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供是来源于佛陀时代,当时追随佛陀学习佛法的人很多,很多人很想供养佛陀,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供养,所以就有人去问佛陀,佛陀跟弟子说:如果你们要供养我,就可以用七杯水或者八杯水来代替国王的七供和八供。为什么佛陀让大家用水来代替国王七供和八供呢?因为水的本质十分干净,而且它随处可以得到,所以绝对不需要以种种恶业来换取;另外,水并不需要高价购买,故在供养的时候绝对不会生出吝啬心;所以在供水的时候,供品之清净与供养心之清净都不会产生问题。
很多师兄都是听说过七供的,这是西藏佛教用语。指七种供养物品,即洗脸水、洗脚水、花、香、灯、涂、果。但是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佛堂里七供杯的含义到底有什么意义。
七供是来源于佛陀时代。当时追随佛陀学习佛法的人很多,很多人很想供养佛陀,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供养,所以就有人去问佛陀。佛陀说:你们怎样供养国王就可以怎样供养我。
那时国王出外巡游回宫,宫内的人会按照水、水、花、香、灯、油、果、(乐)的程序迎接国王回来。因为印度酷热干燥,尘土多,所以国王回来,侍者首先端上水为国王擦洗身体,然后再端上一盆水为国王洗足,(还有一种说法是先浴足,然后奉上饮水)。紧接着为国王献上鲜花,然后点燃寝殿内照明的灯,再取香油(不是我们现在吃的香油)涂抹国王的身体,然后奉上水果给国王享用。这就是七供。八供是在七供外再加上一个音乐。当时宫廷内有乐师随时为国王奏乐。
佛陀跟弟子说:如果你们要供养我,就可以用七杯水或者八杯水来代替国王的七供和八供。为什么佛陀让大家用水来代替国王七供和八供呢?
因为水的本质十分干净,而且它随处可以得到,所以绝对不需要以种种恶业来换取;另外,水并不需要高价购买,故在供养的时候绝对不会生出吝啬心;所以在供水的时候,供品之清净与供养心之清净都不会产生问题。
水的八种特性又各有吉祥表示:
凉——表示执戒清净
轻——表示身心壮健
清——表示心清明
益喉——表示语美妙
甘——表示能享百味食
软——表示意念柔顺
无臭——表示除一切障碍
养胃——表示身体无病
我们在供水的时候,以意念观想,依照“水水花香灯油果(乐)”的次序为佛陀和诸佛、菩萨、本尊、空性、上师做供养,这样可以为我们累积极大的福报。
每天下午或者傍晚,将供水撤下,以意念观想水为甘露,布施六道众生,然后将水泼洒于户外、草坪、甚至是下水道中,都可以利益一切有情众生。
上面就是佛堂里七供杯的含义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认真,而且我们最好是每天都去修行佛法的,这个是有很大的功德的。
...查看更多
诸位师兄都是听说过七供或者是八供的,这是西藏佛教用语。指七种供养物品,即洗脸水、洗脚水、花、香、灯、涂、果。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七供或者八供的来源是什么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七供或八供就是我们每天早上在佛堂里供七杯水或者八杯水,通常学习汉传佛教的师兄是三供水,意为供佛法僧。学习藏传佛教的师兄通常是七供水或者八供水。但是我们往往不了解其中的意义。
久美堪布开示说:于佛陀时代。当时追随佛陀学习佛法的人很多,很多人很想供养佛陀,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供养,所以就有人去问佛陀。佛陀说:你们怎样供养国王就可以怎样供养我。
那时国王出外巡游回宫,宫内的人会按照水水花香灯油果(乐)的程序迎接国王回来。因为印度酷热干燥,尘土多,所以国王回来,侍者首先端上水为国王擦洗身体,然后再端上一盆水为国王洗足,(还有一种说法是先浴足,然后奉上饮水)。紧接着为国王献上鲜花,然后点燃寝殿内照明的灯,再取香油(不是我们现在吃的香油)涂抹国王的身体,然后奉上水果给国王享用。这就是七供。八供是在七供外再加上一个音乐。当时宫廷内有乐师随时为国王奏乐。
佛陀跟弟子说:如果你们要供养我,就可以用七杯水或者八杯水来代替国王的七供和八供。为什么佛陀让大家用水来代替国王七供和八供呢?
因为水的本质十分干净,而且它随处可以得到,所以绝对不需要以种种恶业来换取;另外,水并不需要高价购买,故在供养的时候绝对不会生出吝啬心;所以在供水的时候,供品之清净与供养心之清净都不会产生问题。
水的八种特性又各有吉祥表示:
凉——表示执戒清净
轻——表示身心壮健
清——表示心清明
益喉——表示语美妙
甘——表示能享百味食
软——表示意念柔顺
无臭——表示除一切障碍
养胃——表示身体无病
上面就是七供或者八供的来源意义了。其实现在很多的人都在修行佛法的,而且我们平时也是去多多的参加一些法会的,这是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的。
...查看更多
现在的很多人都是想要获取财富的,所以说现在的很多人们都是在供奉财神的,很多人都在供奉范蠡作财神。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个会赚钱、会用钱的模范,所以我们要向他学习。
范蠡这个人实在是了不起,有智慧又有福报。他生于春秋战国时代,是越国人。越王勾践被吴灭了之后,越王勾践有两个帮手,一个范蠡,一个文种,这两个人帮助他,二十年之后,真正复兴,再把吴国打败,把吴国消灭,这是雪耻、中兴,了不起的一位大人物。他对于国王勾践认识得很清楚,这个国王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国家多事的时候,有灾难的时候,他需要用我们,他会对我们很好;国家太平没事了,用不着了,恐怕要把我们这些人都收拾掉了,他看得很清楚,所以他就改名换姓跑掉了,而且还留一封信给文种,劝文种也跑,文种不相信,没过几天,果然越王勾践赐他一把宝剑让他自杀,所以这个人真有智慧。
改名换姓之后,他叫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去做生意,做小生意,做了没多久发大财,发了很大的财,发财之后,他把这些财产全部布施救济一些苦难的贫民,散掉之后,从头再做起,做了没几年又发了,发了他又散,这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三聚三散”。他能够赚钱,他能够散财,所以中国以后供他作财神,告诉你做生意赚钱要学他。这个人是真正有大智慧、大福报。所以供关公作财神很没有道理,讲不通的,关公是重义气。供范蠡作财神很有道理。
这是说明人是有命运的,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的决定是有,命里没有的也不要强求,为什么?求不到的。命里面有的丢也丢不掉,所以你布施,它会再来,而且来的时候总会来得多一点,好像还有点利息一样,它不会来得少,会来得多一点,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你才有胆量放心大胆去布施,布施掉的时候,你也不要害怕,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不能存侥幸的心,“这个生意好做,一本万利,我就试试看”,一试就没有了,一去不回头了,那就错了。不可以用侥幸心,要用真诚的心修布施供养,这是修福。侥幸的心,“希望我布施掉了,下一次会更多”,范蠡当年布施没有存这个心,没有存再发的心,哪里晓得自然再发,证明命里的财富丢都丢不掉。
三聚三散,越施越多!他没有自己享受,他给些穷苦的人、需要的人,他全帮忙,真财神!
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你看世间人都想这三样东西。佛经上讲得好,那是真的,不所说假的,它有因、它有果。财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法施是因,得聪明智慧是果;无畏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
你看佛教你,你只要种因,果报就现前,为什么不干?决定不要想我要拥有、我要得到,那就变成业了,这个业就有果报,善业三善道,恶业三恶道。
佛教我们不造轮回业,要造菩萨业。菩萨业一切为众生,没有一样为自己,他自己超越了。释迦牟尼佛在世住世八十年,他给我们表演的就是菩萨正业,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认真努力;何况他又教给我们真正离苦得乐。
所以佛的教学教什么?我们要知道,佛的教学就一句话——离苦得乐。众生太苦了!没有财富,苦;没有聪明智慧,苦;没有健康长寿,苦。
苦有究竟苦,“究竟苦”是什么?六道!你没有离开六道,你就没有办法永远离苦;要究竟离苦,必须要出离六道轮回。
上面就是财神范蠡,布施得财富的故事了。当然我们若是能够多多的念诵佛经的话也是可以求财富的,我们若是多多的修行的话肯定是很好的。
...查看更多
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肯定都会去想,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什么是佛,佛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在想过,而且以前很多人都想过。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佛教的故事。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顺宗皇帝不以为然再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进一步解释道:“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顺宗皇帝听后非常欣悦,对禅师益加尊重。
因为有心,看到的是生灭的世界,那是佛的应身;无心,看到的是不生不灭的世界,那才是佛的法身。无心就是禅心,唯有用禅心,才知道佛陀真正在哪里。“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灭不是生灭的灭,灭是涅槃境界。在常寂光土则灭除一切烦恼、差别对待,是绝对解脱快乐的寂灭世界。
上面就是关于如何知晓佛在哪里的故事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认真,而且我们要尽可能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念诵修行佛经。
...查看更多七供即洗脸水、洗脚水、花、香、灯、涂、果。由于行者本身敲击乐器,故不另设乐器供养;供养洗脸水、洗脚水,象征行者听闻佛法,上供下施之数目有如大海水般;供养花,为功德之象征;供养香,为戒律之象征;供养灯,为智慧之象征,供养涂香,为净信之象征,供养食物,为禅悦而食之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