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积佛

"

香积佛是上方众香世界的佛陀,又称香台佛。众香国的香气,在十方世界的香气之中,是第一微妙殊胜的。在此佛土中并以香作楼阁。及步道、庭园等一切建筑,甚至连食物也是以香所成,他们所食的香气,同流十方无量世界。而香积佛更是以众香来说法,国中的菩萨坐在香树下闻诸妙香,即具足一切功德

香积佛——上方众香世界的佛陀

香积佛——上方众香世界的佛陀

香积佛之缘起_入不二法门

香积佛之缘起_入不二法门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香积佛的,香积佛是上方众香世界的佛陀,又称香台佛。而且很多的法师都是开示过香积佛的,我们若是想要了解香积佛的话,我们是可以看一看法师开示的内容。

今天所要讲的子题为:“香积佛之缘起”。上一集已说明文殊师利菩萨与维摩诘居士的入不二法门,接下来这一品,是叙述香积佛的缘起,其经文如下:

于是舍利弗心念:“日时欲至,此诸菩萨当于何食?”时维摩诘知其意而语言:“佛说八解脱,仁者受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若欲食者,且待须臾,当令汝得未曾有食。”

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以神通力示诸大众: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时彼佛与诸菩萨方共坐食;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供养彼佛及诸菩萨;此诸大众莫不目见,

时维摩诘问众菩萨言:“诸仁者! 谁能致彼佛饭?”以文殊师利威神力故咸皆默然,维摩诘言:“仁!此大众, 无乃可耻?”文殊师利曰:“如佛所言,勿轻未学。”(《维摩诘经讲记》卷3)

说明如下:当 文殊师利菩萨赞叹 维摩诘居士入不二法门以后,已经接近中午了,肚子也饿了,舍利弗心里想着:“已经快接近中午了,看来 维摩诘居士没有准备午饭的样子,不知道这些菩萨们要在哪里吃饭呢?”舍利弗动了这样的念头以后,维摩诘居士知道了,就跟 舍利弗说:“舍利弗!佛教导你八解脱,你也如实地奉行,难道你现在要把吃饭的念头,夹杂在这里头而来听法吗?且稍待一会儿,我就会让你吃到从来没有吃过的饮食。”

于是 维摩诘居士进入了三昧,发起了大神通,让与会的大众们看见上方超过四十二恒河沙数的佛土,有一佛土名为众香,这个众香世界有一尊佛,名为 香积佛,他们那里的时间也正好是中午了。这个国土的香气,与十方诸佛世界里的香气来作比较,是最为殊胜的。这个国土是听不到声闻与辟支佛的名号,那里的佛弟子们都是清净的大菩萨们,香积佛正在为他们说法。又,这个国土的所有建筑都是用香木做成的,其经行及庭园的地方都是香的,而且吃的食物的香气也是遍布十方世界,当 香积佛与诸大菩萨们吃饭时,其国土中有许多的天子们,名号皆为香严,他们都发起了无上正等正觉心,来供养 香积佛及诸大菩萨们。像这样的场景,为娑婆世界的舍利弗等菩萨们看见了。

于是 维摩诘居士问在场的大众们:“诸位仁者!你们有谁能够去众香世界,向 香积佛致问以及取一钵香饭回来?”文殊师利菩萨用威神之力让在场的菩萨们默然不语。维摩诘居士答:“仁者啊!你们这样子不是太可耻了吗?”文殊师利菩萨回答:“如佛所说,不要随便轻视还没有学法的人。”于是 文殊师利菩萨与 维摩诘居士,两人正在演双簧,大众不知,只好让他们两个人继续一搭一唱的,其经文如下:

于是维摩诘不起于座,居众会前化作菩萨,相好光明、威德殊胜蔽于众会;而告之曰:“汝往上方界分,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与诸菩萨方共坐食。汝往到彼,如我辞曰:‘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愿得世尊所食之余,当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

说明如下:于是 维摩诘居士不起于座,于大众前化现出一尊菩萨,这位化菩萨有种种相好、光明及威德,超过在场的菩萨们,维摩诘居士对这尊化菩萨说:“你往上方世界,经过四十二恒河沙数的佛国世界,有一佛土名为众香,其国有佛号 香积佛,正与诸菩萨们准备吃饭。你到那边,依照我交代你的话而说:‘维摩诘顶礼世尊足下,以无量的恭敬心向佛问讯。请问 香积佛,您的起居是不是很和顺轻利?是不是少病、少烦恼?气力具足否?身心平安否?希望能得到世尊所吃剩下的饭,维摩诘将以此在娑婆世界作布施、作佛事,令娑婆世界中,乐于小法的人都可以弘扬大乘法,并藉此机会,使您的名声普闻于十方世界。’”

在这段经文当中,告诉大众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且这件事在《大般若经》等经曾开示过,那就是菩萨向佛问讯时,一定要向佛禀白:“世尊少病少恼不? 起居轻利不?气力调和不?安乐住不?世事可忍不?众生易度不?”而不是像现在佛教界,用手印来向佛问讯。而这个手印,根本不是 世尊所开示的手印,而是邪淫外道用暗示的方法所创造出来的,本身就是不清净,以此来蒙骗众生。

像这样子用不清净的手印来向佛问讯,不是身为佛弟子们应有的心行。也因为这样的缘故,正觉同修会早已经不用此手印问讯,改用法界定印来向佛问讯,也就是面对佛菩萨像,双手合十立在胸前及弯腰,这时右手放在左手之上,二拇指相接而不翘起。起身后改为双手合十立在眉间,待双手放下时,双手在胸前以合十的相貌出现。

又,这位化菩萨接到 维摩诘居士的指示,就往众香国土去面见 香积佛,其经文如下:

时化菩萨即于会前升于上方,举众皆见其去到众香界、礼彼佛足。又闻其言:“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愿得 世尊所食之余,欲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使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 如来名声普闻。”

彼诸大士见化菩萨,叹未曾有:“今此上人从何所来?娑婆世界为在何许?云何名为乐小法者?”即以问佛,佛告之曰:“下方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于五浊恶世,为乐小法众生敷演道、教。彼有菩萨名维摩诘,住不可思议解脱;为诸菩萨说法,故遣化来,称扬我名、并赞此土,令彼菩萨增益功德。”彼菩萨言:“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无畏,神足若斯!”佛言:“甚大!一切十方皆遣化往,施作佛事,饶益众生。”

说明如下:维摩诘居士交代了以后,这位化菩萨就在众菩萨面前,往上方去了。由于 维摩诘居士的威神之力的缘故,让大众看见化菩萨来到了众香国土,以及礼拜 香积佛足,并听到这位化菩萨说:“维摩诘顶礼 世尊足下,以无量的恭敬心向佛问讯。请问 香积佛,您的起居是不是很和顺轻利呢?是不是少病、少烦恼呢?气力是不是很具足呢?身心是否平安呢?希望能得到 世尊所吃剩下的饭,维摩诘将以此在娑婆世界作布施、作佛事,令娑婆世界中乐于小法的人,都可以弘扬大乘法,并藉此机会,使您的名声普闻于十方世界。”

香积佛之缘起_入不二法门

这时香积国的菩萨们看到这位化菩萨非常庄严,都赞叹说:“如今这位上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娑婆世界又究竟在哪里?他所说乐于小法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诸菩萨就以这件事请示 香积佛。香积佛则告诉菩萨们:“从我们这个世界往下方去,经过四十二恒河沙世界,有一世界名为堪忍世界,其国有佛,名为 释迦牟尼佛,正在说法。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中,正为乐于小法的众生们开敷演说修行之道、教与理。那里有一位菩萨,名叫 维摩诘,住于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中。他为了向声闻及菩萨说法,特别派遣了这位化菩萨来到这里,称扬我的名号,并且赞叹我的国土庄严,就是为了让堪忍世界的菩萨们增益功德。”

众香国的菩萨们向 佛禀白:“维摩诘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竟然可以变化出这么庄严的菩萨来?他的功德力、大无畏及神足实在很伟大,所以才敢来这里向佛要香饭带回娑婆世界。”香积佛回答:“这位 维摩诘菩萨的功德力、大无畏及神足真的很伟大。不仅派遣化菩萨来到众香国,而且也经常派遣化菩萨到十方佛世界。”

这段经文已经告诉大众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上人”这个名号,不是随便任何人可以称呼的,只有佛才有资格称呼。为什么?因为 维摩诘居士是 金粟如来化现的,祂为了度化众生,与 释迦牟尼佛正在合演一场无生大戏,因而有了这一本《维摩结所说经》的出现。既然这位化菩萨是 金栗如来所化现的,表示只有佛才能称为“上人”。在佛门中,如果有人以上人自居,却是我见未断,连菩萨最基本的明心见性也没有,更不用说有佛的果德了!像这样以上人名号自居的人,名为大妄语人。如果生前不赶快公开忏悔,未来所受的果报,乃是久劫、尤重、纯苦的果报,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的。

这些菩萨们听闻了 香积佛的开示以后,想要去娑婆世界供养 释迦牟尼佛、维摩诘居士及菩萨们,于是向 香积佛请示,其经文如下:

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满香饭与化菩萨。时彼九百万菩萨俱发声言:“我欲诣娑婆世界供养释迦牟尼佛,并欲见维摩诘等诸菩萨众。”佛言:“可往。摄汝身香,无令彼诸众生起惑着心。又当舍汝本形,勿使彼国求菩萨者而自鄙耻。又汝于彼莫怀轻贱而作碍想,所以者何?十方国土皆如虚空。又诸佛为欲化诸乐小法者,不尽现其清净土耳。”

说明如下:于是 香积佛拿了一个众香钵,盛满了香饭,交给了这位化菩萨。这时众香国有九百万菩萨一起出声向佛禀白:“我们想要去娑婆世界去供养释迦牟尼佛,并且见一见维摩诘及诸菩萨们。”香积佛说:“你们可以去娑婆世界,供养 释迦牟尼佛、维摩诘及诸菩萨们,但是你们要把身上的香气收藏起来,免得那里的众生闻到你们身上的香气,起了疑惑而生起了贪着心,而且你们也要将庄严的相貌收起来,以免那边的菩萨们见了以后产生了相形见绌的心理。又你们千万不要对那里的菩萨生起了轻视心,好像什么事都有障碍似的。为什么?因为十方国土其实都是无常变异,犹如虚空一样,而且十方诸佛为了想要度化乐于小法的众生,并没有把祂的清净的国土显现出来。”

这里告诉大众一件事,那就是诸佛的净土都是清净的,只因为 释迦牟尼佛的悲愿非常深重,以及娑婆世界的众生不清净,释迦世尊为了度化娑婆世界的众生,故意掩盖祂自己的清净国土、故意示现为污秽不净的世界,也因为这样子,身为佛弟子们,应该要知恩、报恩,应该要发菩提心来行菩萨道,不仅自己要成就佛道,而且也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成就佛道。

菩萨们听闻了 香积佛的开示以后,把自己身上的香气、庄严相貌收藏起来,欲往娑婆世界,供养 释迦牟尼佛、维摩诘及诸菩萨们,其经文如下:

时化菩萨既受钵饭,与彼九百万菩萨俱,承佛威神及维摩诘力,于彼世界忽然不现,须臾之间至维摩诘舍。时维摩诘即化作九百万师子之座,严好如前,诸菩萨皆坐其上;是化菩萨以满钵香饭与维摩诘,饭香普熏毘耶离城及三千大千世界。

时毘耶离婆罗门、居士等,闻是香气、身意快然,叹未曾有;于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诘舍,见其室中菩萨甚多,诸师子座高广严好;皆大欢喜,礼众菩萨及大弟子,却住一面。诸地神、虚空神及欲、色界诸天,闻此香气亦皆来入维摩诘舍。

说明如下:这时化菩萨接受了 香积佛满钵的香饭,与众香国的九百万菩萨们,依靠着 香积佛与维摩诘的威神之力,于众香国消失不见了,须臾之间,就到了 维摩诘居士的舍宅中。这时候的 维摩诘居士看见他们来了,就化现了九百万个狮子座,如同前面所说的一样高广庄严,这些菩萨也就上座了。维摩诘居士所化现的菩萨,就将满钵的香饭交给 维摩诘居士,而这一钵饭的香味普熏毘耶离城以及整个三千大千世界。

这时候,毘耶离城的婆罗门及居士们,都闻到这个香气,身心都觉得非常舒畅,赞叹这样的香气是他们从来没有闻过的,也知道这些香气是从 维摩诘舍宅中发出的。于是名为月盖的长者子,与八万四千人一起来到 维摩诘居士的舍宅,看见诸菩萨的狮子座高广庄严,所以大家都很欢喜,于是礼拜这些菩萨们及 释迦世尊的十大声闻弟子。礼拜好了,就退下来,住于一边。不仅如此,许多的地神、虚空神,欲界及色界诸天也闻到这些香气而来到 维摩诘居士的舍宅中。

在这里曾谈到地神,因此有必要以简单的方式来说明一下。凡是有房舍的地方,就一定有地神存在,也就是民间所称呼的地基主,所以民间有很多人每逢初二、十六,就在家里后门供养祭拜。他们以闻香为食,只要有人祭拜等,他们就有香气可闻,就不会肚子饿,除非这个房舍没有人居住,他们就会饿着。又没有房舍的地方,就会有山神,或者在田野中的某个区域,享受福德而成为那个地方的地神。

香积佛之缘起_入不二法门

上面就是有关于法师开示的香积佛之缘起了。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仪轨来修行,而且我们要记得在念诵完佛经或者是做善事之后一定要进行回向。

...查看更多
「南无香积佛」香世界,无恶臭

「南无香积佛」香世界,无恶臭

可能有的师兄是没有听说过香积佛的,不过没关系,今天我们介绍的就是香积佛。上方众香世界有一佛名号「香积」。又作「香台」。香积佛以「闻香」修行,以「香」为饭,众香国诸佛以众香盛满香积供养大众。香积佛是上方众香世界的佛陀,又称香台佛。

一、上方众香世界

《维摩诘所说经》卷下《香积佛品十》记载,香积佛居住在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土之外的众香国,国中无有声闻辟支佛名,惟有清净大菩萨众。

众香国的香气,在十方世界的香气之中,是第一微妙殊胜的。在此佛土中并以香作楼阁。及步道、庭园等一切建筑,甚至连食物也是以香所成,他们所食的香气,同流十方无量世界。而香积佛更是以众香来说法,国中的菩萨坐在香树下闻诸妙香,即具足一切功德。

「南无香积佛」香世界,无恶臭

二、为什么介绍众香世界

文殊与维摩辩论,时间已晚。舍利弗肚饥,担心“此诸菩萨,当于何食?”维摩知其意,现“神通力”,作化菩萨,借饭香积佛,香味“普熏毗耶离城及三千大千世界”,故而又名“请饭香土”。

那么多净土只借吃众香世界,是因为香吃是众菩萨的吃粮,而众香世界的香吃在十方世界的香气之中,是第一微妙殊胜的。

「南无香积佛」香世界,无恶臭

上面就是有关于南无香积佛的介绍了。现在的很多师兄都是在修行佛法的,我们若是想要学习佛法的话一定要特别认真恭敬,而且我们也是可以和师兄们一起修行的。

...查看更多
香积佛如何说法 [南怀瑾]

香积佛如何说法 [南怀瑾]

可能有的师兄是没有听说过香积佛的,其实香积佛是上方众香世界的佛陀,又称香台佛。《维摩诘所说经》卷下《香积佛品》记载,香积佛居住在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土之外的众香国,国中无有声闻辟支佛名,惟有清净大菩萨众。而且南怀瑾大师开示过香积佛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法师开示内容。

“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现在饭吃完了,维摩居士就向上方众香国来的大菩萨们提问,香积佛是怎么说法的?

“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此处这个“土”字,照旧式读法要念成“度”,过去的佛经,在这个土字的右上角加上一点,表示与土的读音不同。现在人不明白,仍然读土,唉,老土就老土吧!

大菩萨们说,我们那边讲佛法不用文字,也不用嘴说,也不用经本,修法就用鼻观(这个观是观想之义,要读“灌”音)。香积佛国土是用鼻观修法,闻香味就可以悟道。大菩萨在那儿是坐在树下打坐,闻到树的香味,就可以成就,得到功德成就三昧,同时也具足菩萨所有功德。

我们学佛第一步是修功德和福德,福德不具足,智慧不会发起,智慧不发起,没有办法证得菩提。大家想悟道的念头,都是妄想,连一点善行都没有,何况是福德!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发起大慈悲、利他的心理和行为,成就功德,智慧圆满,才能开悟成佛。

香积佛如何说法 [南怀瑾]

上方香积佛世界的修法,与娑婆世界不同,他们是用鼻观闻香而得成就,各个佛国土的修法,都是一门深入。娑婆世界的众生因为业力重,烦恼多,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对这个世界特别慈悲,说了八万四千方便的**。

六根修持都可以成道,譬如念佛是用意根来念,念出声音的是用舌根,观音**用耳根等等。而鼻观是用闻香味来修,我们这个世界在佛前点香,不过我个人不大赞成烧香。佛经上讲香,有烧香、末香、涂香等好多种,烧香会污染空气,同抽烟一样。

现在有的香是用香水的香做的,这也不好,打坐闻了容易动邪念(这邪念不一定是指男女之间的邪念),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魔障。真正的香,以学密宗的人来讲,只有檀香。檀香木出在热带和温带,印度很多,价格比较贵。

至于中国有没有因香味悟道的人?有的,就是宋朝诗人黄山谷,他用功参禅多年,都没有悟道,有一天他问师父,希望给他一个简单扼要悟道的方法。他也是起偷心,偷巧的心理,他的师父是黄龙晦堂禅师,在江西庐山的庙子。晦堂禅师就问他,你念过《论语》没有?这句话今天听听无所谓,在当时却是非常侮辱人的,古代小孩子六岁就要会背《论语》。黄山谷学问那么好,这样问等于是问博士学位的人,有没有读过幼儿园的书,真难堪极了。黄山谷答,读过的。

晦堂禅师就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论语》上记载,有一天孔子告诉他身旁几个学生,你们这几个年轻人,以为我还留了一手吗?我什么秘密都没有保留啊!你们怎么还不懂呢?

晦堂禅师引用这句话,就是在骂黄山谷。黄山谷听了还是茫然,但是我们晓得他这时候心里一定不好受,这样一位文豪名士被人如此骂。晦堂禅师看他不懂,就拂袖向山门外走了,黄山谷就跟在后面走,当时是秋天,桂花盛开。

讲到桂花,我的习气妄想又来了。当年我这个浙江人去了四川成都,在秋天时,我们最喜欢去成都四十里外的新都县。新都有一个湖叫桂湖,湖旁还有个禅宗大丛林叫宝光寺。到了那里是荷花千朵桂千株的景象,一路都是桂花香味,这种境界现在都成了梦中事了。

讲回到黄山谷,他跟着师父走了一段路,晦堂禅师忽然回头问他:“闻木樨花香么?”你闻到了桂花香吗?黄山谷答:“闻。”晦堂禅师说:“吾无隐乎尔。”黄山谷当时就开悟了。这是有名的公案,黄山谷闻木樨而悟道。

当然上面这段公案,黄山谷只是破了初关而已,后面还有事的。我们引用来说明香积佛国闻香味而悟道的道理,不是用文字说法。我过去有一位朋友,他打坐非要点檀香不能入定,我就笑他是众香国人,犯了戒被打下来的。

香积佛如何说法 [南怀瑾]

上面就是有关于南怀瑾大师开示的香积佛了。我们平时也是可以在家中供佛的,在家中供佛的话是有很多的好处的,比如是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很大的功德。

...查看更多
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点滴言

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点滴言

其实香积佛是上方众香世界的佛陀,又称香台佛。《维摩诘所说经》卷下《香积佛品》记载,香积佛居住在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土之外的众香国,国中无有声闻辟支佛名,惟有清净大菩萨众。

壹、前言

香积佛品中了解香积佛国及娑婆世界特色,同时介绍本师佛、香积如来、维摩诘等佛菩萨。

贰、佛国简介

维摩诘在此品中介绍佛国净土之一的香积佛国,其中说明佛国是以香饭来修行,此佛国净土的天人和菩萨们也不了解维摩诘及娑婆世界,所以在香积佛品内的香积如来同时也介绍了本师佛、娑婆世界及维摩诘大士。详细请看A、B两文,由此两文可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土。在香积佛品问「诸菩萨当于何食」?香积佛以「闻香」修行,以「香」为饭,修行果位高低以「香」浓淡来区分,至开悟时,香味会淡到「无」的境界,此处修行者因执着「香」、执着「优良」、「好的」而入此国土,须破此执着即可开悟。同时可以用香味行菩萨道,做佛事以渡众生执着。

佛国:香积佛国

佛土:香积佛土

地点:过四十二恒沙佛土

参、特色

一、此佛土之香气为世界人天第一。

二、此佛国内没有声闻、辟支佛,只有清净大菩萨众,佛在此向大菩萨们说法,此佛国内有香积如来、香积佛、香积菩萨及香严天人。

三、国土以香做楼阁,经行香地,满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

四、彼佛与诸菩萨共坐食,有诸天子号香严天子,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五、此佛土的天人会用香饭供养佛及菩萨。

肆、修行方式:

一、「无文字说,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也就是说此香积佛土没有文字,以各种香令天人入修行次第行列中。

二、「菩萨们各坐香树下闻妙香及获得一切德藏三昧。」得三昧者即具足功德。功德是指善种中可以开悟现性的智慧。

三、「凡声闻未发大乘者,若食此香饭者,若入正位者,香气乃消,已入正位,食此香饭得心解脱然后乃消。」心解脱的方式最后香气要消失(不执着)的意思。

四、「『香饭』特色如药,各上昧服者,身清净五毒灭然后香乃消。」此香饭为灭除一切烦恼毒。

五、「香饭如药可以消五毒业障。」「香饭」香气可达七日之久,然后乃消,此处指达七识之处。

伍、结论:

诸菩萨由此知香饭也能作佛事,所以阿难白佛曰:「未曾有也,如此香饭能做佛事」除此方法以外,在菩萨行中介绍各种方法以行佛事。「化作菩萨」及「时化菩萨」都用禅定力到众香界礼佛,知此处相好光明,威德殊胜,而且叹不曾看过用此种方式渡生。于是问,「今此上人,从何而来,娑婆世界为在何许?以何名为乐小法者?即以问佛。」「又问维摩诘上人来自何处?娑婆又在何处?为何说传的是乐小法者,又为何乐在小法中?详细列于后面。」

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点滴言

A、介绍佛土:娑婆世界佛土。

地点:下方度如四十恒河沙佛土。

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负责教化此处众生,此处五浊恶世为乐小法众生敷演道教。

特色:

一、「释迦佛为众生说刚强语以调伏之,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本师佛强调娑婆世界人性用刚强语来教化,所以可以用「苦」来入修行的行列中。

二、「释迦佛隐其无量自在之力,乃以贫所乐法度脱众生。」娑婆世界众生因为贫苦,所以示现贫苦来渡生。

三、「用十善法度生其他净土没有用此方法。」娑婆世界用十善法来使「心」跑入正道。此十善法如下:

布施摄贫穷。净戒摄毁禁。忍辱摄瞋恚。精进摄懈怠。禅定摄乱意。智慧摄愚痴。说除难法度八难者。大乘法度乐小乘者。以诸善根济无德者。常以四摄法成就众生。

四、菩萨成就八法(行无疮疣,生于净土)

(一)饶益众生而不望报。

(二)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

(三)所作功德尽以施之。

(四)等心众生谦下无碍,于诸菩萨视之如佛。

(五)所未闻经,闻之不疑。

(六)不与声闻而相违背。

(七)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

(八)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恒以一心求诸功德。

以上八种行为是一位行菩萨道修行者要遵守的守则,行事要以此八种心态来警惕自己的行为,定可超脱自己。香积如来慈悲众生,由下列行为可以看出,我们娑婆世界的修行者应当自省。

一、香积如来以众香?盛满香饭与化菩萨,香积国九百万菩萨供养释迦摩尼佛,并见维摩诘及诸菩萨众,香积如来慈悲众生,特别嘱付香积诸菩萨要舍汝本形,勿使彼国求菩萨者而自鄙耻,又汝于彼莫怀轻贱而作碍想,摄汝身香担心令众生起惑着心。强调诸佛为欲化诸乐小法者,不尽现其清净土形状,以免引起惑心及障碍。

二、由香积如来介绍了本师佛在娑婆世界的渡生方式。

三、娑婆世界是非常不好的世界(大家可参考经文),更要切记在五浊恶世仍要渡生。因此中众生有各种层次的心,故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人心难测,愿在佛国中承受那份宁静,不愿到娑婆世界。

现在来看维摩诘在香积佛国介绍娑婆世界:

一、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此段说明愚人不明而昏沈。

二、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是口邪行,是口邪行报,是意邪行,是意邪行报,是杀生是杀生报,是不与取,是不与取报。是邪淫是邪淫报。是妄语,是妄语报,是两舌是两舌报,是恶口是恶口报,是无义语是无义语报,是贪嫉是贪嫉报,是嗔脑是嗔脑报,是邪见是邪见报。是悭吝是悭吝报,是毁戒是毁戒报,是嗔恶是嗔恶报,是懈怠是懈怠报,是意乱是意乱报,是愚痴是愚痴报。各种因果报应如是说维摩诘,怎可不慎。

三、「是结戒,是持戒,是犯戒,是应作」,不论哪一种结果都是自己不守戒引起。

四、「是障碍是不障碍。是得罪是离罪。是净是垢。是有漏是无漏。是邪行是正道。是有为是无为。是世间是涅槃。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驭其心乃可调伏。譬如象马顽悷不调,加诸楚毒乃至彻骨然后调伏。」

B:香积佛介绍大士

「果位已达住不可思议解脱」,「能为诸菩萨说法」,其在娑婆世界「称扬香积佛土」使娑婆世界诸菩萨相信,能增益功德,此德力无畏,神足若斯,一切十方,皆还化往,施作佛事,饶益众生,十方国土皆如虚空。由此知大士的渡众,行菩萨道的能力是不可思议。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点滴言

读香积佛品的功德:

「维摩诘、文殊师利于大众中说法时,百千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百千菩萨得无生忍。释迦佛「斯诸菩萨亦能劳谦,以无量大悲生是佛土」「此土菩萨于诸众生,大悲坚固诚如所言,然其一世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为什么呢?因有十事善法可行。诸余净土之所无有。」

笔者写至此,不禁想起每有居士学佛经常问一句「为什么到娑婆世界渡生呢?」

维摩诘是这么回答的:

一、饶益众生多于彼国百千劫行。(其他净土没有)

二、有十事善法可遵循。(其他净土没有)

三、有经文可依。


上面就是有关于维摩诘经香积佛品点滴言的讲解了。现在很多的师兄都是喜欢去参加放生的,这是功德无量的一个事情,是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功德的,当然我们若是去做放生的话一定要量力而行。

...查看更多
结语

《维摩诘所说经》卷下《香积佛品》记载,香积佛居住在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土之外的众香国,国中无有声闻辟支佛名,惟有清净大菩萨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