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佛 指常住十方一切世界的三十五佛。即∶1、释迦牟尼佛。2、金刚不坏佛,3、宝光佛。4、龙尊王佛。5、精进军佛。6、精进喜佛。7、宝火佛。8、宝月光佛。9、现无愚佛。10、宝月佛。11、无垢佛。12、离垢佛。13、勇施佛。14、清净佛。15、清净施佛。16、娑留那佛。17、水天佛。18、坚德佛。19、旃檀功德佛。19、无量掬光佛。20、光德佛。22、无忧德佛。23、那罗延佛。24、功德华佛。25、莲华光游戏神通佛。26、财功德佛。27、德念佛。28、善名称功德佛。29、红炎帝幢王佛。30、善游步功德佛。31、斗战胜佛。32、善游步佛。33、周匝庄严功德佛。34、宝华游步佛。35、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
诸位师兄肯定都是听说过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的,其中记载了从《佛说决定毗尼经》中抄录的35尊佛号,常常念诵名号、顶礼忏悔,对我们来说具有极大的利益。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一卷(出乌波离所问经)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坚固能摧佛 南无宝焰佛 南无龙自在王佛 南无勤勇军佛 南无勤勇喜佛 南无宝火佛 南无宝月光佛 南无不空见佛 南无宝月佛 南无无垢佛 南无离垢佛 南无勇施佛 南无净行佛 南无梵施佛 南无水王佛 南无水天佛 南无贤吉祥佛 南无无量威德佛 南无栴檀吉祥佛 南无光吉祥佛 南无无忧吉祥佛 南无那罗延吉祥佛 南无花吉祥佛 南无莲花光游戏神通佛 南无财吉祥佛 南无念吉祥佛 南无善称名号吉祥佛 南无帝幢幡王佛 南无斗战胜佛 南无勇健吉祥佛 南无勇健进佛 南无普遍照曜庄严吉祥佛 南无宝莲花游步佛 南无宝莲花妙住山王佛
如是等十方一切世界中诸佛世尊,出现世间住持游行,愿皆观察哀愍于我。我或今生或于余生,无始时来广作众罪,或自作或随喜作或教他作。或偷盗佛物四方僧物,或自作或随喜作或教他作。或造五无间罪、十不善业道,或自作或随喜作或教他作。由此业障,覆蔽身心生于八难,或堕地狱傍生鬼趣,或生边地及弥戾车,或生长寿天,设得人身诸根不具,或起邪见拨无因果,或厌诸佛出兴于世。如是一切业障,我今对一切诸佛世尊,具一切智者、具五眼者、证实际者、称量者、知者、见者前,我今诚心悉皆忏悔,不敢覆藏,愿我尸罗律仪复得如故。
复愿诸佛世尊摄受护念证明于我,若我今生或复余生,无始时来于流转生死,或曾舍施傍生一团之食,或曾持一净戒,或曾修梵行善根,或曾修少分无上智善根,悉皆合集,计校筹量,如三世一切诸佛于最胜无上回向愿中,愿皆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一切罪忏悔 诸福皆随喜
及劝请诸佛 愿证无上智
过去及未来 现在人中尊
无量功德海 我今稽首礼
(右此三十五佛名并忏悔法。出乌波离所问经。能净业障重罪。现生所求禅定解脱。及诸地位皆能满足。五天竺国修行大乘人。常于六时礼忏不阙。功德广多文烦不能尽录。但依天竺所行者略记之。余如本经所述也)
修持三十五佛礼忏法
观想面前虚空有一皈依境,主尊为本师释迦牟尼佛,佛陀的宝座由大白象所擎举的宝座(与修持别法,佛陀的宝座由狮子所擎举,有所不同),其上有莲花与月轮,周围有缀满珍珠的宝幔庄严,佛陀具足三十二种妙相,八十种随好,全身散发如同十万个太阳般的光芒,如是具足一切威仪,端坐于宝座上。此处观想佛陀的宝座,由大白象而非狮子所擎举的原因,在于修持本法的目的,乃是为了净除业障,而大白象具足极大的力量,以此为修持本法,能净除一切业障的缘起。珍珠宝幔象征行者能将心续中的恶业净除的缘起。
三十四尊佛,前三十尊佛,分别于释迦牟尼佛的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围绕三周,每一周有十尊佛;最后四尊佛,于围绕佛陀第四周的东、西、南、北四方安住。诸佛安住的位置与持诵佛号的功德利益,简列于下: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释迦牟尼佛」,身金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身穿比丘三衣,现梵行出家相,具足三十二种妙相、八十种随好,金刚珈趺座于莲花月轮宝座上。持诵佛陀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万劫的罪业。若行者除口念佛号外,身能行大礼拜,心能忆念佛陀的功德,所消除的罪业,当远超过此。
上面就是关于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的介绍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是都想要去减少业障的,那么我们是可以去拜忏的,这是减少业障增加功德的殊胜法门。
...查看更多
诸位师兄肯定都是听说过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的,这是非常殊胜的经典。而且其中记载了从《佛说决定毗尼经》中抄录的35尊佛号,常常念诵名号、顶礼忏悔,对我们来说具有极大的利益。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顶礼《三十五佛》的功德。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释迦牟尼佛:住于中央身纯金色,右手按地,左手定印上托满盛甘露之钵,着出家三衣,像好庄严光明莹澈,体似琉璃,于自身所生光蕴之中金刚跏趺而坐,作是观者能消过去生中一万劫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金刚不坏佛:又名能催破金刚藏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生中一万劫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宝光佛:又名宝焰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生中二万劫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龙尊王佛:又名龙自在王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生中千劫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精进军佛:又名勇猛军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一切口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精进喜佛:又名吉祥喜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一切意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宝火佛:又名宝火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一切两舌破合僧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宝月光佛:又名宝月光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一劫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现无愚佛:另一译本名不空见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宣说四众过失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宝月佛:又名宝月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弑母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无垢佛:又名无垢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弑父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勇施佛:又名吉祥施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弑阿罗汉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清净佛:又名清净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出佛身血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清净施佛:又名清净施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一万劫一切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娑留那佛:另一译本名水王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驱逐阿罗汉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水天佛:又名水王天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弑菩萨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坚德佛:又名贤吉祥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弑圣人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旃檀功德佛:又名旃檀功德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阻止斋僧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无量掬光佛:又名无边威光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毁塔寺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光德佛:又名光德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一切嗔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无忧德佛:又名无忧德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一切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那罗延佛:另一译本名无爱子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一切嗔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功德华佛:又名功德华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一万劫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清净光游戏神通佛:又名清净光游戏神通智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七劫罪业。按敦煌三藏及不空译本均无此佛名号,但于前无垢佛名号下多一离怖畏佛。此按照藏文本加以改正,因观修故。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莲花光游戏神通佛:又名莲花光游戏神通智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一切意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财功德佛:又名财功德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盗取僧物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德念佛:又名念功德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毁谤高僧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善名称功德佛:又名善名称功德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一切嫉妒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红焰幢王佛:又名上自在幢王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一切慢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善游步功德佛:又名善能镇伏功德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两舌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斗战胜佛:又名斗战胜如来,作是观者能消一切烦恼。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善游步佛:又名善能镇伏功德逝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一切教他作恶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周匝庄严功德佛:又名普照庄严功德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随喜不善之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宝华游步佛:又名宝莲华善能镇伏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毁法谤法罪业。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宝莲花善住娑罗树王佛:又名应正等觉宝莲花善住觉山自在王如来,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毁谤上师及破犯誓句一切罪业。
上面就是关于顶礼《三十五佛》的功德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认真恭敬,而且我们除了念诵佛法之外,我们也是可以多多参加法会的。
...查看更多
现在的很多师兄肯定都是听说过三十五佛忏悔文的,那么里面的三十五佛有谁明白都是谁吗?其实“三十五佛” 指常住十方一切世界的三十五佛。《决定毗尼经》说犯了五无间业的人,应在三十五佛之前至心忏悔。
据《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及《决定毗尼经》所载,三十五佛即∶(1)释迦牟尼佛,(2)金刚不坏佛,(3)宝光佛,(4)龙尊王佛,(5)精进军佛,(6)精进喜佛,(7)宝火佛,(8)宝月光佛,(9)现无愚佛,(10)宝月佛,(11)无垢佛,(12)离垢佛,(13)勇施佛,(14)清净佛,(15)清净施佛,(16)娑留那佛,(17)水天佛,(18)坚德佛,(19)旃檀功德佛,(20)无量掬光佛,(21)光德佛,(22)无忧德佛,(23)那罗延佛,(24)功德华佛,(25)莲华光游戏神通佛,(26)财功德佛,(27)德念佛,(28)善名称功德佛,(29)红炎幢王佛,(30)善游步功德佛,(31)斗战胜佛,(32)善游步佛,(33)周匝庄严功德佛,(34)宝华游步佛,(35)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
另据《三十五佛名礼忏文》所列,为(1)释迦牟尼佛,(2)金刚坚固能摧佛,(3)宝焰佛,(4)龙自在王佛,(5)勤勇军佛,(6)勤勇喜佛,(7)宝火佛,(8)宝月光佛,(9)不空见佛,(10)宝月佛,(11)无垢佛,(12)离垢佛,(13)勇施佛,(14)净行佛,(15)梵施佛,(16)水王佛,(17)水天佛,(18)贤吉祥佛,(19)无量威德佛,(20)旃檀吉祥佛,(21)光吉祥佛,(22)无忧吉祥佛,(23)那罗延吉祥佛,(24)华吉祥佛,(25)莲华光游戏神通佛,(26)财吉祥佛,(27)念吉祥佛,(28)善称名号吉祥佛,(29)帝幢幡王佛,(30)斗战胜佛,(31)勇健吉祥佛,(32)勇健进佛,(33)普遍照耀庄严吉祥佛,(34)宝莲华游步佛,(35)宝莲华妙住山王佛。
关于对三十五佛之崇拜,《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后记〉载称,古印度的大乘修行者,常于六时礼忏三十五佛;至今西藏与汉地的修行者中犹盛行着此一信仰。
三十五佛各个于成佛前行菩萨行,发大愿,成佛后,对众生之利益也不同;于自己的恶业,要生追悔心,针对恶业而拜某一佛,亦清净前世无边的恶业。思业之过患,清净对治,同时也要思佛的功德;要具足各个佛的大愿,念名号,对治就会强,最后要做好防护力。
唐朝不空大师译有《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一卷,全文如下:
娜谟释迦牟尼佛 娜谟金刚坚固能摧佛 娜谟宝焰佛 娜谟龙自在王佛 娜谟勤勇军佛 娜谟勤勇喜佛 娜谟宝火佛 娜谟宝月光佛 娜谟不空见佛 娜谟宝月佛 娜谟无垢佛 娜谟离垢佛 娜谟勇施佛娜谟净行佛 娜谟梵施佛 娜谟水王佛 娜谟水天佛 娜谟贤吉祥佛 娜谟无量威德佛 娜谟栴檀吉祥佛 娜谟光吉祥佛 娜谟无忧吉祥佛 娜谟那罗延吉祥佛 娜谟花吉祥佛 娜谟莲花光游戏神通佛 娜谟财吉祥佛 娜谟念吉祥佛 娜谟善称名号吉祥佛 娜谟帝幢幡王佛 娜谟斗战胜佛 娜谟勇健吉祥佛 娜谟勇健进佛 娜谟普遍照曜庄严吉祥佛 娜谟宝莲花游步佛 娜谟宝莲花妙住山王佛
如是等十方一切世界中诸佛世尊。出现世间住持游行。愿皆观察哀愍于我。我或今生或于余生。无始时来广作众罪。或自作或随喜作或教他作。或偷盗佛物四方僧物。或自作或随喜作或教他作。或造五无间罪十不善业道。或自作或随喜作或教他作。由此业障覆蔽身心生于八难。或堕地狱傍生鬼趣。或生边地及弥戾车。或生长寿天。设得人身诸根不具。或起邪见拨无因果。或厌诸佛出兴于世。如是一切业障。我今对一切诸佛世尊。具一切智者具五眼者。证实际者称量者。知者见者前。我今诚心悉皆忏悔不敢覆藏。愿我尸罗律仪复得如故。复愿诸佛世尊摄受护念证明于我若我今生或复余生。无始时来于流转生死。或曾舍施傍生一团之食。或曾持一净戒。或曾修梵行善根。或曾修少分无上智善根。悉皆合集计校筹量。如三世一切诸佛于最胜无上回向愿中。愿皆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一切罪忏悔 诸福皆随喜
及劝请诸佛 愿证无上智
过去及未来 现在人中尊
无量功德海 我今稽首礼
(右此三十五佛名并忏悔法。出乌波离所问经。能净业障重罪。现生所求禅定解脱。及诸地位皆能满足。五天竺国修行大乘人。常于六时礼忏不阙。功德广多文烦不能尽录。但依天竺所行者略记之。余如本经所述也)
这要比《西游记》早了几百年。
修持三十五佛礼忏法,须观想面前虚空有一皈依境,主尊为本师释迦牟尼佛,佛陀的宝座由大白象所擎举的宝座(与修持别法,佛陀的宝座由狮子所擎举,有所不同),其上有莲花与月轮,周围有缀满珍珠的宝幔庄严,佛陀具足三十二种妙相,八十种随好,全身散发如同十万个太阳般的光芒,如是具足一切威仪,端坐于宝座上。此处观想佛陀的宝座,由大白象而非狮子所擎举的原因,在于修持本法的目的,乃是为了净除业障,而大白象具足极大的力量,以此为修持本法,能净除一切业障的缘起。珍珠宝幔象征行者能将心续中的恶业净除的缘起。
三十四尊佛,前三十尊佛,分别于释迦牟尼佛的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围绕三周,每一周有十尊佛;最后四尊佛,于围绕佛陀第四周的东、西、南、北四方安住。诸佛安住的位置与持诵佛号的功德利益,简列于下:
一、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释迦牟尼佛」,身金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身穿比丘三衣,现梵行出家相,具足三十二种妙相、八十种随好,金刚珈趺座于莲花月轮宝座上。持诵佛陀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万劫的罪业。若行者除口念佛号外,身能行大礼拜,心能忆念佛陀的功德,所消除的罪业,当远超过此。
二、 第一周:
1.「南无金刚不坏佛」位于佛陀的上方,其身黄色,双手结说法印,身穿比丘三衣,现梵行出家相,具足三十二种妙相、八十种随好,端坐于莲花月轮宝座上,(诸佛的身相除颜色与手印不同,余均与释迦牟尼佛相同)。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万劫的罪业。
2.「南无宝光佛」位于佛陀的东方,东方即佛陀的前方,其身红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三万劫的罪业。
3.「南无龙尊王佛」位于佛陀的东南方,面颈白色,身臂蓝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八劫的罪业。
4.「南无精进军佛」位于佛陀的南方,其身黄色,右手施护印,左手于胸前作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口业。
5.「南无精进喜佛」位于佛陀的西南方,其身黄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意业。
6.「南无宝火佛」位于佛陀的西方,其身红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盗取三宝物的罪业。
7.「南无宝月光佛」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白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劫的罪业。
8.「南无现无愚佛」位于佛陀的北方,其身绿色,右手于胸前,作无畏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宣说四圣众过失的罪业。
9.「南无宝月佛」位于佛陀的东北方,其身白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弑母(五无间罪之一)的罪业。
10.「南无无垢佛」位于佛陀的下方,其身蓝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弑父(五无间罪之一)的罪业。
三、 第二周:
1.「南无勇施佛」位于佛陀的上方,其身黄色,双手上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弑阿罗汉(五无间罪之一)的罪业。
2.「南无清净佛」位于佛陀的东方,其身黄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破和合僧(五无间罪之一)的罪业。
3.「南无清净施佛」位于佛陀的东南方,其身红黄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出佛身血(五无间罪之一)的罪业。
4.「南无娑留那」位于佛陀的南方,其身白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摈弃、驱逐阿罗汉的罪业。
5.「南无水天佛」位于佛陀的西南方,其身白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弑菩萨的罪业。
6.「南无坚德佛」位于佛陀的西方,其身黄色,右手施护印,左手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弑阿阇梨或师长的罪业。
7.「南无旃檀功德佛」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阻止斋僧的罪业。
8.「南无无量掬光佛」位于佛陀的北方,其身红色,双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毁坏塔寺的罪业。
9.「南无光德佛」位于佛陀的东北方,其身蓝色,双手上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瞋业。
10.「南无无忧德佛」位于佛陀的下方,其身浅红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贪业。
四、 第三周
1.「南无那罗延佛」位于佛陀的上方,其身黄色,双手上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万劫的罪业。
2.「南无功德华佛」位于佛陀的东方,其身黄色,右手拇指与食指相捻,置于 右膝,左手作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十万劫的罪业。
3.「南无清净光游戏神通佛」位于佛陀的东南方,其身黄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千劫的罪业。
4.「南无莲华光游戏神通佛」位于佛陀的南方,其身红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七劫的罪业。
5.「南无财功德佛」位于佛陀的西南方,其身蓝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 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由烦恼习气所造作的罪业。
6.「南无德念佛」位于佛陀的西方,其身黄色,双手结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 能消过去生中,一切身业。
7.「南无善名称功德佛」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白色,右手于胸前作说法印, 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对于佛出世不欢喜所造作的罪业。
8.「南无红焰幢王佛」位于佛陀的北方,其身蓝色,右手持宝幢置于左肩,左 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由嫉妒心所做的罪业。
9.「南无善游步功德佛」位于佛陀的东北方,其身蓝色,右手持剑当胸,左手 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教唆他人造作恶业的罪业。
10.「南无斗战胜佛」位于佛陀的下方,其身蓝色,双手持盔甲置于胸前,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由傲慢所造作的罪业。
五、 第四周:
1.「南无善游步佛」位于佛陀的东方,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由两舌(挑拨离间)所造作的罪业。
2.「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位于佛陀的南方,其身红黄色,右手施护印,左手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随喜他人不善的罪业。
3.「南无宝华游步佛」位于佛陀的西方,其身红黄色,右手施护印,左手说法 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毁谤佛法的罪业。
4.「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位于佛陀的北方, 其身黄色,双手结定印,上托「妙高山」(须弥山),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 去生中,毁谤上师与违犯三昧耶戒(誓愿)的罪业。
上面就是三十五佛都是谁的介绍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仪轨来修行,而且我们要记得在念诵完佛经或者是做善事之后一定要进行回向。
...查看更多
现在的很多师兄肯定都是听说过三十五佛忏悔文的,这是非常殊胜的忏悔法门。不过很多人在修行三十五佛礼忏法的时候并不知道该如何修行的,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法师教授的三十五佛礼忏法。
果硕仁波切讲授——三十五佛礼忏法教授
【壹】
三十五佛礼忏法是四加行法之一,平日,诸位即经常修持此法,以忏除业障,此法至为重要。
宗喀巴大师曾说:「如何忏悔与净除吾人身、语、意三门,因违犯戒律(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根本堕戒、三昧耶戒),所造作的罪业,是极为重要的。」能否忏悔、净除罪业?关系行者是否能持续累积福德。
修学佛法的行者,欲使心续中,产生各种道次第的证量。首先,即须净除业障;业障若不能净除,心续中便无法生起任何的证量。吾人此生于世间,所从事的各种事业,与过去生的业力,息息相关。此生,若欲成就与圆满任何事业,亦取决于能否将过去所累积的罪业加以净除。综观以上所述,无论是世间的任何希愿;与来世避免堕入三恶道,往生人天善趣;终至证得圆满佛果;均须由净除业障做起。
净除业障的关键,如宗喀巴大师所述:「须以四力(依止力、对治力、拔除力、防护力)恒常不断地做忏悔,方能达成。」过去生中,吾人曾经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此项事实,可由此生所展现的言行举止中,得到印证。
例如,吾人虽是修学佛法的行者,了知恶业的可怕,时常警惕自己,要守护三门,不可造作恶业。然于个人轻忽或放逸时,却依然不断造作恶业。或是,虽提醒自己不要造作恶业,却由于过去生不断串习恶业的力量,使人不由自主地造作恶业。如此诸多情形,皆是吾人过去生曾造作无量无边恶业的例证。
如此无量无边的恶业,可以国王的宝库作为比喻:宝库中的宝物,即是体积再微小,依然价值连城。吾人于过去生所造作的恶业,即使是细小的恶业,却依然非常沉重而实在。此皆源于过去生造作恶业时,首先,均生起强烈的瞋恨心(前行),再怀着瞋恨的心念造作恶业(正行),其后,对所造作的恶业生起欢喜心(结行)。吾人所造作的恶业,皆完整地经历这三种阶段,故而,每项恶业均非常实在,终将变成沉重的苦果。
有情众生于轮回中,由于过去生所串习的恶业的力量,再不断造作恶业,恶业又复串习恶习;如此恶性循环。造成有情众生,在无数的轮回中,绝大多数的时间,均是耗费心力不断造作恶业。
吾人自诩为修学金刚乘教法的行者,最终的目标,均是希望藉由修持密法,能快速地证得双运金刚持的果位;但面对如此无量无边的恶业,若仅想藉由浅薄的发心,做一些礼拜,或念诵几次百字明,即欲将无量无边的罪业净除,如此是无法达到目的。因此,唯有以猛利而坚定的发心,不断忏除业障,方能将业障净除,进而达成行者证得双运金刚持果位的目的。
有情众生于轮回中,所造作的恶业,如同天上降下的雨滴,绵密不断,不可胜数。面对如此无量无边的恶业,仔细思维:我是否具有能力净除自身无量无边的罪业?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每一个人均须面对死亡,死神何时降临?生命将于何时结束?是不可确知的。此刻正在地狱受苦的人,或许前一刻,才刚与我们碰过面。既然死无常是如此难以捉摸,此时,我们尚能保有生命,未面临死亡,应当深自庆幸!
如果,前一阵子,吾人已往生,以过去生所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此刻可能身在何处?或许在地狱中,承受烈火烧炙、寒冰冻裂之苦;或许在饿鬼道,承受连一滴水、一粒米亦不可得的饥渴之苦。如是思维,此刻吾人一息尚存,应当把握宝贵的生命,积极作忏悔与净除业障的修持,方能不负此生!
虽然无量无边的罪业,将促使吾人堕入三恶道之中。但若能以猛利的发心,藉由「四力」作忏悔的修持,则业障将得以完全净除。此事为一体相对之两面,且为佛陀所亲说。
出家众若违犯别解脱戒,而造作堕罪,有一定的时间与方法,作忏除罪业的修持。在家众若造作堕罪,则唯有依循「四力」的修持,来忏除罪业。以下,讲解如何以四力修持忏除罪业:
一、依止力:即皈依三宝与发菩提心。
二、对治力:顶礼、供养与忏悔。
三、拔除力(破坏力):对于自己曾经造作的恶业,生起坚定后悔的心,
并可配合道次第,修持下士道的「死无常」与「业果」两部份。
四、防护力:生起从今以后,绝不再造作恶业的坚定发心。
四种心力修持的次序为:首先须生起坚定后悔的心(拔除力);其次,生起永不再犯的坚定心念(防护力);唯有依靠三宝的力量与发菩提心,方能净除罪业(依止力);最后,再行礼拜、供养、持咒与忏悔,真正将罪业净除(对治力)。
以杀业为例,众生若造作杀业,会感得四种果报:
一、异熟果:来世堕入地狱道之中,须以对治力---持诵百字明或三十五佛的佛号并行大礼拜,予以对治。
二、增上果:堕入地狱后,感受到上下四方,均是铁壁;四周皆有烈火烧炙,痛苦异常;若异熟果已经净除,但增上果果仍存在,则即使投生为人,也将身处炙热与肮脏之地;此果报须以依止力对治。
三、与果相随顺的「等流果」:脱离地狱,投生为人时,感得病苦缠身,药石罔效,寿命短促;或心无法安住,导致记忆力衰弱,甚至记忆丧失的果报;此果报须以拔除力对治。
四、与行为相随顺的「等流果」:投生为人后,常生起欲造作杀业的心念,再去造作杀业;此果报须以防护力对治。
以四力的修持,忏除业障,除能将过去已造作的恶业加以净除;亦可以大礼拜之苦行,惕励自己不可再造作恶业,以防范于未然。造作恶业之后,若于当日未忏悔,隔日,恶业即增长一倍;如此,日复一日,成倍数般增长,至第十八日,恶业已增长至数十万倍。业果增长之速、果报之重,不可不知!不可不慎!
行者每日对于自己所累积的功德多寡,均了然于心;法修了几次,咒语念了几次,用念珠算得清清楚楚,锱铢必较;但对于每天身、语、意三门所造作的恶业,却时常轻忽而不在意,导致将来果报成熟时,必须承受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苦果;这绝对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应当尽速加以改正。
佛陀讲述忏除罪业修持方法的经典中,以「金光明经」与「三十五佛礼忏法」,最为详尽。今天,以讲授三十五佛礼忏法为主。目前广为流传,以大礼拜结合三十五佛礼忏法的修持方法,其传承开始于宗喀巴大师。依了义言,宗喀巴大师为至尊文殊菩萨的真实化身,本不须修持如此苦行,但为利益后世众生,宗喀巴大师仍至「阿喀」地方,闭关作忏除罪业的修持,以大礼拜结合三十五佛礼忏法修持,勇猛精进,感得三十五佛现身,遂留下此殊胜教法之传承。
此法殊胜之处,在于同时具备身、语、意三门的修持,身行大礼拜,口诵佛号,意观想三十五佛;故能对治行者过去生中,于身、语、意三门所造作的恶业。除能对治三门所造作的罪业,
此法尚包含了四力的修持---
一、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即为依止力。
二、念诵三十五佛之佛号,即为对治力。
三、「如是等一切世界…我今诚心悉皆发露忏悔」,即为拔除力。
四、「不敢覆藏,从此制止,永不再犯」,即为防护力。
此外,「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回向圆满大菩提」,此段经文,包含了七支供养---礼敬、供养、忏悔、随喜、请转*轮、请佛住世、回向;是故,此法亦为累积福德资粮的殊胜教法。
三十五佛礼忏法又称为「菩萨忏悔文」或「菩萨堕忏」,包含了三个部份:一、忏悔罪业。二、善根回向。三、积福(七支供养)。故亦称为「三聚经」或「三蕴经」。
经文一开始,为「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内涵为依止力,依止力包含皈依与发「为利众生愿成佛」的菩提心两部份。吾人造作恶业的对象,不外乎上师、三宝与众生;对上师、三宝所造作的恶业,须以皈依对治之;对于众生所造作的恶业,则须藉由发菩提心对治之。因此,依止力可说是对治恶业的根本。
对治力的修持方法,是以念诵三十五佛佛号,与行大礼拜的方式修持;所观想的皈依境,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周围有其它三十四尊佛围绕,三十四尊佛外围,有三世十方诸佛、菩萨、罗汉等圣众围绕,均具足庄严、圆满,以及净除行者业障的功德与能力。
三十五佛名号所代表的意义,以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为代表,简单解释如下:
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于藏文中读作:「迥颠迭迭新谢巴札炯巴洋达巴卓比桑皆贝嘉哇夏迦突巴拉恰澈落」。「迥颠迭」中文译为「薄伽梵」,此世以梵文直接音译。
「迥」为催坏之意,催坏死魔、烦恼魔、天子魔、蕴魔等四种魔。
「颠」为具足之意,具足六种功德----
一、具足自在圆满之功德:佛陀因能催坏四种魔,断除一切烦恼、随眠习气,不随他境所转,故具足自在圆满之功德。
二、具足形色圆满之功德:佛陀具足三十二种妙相、八十种随好庄严相貌之功德,故具足形色圆满之功德。
三、具足名誉圆满之功德:佛陀已断除一切烦恼、业障、习气之种子,远离一切恶名;且于三界中,转大*轮,具足一切善名;故具足名誉圆满之功德。
四、具足吉祥圆满之功德:佛陀具足初地、二地乃至十地菩萨与资粮道、加行道等一切出世间(超越世间)之功德,故具足吉祥圆满之功德。
五、具足智慧圆满之功德:佛陀对于任何存在的事物,均能如实观照,遍一切知之功德,故具足智慧圆满之功德。
六、具足精进圆满之功德:佛陀证悟圆满菩提果位后,无丝毫勉强、造作,时时刻刻所有的心念、行为均为利益有情众生,故具足精进圆满之功德。
「迭」为超越之意,超越有寂,「有」指轮回,「寂」为涅槃;不于轮回中流转,亦不如阿罗汉专注、等持于涅槃,而不再生起菩提心,广度有情众生;是故,其意涵为超越轮回与涅槃。
「迭新谢巴」中文译为「如来」,佛对于诸法真实性---空性,已完全证悟与了知,并安住于诸法真实性的内涵之中,故以「如来」赞叹佛的功德。
「札炯巴」中文译为「应供」,若就藏文翻译则为「灭敌者」,唯有佛能完全摧灭众生最根本的敌人---烦恼,因此,尊称佛为「灭敌者」。
「洋达巴卓比」中文译为「正等」或「正圆满」,赞叹佛圆满一切正真实的功德。
「桑皆」中文译为「正觉」或是「佛」,就藏文的意涵,「桑」为清净之意,赞叹佛已将烦恼障与所知障完全净除,得到清净;「皆」为增长、圆满之意,赞叹佛对于了知诸法如所有性、尽取有性的智慧,已经圆满且不断增长。
「贝」赞叹佛已圆满「增上生」与「决定胜」的功德。增上生意指人天,决定胜之内涵为解脱、成佛。
「嘉哇」中文译为「超胜」,赞叹佛已超胜一切应断除的违缘与逆缘。
「夏迦」为佛出生时的种姓---释迦族。
「突巴」或称为「牟尼」,意为「能仁」,赞叹佛能摧灭烦恼敌,令众生入于寂静。
「恰澈落」中文意为「顶礼」,对于具足上述不可思议功德的佛陀,我应当虔敬的顶礼。
行大礼拜时,除依照前段内容所述:观想面前虚空有主尊释迦牟尼佛,周围有三十四尊佛围绕,三十五佛外围复有诸佛、菩萨、罗汉圣众围绕;三十五佛与诸佛菩萨罗汉圣众,相好庄严圆满,具足净除行者业障的功德与能力。
吾人于轮回中流转了无数次,或投生地狱道、或投生饿鬼、畜生、天、人、阿修罗等六道;由取得生命所获得之身体亦无量无边,所造作之业障,亦复如是。
因此,当行者作大礼拜时,应当观想自己于无数次轮回中所获得的身体,均以人的形相示现,如此无量无边的身体与自己同时行大礼拜;如是观修。普贤菩萨行愿品中记载:「愿自身化作如同大地尘土数目之化身,每一身遍满无数的头,每一头遍满无数的舌;于三十五佛与诸佛菩萨罗汉圣众面前,忏悔过去生中,所造作无量无边之罪业。」将自己无数生中,每一世所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一起忏悔、净除。
除了观想有无量的自身,于皈依境前作忏悔之外;尚需观想有无量有情众生亦于自身周围行大礼拜。行者观待有情众生,与自身相同,均深陷于轮回之中,承受着无量无边的痛苦。因此,心中生起坚定后悔与永不再犯的心念,「身」行大礼拜,「口」念诵佛号,「意」思维诸佛的功德,如是忏悔与净除业障。
修持本法,一开始念诵「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时,即开始行大礼拜;
念至「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释迦牟尼佛」时,因藏文中,此佛号较长,因此念诵一次即可。其后,念至「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宝光佛南无龙尊王佛…南无宝华游步佛」时,因佛号较短;因此,可念诵三次佛号,行一次大礼拜。
念至「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时,因佛号较长,念诵一次,行一次大礼拜。三十五佛佛号念完,若欲继续行大礼拜,则从「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释迦牟尼佛」再开始念诵,
以上述方法,一边念诵佛号,一边行大礼拜。若念诵完三十五佛佛号后,不继续行大礼拜,则入座继续修诵「如是等一切世界…」等仪轨。若无法将三十五佛佛号牢记于心,可藉由录音带播放佛号,自己随之念诵,不可只行大礼拜,而不念诵佛号。
上面就是果硕仁波切讲授的三十五佛礼忏法了。现在的很多师兄都是在修行佛法的,我们若是想要学习佛法的话一定要特别认真恭敬,而且我们也是可以和师兄们一起修行的。
...查看更多三十五佛各个于成佛前行菩萨行,发大愿,成佛后,对众生之利益也不同;于自己的恶业,要生追悔心,针对恶业而拜某一佛,亦清净前世无边的恶业。思业之过患,清净对治,同时也要思佛的功德;要具足各个佛的大愿,念名号,对治就会强,最后要做好防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