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鸠摩罗什之翻译中,实相亦包含空之意义,龙树以来强调为佛教真谛之内容。而诸法实相之说,为大乘佛教之标帜(即法印),亦即相对于小乘佛教所立之三法印(无常、无我、涅盘),大乘佛教所立者称为实相印。一切诸法之真实相状,称为诸法实相,其内容虽依各宗而异,然自其各宗之立场判断,凡被视为最后而究竟者,俱以此语表示之。此实相之相状,一般认为不得以言语或心推测之。
有一种自性见外道,说人乃至一切众生中有一个自性永恒不灭。在禅门里,自古至今,有许多悟得不真的禅师也是一样,认为这能知能觉的心是永恒不灭。“摸头头知,摸脚脚知,在眼能见,在耳能听。”
六祖曾有一首偈说:唯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以知五蕴法,乃以蕴中我;外现众色相,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常听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但是一个明心见性——明得心真,见得性真的人,他知道这里面的差别所在,所以不同于自性见的外道,他所证的是真如本来不生,所以他永远不灭。他不是“将灭止生”,这是见性人的第一个慧的见地。
明心见性的人,即空即有:既能体验真如的空性,也能体验真如的运作,因为他能够亲见佛性,所以他不会偏于空的一边,也不会落入有的一边。他行于中道,但他却又很明白,其实所谓中道,并没有一个中道可行,所以明心见性者能够安住中道实相。
...查看更多实相,顾名思义就是一切事物万事万物的真实相态, 是世间一切事物的真实状态,缘起性空的法义,相互为之的效果。我们理解实相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长期认知的结果,从不我们修学佛法从虚相到实相的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清净的,是一种智慧。《佛说阿弥陀经》,尽管它也是以信愿资粮往生到极乐世界,还是最后要回归真如实相、一真法界。
如来藏、一真法界全是实相的异名。在婆娑世界,一切万事万物是自然而然的存在的,我们从经书是了解众生相寿者相,从而区别出来的一种常态,真正的实相,是从包括我们认之修行的佛法,信守净土,修三资粮的,最后修了佛往生极乐的过程。离不开法界之体。
实相就是本质和现象。在佛法里面在阐述真如实相的时候,它也会从几个方面来不断地进行剥离和组合,很巧妙。我们理解法义思维,以修心佛法的心去看待事物的本质,理解世间的一切虚无之相,从而修的一法门,离开了佛法,法义,这一切虚无之相,只是空体,无法变成实相,殊不知,本体实相是依照世间万物的规律而成的一种状态。没有法义是不成实相的。
我们在学习修行净土法门的时候不能背信信愿行三资粮,懂得修行中从这三点去把净土法门修的明了,信愿行是五重玄义我们讲到明宗旨也是修行的要径。通过《佛说阿弥陀经》这部经典以此来理解“真如、实相”的真实涵义。
...查看更多实相,本义为本体、实体、真谛、真相、本性等,意指万事万物真实不虚的体性;在佛教中,又可作真如、法界、法性、空等。实相为佛教之宇宙存有论,与说明宇宙现象的缘起论看似相对而实有密切关联。
在佛典中,华严、般若、法华、维摩等经及中、百、十二门、成实、成唯识论等论,都是在阐明诸法实相的典籍。在宗派方面,则成实、三论、天台、华严、禅、法相诸宗均无不着重说明诸法实相。
学佛人想圆满,必须成就实相。你想在人间把什么 事情都做得圆圆满满,首先在你的心里,你就必须懂得 一个真实之相,叫实相。真实之相是什么呢?
真实之相 是从你的内心发出来的,由你的般若智慧所显现的。也 就是说,人有智慧、有菩萨的智慧显现出来的,在你心 中所映照出来的那些事情、那些真相,那么才叫实相。
...查看更多"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这是指[不二]的意思,可以参阅[维摩诘经]。[实相]就是,[相]是[相]也非[相], [非相]是[非相]也非[非相]。这是破除[空]和[有],[是]和[非],[对]和 [错],[正]和[邪],一切对立两边,这就是大乘实相义。
所有讲大乘[实相义(谛)][第一义(谛)][胜义 (谛)]的佛经都是如此说的,所以只要看多了这种般若实相义佛经就会明白。至于文字上您要如何拆解,只要符合实相义都是可以的。
同样一个句子可以拆成几种白话,但是都符合实相义,因为中国文字很奥妙,拆前拆后都可以,这在禅宗公案都有。另外,这只是文字解,就算初学者意思懂了。这和实修还是天差地远, 这只要反观自己对财色名食睡的欲望就明白了。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读过或者了解这种实义,就已经实证。
另外还有一种人不能真正明白实相义,堕入一切都空,而不老实修行破除自己种种贪着,也不普渡众生,这都是出问题的。所以,大般涅槃经上说根器如果不符合,这些经文可能成为毒药。所以在此提醒您,修行要符合根器,若有困难,无法明白,切勿毁谤深法,最好先修忏悔。
...查看更多实相为佛教术语,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为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