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尊佛由主尊及左右两胁侍组成的佛像形式。又称三尊。这种样式最早起源于印度,如阿旃陀(Ajanta)第九号窟壁画上尊名不详的三尊像;鹿野苑出土,以梵天、帝释为胁侍的三尊像,均是其例。三尊佛的组合形式,主要有︰释迦三尊、阿弥陀三尊、药师三尊,此外,还有卢舍那三尊及弥勒三尊等多种样式。
诸位师兄若是去佛教寺院的话,我们会发现,在大雄宝殿内容,供奉着三尊佛的。那么在这大雄宝殿中供奉的三尊佛是谁呢?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第一种供奉方式:横三世佛横三世是指空间统一为一念
左侧 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全名药师琉璃光佛,又名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佛教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以琉璃为名,乃取琉璃之光明透彻以比喻国土清净无染。主宰人民无灾无病、丰衣足食、身心安乐、生男育女,国泰民安。
居中 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祖释迦牟尼佛是佛教创始人,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的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既是释迦族的圣人之意。被后世尊称为佛陀(Buddha 意为觉悟者)世尊等,汉地尊称他为佛祖。释迦牟尼乃娑婆世界教主,这里是释迦牟尼进行教化人间的世界。佛和菩萨任劳任怨进行教化,表现了大慈大悲。
右侧 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大乘经记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成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
大乘佛经主要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对阿弥陀佛及其西方极乐世界均有详述。大乘佛教流传之地,如中国、日本等大乘教区,阿弥陀佛信仰也尤为繁盛和重要。而汉传佛教的净土宗,则完全以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作为专修的法门。
贰
第二种供奉方式:竖三世佛表示时间统一于一念前世佛,现世佛,未来佛即燃灯古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
左侧 燃灯古佛燃灯古佛又叫定光如来,普光如来,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首。燃灯,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燃灯佛在过去世为释迦牟尼佛授记,《金刚经》云:“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居中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前世曾是一位虔诚敬佛的信徒,当时他曾重金买下一枝稀罕的五茎莲花,供献给燃灯佛。由于莲花是佛教中的圣花(《妙法莲花经》即以莲花来象征佛教教义的纯洁高雅),五茎莲花更是圣花中之珍品。因此,这个供献使燃灯如来深为高兴,佛在欢悦之余,给这位信徒(释迦的前身)授记,预言他将在九十一劫之后的此贤劫时成佛,授释迦牟尼佛。
右侧 弥勒佛弥勒佛,意译为慈氏。弥勒,在天竺语中亦即慈和,慈祥,其名阿逸多,是无人能胜,无往而不胜的意思。佛如其名,弥勒佛最著名的功法就是慈心三昧。他在人间传播佛法时,总是笑嘻嘻的,令众生亲近。
弥勒佛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世尊,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来源/佛教知识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上面就是有关于大雄宝殿供奉的三尊佛的讲解了。我们平时可以去礼拜佛菩萨的,而且现在的很多寺院都是在宣扬佛法的,我们也是可以去参加一些法会的。
...查看更多
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肯定都是听说佛等身像的,而当今世上,由释迦牟尼佛亲自塑建、开光、加持的佛像仅存三尊,即8岁、12岁、25岁等身像(亦说35岁降魔成道像)。现分别供奉于中国西藏拉萨的小昭寺、大昭寺以及印度菩提迦耶正觉塔内,此三尊佛像均为见即解脱。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反对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临终时释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个不同年龄时的模样塑像,并亲自为塑像绘图。这三尊佛像中,以12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
小昭寺供奉的释迦牟尼佛8岁等身像
这尊释迦牟尼佛8岁等身镀金像,现供奉在西藏拉萨小昭寺中。相传为释迦牟尼佛亲自开光,由尼泊尔尺尊公主嫁松赞干布时带到西藏。
西藏大昭寺主殿内供奉着一尊享有世界上最罕见之尊荣的释迦牟尼佛像。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弟子们为使他的真容传之后世,特请工匠替他造了4尊8岁等身像和4尊12岁等身像,又称“觉沃佛”。
因为释迦牟尼佛的奶母等人从旁指导,故造像与其本人十分相像,又称为等身像。
大昭寺供奉的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
据藏文古籍《松赞干布遗教》记载,印度国王达尔玛巴拉为感谢中国国王资助他击溃入侵者,使佛法重放光明,特将其中一尊释迦牟尼佛12岁等身像奉送给中国国王。
佛教弟子最信仰、最崇拜此像,把它作为最大的精神支柱,称此像为觉沃胜佛。“觉沃”意为至尊,“胜佛”意为珍宝,即师尊大宝之意。
印度正觉塔里的这尊佛像尊贵释迦牟尼佛25岁等身像(亦说35岁降魔成道像),相传为弥勒菩萨所造,释迦佛亲自开光。
这是供奉在印度菩提迦耶正觉塔内的释迦牟尼佛35岁降魔成道等身像。
印度菩提迦耶正觉塔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35岁降魔成道像,据说是弥勒菩萨所塑,原是用黑石雕刻的,后来涂上了黄金。此佛像是在世界公认最像佛陀真身的,凡见之者如睹世尊真容,具有不可思议的巨大加持力。
唐三藏法师玄奘当时在菩提伽耶见到此金刚座尊像时,谓“像今尚在,神功不亏”,但却未将图样。据《大唐西域记》卷八记述:“金刚座像原造之时,慈氏菩萨(弥勒)化形婆罗门,自愿请造“如来妙相”,约定以六月为限,六月期满,方可开观。”
初唐继玄奘法师之后,对传印度佛教像轨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有王玄策和求法僧义净。王玄策出为唐朝使者,曾先后四次赴印度,曾在释迦成佛地摩诃菩提寺求得弥勒菩萨塑金刚座释迦成道像。
上面就是有关于世上仅存的三尊佛等身像的讲解了。现在的很多法师都是在推荐我们修行佛法的,我们若是能够认真的念诵修行佛法的话肯定是很好的,而且我们也是可以推荐别人也来修行佛法的。
...查看更多
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肯定都是去过寺院的,现在一般的寺院都是有供奉三尊佛的。很多人就很奇怪,这三尊佛有什么说法吗?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仔细解释这个事情。
三佛组合的历史
目前留存的我国早期的佛造像,无论是石窟中还是金石造像,都是以一佛为主尊。主尊一般为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胁侍一般有弟子、菩萨、天王等。直到现在,有的寺院中还是只供一尊主佛。
最早的三尊像如何布置,记载缺乏,难以详考。只可从现存古刹遗物中见其一斑。如唐大中十一年(857),五台山佛光寺佛殿存有佛像一堂。主像共五尊,各有胁侍五、六尊。中尊为释迦,趺坐在长方形须弥座上。左次主像是弥勒佛,垂双脚,各踏莲花一朵。右次主像是阿弥陀佛,趺坐在六角须弥座上。在外两侧的主尊是观音和普贤。(梁思成《记五台佛光寺的建筑》见《文物参考资料》1953年第五、六期)。此种配置,为唐代留存的格式。可见这时已经有三佛并为主尊的情况了。 这里的“三佛”是:释迦牟尼、弥勒、阿弥陀佛。
自宋代开始,大殿供佛开始有文献记载,一般也是以一尊佛为主。不过,这时较大佛殿也供三尊,所谓三佛同殿。此时或以弥勒为中尊,以释迦、弥陀位于左右,如宋杭州金刚宝乘寺及开封殷圣禅院等处皆是。或以释迦佛为中尊,以弥陀、弥勒位于左右,如天台山国清寺、大慈寺(唐修禅寺)、泗州乾明禅院、开封太平兴国寺、五台山真容院等处皆是(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卷一、 三、 四、 五)。又有释迦、药师、弥勒为三尊,则以药师代替弥陀坐于左位(东方),如宋契嵩《漳州崇福禅院千佛阁记》所载。(《镡津文集》卷十二)
可以看出,这时三佛的组合和座次都比较多样。这种情况反映了当时佛教信仰的重点比较多元化,也是佛教文化在和汉民族文化结合时体现在建筑和造像中的文化磨合。宋、辽时代的大殿也有供奉五佛和七佛的。
朝鲜金刚山三佛摩崖造像。中为释迦牟尼,左弥勒右弥陀。这是元占领高丽时期的造像。
直到明代,三佛的组合变得更加条理化,逐渐固定了下来。一般有三种组合,分别为:三方佛、三世佛、三身佛。
三方佛
又称“横三世佛”。这三佛分别是:释迦牟尼佛居中,左手药师佛(东),右手阿弥陀佛(西)。这三佛是按照空间方位论的。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教主,药师佛是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净土的教主。这样按照方位供奉的三位佛在大殿里,符合佛教的空间观,也体现了对东西两大净土的追求。这在当时是很多寺庙的选择。
三尊佛像的面容都是一样的,唯一可以区别的就是佛像的手印。一般情况下,中间的释迦牟尼佛是为说法印、触地印(降魔印)或定印;东侧的药师佛一般双手或单手捧一药钵盂、或宝珠、或宝塔;西侧的阿弥陀佛单手或双手捧一朵莲花台,表示西方接引。但有时因为年代久远,佛像手中捧物会缺失。
三世佛
又称“纵三世佛”。这三佛分别是:释迦牟尼佛居中,左手燃灯佛(东),右手弥勒佛(西)。这三佛是按照时间顺序论的。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教主,一般做说法印,表示在宣布教化。在未来会有弥勒佛降生,因此弥勒佛是未来佛,早期的弥勒以垂足坐为经典姿势,后代统一为跏趺坐,未来弥勒将于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因此也做说法印。燃灯佛也称定光佛是过去的一位佛,他曾为当时还是菩萨的释迦牟尼授记,预言他将成佛。燃灯佛代表着过去诸佛,他双手结定印,表示已经进入涅槃。
三世佛的排列顺序应以左手为过去佛,但后世也有混淆。另外,过去佛的定印和阿弥陀佛的九品印也多有混淆。这都造成了纵横三世佛难以分辨。
三身佛
三身佛分别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居中,报身佛卢舍那佛居左,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居右。
毗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表示将佛陀所说的真理加以人格化而形成的真理佛,就是法身。卢舍那佛是报身佛,又译为受用身,又称为等流身,是从法界等流而来的佛身,亦即等同法界而流入的理想佛身之谓。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又译为化身佛,又称为应化身,表示随缘教化各种不同的众生的佛身。这与报身相同,并不是遍历三世十方、普遍存在的完全圆满的佛身,而只是在特定的时代与地域、配合着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时处、为了救度特定的人所出现的佛陀。
中间的毗卢遮那佛是佛教密宗信仰的主尊,一般头戴宝冠,双手结法界定印或智拳印。
上面就是有关于寺院中三尊佛的讲解了。现在特别多的人都是在修行佛法的,我们若是也想要修行佛法的话肯定是很好的,而且我们修行佛法的时候也是可以推荐别人来修行佛法的。
...查看更多
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肯定都是知道供奉佛菩萨的。但是关于供佛菩萨,其实,很多人都误解了,大多数人,都在舍近求远,供佛不能盲目,因为供寺庙里的佛,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这些佛,都没有供这三尊佛,所得福报更多,功德更大。
很多人,只把寺院的佛像,当成是佛菩萨本身,其实真正的佛菩萨,不在寺庙里,也不在佛像里,而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如果可以供身边这三尊佛,才能功德最满,福报最大。
第一尊佛:供家里的佛。
我们人人家中,都有两尊佛,这是很多学佛人,经常忽略的,佛早就告诉我们,家里的父母,才是真正的活佛,与其千里烧香,不如在家敬养父母,所得福德更多。
家里的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佛法也告诉我们,第一要去做的事,就是孝养父母,然后才是尊敬师长,最后修十善业。
佛是什么?佛就是我们的师长,佛就是老师,佛教会我们做人做事,以及如何觉悟解脱的方法,佛教育我们,要如何认识这个世界,佛所做的一切事,都是一个老师做的事情,而不是神做的,所以,佛不是神,佛是我们每一个觉悟的人。
第二尊佛:供身边的佛。
所以,这第二尊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佛,我们身边的人,佛告诉我们,其实人人都是可以成佛的,佛与人的区别,就在悟与迷之间,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未来的一尊佛,所以,我们要供佛,要发善心,去帮助身边每一个人,这样做,也同样胜过你磕头拜佛更有意义。
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就是在修善业,佛家讲因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修善业自然会得善果,所以,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第三尊佛:供一切众生。
佛说,一切众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这里的一切众生,并非所指一切人,而是所指一切有情生命,若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这些都是未来的佛。
所以,在供佛时,不要忘了,还有身边需要我们帮助的其他生命,比如一只流浪猫,乃至一只蟑螂蚂蚁,这些都可能是未来的佛,我们一定要去帮助他们,不要去伤害他们。
这样做,也远远胜过你去烧香拜佛,因为佛告诉我们,福报是因果决定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所以,供佛,要选择最实在最触手可及的佛,先去供养,在身边的人,父母,以及其他与我们接触的生命,我们都帮助到的前提,再去供其他的佛,这才是供佛的正确顺序。
不要每天去寺庙磕头,每天对佛像磕头,却不知孝顺父母,却不懂得友善身边的人,却不懂得帮助其他众生。
上面就是有关于供这三尊佛的讲解了。我们通过上面的讲解,应该明白了供佛要先从身边父母亲人开始,不要舍近去求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