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戒

"

五戒是五条戒律或行为准则,是中国大乘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是一切佛教戒律的基础。中国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须受持。所有在家的佛教徒都要受持五戒,所以五戒也被称为在家戒。远离一切恶法,生长一切善法的基础,严持五戒,即为得一切戒的根本,证得一切无漏功德和圣果的所依处。

五戒——大乘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一切佛教戒律的基础

五戒——大乘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一切佛教戒律的基础

佛教五戒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都是听说过五戒,其实五戒是佛家的规矩,这些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学习和修行,但是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约束,是对自己的束缚,不愿意去遵守,其实就是不太明白五戒是什么以及五戒有什么意义?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五戒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五戒的内容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从表面上看起来,五戒只是消极的不作恶,而无积极向善的作用。其实不然,能够守持五戒,本身就是慈悲心的表现。所谓慈悲心,就是推己及人,对一切众生的同情悲悯之心,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为什么不杀生?就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愿意被人杀害,所以也就知道他人以及一切众生都不愿意被人杀害。为什么不偷盗?就是因为我们不愿意自己的财物被别人偷盗抢劫,所以我们也就会明白别人也不愿意被偷盗。为什么不邪淫?因为我们不忍看到自己的妻女姐妹被别人奸淫,所以知道人同此心,我们也不能邪淫。为什么不妄语?因为我们不希望被人欺骗、诽谤、咒骂,又怎么可以对别人妄语呢!为什么不饮酒?因为酒多乱性,一旦喝醉了,以上四条都难免控制的住,很容易犯戒,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来。

所以五戒在佛教经典中也被称为五大施,五戒能够持到底,绝不仅仅是消极的止恶,更应该做到行善,五戒拓展开来,不但不杀生,还要护生;不但不偷盗,还要行布施;其他三戒也是以此类推。为什么叫五大施呢?因为我们持五戒,也是为了施与一切众生的无畏惧心,让众生避免受到威胁。

目前的人类世界,人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有些人为了追求财色名利,什么事都干的出来,我们看新闻上就知道,每天都会有很多人间悲剧发生,而这些罪恶的类别,一般都不出杀盗淫妄的范围。虽然有世间的法律保障我们的权利,但法律只是在悲剧发生以后才会去制裁,却不能防患于未然。要杀人的、要盗抢的、要奸淫的、要骗人的,依然我行我素,该怎么样还怎么样,等他犯罪了,你再去制裁他,对于受害者来说,已经有点晚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说,自己不会受到杀盗淫妄等灾难的威胁,

佛教五戒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所以佛教提倡五戒是非常有意义的,只要有一个人受戒,这个社会就减少一份制造灾难的威胁,如果所有人都能持五戒,那我们的社会就是人间净土了。

因为我持不杀戒,所以别人不必害怕受到我的伤害;因为我持不偷盗戒,别人就不必担心我偷盗他的财物;因为我持不邪淫戒,别人就不会担心我奸淫他的亲属家眷;因为我持不妄语戒,人家就不必担心被我欺骗;因为我持不饮酒戒,别人也就不担心我会耍酒疯闹事。所以这五大戒,其实也是五种布施,可以令众生生无畏惧心。

五戒虽然只有五条,但要论其细则,却很复杂。五戒的毁犯,也有轻重之别,轻罪可以悔处,重罪不可悔除。五戒的杀盗淫妄四戒都有可悔与不可悔罪,只有饮酒一戒,即使犯了,也可以通过忏悔消除。前四戒属于性戒,无论世出世间法都是不允许的,只有饮酒戒是佛教独有的,是佛陀为了让弟子防患于未然而定的遮戒,在世间法来说,饮酒并不犯戒。

佛教五戒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以上就是对佛家五戒的内容是什么以及五戒的意义是什么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虽然五戒是戒律是会师兄的行为上有所约束,但是只要坚持下来是可以对师兄有很多好处的。

...查看更多
佛教五戒是什么?

现在学习佛经的师兄是越来越多的,我们也是清楚佛家也是有一定戒律,其实五戒就是其中基础,是可以帮助我们约束自己,让自己可以更好的修行。那你知道佛教中五戒是什么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五戒是什么?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条,需要全体佛教信徒都必须遵守。与佛教的其他戒条一样,五戒戒条的制定都是因为弟子在言行举止等方面违背了佛教教义的根本精神。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1、杀生戒:不单是不伤害人的性命,进而亦不得伤害畜生虫蚁的性命。不但戒直接的杀害,而且戒杀因杀缘;如渔猎者为直接杀害,而贩卖猎具渔网者亦为间接的助杀。

2、不偷盗:凡是他人没有给我们的,不可以自己去拿;学佛的人应该学习布施,怎可贪得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3、邪淫戒:佛门四众弟子,有出家在家之分,出家者根本戒淫,在家者只是戒邪淫。所谓邪淫,是指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及非时、非处的交合。此外凡足以为邪淫因缘的如舞榭歌场、娼寮妓院亦禁止涉足。

佛教五戒是什么?

4、妄语戒:就是说虚妄不实的话,包括挑拨离间的两舌、恶毒伤人的恶口、杂秽不正的绮语。不妄语就是要避免说假话,即不刻意夸大事实或掩盖实情,这样可以培养我们形成诚实守信的美德,获得他人的信任。

5、不饮酒:虽然明指为酒,但是凡能刺激神经,使人丧失理智、败坏德行的东西,诸如大麻、鸦片。

五戒中的前四戒,所禁戒的行为本质就是罪恶,因此称为性戒;不饮酒戒是佛教五戒的特色,酒的本质虽非罪恶,但是饮酒容易引起世人诽谤,或诱发其他的性罪,因此称为遮戒。 五戒不仅仅是佛教的专属,而是人类应该共同遵守的准则!

佛教五戒是什么?

以上就是对佛教中五戒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是对师兄有很大帮助的。都是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生活中也要遵守规矩,其实佛家也是这样的,一定要遵守其中的戒律,这样是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学习。

...查看更多
居士五戒注意什么

五戒是佛家的最基本的戒律,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约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只有我们一定要坚持五戒,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修行。在家居士也要遵守,那你知道居士五戒要注意什么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居士五戒注意什么

戒的本质就是自我约束。为什么要守戒啊?因为你守戒的话,你就可以自己约束自己,不做坏事,不做侵犯他人的事情。自我约束,完成自性身口意三业的清净,这就是守戒的本质,这就是人间的白话佛法。守戒之后,你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 我必须要怎么样”,要求自己不妄语,要求自己不斜银、不喝酒,你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1、梵文的“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自觉觉他,佛不但是自己觉悟了,

还要让人家去觉悟。一个人不但自己好,而且还能够帮助别人,这个人就是佛。你们现在坐在下面的很多人自己修的很好的,可是从来不知道出来帮助别人,这种人能够成佛吗?成佛的人就是自觉觉他。还有,佛是觉行圆满,觉就是自己能够感觉到自己所有的行为,包括思维、行为、语言,全部都是圆满的,这叫觉行圆满佛。

2、师父把“佛”的意思分开讲,大家理解之后,学佛就更容易了。

佛的意思首先是自觉,就是我们依止佛陀的教法,自己来修正自己的身心行为,一个人修正身心行为要靠自觉,一个人的进步都是靠自己,而不是靠别人,你们仅仅靠每周三来听一次师父上课是修不好的,你们要靠师父的引导,平时在家自己来修行,在生活中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就是使自己不能乱想,自己的行为不能乱来。其次,佛的意思是觉他。觉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度化他人,令他人对人间的一切有所觉悟,有所进步,哪怕就是一点点的进步,但自觉是必须的,觉他可以慢慢来。接下来佛的意思就是四个字“觉行圆满”,用白话来讲就是功果圆满,现在就叫功德圆满,功德圆满就是成佛了。

3、佛是功德圆满的,因为他的果出来全部都是圆满的。

那么师父问你们,佛的果出来都是圆满的,那么佛种的因会不会圆满?佛不造因,出来的果当然是圆满的。所以,皈依佛就是皈依觉。有弟子问师父:“师父,我们现在拜师是不是皈依佛?”师父说:“我们现在学的是佛法,拜的是观世音菩萨,那么我们皈依的是不是佛啊?”皈依佛门最重要的是要觉悟,师父问你们,你们觉悟了吗?所以,觉而不迷,才是真正的佛教。什么叫正教?正教就是觉而不迷。人是很可怜的,很容易走偏差,所以不能迷惑啊,人一旦迷惑了,就不会觉悟。

4、很多人学佛之后经常到佛堂、寺院去做义工,因为自己是佛教徒。

实际上,单单做义工,不代表你是一个佛教徒,你也可以说是一个清洁工,帮助做点善事,你今天在佛堂里、在寺庙中,你去做这种善事,实际上你的内心必须有佛。凡事都是有规则的,今天我们要想学佛,就要秉承佛法的教育,所以佛教里有一句话叫“依教奉行”,就是依照佛法的教育而行自己在人生的路。

5、那么,怎么样能够遵守佛法的教育呢?首先要守五戒。

师父今天重点给大家讲讲五戒。其实,也没有重点讲,师父觉得做人就应该守五戒,更别说学佛做人了。如果做人你都守不住五戒,那你就没有学佛成佛的根本,所以,学佛人必须要守五戒,五戒是学佛的基础。第一,不杀生,大家都做得到,但是有些人做不到,打蚊子、苍蝇、蟑螂都是杀 生,碰到蚂蚁要赶走,把蟑螂抓起来要放生,这些都是慈悲心的体现,因为当你的念头一起“我要打死它的时候”,你的心 就 存 在恶 念,这就是在造业。

6、第二,不偷盗。师父问你们,做一个人能够偷别人的东西吗?

最起码的,偷东西你就不是一个人了。说说看,人能够偷东西吗?师父的法 会都是几万人的,丢失的东西全部物归原主,因为学佛人守五戒不会偷东西。

7、佛法讲,在家居士叫戒斜银,出家人的要求更高。在家居士你可以跟异性接触,但是不能跟对方做出过分的某种行为。对于出家人来说是什么呢?就是离非正之行愿,就是你必须离开不正当的凡人的一切行为,守住自己的愿,这个要求更高,想都不能想,心都不敢动。对在家居士的要求已经是很低了,在家人可以接触异性,大家聊聊很开心,还可以用现代的方式发短信息相互联系,但是出家人想都不能想这些。

8、第四,不妄语。为什么师父现在对你们这些弟子要求这么严格?

居士五戒注意什么

你们只要在师父面前妄语,师父就会指出来,如果你们改正了,不妄语了,你们就会成为一个被人家尊敬的人。师父问你们,妄语是不是会被人家看不起?如果你回到家里吹个牛,被对方发现,对方恨不恨你?你们现在知道妄语的厉害了吧?学佛人不能随便乱讲话,要守住口业,不要讲不好的话,讲谎话的话会被人家看不起的。

9、第五,不饮酒,这点大家都做得到。

在座的师父的弟子,如果说守三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饮酒”的话,你们个个都能守。就是另外两个戒“不邪淫、不妄语”比较难以做到,你们要诚实一点,好好修。戒的本质就是自我约束。为什么要守戒啊?因为你守戒的话,你就可以自己约束自己,不做坏事,不做侵犯他人的事情。自我约束,完成自性身口意三业的清净,这就是守戒的本质,这就是人间的白话佛法。守戒之后,你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 我必须要怎么样”,要求自己不妄语,要求自己不邪淫、不喝酒,你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10、所以,守戒能够让你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伦理的基本德因,道德的因。

伦理是什么?爸爸就是爸爸,妈妈就是妈妈,孩子就是孩子,你要分得清楚,孩子在家里就不能做欺负爸爸妈妈等伦理不容的事情,就像人不能跟狗去做一些事情一样,这就是伦理。。因为监狱里的有些人犯错误是一时的,还有一些人性,他们看见这种人进来,非常愤恨,大家就会打这种人,这个人很快地就会被打死,因为他丧失了人性的伦理和道德,所以我们做事情不能不讲伦理、不能没有道德,因为这些道德和伦理是慈悲心的体现。

佛是功德圆满的,因为他的果出来全部都是圆满的。

所以,守戒能够让你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伦理的基本德因,道德的因。

居士五戒注意什么

以上就是对居士五戒要注意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当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佛家的戒律,因为这样是更好的帮助我们修行,是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功德。

...查看更多
普通人做到五戒有什么好处

佛经中是有很多的智慧的,经常的学习是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自在。同时佛教中也是有很多的戒律的,其中五戒就是最基本的,遵守五戒是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生活。那你知道普通人遵守五戒有什么好处吗?下面就一起看看吧!

普通人做到五戒有什么好处

很多人一听说佛教,就立马绕路,因为佛教中的东西感觉太唯心了。特别是一些清规戒律,感觉要实施起来太难做到了。很多中国人有个传统的思想,做人只要不越界就行了,虽然做不到最好,但是比差的也要强得多。这种中庸思想历史以来一直都在左右着我们去作出各种决定。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绝大多数人都自甘平庸,在人生的路途上,往上看看,比不上;往下看看,绰绰有余。这也就够了,既不出名,也不丢人。其实,佛教中的很多东西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而且,很多东西在现实的应用中是非常有道理的。今天,云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五戒,普通人能不能做到这五戒的问题。

在佛陀初期传法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成立宗教团体,照样有很多人得果位。那么这种情况其实也可以应用在一般人身上。也就是说根本就用不着去管皈依不皈依的问题。只要时时行善,用现代的一个语言,叫做充满“正能量”的去做人,不但对工作有进取精神,而且整个人显得朝气蓬勃,精神焕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就用五戒的原理来举例说明。

第一戒,不杀生。作为一般人来讲,杀生必须要做到“心狠手辣”。其实我们很多人平时都很善良,真的有很多人看到蚂蚁都忍不住跳着走,不想去踩死蚂蚁。这不是涉及佛教的慈悲心的问题,而是天生善良的人心肠就是比较软的。这样的人,你让他去杀鱼或者杀鸡,他根本是连菜刀都举不起来的。那么,这样不杀生有什么益处呢?首先这样的人是很善良的,他不忍心看到别人痛苦,所以,平时也很爱主动帮助别人。当这个人越来越善良的时候,看到别人痛苦的时候就越爱帮助人家。这是出自一种天性,而并非是某种信仰所驱使的。

作为礼仪之邦,我国从古到今有个礼尚往来的习惯。就是你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了,等我的困难那阵过去了,我肯定是要回报的。那么,平时爱帮助别人的人,多数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从另外一个角度,人们就会说,哎呀,这个人真是善有善报啊!都会羡慕他。其实,这种善报是因为平时自己的善行积累而成的一个结果而已。

第二戒,不偷盗。大家知道,偷盗本来就是一种非法行为。作为一个良民,也是必须做到这一点的。因为偷盗纯粹是想不劳而获,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一旦有了这种习惯,他的结果是非常可悲的。有句老话叫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做这种事情的,迟早会被发现的。而且,经常做偷盗的人,他的心总是虚的。甚至连做梦都是做的偷盗被抓的梦。所以,因为偷盗会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多数有偷盗习惯的人,相貌也会变得很差,眼神也躲躲闪闪的。我们讲人要幸福的去活着,而无忧无虑的生活离爱偷盗的人会变得很远。所以,不偷盗,心底里自然宽敞,那种幸福的感觉时时都会充满着你。

第三戒,不邪淫。其实这也是国家法律法规限定内的。不得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关系。用一句老话说得清楚点就是不伤风败俗。从各种案例中我们得知,人一旦做了这种事,内心其实是有愧疚的。也就是说心里一直不得安宁。中医讲心为一身主宰,心一旦偏了,那么病邪就很容易入侵身体了。同时,过度的邪淫也会导致身体素质变差。如果能守住这一点,心地自然很正。在《天龙八部》中,少林寺方丈玄慈因为破了色界,和叶二娘生了虚竹。最后被人揭破后,不得不以死谢罪。其实在他活着的时候,一直对叶二娘是有愧疚的。就是因为他破了邪淫这个戒律的原因。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一个人无论行事说话,都会显得很端正正直。更容易受到别人的信任与喜欢。因为人们普遍都是喜善恶恶的。

普通人做到五戒有什么好处

第四戒,不妄语。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平时如果不骗人,就更容易得到大家的信任。当然不妄语不是说的那种老实巴交,而是在说话时不欺骗别人。即使有些话很难出口,但是他会尽量的举例去说明事情的经过。一般平时不说假话的人嘴唇的唇形会生得非常好看,而且说出的话很有力度。比起平时没事爱唠唠叨叨的人来说,他一句话能顶别人十句甚至更多。这是因为他平时都将自己的“精气神”都尽量地保存着的原因。

站在中医的角度,随意乱说话或者多说话,很容易造成气虚。所以少说话对身体的直接益处就是很多的。而妄语说多了的人,别人对他就会像对待故事“狼来了”中的那个爱说谎的小孩子那样,上一次当两次当,人家肯定不会上第三次的当了。而不妄语的人,你说什么别人都会相信你的。所以不妄语在实际社交当中,都是很有用处的。

第五戒,不饮酒。饮酒作为一种文化,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但是,喝酒误事的范例也有很多。在当今社会里,很多人都有私家车,作为一个开车的人最好不要喝酒,这样至少能大大提高车内人的安全系数。同时,很多人喝酒容易乱说话,乱闹,这样就很不好。现在的聚会,不像古时候那样喜欢闹酒、灌酒。因为中国古代的饮料主流除了酒就是茶,在多数表达喜庆的时候就喜欢喝酒。所以,人们为了热闹,就进行闹酒。但是现在各种饮料品种多了去了,无论是喝什么饮料,别人也不会有意见的。因为喝饮料不会像喝酒那样醉酒闹事,所以,人身的安全系数比起喝酒的来要有保障得多。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能够做到这五戒的人,坚持到老了多数是德高望重的人。他的人格与修养,都会被人推崇与敬重。在任何地方,说话行事都会有一定的分量。也就是说,无论是居士还是普通俗人,对于这五戒的内容其实还是很容易做到的。我们如果将佛教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就会发现佛经其实也离不开我们的现实生活。甚至某些思想还能开启我们生活中的智慧,引导我们去充满正能量的幸福生活。

普通人做到五戒有什么好处

以上就是对普通人做到五戒有什么好处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其实不管是学不学佛如果坚持遵守五戒,都是对自己有很多好处的,是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生活,运气也是很好。

...查看更多
结语

戒是佛陀从大悲心中流露出来净化人身心的甘露,是佛弟子求得出离的根本保障。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中,以五戒通往人天的护照。五戒是做人的准则,若能受持五戒,则能保住人身不失。受持五戒,能远离修习善法的障难,具足增长善法的顺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