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典所述之宇宙循环成灭过程中,现在之中劫称为贤劫,贤劫中出现于世之千佛即为贤劫千佛。大乘佛典进一步指出现在之贤劫有千佛,过去之庄严劫、未来之星宿劫亦各有千佛出世。亦即亘三世有三千佛出现。此中,在过去七佛之中,前三佛相当于庄严劫千佛之最后三佛分别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以下之四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已于此贤劫之世出现,而弥勒佛以下至楼至佛(今日韦陀菩萨) 之九九六佛,则在此贤劫之未来世将会出现。
相信很多的师兄是听说过贤劫千佛的,“贤劫千佛”是指“贤劫”期间出现之千佛。经中告诉我们,过去“庄严劫”有千佛出世,现在“贤劫”有千佛出世,未来“星宿劫”也有千佛出世。
为何现在称为“贤劫”?《行宗记》云:“此界成后,有千佛出世,既多贤圣,故名贤劫”。“贤劫”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中劫的名称,共有八十小劫的漫长时间。期间有千佛出世,第一尊为拘留孙佛,第二尊为拘那含牟尼佛,第三尊为迦叶佛,第四尊为释迦牟尼佛,未来有弥勒佛,最后一尊为楼至佛。
现存遗迹
自古以来,佛教界对贤劫千佛的信仰即颇为盛行,印度阿旃陀(Ajanta^)第十七号窟殿、龟玆千佛洞、于阗千佛洞、卡达里克(Kha-dalik)废寺的壁画,即皆为描绘贤劫千佛之作。
我国在南北朝时,即有造立千佛之事例,如《法苑珠林》卷一百即载有北魏道武帝造千尊金像之事,《高僧传》卷五亦谓北魏·太和年中(477~499)竺道壹于会稽嘉祥寺造金鍱千佛,今之河南巩县石窟即存有北魏以来所塑造之千佛像,敦煌千佛洞藏有许多千佛壁画。
文献记载
此外,日本自古亦有贤劫千佛的信仰,如《斑鸠古事便览》所载,汉山口直大口在白雉元年(650)奉诏刻千佛像,京都栖霞寺阿弥陀如来像的光背,也刻有大小化佛千尊。
上面就是佛经里常说的“贤劫千佛”了。现在特别多的人都是在修行佛法的,我们若是也想要修行佛法的话肯定是很好的,而且我们修行佛法的时候也是可以推荐别人来修行佛法的。
...查看更多
相信很多的师兄是听说过贤劫千佛的,“贤劫千佛”是指“贤劫”期间出现之千佛。而且很多人也都是知道的,韦驮菩萨是贤劫千佛中最后一个成佛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佛经中说四大天王部下各有八位将军,韦驮是南方增长天王的部将,位居32位天将之首。
■ 韦驮菩萨的来历:
相传,在韦陀菩萨为法意太子时期,他作为转轮圣王最小的一个儿子,他与他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发愿修行。
在其他佛子都潜心悟道的时候,他就自告奋勇扮演了护法的角色。后又因愿力的缘故,示现护法相,后来蒙受释迦牟尼佛授记,将于未来贤劫千佛中,最后一位成佛,佛号楼至。
■ 韦驮菩萨的职责:
韦驮菩萨拥护佛法誓宏深,相传释迦牟尼佛涅槃时诸天和大众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好后,各自拿回去建塔供养。
韦驮也分得了一颗佛牙,正打算回到天界时,他发现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了一对佛牙舍利,并且撒腿就跑。韦驮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最后夺回了佛牙舍利。
诸天和众王纷纷赞叹韦驮的功德,夸奖他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因此,韦驮被世人称为“护法菩萨”。
○ 普陀山韦驮的故事
《普陀山传奇异闻录》一书中记载:清代末期,浙江普陀山有一座寺庙,于夜间烧起一场无名大火,当夜正逢一位小沙弥睡在韦驮佛像之下,梦中看见一位身穿金甲,状似韦驮护法者对他说道:“庙中失火,赶紧逃生。”小沙弥忽然惊醒,果然看见寺中大火焚烧,情急之下,扛起韦驮塑像,就往庙门外跑。
大火猖狂至极,经过一夜焚烧,一直到早上,众人察看灾情时,发现寺庙满目疮痍,只有韦驮塑像屹立门外安然无恙。韦驮塑像有几百斤重,必须数名壮汉出尽全力,方能扛起,如今一位小沙弥竟然可以独力背起,可见韦驮之灵验。
韦陀菩萨的感召无处不在,也就是说,韦陀菩萨能听到世界各地的发愿之声。无论你是在佛堂礼佛,还是在道场讲经,韦陀菩萨都无处不在。
然而,韦陀菩萨的护法神职责也不仅仅如此。他还兼持着领导迷途中的世人走向正轨,劝导不守戒律的僧人重回佛堂。
■ 韦驮菩萨手握兵器:
韦陀菩萨手握的兵器叫降魔杵。
其握姿一般有三种形式,
分别代表以下三种含义:
1、如果韦陀扛杵在肩上,这表示此寺院为十方丛林,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僧人免费吃住3-7天。
2、韦陀双手合十降魔杵横在胸前,这表示欢迎外来的僧人在此寺院可挂单短住1-3天。
3、如果韦驮菩萨手中的降魔杵触地而立,则表示此寺为子孙庙,不欢迎外来的僧人在此寺院挂单。
○ 金刚杵的含义
对于秉持正法一事,韦驮菩萨并不是浪得虚名。他手里的金刚杵重达八万四千斤,足以喝退干扰僧人修行及影响世人礼佛的恶魔!
上面就是韦驮菩萨是贤劫千佛中最后一个成佛的讲解了。平时若是能够认真的修行佛法的话是很好的,特别是能够坚持每天修行佛法,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我们是可以去看一看法师的讲解的。
...查看更多
相信很多的师兄是听说过贤劫千佛的,“贤劫千佛”是指“贤劫”期间出现之千佛。而且贤劫千佛也是有韦陀菩萨的,而农历六月初三,是佛教护法神韦陀尊天菩萨的圣诞,韦陀菩萨韦驮菩萨是贤劫千佛当中的最后一尊佛。
他往劫里跟释迦佛他们同为转轮圣王的千子,转轮圣王他有一千个儿子,同为千子同为兄弟。然后这些千子学佛之后各个发愿,当时的韦驮菩萨听了他们的发愿之后,他就说:“你们修行成道,弘扬佛法的时候我给你们做护法,护持你们,等你们全部成佛之后,我最后一个成佛。” 所以转轮圣王的千子成为我们贤劫的千佛,楼至佛就成为最后一尊,名字叫楼至佛。所以在我们佛教界里,韦驮菩萨显现天大将军的形象,而且就连他成佛的时候,他也有这个形象。这在佛教界里是很少见的,我们大家都看见天大将军的形象。
韦陀菩萨韦陀菩萨原是一位古佛化身,以行慈悲故而被称为菩萨,以降魔护法,破邪显正之故,而现金甲天神相。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像常威武地立于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面向著寺院,以守护伽蓝(即道场之意)。
其形像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壮武将,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柱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于肘间。浙江临安东天目山是韦驮菩萨的道场。韦陀菩萨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 《大藏经》记载韦陀菩萨生于农历六月初三日,常在娑婆世界,拥三洲大法轮,一十八世为将军身,五十四世为宰相,造亭接众一百二十所,开井一百三十口,造僧袈裟及碧树钵八百万,设僧尼浴池,砌大路四十八条,造佛寺四十六所。每世造旃(zhān)檀香佛一千尊,高丈六尺,每尊佛前造金宝塔一座,各高七尺;每世造《大藏经》一百藏。一十七世为真童身。宝华琉璃佛会上成道,号普眼菩萨;释迦佛会上,名真童身菩萨。手持金刚宝杵重八万四千斤,金刚不坏身,发大誓愿,佛佛出世拥护佛法。头戴凤翅兜鍪(móu)盔。足穿乌云皂履,身披黄锁子甲。
若人发愿造印图文一张,乃至千万张,无病延年,菩提心不退,功德无量矣!韦陀菩萨手上拿的是降魔杵,他是护法神,代表护法。手上拿的杵,用现在话说,就是武器。而拿的姿势有多种,有菩萨合掌,宝杵放在手背上,也有菩萨手垂下来,宝杵在手掌中。一般韦陀菩萨塑像都是立像,代表恭敬保护道场、保护修行人。只有东天目山的韦陀菩萨是坐像,这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因为东天目山是韦陀菩萨自己的道场,那是他自己的家,当然可以坐在当中。而韦陀菩萨在别的地方护法,多半是立像,很少看到坐像。
韦陀菩萨得授记成佛时的大愿:
世尊。我愿于尔时修菩萨道。修诸苦行持戒布施多闻精进忍辱爱语福德智慧。种种助道悉令具足。贤劫诸佛垂成佛时。愿我在初奉施饮食。般涅盘后收取舍利。起塔供养。护持正法。见毁戒者劝化安止令住持戒。远离正见堕诸见者。劝化安止令住正见。散乱心者劝化安止令住定心。无威仪者劝化安止住圣威仪。
若有众生欲行善根。我当为其开示善根。彼诸世尊般涅盘后正法垂灭。我于尔时当护持之令不断绝。于世界中然正法灯。刀兵劫时。我当教化一切众生。持不杀戒乃至正见。于十恶中拔出众生。安止令住十善道中。灭诸盲冥开示善法。我当灭此劫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令无有余。于饥馑劫。我当劝化一切众生。安止住于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我劝众生住六波罗蜜时。众生所有一切饥饿。黑闇秽浊怨贼斗诤。及诸烦恼悉令寂静。于疾疫劫。我当教化一切众生。悉令住于六和法中。亦令安止住四摄法。众生所有疾疫黑闇当令灭尽。
于半贤劫断灭众生如是苦恼。一千四佛。于半劫中出世。涅盘。正法灭已。然后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千四佛所得寿命声闻弟子。我之寿命声闻弟子。亦复如是等无差别。如千四佛于半劫中调伏众生。愿我亦于半贤劫之中调伏众生。是半劫中诸佛所有声闻弟子。毁于禁戒堕在诸见。于诸佛所无有恭敬。生于嗔恚恼害之心。破法坏僧诽谤贤圣。毁坏正法作恶逆罪。世尊。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悉当拔出于生死污泥。令入无畏涅盘城中。我般涅盘后正法贤劫一时灭尽。若我涅盘正法贤劫俱灭尽已。我之齿骨并及舍利。悉当变化作佛形像。三十二相璎珞其身。一一相中有八十种好。次第庄严遍至十方无量无边无佛世界。一一化佛以三乘法。教化无量无边众生悉令不退。
若彼世界病劫起时无有佛法。是化佛像亦当至中。教化众生如前所说。若诸世界无珍宝者。愿作如意摩尼宝珠。雨诸珍宝自然发出纯金之藏。若诸世界所有众生。离诸善根诸苦缠身。我当于中雨忧陀娑香栴檀沉水种种诸香。令诸众生断烦恼病诸邪见病身四大病。于三福处勤心修行。令命终时生天人中。世尊。我行菩萨道时。当作如是利益众生。
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当作如是佛事。般涅盘后舍利复至无量世界。如是利益众生。世尊。若我所愿不成不得己利。不能与诸众生作大医王。不能利益者。我今便为欺诳十方无量世界在在处处现在诸佛如来。今者亦复不应与我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世尊。所与无量无边亿阿僧祇众生。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我亦不得见如是人。亦不闻佛音声法僧之声行善法声。常堕阿鼻地狱中。世尊。若我所愿成就得己利者。如来今者当称赞我。
时佛即赞持力捷疾。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来世作大医王。令诸众生离诸苦恼。是故字汝为火净药王。佛告火净药王。汝于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阿僧祇劫。后分贤劫中一千四佛。垂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当悉得奉施饮食。乃至如上汝之所愿。那罗延胜叶。般涅盘后正法灭已。汝当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楼至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寿命半劫。汝之所得声闻弟子。如千四佛所有弟子等无差别。所化众生。般涅盘后。正法灭已贤劫俱尽。齿骨舍利悉化作佛。乃至生天人中亦复如是。
上面就是贤劫千佛的最后一尊佛--韦驮菩萨的讲解了。诸位在家中供佛的师兄一定要认真的去供佛,而且最好是在供佛之前弄清楚什么是供佛的注意事项。
...查看更多
相信很多的师兄是听说过贤劫千佛的,“贤劫千佛”是指“贤劫”期间出现之千佛。而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千佛中最特殊的一位,那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在没有佛出世的时候,会有菩萨下到人间来教导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而唯有佛才可以传真正可以解脱生死轮回的圆满的佛法,要了解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不得不提一下劫这个名词。
劫是甚么意思?
‘劫’是梵文劫簸(kalpa)的音译,它在印度,并不是佛教创造的名词,乃是古印度用来计算时间单位的通称。
一大劫由四个成,住,坏,空四个中劫组成,其中只有住劫的时候才会有人,有人才会有佛法。佛法只出现在住劫当中。
一个中劫由二十个小劫组成,这二十个小劫分为十减劫,十增劫。不过,通常所称的劫,是指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长时代而言。
佛经中所说的劫,分为叁:
第一、小劫:
依我们地球的人寿计算,从人类八万四千岁的长寿,每一百年减短一岁,减至人类的寿命仅有十岁时,称为减劫;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增加一岁,又增加到人寿八万四千岁,称为增劫。如此一减一增的时间过程,总称为一小劫。
第二、中劫:
经过二十个小劫,称为一个中劫。因为,据佛典中说,我们所处的地球,共分‘成、住、坏、空’的四大阶段,每一阶段的时间过程,均为二十个小劫,在这四大阶段中,唯有‘住’的阶段,可以供人类生存。初‘成’的阶段是由气体而液体。再由液体而凝固,所以不堪人类的生活。到了‘坏’的阶段,正在剧烈的破坏之中,也不适合人类的生存;据说是经过四十九次大火灾,七次大水灾,一次大风灾之后,地球便归消失。坏劫终了,‘空’劫开始,在空无一物中再经过二十小劫,另一新的地球便又逐渐形成,进入另一期的‘成’的阶段。佛教把这成、住、坏、空的四大阶段,称为四个中劫,分别称为成劫、住劫、坏劫、空劫。
第叁、大劫:
经过成、住、坏、空的四个中劫,便是一个大劫;换句话说,地球世界的一生一灭,便是一个大劫。然而,坏劫中的每一次大火灾,可从无间地狱,一直烧到色界的初禅天;每一次大水灾,可从无间地狱,一直淹到色界的二禅天;最后一次大风灾,可从无间地狱一直吹到色界的叁禅天。也就是说,每一次大劫的范围,除了色界的第四禅天及无色界的四空天,叁界之内的动植飞潜,一切万物都是在劫难逃。
一大劫由四个成,住,坏,空四个中劫组成。其中只有住劫的时候才会有人,有人才会有佛法。佛法只出现在住劫当中。
一个中劫由二十个小劫组成,这二十个小劫分为十减劫,十增劫。我们正处在这次大劫中的的第九小劫的减劫。
佛经上所称的劫,如不标明中劫或小劫,通常是指大劫而言。之所以谈劫,就是想说明,佛法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一次佛法非常之难,如同大海中的盲龟遇到漂浮着的木头,恰巧浮木上有一个小孔,盲龟又恰巧可以把他的头放进木孔当中。甚至比这还要难得。我们所在这个大劫叫贤劫,又叫善劫,共有一千尊佛出世,至今已经有四尊佛出世了。
第一尊佛拘留孙佛出世时,人寿六万岁
第二尊佛拘那含牟尼佛出世时,人寿四万岁
第叁尊佛迦叶佛出世时,人寿二万岁
第四尊佛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人寿百岁
在这贤劫千佛里,唯有我们伟大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是在人寿百岁的五浊恶世【劫浊、见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里成佛的,而其他的佛都不选择在如此糟糕的时代成佛。
释迦牟尼佛是唯一的。
这和释迦牟尼佛在因地里的大愿和因地里勇勐精进的修行是分不开的。早在佛因地里还是菩萨的时候就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而不起嗔心;做兔王时,跳入火中供养修行者;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等。难行能行而修六度。
昔日佛为阎浮提一个名叫毘棱竭梨的大国王的时候,为求如下这样一个四句偈,不惜给自己身上钉上一千个钉子
一切皆无常,生者皆有苦。
诸法空无生,实非我所有。
在我们看来也许觉的不理解,其实这就是佛和我们这些凡夫的区别,如果我们人人都象佛那样,连如此简单的四句偈都珍惜尊重,那么人人皆已成佛。众生之悲即在不知珍惜法故,而招致佛法陨落,正法变像法,像法变末法最后变成无法。
释迦牟尼佛多生之中更有一世为阎浮提一个名叫虔阇尼婆梨的大国王,为向一婆罗门学得“常者皆尽 高者必堕 合会有离 生者皆死”这四句偈,不惜将身上挖一千个洞,然后放入油,燃千灯供养婆罗门。
释迦牟尼佛多生之中更有一世为阎浮提一个名叫昙摩钳的好乐正法的太子,为学 “常行于慈心 除去恚害想。大悲愍众生,矜伤为雨泪。
修行大喜心 同己所得法。救护以道意,乃应菩萨行。
八句偈而把身体毫不犹豫的投入大火,为法捐躯。
佛在前生早已懂得这些正法,可为什么要付出如此的巨大代价来学只是一个四句偈呢?就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众生的根器太差,本不该有佛法在这种五浊恶世出现的,可 释迦牟尼佛 大悲心切,不忍我等浊世众生受苦受难,才如此 玩命修行 ,方感得我等浊世众生能有此机会学佛闻法。
多劫以前,在释迦牟尼佛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与弥勒菩萨是同学,跟随他的老师燃灯古佛修行, 燃灯古佛当时授记,弥勒菩萨是地球上第四尊佛,而释迦牟尼佛是第五尊佛。
弥勒菩萨将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多年后,人寿八万四千岁的时候成佛修行降生人间,弘扬佛法。 在迦叶佛灭度、弥勒菩萨未成佛的这漫长的岁月中,一切众生因自己的业障而感得无佛降世,无法听闻佛法指导解脱,无福学佛,长夜黑暗,六道轮回,众生无边大苦即使是倾尽四大海水为墨,也写不尽众生因为没有佛法明灯指引,因愚痴所受到的痛苦!!!
然佛无数世舍头目脑髓,精进无比地修行,赶在了弥勒菩萨之前成佛。才让我等有幸在本无佛法的时代下,还能够得闻佛法。我等何其幸运,此等大福报若用七宝堆高如须弥山,钻石布满地球来和佛的降世及佛法的珍贵来比较。七宝与钻石都是一文不值的垃圾!
为了感念 释迦牟尼佛 千辛万苦的为我们众生教导佛法的深恩,惟有好好修行,广发菩提心,恭敬叁宝,才能不悖逆佛的慈爱悯念和无尽的大悲心。
佛之功德,须弥山不如其功德高,四大海水不及其深!
如果把佛真实功德比喻如亿亿亿亿亿亿亿……万条恒河沙数,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之多,而末学写此拙文盛赞佛之功德仅为一沙而已。
最后,祝愿大家:
能够在以后的岁月里,续佛慧命,精进修行,自利利他,早证佛果!
叁宝是唯一可以值得交付性命的皈依!
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节录自《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发愿品】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赞如白莲闻名不煺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阿弥陀佛的前身辐轮王(转轮圣王)在宝藏如来前发愿时所问:
辐轮王又说:‘让我等发无上菩提心之海尘婆罗门,何时成佛?’
佛言:‘此婆罗门具广大悲心,他转法轮时,狮吼声你亦能闻。’
如白莲花之殊胜大愿
海尘婆罗门(本师前身)在宝藏如来前所发五百大愿
——世尊,众菩萨已舍弃此等众生,而于浊世黑暗中,我愿以大悲心摄受他们。
海尘心生一念:我已于如来前劝无数眷属皆发菩提心,众人均发广大愿住持各自刹土,所有菩萨皆舍弃浊世众生,唯除遍入风。故我当为浊世众生发愿。 如是发愿必有利于人天众生,诸佛菩萨亦必赞叹。将来有大悲心之菩萨会行此道,十方菩萨亦将度化浊世可怜众生。我涅槃后过不可思议劫,十方诸佛定赞叹我今日所发之愿,听闻后也当发愿住持浊世刹土。我现今应发大愿、出狮吼声。
海尘婆罗门便将法衣披于肩上,来到宝藏如来前。当时千万天人出击钹乐音、降下花雨,并赞叹道:‘善哉,善男子!’所有在场眷属亦合掌赞叹:‘善哉,善男子!利益我等之大智者,你应发坚定誓愿,我等乐闻。’海尘婆罗门于是右膝着地,当此之时,叁千大千世界如来刹土皆一一震动,击钹乐器自然出声,鸟、兽发动听悦耳之鸣,一切树木开花结果,世间恶趣众生痛苦灭尽、生起慈悲心,虚空中天人以鲜花作供养。乃至色究竟天以下天界诸天人为听海尘婆罗门誓言全都来到南赡部洲,手捧妙香、鲜花等各种供品以作供养。
海尘婆罗门合掌作偈赞叹如来道:‘禅定解脱如梵天,色界光明如帝释,广行布施如法王,具足宝藏如商主。宣说灭法如山狮,不动稳固如山王,安详平静如大海,功过平等如大地。’海尘如是赞叹如来功德后祈请道:‘如来尊者,我已劝请无量无边众生发菩提心,他们亦各自发愿住持未来刹土。其愿度化之众生心地清净、守护善根,因之易于调化。护星等一千零四位婆罗门子,如来也已授记皆当于贤劫中成佛。众圣者虽愿调化具贪、嗔、痴、慢之众生,愿以叁乘佛法教化他们,但烦恼障深重众生及浊世众生均被抛弃。一切造五无间罪、舍法、诽谤圣者、执持邪见、远离圣者七财、不孝父母、不恭敬比丘及婆罗门子、造诸恶业、作诸非福德之业、离十善道、于来世痛苦不以为然、不行叁善行反持叁恶行、被善知识与智者舍弃、身陷囹圄、趋入世间浊流、沉迷轮回利欲、跨入无明黑暗、为恶道摧毁,已入险道等等诸多众生,皆不为此等圣者摄受。娑婆世界贤劫人寿十岁时,可怜众生亦被舍弃。所有一切无有皈依处、怙主之众,只能于轮回漩涡中承受种种苦痛。
圣者所居刹土清净无染,所调化众生易于积累善根。不被摄受之众生可怜可叹,此理昭然。’
宝藏如来答道:‘所言正是。各个众生依自己之意愿发愿、住持刹土,我亦按其誓愿一一为之授记。’
海尘婆罗门紧接着说道:‘世尊,看到此种情景,我心如紫根树叶般跳动,并生起大痛苦,身体也感觉疲倦。世尊,众菩萨已舍弃此等众生,而于浊世黑暗中,我愿以大悲心摄受他们。第二个恒河沙数劫中,于贤劫人寿一千岁时,愿我长行菩萨道,对轮回不生厌烦心。愿以禅定力长期调化众生,以欢喜心使之行六度万行。
世尊所言无有相状之殊胜布施,我即以此行布施波罗蜜多。生生世世中,无数众生以乞讨过活,我发愿以饮食、药物、宝伞、宝幢、珍宝等给予此类乞丐,且以大悲心不希求果报赐予他们。愿我能见他们得解脱,愿我能为利益如此众生甘愿舍弃一切。为利益众生,极难布施之自己眷属、城市、王位、宫殿、子女,乃至自身皮肤、血肉、骨骼、头,及至生命,愿我皆以欢喜心布施舍弃。过去无人行之布施、未来行持菩萨道众人任谁亦无法布施之物,我愿舍弃。无数生生世世,为获菩提,愿我能行布施。不唯自己布施,也能劝众人布施。
愿我以种种难行之行,持清净戒律,行净戒波罗蜜多。
愿我于难忍对境中,行坚韧、安忍波罗蜜多。
上面就是贤劫千佛中最特殊的释迦牟尼佛的讲解了。其实修行佛法的方式有很多的,我们最好也不要一直念诵佛经,我们最好是多多的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可能我们悟的会更快。
...查看更多按佛教的说法,我们所处的时代叫贤劫。贤劫中从第一佛拘留孙佛开始,至第一千佛楼至佛(韦陀菩萨)止。共有千佛出世,谓之贤劫千佛。我们所熟知的释迦牟尼佛位列第四、弥勒佛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