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缦衣

"

缦衣是受过五戒或菩萨戒的在家居士以及出家沙弥所穿,不受戒的在家居士不能搭缦衣;而且缦衣要用一大块整幅布料不割截制成,最多用两块布缝制而成,一般都是咖啡色,同时缦衣本是僧衣的一种,僧衣一般是横竖割截而缝缀,有如田亩分畦之袈裟,称为田相衣;缦衣是指未经过割截、无田相的袈裟,也称缦条、缦条衣、礼忏衣。

缦衣——僧衣的一种

缦衣——僧衣的一种

缦衣与海青有什么区别

据摩诃僧只律第二十八及四分律第七说:如果衣料细薄,也可以用两层三层四层合并缝制。 缦衣用大块整幅布料制成,它是给出家还未受戒的“沙弥(尼)”,和受过“在家戒”的男女居士们著用的。因为他们都还没有受过出家“大戒”,不堪“为世福田”。所以他们著用的“缦衣”,不能裁缝“田相”。又沙弥辈不谙割截制衣法,所以且著“缦衣”。 《戒坛经》云:“五衣表断贪,净身业也。七衣表断嗔,净口业也。大衣田相,长多短少,表圣增凡减。并表断痴,净意业也。”

缦衣与海青有什么区别

海青是我国僧团中主要的服装之一。它的款式:腰宽袖回阔,圆领方襟,比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海青虽然是脱胎於汉服,但是它究竟还有一些特异之处。“海青”的衣领,是用三层布片复叠缝制而成的,这样子叫做“三宝领”。在衣领的前面中段,还有五十三行蓝色线条,这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些说词,其实都是穿鉴附会答之谈。实际上,无非是为了加强衣领的耐用而已。俗袍的袖口是敞开的,而海青的袖口,却是缝合起来,这也是僧袍和俗袍彼此不同的一点。

缦衣与海青有什么区别

1、穿着人群上的区别

(1)缦衣是受过五戒或菩萨戒的在家居士以及出家沙弥所穿,不受戒的在家居士不能搭缦衣;

(2)海青则不受戒也可以穿。

2、制作方式上的区别

(1)缦衣要用一大块整幅布料不割截制成,最多用两块布缝制而成;

(2)海青则对布料的块数百没有规定。

缦衣与海青有什么区别

3、布料颜色上的区别

(1)缦衣都是咖啡色;

(2)海青除了咖啡色,还有青色、黑色等其它颜色。

...查看更多
如何正确搭解缦衣

受过五戒、在家菩萨戒的佛弟子上殿时应当搭缦衣。缦衣也是僧衣的一种,同样体现了修行者的庄严和恭敬,它是用两块布缝制而成的,是没有田相袈裟,而一般出家众披的袈裟,是经过横竖割截而缝制的,称为田相衣。缦衣梵名“钵吒”也译作“缦条”,用两幅布做成。缦者,漫也,通贯而无田相的非正规袈裟,多为黄褐色。在家的佛门弟子优婆塞、优婆夷,也可以有一件缦衣,但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穿,只有在作佛事、礼拜、忏悔时才能穿。故又名“礼忏衣“。这是两者不同的地方,是受过五戒、菩萨戒的在家信众披搭的,我们对这些法衣应该要珍惜,千万不要只是把它当做一块布,而随随便便的把它放在地上或不干净的地方,一个人能持五戒、菩萨戒,对三宝物自然是非常恭敬的,古代的大德也说:“修行要在恭敬中求。”

如何正确搭解缦衣

搭缦衣的动作

搭缦衣的时候,首先问讯,然后将缦衣放在左手,散边朝外,右手翻开,抓住缦衣右上角的部位,以左手抓住缦衣右前方第一层,将右手所抓住的缦衣放在左肩后面,右手再抓住缦衣的前端,用左手手指夹住缦衣,这里面总共有四层,左手四个指缝刚好夹住这四片缦衣的衣角,然后拿到颈部后面,再用右手抓住拇指与食指夹住的那一片,左手再放开小指夹住的那一片,覆盖在身上。再用左手的小指勾住扣环,右手抓住海青的袖子,由内向外伸出来,再抓住扣环,扣在左边的挂勾上,往上提一下。接下来是迭前面的部分,取适当位置先对折,交给左手,右手抓住另外一端,再往外对折一次,左手手心朝上,在适当的距离抓住前摆部位,再将缦衣整理一下,最后抄手。穿袍搭衣及抽衣时,两手均不得从头上过。

如何正确搭解缦衣

缦衣坐之威仪

先将缦衣撩开,然后坐下,上身保持正直,最后整理一下缦衣。有靠背的椅子,坐上去之前,先将缦衣挂在椅背上,其余动作都是一样的。第三种是坐蒲团时的威仪,先撩开缦衣,再平直的坐下来,提起海青的前摆,然后盘腿,将多余的部分摺到腿下,再整理一下,最后手呈放掌姿势。

如何正确搭解缦衣

解缦衣的动作

解缦衣的时候,右手抓住缦衣前摆的第一片,再将它拆开来,以左手手指夹住缦衣,用无名指和小指夹住缦衣边缘绕一圈,手心朝上,然后右手的部分放在左手的虎口上面,接着将胸前缦衣的角落重迭上来,左手抓住这两个角,右手再将扣环打开,右手抓住海青的袖子,由外向内伸进来,右手再抓住右边的那一块角,双手同时将缦衣拿到后面,两手相对、重迭,交给左手,拿到前面,右手抓住这两个角,左手抓住另外一端,然后对折,对折部分还是交给右手,左手再抓住另外一端,同样的再对折一次,对折的部分交给左手。再用右手捉住顶端左上角,左手再抓住总长一半的地方,由外往内对折,使缦衣挂在左手手臂上,双手再抓住对折后的上端,左手再抓住总长一半的地方,搭在左手手臂上,双手再抓住对折后的上端,搭在左手手臂上,双手直接对折,持缦衣的时候,开口向前,两指向外,三指向内。

...查看更多
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十诵律》卷四十六中提到:“若僧伽梨缦,是僧伽梨缦衣受持。若郁多罗僧缦,是郁多罗僧缦衣受持。安陀会缦,是衣缦安陀会受持。” 僧伽梨,习惯称大衣或九衣。郁多罗僧,习惯称七衣。安陀会,习惯称五衣。但律中唯称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没有称大衣七衣五衣。这是律中有关缦衣的早期记录。并且提到有三种缦衣,曰僧伽梨缦衣、郁多罗僧缦衣、安陀会缦衣。

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在北宋释道诚所集的《释氏要览》卷上,我们看到了有关缦衣的解说:“缦衣,梵音钵咤,唐言缦条。即是一幅氎量以,三衣等,但无田相者是(西国氎幅只阔故)。自佛法至汉,涉一百八十七年,凡出家者,未识割截法只着此衣。贴相此法自缦条起也。十诵律云:比丘居山野,许着缦条衣,不许着入聚落。应于衣上,贴作田相。又云:比丘贫少衣,不能割截应于衣上安贴。若五七九条,若过十五条等。”依据上说,有比丘贫寒穿不起割截衣,只好穿未割截衣。如果需要穿未割截衣时,则往未割截衣上安贴五七九条等,而成“割截衣”。比丘住山野,穿未割截的缦条衣,入村落则要穿割截衣。佛法传到中国之初,中国出家人也穿缦条衣,不知道有割截法的袈裟。

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从这里我们得知,缦衣,音译钵咤,指未经过割截、无田相的袈裟,也称缦条、缦条衣、礼忏衣。衣的大小与割截的三衣袈裟相等。缦衣,原是僧衣的一种,后来,才成为专属于沙弥众及菩萨戒在家众的戒衣,现在受五戒在家众也穿。但是,有个规定,就是五戒菩萨戒在家众只有在诵经礼佛求忏法会时才穿缦衣,平常不穿。今天,我稍微观察,更发现有四种不同规格的缦衣。一种是五块布制成;一种是三块布制成;一种是一大块布制成,还有一种是两块布制成。缦衣制作规格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如今,僧人的袈裟样式在不同语系佛教中不一样,就是同一语系佛教的僧人的袈裟也差别很大。日本僧人搭的二十五条衣是一个“小方块”,平常放在西装口袋里,遇到法会时才挂在脖子上,表示袈裟披身。今日,汉传僧人所披的“五衣”“七衣”“大衣”的款式也不是原始僧人的袈裟的模样。袈裟的布料、颜色、用途等,都已发生重大变化,已是历史地域演变发展的产物。袈裟,原是僧人的常服,现在,汉传佛教僧人平常并不穿,只有到了诵经礼佛法会时才穿,成了礼服。缦衣,原是袈裟的一种,后来成了在家菩萨戒的戒衣,尔后受五戒者也披搭。这些也都是佛教发展的结果。现在,汉传佛教中国教界比丘众披三衣,在家菩萨戒披缦衣不披三衣,在教界已有共识。至于受五戒可不可以披缦衣?以及缦衣的颜色质料样式等问题,仍有待教界讨论以定。

...查看更多
授菩萨戒缦衣缦衣穿法与解法

缦衣穿法

穿缦衣的时候,首先问讯,然后将缦衣放在左手,散边朝外,右手翻开,抓住缦衣右上角的部位,以左手抓住缦衣右前方第一层,将右手所抓住的缦衣放在左肩后面,右手再抓住缦衣的前端,用左手手指夹住缦衣,这里面总共有四层,左手四个指缝刚好夹住这四片缦衣的衣角,然后拿到颈部后面,再用右手抓住拇指与食指夹住的那一片,左手再放开小指夹住的那一片,覆盖在身上。

授菩萨戒缦衣缦衣穿法与解法

再用左手的小指勾住扣环,右手抓住海青的袖子,由内向外伸出来,再抓住扣环,扣在左边的挂勾上,往上提一下。接下来是迭前面的部分,取适当位置先对折,交给左手,右手抓住另外一端,再往外对折一次,左手手心朝上,在适当的距离抓住前摆部位,再将缦衣整理一下,最后抄手。穿袍搭衣及抽衣时,两手均不得从头上过。

授菩萨戒缦衣缦衣穿法与解法

解缦衣的动作

解缦衣的时候,右手抓住缦衣前摆的第一片,再将它拆开来,以左手手指夹住缦衣,用无名指和小指夹住缦衣边缘绕一圈,手心朝上,然后右手的部分放在左手的虎口上面,接着将胸前缦衣的角落重迭上来,左手抓住这两个角,右手再将扣环打开,右手抓住海青的袖子,由外向内伸进来,右手再抓住右边的那一块角,双手同时将缦衣拿到后面,两手相对、重迭,交给左手,拿到前面,右手抓住这两个角,左手抓住另外一端,然后对折,对折部分还是交给右手,左手再抓住另外一端,同样的再对折一次,对折的部分交给左手。

授菩萨戒缦衣缦衣穿法与解法

再用右手捉住顶端左上角,左手再抓住总长一半的地方,由外往内对折,使缦衣挂在左手手臂上,双手再抓住对折后的上端,左手再抓住总长一半的地方,搭在左手手臂上,双手再抓住对折后的上端,搭在左手手臂上,双手直接对折,持缦衣的时候,开口向前,两指向外,三指向内。

...查看更多
结语

缦衣是在家居士的法服,披搭时应诵此偈:善哉解脱服,钵吒礼忏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那这个法服就有加持力,穿了能得三宝的加持;如果你不穿,法服的加持力就没有了,所以还是尽量搭,也是对三宝的恭敬。所以只要是礼佛、诵经、念佛的时候,都尽量搭缦衣为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