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宗,亦称牛头禅。中国佛教禅宗派别。以牛头法融为初祖。因法融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牛头山幽栖寺北岩石室长期修习禅法,其弟子也均传法于牛头山,故名。 牛头宗原出于三论宗。始于牛头法融大师,相传为四祖道信法嗣,是禅宗的旁支(据本人历史考证,道信大师与法融仅仅是交流关系,而非师徒关系)。根据台湾印顺法师考证,牛头宗应是受北方三论宗与天台宗影响,在禅理上与南方禅观竟然出奇地一致而已,从而是独立发展出的地区性宗派。
牛头宗又被称为是牛头禅,是我们国家佛门禅宗的宗派别,它是法门是非常重要的,里面是有许多的智慧,我们要坚持去用心去修行,这样是可以让师兄获得更多的好处和功德。那师兄你知道法融另辟牛头宗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完成了衣钵的传承,四祖道信忽然觉得一下子就闹了下来。他把一切事务全都交给了五祖弘忍,自己决定出门走。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的高人他还未结识,他要在自己的晚年尽可能多地结识一些这样的高人。
四祖道信来到南京附近的牛头山上,据说这里有很多的高人。这些高人长年隐藏在这座被白云和青松掩映着的高山上,苦苦地思索着关于生命,关于世界,关于人生的深刻命题。
道信刚走进牛头山口,便见到一个银发飘然的老者。老者身穿一件千补百衲的僧袍,禅坐在一座路边的亭子里,不知禅定有多少时间了。然而道信知道,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高人,真正的高人不会坐在路边的亭子里。
“请问老者,这里有修道人吗?”
老者睁开眼来看一看道信,对道信的问话很不愉快。
“要是有修道人,你一双凡眼也难以看见。”
“啊,凡眼能看见的,当然就不是修道人了。”道信笑呵呵地说.
那老者似乎意识到来人并不是一个可以等闲视之的角色,于是便说:“那就往里走吧,若是看见了,就请告诉我一声。”
道信又继续往山里走去,他在一座小庙里看到个正在读经的和尚,道信向那和尚施礼道:“请问,这山里有真正的修道人吗?”
那和尚从经文上抬起头来看了看道信说:“这山里出家的和尚哪个不是修道人?”
道信说:“我是问有没有不读经的修道人。”
那和尚说:“此去山里十多里地,有一个不读经,也不念佛,更不做功课的懒汉法融,或许他就是你所说的那个修道人。”
道信于是继续向山里走去。在一棵古松下的巨石上,他见到了那个正呼呼大睡的人。道信用禅杖在石上震了几下、那人醒了,说:“何人惊动我的酣梦?”
道信说:“你就是法融吗,都说你是一个懒汉真正是没有冤枉了你。”
法融睁开眼来,说:“你说这种话,说明你才是一个真正的懒汉。你知道我在这里是怎样日夜用功的吗?”
“那么,你在用什么功呢?”
“我在观察我的心。”
道信说:“谁在观察?观察到的心是什么样的?”
法融一时就说不出话来,于是,他从巨石上跳下来,连忙向道信施礼说:“知道你是谁了,我早就在这儿等你了。我们去吧。”
二人一直就这样往前走着,忽然,一只猛虎跃到二人的面前,猛虎大吼一声,然后却乖顺地在二人的面前伏下身来。
法融说:“你看到了吧,我们这里还有这个在。”
道信说:“这个又是什么呢?”
法融又答不上来,于是,道信在一个大石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佛”字,看着法融惊愕的样子,道信于是说:“还有这个在啊。”法融于是豁然领悟。
道信说:“世上万事万物,都不离那颗心,一切烦恼,本来就无曾有过,一切因果,都不过是人的幻影。谁也没有捆缚你,所以也用不着求什么解脱,人的本性原本是空寂的,所以也用不着费心地去寻找所谓的觉悟。不思量,不运作,不贪也不恨,不思善也不思恶,就让自己的心寂然不动,那么,行住坐卧都是妙用,快乐无忧,那就是佛了。
法融说:“可是,一颗冥顽的心总是在动,怎样能看住它呢?”
道信说:“任由它动,不强行分别,不强行抑制,随心而动,一直就这样,心也就不动了。”
法融终于开悟了,于是,他随口吟了一首偈子以求道信的印契。
法融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是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
道信知道他明白了,但是道信又说:“我已将衣体传于弘忍,你与弘忍有着同样的智慧,你可另立宗派,就称牛头宗吧。”
以上就是对法融另辟牛头宗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念诵佛经时,没有什么时间和次数的限制的,我们在念诵一定要用心和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的体会其中的精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查看更多牛头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中很重要的,现在有很多的师兄在开始去修行,有不少的师兄已经从中获得了不少智慧和好处。就是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还要多去了解他的起源和形成,这样是可以让师兄更好的去修行。那师兄你知道牛头宗的禅派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牛头宗是中国禅宗四祖道信的弟子法融创立于金陵(今南京)牛头山的禅派。
该宗根植于般若空观,认为诸法如梦,强调要超尘脱俗,故在禅法上提倡“丧我忘情为修”,与中国玄学思想关系甚深。牛头禅曾一度弘兴,但至唐末因其主张过于虚空而趋于衰微。然而,它对最澄所创的日本天台宗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以上就是对牛头宗的禅派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就是想要获得更多的智慧,就是要用心和坚持,千万不要随意的放弃或者不用心,这样都是对修行不好,获得不了其中的智慧和好处。
牛头宗在我们国家的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它是非常厉害的,里面包含着很多的智慧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去修行。那师兄你知道牛头宗的地域性限制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润州、金陵一代,古称江左、江东,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地区的南朝佛教,是都市的佛教,以“兴福”即造寺、造像、布施;“义学”即宣扬经论为主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大多都坐落在这片钟灵毓秀的青山绿水之间,现存的还有三论宗的祖庭南京栖霞寺,法眼宗的祖庭南京清凉寺,成实学的祖庭南京光宅,开善,庄严三大寺,涅槃学的祖庭南京道场寺,龙光寺,毗昙学的祖庭南京长干寺,天台智者大师弘道多年的南京瓦官寺和南京止观寺,南山律宗的中兴道场南京古林寺,还有本文的主角牛头宗的祖庭南京幽棲寺。
与三论、法眼等宗天南海北的人员构成不同,牛头宗的六代祖师,出身全部都集中在以润州为主的江苏一带,生平也仅在钟山、茅山、栖霞山等江苏丛林中活动,对于“云来集”的僧团来说,这样的现象实属罕见,不得不令人玩味。
依刘禹锡《融大师新塔记》所载六祖:法融、智岩、法持、智威、玄素、法钦。
开祖法融:延陵(今江苏丹阳县延陵镇)人;
二祖智岩:曲阿(今江苏丹阳)人;
三祖法持:润州江宁(今南京市江宁区)人;
四祖智威:润州江宁(今南京市江宁区)人;
五祖玄素: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
六祖法钦: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人;
李华的《故径山大师(玄素)碑铭》所载六祖为:法融、智岩、慧方、法持、智威、玄素。
于刘禹锡记载不同之处为:李华将慧方立为第三祖,将法持转立为第四祖,其后的排位依次后退,而据《景德录》卷四的记,这位三祖慧方也是润州延陵人。
其后圭峰宗密又重新排定六祖,在李华的基础上,将玄素贬为旁系,并把六祖之位转给了慧忠。玄素是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玄素的著名弟子法钦则是相距不远的昆山人,而这位慧忠,则是润州上元人,如果说牛头宗在师弟传承中没有一点点“地域偏见”,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宗密的排位称为五代以后佛教界的共识,但以日本学者关口真大为主的学者普遍不认同他将慧忠立为第六祖,关口真大认为:在更早的时代鹤林玄素被更多人当成牛头正统,而且鹤林玄素一字不说的禅法才是牛头禅的正法。虚云老和尚在编撰《增订佛祖道影》时,牛头一系的禅僧中也只列出了鹤林玄素。
牛头宗的法统之争牵涉甚多,而本文的方向是探究牛头宗的灭亡,因此不必一一赘述。
可以确定的是,牛头宗所有位列祖位的都是润州籍僧人,他们所住持的地方主要也是在润州一带(他们分别住持摄山[即栖霞山]、钟山、牛头山中)的丛林中,其中仅少数的弘化到了浙江与四川,但最终也都回归了润州金陵一带,如此浓厚的地域色彩即便将牛头宗称之为“润州禅僧集团”也不为过。
而牛头宗兴盛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得到了历代润州执政长官支持的缘故。
例如会昌法难的参与者李徳裕在润州牧、浙江西道观察使位上,曾出月薪二十万缗,俾秣陵(南京)为“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建造新塔, 并命刘禹锡撰《新碑记》志之。(此碑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牛头宗第一种传承的来源)开元年间著名文士齐澣被贬润州刺史时,就曾拜鹤林玄素为师,与其他在润州做刺史的徐峤、韦昭理、刘曰正等人自称为鹤林玄素的菩萨戒弟子。
道安大师遭逢凶年时曾感慨“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宗教的立足与传播从来都离不开世俗政治力量的扶持,可是与扶持相伴的往往是制约与裹挟。典型的例子就是牛头宗开祖法融大师,显庆(唐高宗年号)元年,司空萧元善邀请法融前往建初寺住持,法融再三推辞不得,只得对诸僧说:“从今一去,再无会期,有离有合,本是自然。”法融向众僧道别后,走出山门。这时,禽兽哀号,一天不停。山间的泉水,沙子涌上来,将泉眼堵死。房前的大梧桐树,在繁茂时突然凋零了。
《续高僧传》对外在氛围的描写大概是一种以境表情,互文见义的笔法,读者很容易就能揣摩法融当时并不想离开牛头山的心态来。
在建初寺住了一年后,法融大师就于建初寺示寂, 会送者万有余人,幢盖笳箫云浮震野,至于他是不是郁郁而终,送葬的万人之中又有几人关心呢?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宗派越开放,越没有地域特色的限制,就越容易被发扬光大,这方面的正面教材是三根普被的净土宗与“佛性无南北”的慧能一系,反面案例无疑就是牛头宗了。
以上就是对牛头宗的地域性限制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修行时我们一定要坚持和用心,内心还要清净,千万不要随意的去修行,这样是对修行时非常不好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的领悟其中的含义。
...查看更多牛头宗在现在是有不少的师兄在用心的去修行,牛头宗在禅宗中的位置是非常高的。就是师兄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去修行,在修行时千万要用心和诚心这样我们才能领悟其中的含义。那师兄你知道牛头宗的发源地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牛首见鹤林,梯径绕幽岑。
春光浮山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古往今来,描写南京牛首山的诗句很多,而自己最喜欢的一直是杜甫的《望牛头寺》,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牛首山秀丽的风景,也将牛头宗道场的盛景十分传神地展现了出来,颇具禅意。
在古都 南京一直有“春牛首,秋栖霞 ”之说,其实,牛首山的秋天也很美。一座牛首山,如同半部南京史。短短今生一面镜,需要前世多少香火缘。我虽不信佛,但对其深感敬畏之心,因家中长辈一生敬佛拜佛,从小便与佛结缘。
牛首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最集中之地,在古金陵四十八景中,牛首山独占三景:“牛首烟岚”,“献花清兴”,“祖堂振锡”,其无不令信佛之人心向往之。所以,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到访,这里都不缺人气。
自梁代到明代的千余年间,牛首山一直是僧人咸集,群贤毕至之地。作为中国禅宗牛头宗的发源地,千百年来,佛禅文化与其他文化融汇于此,深厚的佛禅渊源为其寺塔增光。
秋游牛首山,任季节流转,
在天地之间觅得一方安详,
听风雨,听山语,听禅语。
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
以上就是对牛头宗的发源地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除了学习牛头宗以外,我们还要多去了解一些其他的知识,这也是我们才能慢慢的领悟其中的内容,这样时可以让师兄获得更多的智慧和无量功德。
...查看更多牛头宗的法系祖师是法融大师,其后为二祖智岩、三祖慧方、四祖法持、五祖智威、六祖慧忠。但是在五祖智威之前的传承并不明确,历史几乎没有记载。这个传承世系是至五祖智威及其后的门徒所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