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为法

"

无为法佛教名词,梵文Asamskrta的意译,略称无为。与有为相对。指不依因缘和合而成的不生不灭、无来无去、非彼非此的绝对。原本是涅盘的异名。大乘佛教,尤其是中国佛教,以无为法为诸法之本体,与法性、真如等为同一含义。以法相唯识宗为代表。《杂阿含经》第890经,云何无为法?谓贪欲永尽,瞋恚、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无为法。

无为法——无因缘造作的理法

无为法——无因缘造作的理法

无为法是什么?有为法是什么?怎么用?

所谓“无为法”,即代表着宇宙真相,也就是事物的根本。

无为法是什么?有为法是什么?怎么用?

所谓“有为法”,即凡是以自己的意识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界定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和思想的准则的想法和做法就是有为法。

无为法是什么?有为法是什么?怎么用?

“登上山顶”这个过程是必然的结果,那么这就是无为法;但是A、B、C三人一起登山,A走的是南坡,用杆杖登上去的;B走的是北崖,用锤钉攀上去的;C走的是西壁,用爪犁爬上去的。

无为法是什么?有为法是什么?怎么用?

他们都登上了山顶,下来以后开始收徒弟,他们都以自己亲自爬上去的经历和工具教他们的弟子,都否定其他两人的做法,并不承认其他两人的成果,那么这些以自己经历为经验来传递的方法,就叫做“有为法”。

...查看更多
《金刚经》什么是无为法

我们都知道《金刚经》是三藏十二部大藏经中的经典,是般若经。般若经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对事相的辨析,揭示诸法的空性,和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智慧德相,也就是佛性。

《金刚经》什么是无为法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具有本来具足的这种佛性。

《金刚经》什么是无为法

佛性是亘古不变的,不因因缘而生,是绝对的,不是对立的,不是谁去创造了它,而是释迦牟尼佛佛、诸佛发现了它,证悟了它。

《金刚经》什么是无为法

佛性就像《心经》上讲的一样,特点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它无形无相,无善无恶,永恒存在,亘古不变,这就是佛性。佛性人人具足,本来存在,所以释迦摩尼说“即心即佛”,这就是“无为法”。

...查看更多
六种无为法是哪六种

(一)“虚空无为”。是用虚空来比喻我们的一真法界的空性。真如佛性量同虚空,没有妄想、没有杂染,尽管现一切相,起诸般妙用,而无丝毫住着,宛如虚空一样无所作为,故名虚空无为。这种无为,实际上是指我们用功修行,进入无修、无得、无证的境地,圆满了一真法界的神用。

(二)“择灭无为”。是以无漏之智选择相应的法门,断掉种种障碍,灭掉种种杂染,从而体现真理、证入菩提。此法是权教菩萨用的分断分证法,教下叫做“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证”,不像大乘圆顿菩萨是圆断圆证的。

六种无为法是哪六种

(三)“非择灭无为”。是指实教菩萨不用选择某种方法来分断无明,而是如实观照。就是观照法性本来寂灭、本来无为、本来如此,并不是选择某种法门,经过修炼,方变得无为的。所以,非择灭无为和上面的择灭无为是完全相反的。择灭无为是要选择某种佛法来修证,从而断掉诸种障碍、杂染,方证得无为。非择灭无为识得法性本来如此、本自寂灭、本来无为,完全不须选择某种法门来修证而成,故名“非择灭无为”。

(四)“不动无为”,是指功夫修到离开了三禅天、进入四禅天的境界后,没有欢喜、快乐等等来动摇其身心,而且水、风、火三灾对其也奈何不得,故名不动无为。它是小乘圣人所证得的有余涅槃。

六种无为法是哪六种

(五)“受想灭无为”。是四空天的无所有处。受想不行,通灭尽定,而不是无出、无入的大乘定,故名受想灭无为。受想灭无为和不动无为均属二乘人所证境。

(六)“真如无为”。是众生的理体、我人的佛性。它本来非真非妄,不变不易,法尔如此,故名真如。依相宗说来,要证这个真如妙体,须修三观:一是凡夫的遍计所执性。凡夫执着、追逐外境,昧却本来,认假作真,无所不要,无所不着,故为遍计所执。二是依它起性。因修观而明一切事物皆无自体,全是因缘合成,依靠它物而有。

六种无为法是哪六种

如草绳无有本体,依草而有,绳不可得,故空却诸相而证入本性。三是圆成实性,即真如佛性。这三观是相宗的实修方法。从“依它起”观空,了却“遍计所执”,即证入“圆成实性”。这一心三观也是很妙的方法。宗下是从八识起修,直截指示你认识真如本体,即八识之中本有之觉性,就是本觉,即《起信论》所说的真如门。认识了真如本体,还没有证到一心——清净法身。所以,还需绵密保任、除尽妄习,才能圆证菩提。

...查看更多
如何理解“无为法”

什么叫“无为法”呢?我们知道,很多老道也是讲“无为”的对不对?古代的人还说当个皇帝也要“无为而治”,才是很高明的,对不对?那我们佛法里面所说的“无为法”是咋回事呢?我们不能自己瞎琢磨,也不能去听老道的解释,我们得看看经论和祖师们的说法,我们先看一下窥基大师的解释,是这么说的。

如何理解“无为法”

言无为者,是前四位真实之性,故云识实性也。以六位心所,则识之相应;十一色法,乃识之所缘;不相应行,即识之分位,识是其体;是故总云识实性也。

如何理解“无为法”

而有六种,谓之无为者。为,作也,以前九十四种乃生灭之法,皆有造作故属有为。今此六法,寂寞冲虚,湛然常住,无所造作,故曰无为。

如何理解“无为法”

窥基大师说,什么是无为法呢,前面的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这四大类94个法都是有为法,那么无为法呢,是这些有为法的“真实之性”。我们前面讲过“四重出体”,最后一重叫做“摄相归性”,大家还记得吧?就是说,有为法是相,无为法是性,有为法终归是要破遣的,破遣之后才是真正的证诸法实性。这个相和性啊,其实还是一重假和实的关系,有为法相对于无为法来说,是假安立的虚妄分别的相,而无为法是真如实相,是真实的性。

...查看更多
结语

无为法以修持境界立论,分无为法为六种:虚空无为。指真如为显现空无的真理,真空寂灭,远离各种障碍,犹如虚空。择灭无为。指凭借无漏 智慧的简择力,断灭一切烦恼而证得真如。非择灭无为,简称“非择灭”。不动无为。指禅定进入色界第四静虑时,不为苦乐所动的实证境界。想受灭无为,又称“灭尽定无为”。真如无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