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念处

"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观呢?因为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观察四念处来破除四种颠倒,故称为四念处观。在佛教中,一般解脱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有四念处与八正道。四念处的精神在如实的观照,如实的观照是紧紧地贴近于具体的身、受、心、法的当下,不需要透过任何解释的纯然体验,唯有这样,才可以当下看见真相,也才会真正放下内心的执取,有效地解除苦恼和不安。——不可执著如实,再生假象,去除自以为是是关键,虚心而待物!

四念处——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

四念处——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

四念处有什么含义

四念处有什么含义

关于四念处的知识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的去修行,这样我们才能够从中获取到知识,并且还能够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帮助。那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四念处有什么含义吧。

四念处是佛教的人生观,即时时刻刻要保持的四种正念: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作为学佛的人,如果没有这个观点,信仰就建立不起来,道心不够稳定。

“观身不净”,要经常观察自己的五蕴身是不干净的,是脆弱的、变化的,所以不要围着这个色壳子整天打转转,贪这贪那。

四念处有什么含义

“观受是苦”,就是说我们所接触的一切外境,所领受到的都是痛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悲欢离合等等,都是痛苦,因为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今天钱多,明天不见得钱多;今天地位高,明天不见得还高;今天家庭团聚,到了有一天也要分散,谁也不能保证永远不分离。所以《法句譬喻经》中谈到:积聚终消散,崇高必堕落。合会当别离,有生无不死。观一切法是苦的,无常故苦,认识到这一点,对外境的攀缘追逐,就可以看淡放下。

“观心无常”,这个“心”是什么心?妄心,众生心,有漏心。心是刹那刹那变化的,事物也是随着心在变化。《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是因为这个“心”是变化的,故不可得,一切事物也是无常变化的,刹那即逝。

四念处有什么含义

“观法无我”,一切法都是梦幻泡影,其中没有一个实际主宰的东西,没有一个不变化的东西,大家想想,俗语说的沧海桑田、桑田沧海,十年变化许多人。哪件事情没有变化?哪件事情是主宰?我有变化,一切法有变化,故要建立无我观点。

经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四念处有什么含义了,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在修行四念处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的去修行,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其中的内容,并且还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帮助。



...查看更多
四念处的修行步骤

四念处的修行步骤

修行四念处是需要我们按照它的步骤,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修行,并且还能够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的知识,从而使我们增长一些智慧。那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四念处的修行步骤吧。

“四念处”又称为“四念住”,是早期的佛教的修行方法,在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十二经均有叙述。四念处的要义为如实观,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但是在后期佛教,四念处被窄化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在解脱烦恼的力道和效果上,减弱很多,其中的原因很微妙,有许多值得探究之处,如何经由四念处的修持而灭除烦恼,藉此文略作介绍。

四念处的修行步骤

四念处的精神在如实的观照,什么是“如实”,就是“照它实际的面貌来认知”,这当中不是经由预设结论来认知,或停留在抽象概念套公式上,这有什么差别呢?如实的观照是紧紧地贴近于具体的身、受、心、法的当下,不需要透过任何的媒介和解释的纯然体验,唯有这样,才可以当下看见真相,也才会真正放下内心的执取,有效地解除苦恼和不安。

身念处的修行就是如实地观照身体的组成和运作状态,身体是由各种物质所组成的,以各种蛋白质结合成生命的形式,从解剖学可以得知身体有五脏、六腑、四肢、五官、血液、内分泌、神经等,仔细地观察身体,我们可以看清它的真相,只是一具精密的“生化机器”而已,和任何其他东西一样,有生起也有毁坏的时候,它的美和丑、健康或疾病也都不是自己可以自由控制的,如果我们过份依恃它、滥用它,都会让我们骄傲、自卑或伤心、害怕。

四念处的修行步骤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四念处的修行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在修行四念处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正确的修行步骤,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修行,从而收获到很多的知识。

...查看更多
四念处可以同时修吗

四念处可以同时修吗

对于四念处很多人是有了解过的,但不是很深入的了解,所以我们在学习四念处之前,一定要先去深入的了解一起它的内容,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修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四念处可不可以同时修吧。

四念处在修行的时候是不可以分割的。因为你想你的身念处是需要心来观照的,同时它也能够觉察到种种的感受。所以觉察感受的时候,身心的种种现象都是属于什么?属于法,所以实际上你修身念处的时候同时也一定要修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不过有一个侧重点,我们从身念处开始起修,因此叫做身念处。四念处可以同时修吗

同样的,我们修受念处的时候,我们的感受也不离开身心。感受是怎么来的?我们的身体接触外境的时候会产生苦受和乐受,我们的心,外在的事件冲击过来的时候,会有喜受和忧受,还会有不苦、不乐、不忧、不喜的中庸的舍受,所以苦、乐、忧、喜、舍五受都是在身心结合处产生的;并且同时它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的身心的变化、身心的现象,就是法念处。所以实际上,修受念处的时候也离不开身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可见,其实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每一个念处,如果我们能够同时结合法念处,结合法念处就是来修法的共相。法的共相是什么?无常、苦、无我。那么任何一法都可以成为解脱的法门。

四念处可以同时修吗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四念处可以同时修吗的相关内容,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只要我们用心的去学习,还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

...查看更多
如何修行四念处

如何修行四念处

相信我们在修行四念处之前都是有听说过的,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人在修行四念处,但是四念处具体要怎么修行,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的。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修行四念处。

「四念处」又称為「四念住」,是早期的佛教的修行方法,在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十二经均有叙述。四念处的要义為如实观,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但是在后期佛教,四念处被窄化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在解脱烦恼的力道和效果上,减弱很多,其中的原因很微妙,有许多值得探究之处,如何经由四念处的修持而灭除烦恼,藉此文略作介绍。

如何修行四念处

四念处的精神在如实的观照,什麼是「如实」,就是「照它实际的面貌来认知」,这当中不是经由预设结论来认知,或停留在抽象概念套公式上,这有什麼差别呢?如实的观照是紧紧地贴近於具体的身、受、心、法的当下,不需要透过任何的媒介和解释的纯然体验,唯有这样,才可以当下看见真相,也才会真正放下内心的执取,有效地解除苦恼和不安。

经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如何修行四念处的相关内容,在我们修行四念处之前,一定要正确的去修行,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深入了解到四念处,从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修行也是有很多的帮助。

如何修行四念处

...查看更多
结语

四念处是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观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达到破除我们执著的净、乐、常、我四个颠倒。破除四颠倒后,我们就不会有贪爱与忧愁,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忧愁,有各种贪瞋痴,就是执著常、乐、我、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