章句陀罗尼》,诵之得脱六道苦果得六妙门,证六根相应。取观音大悲甚深,于昼夜六时常哀愍护念众生之意,故称六时观音。

六时观音的含义

作居士装束,以佛教徒每日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奉供不断,故名六时观音。此尊六时观音,又称为「常视众生观音」。在世间留下的法相是立姿,右手持六字章句陀罗尼梵箧。左手置于腹前。着天衣,璎珞严饰,髻上顶化佛。赤足站在岩石上,端视下方众生。此梵箧之经文,诚心诵之,有度脱六道苦果轮回,得六妙门、证六根相应之功德。

六时观音的含义

「六时」,则是将整天的时间,划成六等分,每一等分称为一时,共有「六时」。而从前古印度有合六时为一日一夜。又有将一年分成六个时节,如初热时、酷热时、雨时、茂时、初寒时、酷寒时。故一年又称六时。这有点类似古中国的所谓「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之分。故六时观音,也可解释作:「每年和每天以及每一个时辰,慈悲的观音菩萨,总是不眠不休的一直在照顾着众生」。

六时观音的含义

六时─也就是二十四小时,乃是将一昼一夜分为六等,晨朝、日中、日没,〈以上称为昼三时〉,初夜、中夜、后夜,〈以上为夜三时〉。「六时观音」表三十三身中之「居士身」。佛陀住世以来,佛教徒中除「比丘」、「比丘尼」出家教团。「优婆塞」、「优婆夷」在家信徒为「居士」,居士于世俗生活中从事信仰的活动。出家众由在家众供给衣、食、住等资具。在家众则依出家众,接受教育与清淨行为,两者互相支持,共同修行正法。

...查看更多
结语

六时观音摄持观世音菩萨之大悲愿,其寓意是「六时观音」不停于二十四小时里,不眠不休在照顾众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