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欲

"

五欲,又名五妙欲、五妙色,即财、色、名、食、睡;系指染著色、声、香、味、触五境所引起的五种情欲,是人在世上都会有的五种欲望。佛说五欲,如犊恋母,是人的天性与本能。欲念如林,形体如树。树可成林,树非是林。要断欲,断的是念而非是身!放下心中的五欲,这才算是修行。我们要想在生活当中真正能做到看得破,放得下,心里不生一念贪著,每天的起心动念都能清楚明了,乃至于证得道果,就看我们怎样去付之于行动了。

五欲——财、色、名、食、睡5中欲望

五欲——财、色、名、食、睡5中欲望

佛学中的五欲

佛家所讲得五欲,分别是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当一个人能够真正地放下这些欲求,对待名利不去刻意地追求,随缘面对,对于物质上的享乐能够看破这是痛苦的根源,并逐渐地放下,那么身心就会自在安乐,内心清净所带来的安乐是殊胜美好的。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得到身心清净所带来的安乐!

佛学中的五欲

财欲是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金钱虽然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追求金钱的欲望太重那么就会变成做什么事情都要向金钱看齐,最终会变得嗜钱如命,成为金钱的奴隶。这样就没有生命的内涵可言。色欲就是对美色喜爱和占有,很多人认为这样快乐的源泉,其实这些人是没有看到色欲的本质,沉迷于色欲其实对一个人身体上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古时候的皇帝为什么大多都是多病短寿,其实这和行欲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观察生活中色欲心重的人,身体往往都是多病苦。所以色欲从究竟来说就是痛苦的根源。

佛学中的五欲

饮食欲就是对美食的贪求,追求各种山珍海味,但是病从口入,吃得越多那么这个人就容易生病,现在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纪得上了“三高”这种富贵病,这种病其实多半来源于自己的贪吃,所以饮食欲也会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名欲就是追求成名,使自己变得有影响力,虽然这在世俗人的眼里不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仔细想想一味地追求成名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安,一个人想成名就得竞争,这个竞争的过程就会带来内心的紧张和不安,所以说为了成名去争个你高我低的话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相反,把心放在增强自己的实力上面,是否能成名随缘对待,这样的心反而更容易得到快乐,更容易成功,一心追求成名就会使自己陷入烦恼和痛苦之中。

佛学中的五欲

睡眠欲就是贪睡,觉得躺在床上是一件很舒服的事,睡到太阳高升了还不起床,虽然偶尔一次对自身没什么多大的影响,如果变成一种习惯的话,往往就会养成懒得懈怠的毛病,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会失去跳跃的本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会充分利用晨早的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相反那些总是睡到很晚才起床的人,其实是在渐渐地堕落。

...查看更多
五欲六尘是什么意思

五欲六尘指佛教在日常修道所遇到的第一重魔障。五欲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大智度论》说:“五欲无利益,如狗啃骨头。”又说:“五欲如逆风举火把,风吹焚自身。”“诸欲乐甚少,忧苦毒甚多,为之失身命,如蛾赴灯火。”这都是说明五欲之于人,为害甚大。 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是能引起感官与心灵感觉、思维的对象,因为它们具有污染情识的作用,有如尘埃一般,所以称为“六尘”。

五欲六尘是什么意思

五欲,又名五妙欲、五妙色,即财、色、名、食、睡;系指染著色、声、香、味、触五境所引起的五种情欲,是人在世上都会有的五种欲望。众生为了短暂的欲乐,终日作五欲的奴隶,不得出离三界。少欲知足,才是幸福安乐之道。此五欲能破种种佛事,如箭害身,故以五箭喻之。

五欲六尘是什么意思

六尘:《俱舍论》卷一记载,色境有二种:显色和形色。显色指显现的颜色,有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暗等十二种。形色指物体的形状,有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等八种。《瑜伽师地论》卷一,在显色、形色之外,增加表色,使得色尘的分类更加完备。即凡是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种种动作形态,明显的表现于外,可以令人看见的,称为表色。

五欲六尘是什么意思

无论是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或是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都能令我们流转六道,不过它们之所以造成祸害,并不在于其自身的不净,而在于人心的愚痴无明、贪爱染着。好比拳头的本身是没有好坏的,但是用来打人,就是坏事,必须立刻阻止;用来搥背,就是好事,不妨多多益善。经云:“法非善恶,善恶是法。”所以我们每天生活在五欲六尘之中,应抱持一种不贪不拒的中道态度,时时返观自省。

...查看更多
该如何调伏自身的五欲

其实我们每一个修行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杂念是从哪里来,首先我们要懂得我们的杂念从何处来,才能去调伏我们的心,调伏好我们的心,我们的负能量就不存在了。因为心存杂念最主要的是在五欲中,你在五欲中你的杂念就会招来,把五欲修空了,把五欲理解透了,把贪嗔痴放下了,你的负能量就转成正能量,就可以调伏你自己的心。

该如何调伏自身的五欲

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欲望,有欲望就产生了很多的杂念,我们的五欲里有财、有色、有名、有食、有睡:财也是惹祸的根苗;色也是刮命的光刀;名,你在盼望着一种无形的东西,那你就会招来烦恼;食,那种贪婪是永无止尽的;睡,大活人能睡成死人。把自己的信心,把自己的一切都在欲望中生存,不贪就嗔,不嗔就痴,那你的心就无法调伏。最主要是在你的欲望中来,我们知道在某些方面,你求正的东西,正能量的东西是求不得,但是你招负面的东西,一招就来。

该如何调伏自身的五欲

心存杂念就是妄想妄念,妄想妄念太多,妄想妄念超越了自己,这样你就调伏不了自己的心,你任何事情都会想到不好的。其实没有什么好与坏之分,只是你看待的角度不同,你们每一个人都认为小我是对的,小我发自于自身,小我是一种贪婪,修行的人破不了我执,你就不要去修行。那你的小我还是依然存在,因为你带来了很多从某一道上过来的习性,这种习性是无法让你改变的,那就是小我的存在,你认为你一切都是对的时候,其实已经错得很远很远了。

该如何调伏自身的五欲

一切皆由心造,我们每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心,要看住自己的心,要明白自己的心,你所追逐的、你所要求的已经超出了你自身的能量,就像我们在旋转中在转圈的游戏一样,你已经超出了它的旋转力,你就脱离主轴,那你就会被分离出去。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就可以调伏自己的心,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正能量存在,你不要万事想到坏的,其实事情有好就有坏、有正就有邪、有正面就有背面、有对面就有相对应的面,这叫平衡。如果每个人都认为一成不变就是对的,世间将不会存在了,所以心存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正常的,只是你怎样去调伏这些杂念,去改善这些杂念,就是把你的妄想、把你的欲望看得越来越淡,你就可以调伏了。

...查看更多
五欲的过患

世间的人,大家都有种种的追求,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对五欲的放纵、追逐,能够得到短暂的快乐;对佛法的希求和实践,能够得到永久的、究竟的快乐。世间上的人拥有很多的财富,固然可以带来快乐,但有时候钱也会引发很多灾祸。常常听到一句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财富也常常会给人带来许多不幸和难以预料的痛苦,它不能跟佛法相比。

五欲的过患

美色更是我们学佛修道的障碍。世间上的人,很多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都是因为美色引起的。美色不仅仅会给自己,也会给别人带来麻烦,甚至还会引发许多无谓的烦恼和非常深重的痛苦,使人难以自拔。这也就是说,财也好、色也好,它里面包藏的痛苦和不幸,普通不学佛的人是难以看到的。名誉也是如此 ——“誉之所至,谤亦随之”。常言道,爬得高,跌得重。那么这种对于世间浮名的一种贪着、追求,也是我们修道中非常大的障碍。

五欲的过患

五欲里面的第四个欲望 ——食。现在人们对饮食、对食品很讲究,吃的东西比过去要丰富许多倍,可惜现在人的病比过去也要多很多倍。常言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人吃了很多自己的肠胃消化不了的东西,吃了很多本来都不是我们人需要吃的东西,就会生病。睡眠也是一种很深重的欲望,有些人没有事情的时候,就常常想去睡觉,人常说“好吃懒做”。有人以为我们睡眠没什么过失,也不会有什么错。表面看起来,睡眠好像没有什么问题,而实际上对自己来说,损失很大。因为我们不知不觉把这些时间浪费掉,并且养成了一个懒惰的习惯。

五欲的过患

由此说来,世间普遍所认为的五种欲乐,他们虽然表面能带给人一点点的快乐,而实际上给人带来的痛苦更多、痛苦更大、痛苦更深。种种的勤劳、种种的追求所得到的一点点快乐,里面也包含着危害自己身心健康的因素。千百年来,所有的圣贤 ——世间的圣贤和佛门的圣贤、佛菩萨,都告诉我们:这五种欲乐对自己的身家性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有危害,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好好地加以疏导。

...查看更多
结语

五欲中的财欲∶就是希望得到世间财宝。色欲∶就是世间的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名欲∶就是世间的声名。人由声名而能显荣耀,故贪求恋著而不知止息。食欲∶就是世间珍馐美味。睡欲∶就是懈怠昏沉。指不知时节,怠惰放纵,乐著睡眠而无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