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神,佛教寺院守护神的通称。又作伽蓝十八善神、护伽蓝神、守伽蓝神、寺神。护法伽蓝神斯有十八神,一名美音,二名梵音,三名天鼓,四名叹妙,五名叹美,六名摩妙,七名雷音,八名师子,九名妙叹,十名梵响,十一名摩妙,十二名佛听,十三名叹德,十四名广目,十五名妙眼,十六名彻听,十七名彻视,十八名遍视。
伽蓝神是佛教寺院守护神的通称 。又作伽蓝十八善神、护伽蓝神、守伽蓝神、寺神。 中国佛教界常以关帝(关羽)为伽蓝神。关羽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
三国以后,人们所关羽看作盖世英雄。历代帝王则把关羽作为忠义的化身,并视为皇家的保护神。随着关羽的地位不断提升,关羽逐渐被神化,成为神灵即“伏魔大帝”、“关圣帝君”;民间则称其为“关公”、“关帝爷”、“恩主公”。
关羽成为中国人的大神以后,其庙宇遍布中华大地,甚至西北边陲、西藏高原都建有关帝庙。关羽还随着华人的足迹走向了世界,在美国纽约,日本神户、横滨等地,新加坡、泰国、越国、缅甸、印尼、澳大利亚等到国,都有关帝庙。关帝不仅是儒、道崇拜的神明,还被佛门奉为护法神。这方面的传说有不少。
传说关羽遇害后,阴魂不散,在玉泉山顶大呼,“还我头来!”震得山摇地动。在玉泉山结茅为庵的普净禅师见是关公,感慨地说:“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在玉泉山显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上顶上建庙,四时致祭。如今,在玉泉山下仍矗立着“汉云长显圣处”、“最先显圣之地”等石刻大碑。
...查看更多提及《三国演义》英雄,很多人马上会想到义薄云天的关羽关云长,桃园三结义于刘备、张飞,肝胆相照,义薄云天。关羽武艺高强,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等等,后人尊其为“武圣”。
《三国演义》里为关羽被世人代代传扬,越传越神,成为神仙人物。关羽被后人称之为“武圣”,其也渐渐成为各行各业所推崇的先人,在一些地方关羽被视为财神,在佛教关羽为珈蓝,在道教关羽奉为大帝,儒教则为圣人等等。
关羽以忠义著称,当年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便为其人生方向定了格调,效忠大哥刘备成了关羽一生的信条,哪怕曹操对他再如何赏识,如何器重,他在得知刘备下落后义无反顾弃曹操而去。关羽被佛教视为珈蓝,出自《佛祖统纪》卷六“智者传”,书言相传隋朝开皇十二年十二月 天台山国清寺高僧智顗禅师前往当阳县玉泉山建寺,曾“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这长者美髯便是关羽,少者便是关平。后来寺建成,智顗禅师便收关羽父子为徒弟,并为关羽受五戒,让关羽作为护守寺院的伽蓝神。
关羽能被世人称为“武圣”,其身材应该没话可说,当应高大。关羽身高,《三国志》未做描述,而《三国演义》里则对其身高做了描述,那书中写道:“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查看更多关公(或称为关帝)原是来自三国蜀汉的历史人物,为刘备手下的大将,以刚正不阿的个性出名,之后在北攻曹魏时被孙权杀害,后代民间信仰将关羽奉之为神,用来驱逐危险,至北宋时被纳入人们膜拜的道教神祇,而佛教因为普及后逐渐民间化,融合各种信仰,也把关帝当作崇拜的神祇,称为“伽篮菩萨”。
在中国的佛教中,常以关公(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为伽蓝神。相传隋代天台宗的创始者智者大师,有一次曾在荆州的玉泉山入定,於定中听见空中传来:「还我头来!还我头来!」的惨叫声,原来是关羽的头被敌人砍下来,其愤恨不平,到处寻找自己的头。智者大师反问:「您过去砍去他人的头无数,您今日怎麼不去还别人的头?」并为其讲说佛法。关羽当下心生惭愧,而向智者大师求授三皈五戒,成为正式的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
从此以後,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伽篮菩萨与韦驮菩萨是佛教大护法,就与韦驮菩萨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 ,伽篮菩萨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 在道场里每日的早晚课诵中,都会诵「伽蓝赞」: 伽蓝主者,合寺威灵,钦承佛敕共输诚;拥护法王城,为翰为屏,梵刹永安宁。以感恩伽蓝菩萨护法护教的殊胜功德。 关帝的五官及表情刻划均以豪气奔放为准则,眼眉都表现出雄赳赳的英气,浓烈的黑色系和深红的脸部底色造成强烈的对比,也反映关公宁死不屈的强硬。面部的立体性,嘴部的黑色长须于后代加上,风格写实,而关帝头饰为黑帽上加以系结之垂带。
我们见到的伽篮菩萨像穿圆领宽大之深绿袍,胸前加挂一盔甲,展现出华丽富丽之气。除了腹前和膝部有飞龙纹外,还有散布袍身的云纹,及袖边、衣摆的花瓣纹,以红和橙色装饰。加有一层外袍。关帝脚穿用简单线条点缀的黑鞋,脚尖略向上点。手持青龙偃月刀这种特定形式的穿著于十二世纪定型。
...查看更多伽蓝殿是寺院道场的通称,佛教伽蓝神的代表形象。「伽蓝神」,就狭义而言,指伽蓝土地的守护神;广义而言,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我们见到的伽篮菩萨像穿圆领宽大之深绿袍,胸前加挂一盔甲,展现出华丽富丽之气。除了腹前和膝部有飞龙纹外,还有散布袍身的云纹,及袖边、衣摆的花瓣纹,以红和橙色装饰。加有一层外袍。
伽蓝,就狭义而言,指伽蓝土地的守护神;广义而言,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依《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所说,佛教伽蓝神是保护伽蓝(寺庙)的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即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统称“十八伽蓝神”……以伽篮菩萨(关公)形象为代表。
中国自唐、宋时,禅宗道场已有供奉伽蓝神的风俗。《释氏要览》云:“寺院既有十八神护,居住之者,亦宜自励,不得怠惰为非,恐招现报耳。”然而世界上的伽蓝道场无数,如何只有十八神而能遍守护呢?该书又云:“一切神皆有无数眷属,即是分任守护也无妨。”
在道场里每日的早晚课诵中,都会诵“伽蓝赞”:伽蓝主者,合寺威灵,钦承佛敕共输诚;拥护法王城,为翰为屏,梵刹永安宁。以感恩伽蓝菩萨护法护教的殊胜功德。在我国的佛教寺中伽蓝殿有时也供关公。我们见到的伽篮菩萨像穿圆领宽大之深绿袍,胸前加挂一盔甲,展现出华丽富丽之气。除了腹前和膝部有飞龙纹外,还有散布袍身的云纹,及袖边、衣摆的花瓣纹,以红和橙色装饰。加有一层外袍。
...查看更多伽蓝神,佛教崇拜的护法神,是佛寺(伽蓝)的守护神,负有保卫寺院的责任。供奉传统中国唐、宋时,禅宗道场已有供奉伽蓝菩萨的风俗。佛教道场里每日的早晚课诵中,都会诵《伽蓝赞》:伽蓝主者,合寺威灵,钦承佛敕共输诚;拥护法王城,为翰为屏,梵刹永安宁。以感恩伽蓝菩萨护法的功德。也有人会把伽蓝菩萨印在佛教书籍的末页,以此希望得到护法神的护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