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台宗

"

天台宗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称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并于9世纪初被日本僧人最澄传到日本。天台宗学统自称有九祖: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章安大师)、智威、慧威、玄朗、湛然。另有以慧文禅师为初祖,或以智顗大师为初祖。智顗大师为慧思禅师之徒,承继中国南方的禅观,与北方三论宗的中观见,尊奉《妙法莲华经》,因此也被称为法华宗。

天台宗——最早的本土化的成熟佛教

天台宗——最早的本土化的成熟佛教

天台宗止观修行方法

修持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事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每天给自己几分钟时间,安静下来,检讨一天的所作所为。一星期之中,能有半天独处的机会,让身心安静下来,对工作做一整体的计画。一个月,乃至一年,能拨出几天的时间,实践止观法门,使我们的生命层次更上轨道。在生活中,不怕面对复杂、辛苦的事情,由于我们有了止观的功夫,就能转变心境,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或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修持止观法门,有无限的妙用,其方法有三:

天台宗止观修行方法

渐次止观: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有次第的引导行者,由浅而深,渐次进入禅定观心的阶次。归纳起来可分为五重次第:先皈依、持戒;其次修学禅定;再向上进入无漏道,脱离三界生死;又修慈悲门,以行菩萨道,同时不忘更修观法,破除空、假两边的执着,而证入实相无为道。

天台宗止观修行方法

不定止观是根据智者大师在南京瓦官寺所弘扬的《六妙门》而修习。“不定止观”不分别阶位,有时修顿、修渐,有时更前、更后,有时修真、修俗,或互浅互深,或兼事兼理,乃适应众生根器而开出的法门,但是仍然以数息观为最主要的方法。

天台宗止观修行方法

圆顿止观是《摩诃止观》所揭示的修持法门,最初以“实相”为止观的对象,随着解行用力,而到达始终不二、三谛圆融的境地。不同于渐次止观与不定止观的修法,是智者大师晚年在荆州玉泉寺所宣讲的实践法门,也是大师思想、体验最为成熟的著作。其修持的次第为:发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网、归大处等。此中所谓的修大行,主要的就是修学三昧,也就是天台另一种修持方法的四种三昧。

...查看更多
天台宗的发展

天台宗创始人智觊(538—597年),俗姓陈,18岁出家,聪明好学,23岁拜慧思为师。公元567年到金陵(今南京)。不久,开始讲《法华经》。智觊认为大乘佛教《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说众经中最重要的一部经。《法华经》全名叫《妙法莲花经》,是用美丽纯洁的莲花来比喻这部佛经的美妙。《法华经》认为人人都具有佛的本性,这是与生俱来的。

天台宗的发展

如果通过修行,克服各种贪欲,转迷为悟,人人都可以觉悟成佛。这是大乘佛教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把小乘佛教所追求的修行到阿罗汉的最高理想提升到成佛的境界。“大乘”和“小乘”是佛教两个重要派别。大乘佛教在公元1世纪时形成于印度,后来传入中国。“大乘”的中文意思是大的运载车辆或康庄大道。比喻修行者可以乘坐这辆巨大的车辆,从痛苦的人生中达到觉悟与解脱。大乘佛教把原始佛教和稍后形成的部派佛教贬为“小乘”。

天台宗的发展

大乘和小乘有很多不同处,主要的不同是:小乘佛教认为佛只有一位,就是释迦牟尼佛,除此再无其他的佛;大乘佛教认为人人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这种观点成就了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以及十方世界—东方、南方、西方、北方、西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无量多的佛;小乘佛教只求自我修行,最高目的是修成一个“阿罗汉”。

天台宗的发展

大乘佛教认为小乘佛教的最高目的—修成“阿罗汉”所追求的目标不高。因为“阿罗汉”之上还有菩萨和佛陀,佛弟子要把修行成佛作为最高追求目的。而且仅仅自我觉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以大慈大悲的精神去救度他人,让尽量多的众生—包括人类以外的生灵都能够觉悟,共同达到佛的境界。

...查看更多
天台宗与禅宗的区别

1、起源不同

(1)天台宗:

天台宗学统自称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该宗思想,虽称出自龙树,实则启蒙于北齐慧文。

天台宗与禅宗的区别

(2)禅宗:

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北宗神秀是以“坐禅观定法“为依归,渐进禅法,渐修菩提。所以称之为“渐悟”。南宗慧能大师是以“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依归。不拘泥”坐禅“”观定"与否即成佛道,所以称之为“顿悟”。

2、思想不同

(1)天台宗:

实相和止观,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实相渊源于南岳慧思。他建立“十如”(即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的诸法实相说。

天台宗与禅宗的区别

(2)禅宗:

禅宗思想体系的内涵、结构、核心来看禅宗的基调是以心性论为基点,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的心性学说,是一种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贯穿于禅宗心性学说、文化思想的本质内容是:自然——内在——超越。

3、宗教经典不同

(1)天台宗:

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旨,《大智度论》作指南,《大般涅槃经》为扶疏,《大般若经》为观法。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是该宗的根本典籍。

天台宗与禅宗的区别

(2)禅宗:

《六祖坛经》《五灯会元》等是禅宗的佛经。 《百丈清规》是禅宗的律。百丈禅师认为《瑜伽菩萨戒》和《璎珞菩萨戒本》虽属大乘,却是佛陀根据印度情况而制定的戒律,不便生搬硬套。他根据风情、地理、人士风俗等,博采大小乘戒律中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部份,制定出一部新的管理制度,这就是《百丈清规》。

...查看更多
天台宗的特点是什么

法华宗中国佛教宗派,又称天台宗。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称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并于9世纪初被日本僧人最澄传到日本。天台宗学统自称有九祖: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章安大师)、智威、慧威、玄朗、湛然。另有以慧文禅师为初祖,或以智顗大师为初祖。智顗大师为慧思禅师之徒,承继中国南方的禅观,与北方三论宗的中观见,尊奉《妙法莲华经》,因此也被称为法华宗。

天台宗的特点是什么

天台宗与禅宗、华严宗都是中国佛教大师为适应本民族文化而开创的,因此被称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三大佛教宗派。天台宗的最大特色在于“教观双美”。在汉传佛教大乘八宗之中,华严、法相、三论诸宗偏于教义理论的发挥;禅、净、律、密诸宗偏于观行实践的进取。天台宗讲究将“教观”两者发挥到极致并圆融一体。天台宗讲“真空妙有”,以其“真空”,所以了无一念一尘,法界无相,万物一体;因其“妙有”,所以森罗万象,头头安立,缘起三千,法界无碍。

天台宗的特点是什么

慧思在慧文的理论基础上发展了“一心三观”的理论:一切事物都由因缘所生,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这是观空;但虽然如此,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像貌,这是观假;然而空与假是同一的,此谓观中。在这个基础上智顗认为世上有3000种世间,但这3000种世间都出于一念心中,因此称之为“一念三千”。能将这一切都领会,那么人就达到了顿断三惑,圆证三智的境界。这是天台宗的中心思想。

天台宗的特点是什么

天台宗的宗旨是《妙法莲华经》,指南是《大智度论》、《法华玄义》和《法华文句》,扶疏是《大般涅盘经》,观法是《大般若经》。9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将此宗传到日本,在平安时代(784~1192),与真言宗并列发展,史称“平安二宗”。13世纪由此宗分出日莲宗。当今,日本天台本宗、日莲宗都很兴旺,而日莲宗在20世纪又分出几个新兴教派。

...查看更多
结语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大师为适应本民族文化而开创的,因此被称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三大佛教宗派之一。天台宗的最大特色在于“教观双美”。讲究将“教观”两者发挥到极致并圆融一体。天台宗讲“真空妙有”,以其“真空”,所以了无一念一尘,法界无相,万物一体;因其“妙有”,所以森罗万象,头头安立,缘起三千,法界无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