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圣六凡

"

佛教中的四圣六凡,是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类,或称十界。其中四类是圣者,六类为凡夫,故称四圣六凡。四圣,超出欲、色、无色三界,脱离生死轮回,已得解脱的四种圣者。还有四圣六凡十法界,不出一心。四圣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十法界中,佛以下九界都叫众生。四圣不受轮回,六凡流转生死,无论是佛是众生,皆心所造。

四圣六凡——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类

四圣六凡——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类

如何理解四圣六凡

四圣六凡是是很多的人都知道的,很多的经典中都是有它的出现,但是它究竟讲解的含义是什么,很多的人不是很了解,那么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如何理解是四圣六凡吧!

如何理解四圣六凡

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共满之境界也。

菩萨法界,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也。

缘觉法界,为入涅槃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也。

声闻法界,为入涅槃,依佛之声教修四谛观法之境界也。

天法界,修上品十善,兼修禅定,生于天界,受静妙之乐之境界也。

人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乐之境界也。

阿修罗法界,行下品十善得通力自在之非人境界也。

鬼法界,犯下品五逆十恶,受饥渴苦之恶鬼神境界也。

畜生法界,犯中品五逆十恶,受吞啖杀戮苦之畜类境界也。

地狱法界,犯上品五逆十恶,受寒热叫唤苦之最下境界也。

要之感报之界分有十种不同,故谓之十法界。十法界之事经论无明说。此天台大师依经论之意而立,该收一切有情界之一种法门也。

如何理解四圣六凡

五戒: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饮酒

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相反就是十恶。

五逆: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因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故又名“无间业”。

四圣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

六凡法界:天人、阿修罗、人、鬼、畜生、地狱,处于三界

如何理解四圣六凡

当我们能够坚持去修行佛法的时候,就是能够知道佛法中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和功德,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去感悟和体会,大家一定要坚持每天都坚持和体会,这样对我们的帮助才会更加的大。

...查看更多
如何理解四圣六凡和十法界

四圣六凡和十法界是很多的人都听说过的,但是真正理解它们含义的人并不是很多,那么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体会到它们包含的道理,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简单的了解四圣六凡和十法界的含义吧!

如何理解四圣六凡和十法界

十法界是指修学佛法所到达的安住之地,十法界解释因心而变现的,所谓唯心所变,唯识所现,这个心是真心,这个识就是我们妄想分别造作的妄心,在这个十法界里面佛、菩萨、缘觉、声闻是四圣法界,而所谓的六凡就是 天、人、阿修罗这个三善道以及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在凡夫眼里什么都不一样就有了十法界的影像,其实那是心所变现的,当你圆满那就是一真法界,无有差别。

所以说一真法界是诸佛菩萨所住的地方,所谓住,不是我们凡夫所谓的居住,而是住而不住,当然这都是需要自己去证悟的,那么我们怎么证悟呢?

如何理解四圣六凡和十法界

第一,必须持戒,末法众生以戒为师;

第二,二,然后修六度。一个一个修比如布施,忍辱就好完完全全的做到,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去深入经藏,慢慢的通达佛心也就是自性真如;

第三,三,放下万缘,要想见到自性真如,最后一个要做的 就是放下万缘,当然三言两语实难说说清,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何理解四圣六凡和十法界

当我们能够用心的去体会佛法的时候,就是能够知道佛法中的含义是什么,以及知道佛门中的智慧都有哪些,所以为了我们学习佛法的效果更加的好,一定要多多的体会,不能半路放弃。

...查看更多
什么是十法界和四圣六凡

佛法中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很多修行佛法的师兄都是了解的,但是其中的智慧也是非常难理解的,就像是十法界和四圣六凡,那么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就去详细的了解吧!

什么是十法界和四圣六凡

因每一众生的身、语、意行为不同,感召的果报体也不一样,也就是生命层次有高低之别。主要概括为十种,叫做十法界。

佛教中把生命层次划分为十个等级,称为十法界。其中又分为四种圣人与六种凡夫。

四圣:指四种圣人“佛、菩萨、缘觉、声闻”。

六凡:指六种凡夫“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六道轮回就是指这六道。

十法界

一、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境界。

二、菩萨法界:自觉、觉他而觉行未圆满的境界。

什么是十法界和四圣六凡

三、缘觉法界:修十二因缘观达到解脱生死之境界。

四、声闻法界:依佛之声教修四谛观法达到解脱生死之境界。

五、天法界:修上品十善,兼修禅定,生于天界,受静妙禅悦之境界。

六、人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乐之境界。

七、阿修罗法界:行下品十善得通力自在之境界。

八、鬼法界:犯下品五逆十恶,受饥渴苦之恶鬼神境界。

九、畜生法界,犯中品五逆十恶,受吞啖杀戮苦之畜类境界也。

十、地狱法界,犯上品五逆十恶,受寒热叫唤苦之最下境界。

总之:感受果报有十种不同,故谓之“十法界”。

什么是十法界和四圣六凡

当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时,一定要多多的念诵和思考,这样对我们的感悟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我们体会其中的含义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查看更多
什么是四圣六凡

四圣六凡很多修行佛法的人都是听说过的,但是要说它们具体的意思是什么,很多的人都是说不出来的,那么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去详细的了解吧!

什么是四圣六凡

四圣六凡 : sisheng-liufan,佛教术语。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类,或称十界。其中四类是“圣者”,六类为“凡夫”,故称“四圣六凡”。

四圣:超出欲、色、无色三界,脱离生死轮回,已得解脱的四种“圣者”。

1、佛。佛陀的简称,意为觉者,有自觉(自己已经觉悟)、觉他(能令他人觉悟)、觉行圆满(自己的觉悟达到了究竟圆满)三种含义。具此三觉名之为佛;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佛教以佛为四圣中最高者,谓对宇宙间一切事理无不通达明了。《摩诃般若经·道行品》称:“通达实义故名为佛”,“如实知一切法故名为佛”。学佛成佛是佛教徒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

2、菩萨。菩提萨埵的略称,意为“觉有情”或“大道心众生”。即觉悟的有情,有自觉、觉他两种含义,但缺“觉行圆满”。故次于佛。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二称:“菩提名上道,萨埵名深心,深乐菩提,故名菩提萨埵。”佛和菩萨皆是大乘圣者。

什么是四圣六凡

3、缘觉。辟支迦佛陀之意译,亦作“独觉”或辟支佛。据佛教解释,多出在无佛之世。因根性较利,自己观察当前事缘而能悟道,故名缘觉。又因不待师友指点,自然悟道,亦称“独觉”。《大智度论》卷十八称:“辟支佛有二种,一名独觉 ,二名因缘觉。”在三乘中属中乘圣者。

4、声闻。意为听闻佛陀言教的觉悟者。《法华经·信解品》称:“以佛道声,令一切闻。”声闻,一般又可分为四级,即须陀洹果、阿那含果和阿罗汉果,通称为四果圣人,以阿罗汉为最高。在三乘中属小乘圣者。

六凡 :三界内的六种凡夫众生。虽同为凡夫,但因善恶业果境地的不同,又分为六种,名为六凡,亦称六道。

1、天道。即天界众生。有三界二十八重天。从人间往上有六重,名“欲界天”,因有男女情欲,故名欲界。欲界以上有四禅十八天,名为“色界天”,因没有男女情欲,只有色相庄严,故名色界。四禅中初、二、三禅各有三天,四禅有九天,合为十八天。色界之外另有四重,名“无色界天”。因没有色身形相,故名无色界。它只有精神心识的存在,通常还都处在寂静定境,故又名“四无色定”,也称“四空天”。

2、人道。指人类众生。诸佛贤圣多出在人间。人道苦乐参半,善于分辨事物的前因后果,易于知若断集,慕灭修道,能明理祛惑,转凡成圣。《大智度论》卷四称:“佛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种”。

3、阿修罗道。属于非天道,是一种大力鬼神,有神通和威力而无德,统率夜叉、罗刹等,以阿修罗为首,故称阿修罗道。

4、畜生道。包括牛羊豕马及一切虫禽兽等。此等众生,生活住处多受自然的支配,无改造环境的能力。有的依附人类生活,如牛羊鸡犬等;有的弱肉强食,如虎狼之于獐兔,鹰鹞之于雀虫。

5、饿鬼道。是一种孤贫潦倒受苦之鬼,经常处在饥渴之中,到处游行求食不得。佛经中谓有历千百年不闻浆水之声者,常受饿渴痛苦,故名饿鬼。

6、地狱道。即地下牢狱受苦之处,有“八寒”、“八热”、“无间”等名。

什么是四圣六凡

佛门中的智慧对我们的生活和修行帮助是非常的大,但是为了我们能够体会到更多的内容,最好是每天都用心的去体会佛法中讲解的含义是什么,这样对我们的帮助才会更加的好。

...查看更多
结语

六凡,三界内的六种凡夫众生。虽同为凡夫,但因善恶业果境地的不同,又分为六种,名为六凡,亦称六道天道。即天界众生。有三界二十八重天。从人间往上有六重,名欲界天,因有男女情欲,故名欲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