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皈依的在家修行者才能叫居士,第一皈依佛,教主释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觉者,为修行者的导师,皈依释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诸佛。第二皈依法,佛为了度众生得解脱,设种种的次第法门,等於学校的学制一样,所谓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波罗蜜。众生修习这些正法,做为人生的方向,便能离苦得乐,自在解脱。
第三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净僧众是大众的榜样,所以应当皈依十方一切圣贤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我们应当皈依一位善知识,接受他的教导,这样才不会走错路。皈依最好选择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行持的师父,经常亲近这位师父的言行、思想,无形中我们亦能沾到几许光明与功德,同时供养了真正的大善知识,能种广大的福田。如果在某一个时间,找不到这种善知识,可以在附近找一个真正受过三坛大戒的出家众皈依。
皈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皈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皈依。即登彼岸。既皈依佛。以佛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皈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皈依法。以法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皈依外道典籍。法、即佛经、及修行种种法门、典籍、即经书也。既皈依僧。以僧为师。从于今日。至命终时。不得皈依外道徒众。
三皈依:
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恶鬼。
皈依僧,不堕旁生。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查看更多一香赞
炉香炸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盍菩萨摩诃萨。(三称)
二求受皈依
弟子(某某)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 得受清净三皈慈憨故〈三遍)
三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三遍)
四受皈
我 (某某) 尽形寿皈依佛 尽形寿皈依法 尽形寿皈依僧 (三遍 每次一拜)
我 (某某) 皈依佛竟, 宁舍身命, 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
皈依如来正真等正觉, 是我世尊, 慈愍故。(三遍 每次一拜)
我 (某某)皈依法竟, 宁舍身命, 终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 是我所尊, 慈愍故。(三遍 每次一拜)
我 (某某)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清净福田僧, 是我所尊, 慈愍故。(三遍 每次一拜)
四发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五回向
受皈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有情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一、至诚请圣:
我(某某)身处世俗,念欲归真,理须求请明师,乞受皈依净法。我今恭于尊前,至诚顶礼,虔诚恭请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作三皈本师,惟愿佛陀,于静默中,一心念我弟子(某某),今请佛陀为三皈本师,愿佛陀为我作三皈本师,我依佛陀故,得受清净三皈,慈愍故。(念三遍)
二、发露忏悔
我弟子(某某)从于无始 以至今生 毁破三宝 作一阐提 谤大乘经 断学般若 弑杀父母 出佛身血 污僧伽蓝 破他梵行 焚毁塔寺 盗用僧物 起诸邪见 拔无因果 狎近恶友 违背良师 自作教他 见闻随喜 如是等罪 无量无边 故于今日 生大惭愧 克诚披露 求哀忏悔 惟愿三宝 慈悲摄受 放净光明 照触我身 诸恶消灭 三障蠲除 复本心源 究竟清净(念三遍)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今对佛前求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罪障皆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罪根皆忏悔
三、正受皈依
我(某某)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念三遍)四、三结圆满
我(某某)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所尊,慈愍故。(念三遍)我(某某)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是我所尊,慈愍故。(念三遍)我(某某)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皈依清净福田僧,是我所尊,慈愍故。(念三遍)五、发愿回向
我(某某)众生无边誓愿度,我(某某)烦恼无尽誓愿断;我(某某)法门无量誓愿学,我(某某)佛道无上誓愿成。(念三遍)我(某某)至诚敬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慈悲伟大的佛陀,我虔诚的向您礼拜,一心皈依:您是人世间的明灯,您是智慧的象征;你是苦海的舟航,你是无上的宝藏。您是大成就者,以万行而为庄严,于十力中,我得到您的恩赐;您是大觉悟者,以圣智广利群生,于意乐中,我得到您的指引;我谨遵依佛陀您的教诲:学习菩萨的一切愿门,实践菩萨的一切行门,誓证菩萨的一切果德;我今在慈悲伟大的佛陀座下,虔诚的显发我的本愿:
我向疾病者布施医药,向贫穷者布施救济;向恐惧者布施关怀,向无依者布施温暖;向愚钝者布施智慧,向哀伤者布施安慰;同情和宽容是我的慈心,忍辱与利生是我的悲愿,我以菩萨行而为庄严,自他二利,普济群生;我以净土门作为标指,行愿相资,解行并进。慈悲伟大的佛陀,在您的慈光下,我希望得到您的加持与摄受,我誓愿不退初心,精进修学,唯愿佛陀,作大证明。
至诚敬礼十方常住三宝。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查看更多三皈依是指皈依三宝: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也可说为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净,净而不染。它是一种“除佛外,无究竟导师;除法外,无真实道路;除僧伽外,无他伴可同行法道的”认知。皈依的根本乃在于虔诚与慈悲——对佛法僧三宝充满虔信,并以慈悲祈愿一切众生都能脱离痛苦。
皈依佛:佛是“觉悟”的意思。皈依觉,觉而不迷。没有接受佛陀教导时是“迷而不觉”。从迷惑处回头,依靠觉,向他学习与修学,以他为模范、为导师,这就叫“皈依佛”。 佛陀觉悟世间的真相,他的三业清净,没有过失,是断除烦恼的圣者,所以我们要皈依他;佛陀有大慈大悲的精神,他誓愿度脱一切众生,他会以各种善巧方便来接引依靠他的求学者,所以我们要依靠佛陀;依靠佛陀并不是依赖佛陀,不能像小孩子依赖母亲那样,我们皈依佛是以他为导师,而亲近佛。不论是凡夫还是阿罗汉都要依靠佛陀,佛弟子中有很多阿罗汉,他们生生世世追随佛陀,因为阿罗汉证悟后深深的体验到解脱的自在,他们清楚的知道,唯有佛陀才是他们真正的皈依处。
皈依法:法的意思就是轨则,既是能够保持一定的状态,有一定的性质,都称为法。凡是能够消除烦恼,调伏众生心的道理,就是法。能够使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解脱生死的智慧路径方法,称为佛法。皈依法就是皈依佛陀所觉悟、所演说的真理及种种善巧的教法,而非外道的邪法。佛陀的言教都包含在三藏十二部之中,有教法、修法与证法之分。在这些教法当中,有很多种类,例如:世间法、出世间法等,而皈依法的真正皈依处,是皈依涅槃清净的法,既是我们要皈向解脱者内心清凉、清净、不生不灭、无为之快乐的法。
皈依僧:僧是“清净、一尘不染、和合”的意思。奉行、实践佛陀教法的佛陀出家弟子都称为僧,他们是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等。然而这里的皈依僧,真正的是指皈依圣贤僧,就是佛陀在世时,僧团中有很多证果的圣人,他们依据佛法修行,结果解脱证果,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所以看到圣贤僧,我们应该生起信心,努力修行,断除烦恼,于圣者一样解脱生死,证得涅槃。这些僧代表佛陀教法的实行,我们应该尊重皈向。佛、法、僧和称为三宝。我们皈依后,内心要至诚的皈向佛法僧,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在无边无际的佛法大海中,努力修学,精进不懈。
...查看更多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虽研习佛教,若不皈依三宝,仍不为佛教徒。学佛之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皈依三宝品》中,如来答弥勒菩萨问:“若欲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涅槃者,应当皈依佛法僧。
皈是皈投、皈向,或回转义。依是依托、依止、或信赖义。皈投三宝,以三宝为依托。凡回转依赖行为,都称皈依,非但佛教之专用。皈依即救护义。如《大毗婆沙论》三十回说:“救护义是皈依义……诸有皈依佛法僧宝,不破学处,不犯律仪,不违法制,便能救护。彼破学处,毀犯律仪,违越法制、虽皈依三宝而不为救护。”
皈依三宝为最先基层,往上还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一切戒皆以皈依三宝为根本。所以皈依三宝的种类有五:一、翻邪三皈,二、五戒三皈,三、八戒三皈,四、十戒三皈,五、具足戒三皈。另有受大乘菩萨戒者,在忏悔与发愿之前,也必先受三皈。因此,虽说不是戒,却是一切戒之根本。
学佛者,为解脱三途及流转生死痛苦,皈依三宝,仰求救护,就必须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尊佛、奉法、近僧就能得到救护。佛教对能皈依者范围很广,人、天、鬼、畜,只要发心皈依,皆可接受。对所皈依境,要选择真正皈依处,天神不足皈依,因有诸障碍,诸漏未尽,不堪为众生作大利益。三宝具足无量功德,堪为人天之师,故应皈依。
...查看更多皈依佛法僧三宝,不要求断肉食,只是建议不要食用大蒜、葱、韭菜等荤菜(恶香)之品。依佛教戒律,受五戒后也不要求断肉食,乃至求受比丘、比丘尼戒后,尚可食用五净肉,如南传的泰国缅甸、藏传的西藏、蒙古等地。或许是因为汉地授比丘、比丘尼戒时,同时授予菩萨戒,才有人们特别在意食肉问题以及相关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