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波毱多尊者是禅宗的第四代祖师,是天竺吒利国人。尊者的父亲名为善意,是首陀罗种姓者。尊者在十七岁那年便飘然出家,因为尊者天资聪颖、宿世善根深厚之故,二十岁便证得了阿罗汉果,自此以后尊者逍遥四方随缘化度众生。当尊者来到摩突罗国时,所度之人甚多。因为众人志心出离生死尘劳,所以魔宫为之震动,魔王波旬大为惊怖。他怕自己的魔子魔孙越来越少,于是竭力阻止正法的流布。
尊者以神通之力知道了魔王的险恶用心,于是入三昧之中观照魔王的种种恶行的缘由所在。魔王波旬趁此良机偷偷将璎珞缠在了尊者的颈上,想以此染污尊者所持的净戒。(因为小乘行人持戒清净,不得佩戴花鬘,不得以璎珞作为装饰。)尊者出定后,已然明了魔王的阴谋,于是取来人、狗、蛇三种尸体,以神通力化为极为美丽的花鬘,笑对波旬说:“你送给我的璎珞非常珍贵美妙,礼尚往来,我特地将此花鬘回赠给你以做酬谢。”波旬听闻大喜过望,一为尊者净戒已污,二为尊者回赠给自己美丽的花鬘,于是马上伸长脖子,由尊者为他戴上花鬘。
谁知这漂亮的花鬘一到他的脖子上就变成三种腐臭不堪的尸体,上面的蛆虫在蠕动,登时觉得恶心到了极点,非常烦恼,但是无论他如何使用神力也无法将尸体移开。于是只好带着这些尸体上升到六欲天中禀告诸位天主,但是他们也无能为力。无奈之下,波旬又带着这些尸体前去见大梵天王,求他为自己解去这些尸体的缠缚。大梵天王见到他之后,不禁摇摇头说:“这是佛陀弟子十力所作的神变,我们天人之力陋劣,又怎能去除呢?”波旬苦着脸问:“那该怎么办呢?”大梵天王沉思了片刻后说:“你可以皈依优波毱多尊者,他一定能为你去除。”波旬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立刻从天宫下降到人间。
波旬来到尊者面前,顶礼尊者双足,求哀忏悔,恳求尊者为他去除尸体。尊者笑问:“你以后还敢扰乱如来的正法吗?”波旬顶礼忏悔道:“尊者明鉴,我从此回向佛道,再也不敢做恶事了。”尊者正色道:“果真如此的话,你可以自誓皈依三宝。”魔王波旬于是合掌而唱三。刹那间他颈上的尸体就消失不见了。波旬见尸体已去除,欢喜不已。尊者一生化导众生无数,门下弟子中证果的也不计其数。尊者曾经在每度一人之后,将一个计数用的筹子放在石室之中。这间石室深十八肘,宽十二肘。日积月累,尊者所放的筹子将石室填得满满的,尊者所度的人之多可见一斑。
...查看更多优波毱多,又称作优婆毱多、忧波鞠多、忧波笈多、忧波崛多、邬波鞠多、优波鞠提、优波鞠、优波崛、略称崛多、意思是大护、小护。优波毱多智慧高胜,作为付法藏第五祖,他对佛教的发展贡献巨大,功德几乎与佛祖等齐,只是他的形象不如佛祖庄严,所以人们又称作无相好佛。
优波毱多是秣菟罗商人的儿子,最早跟从的师傅是商那和修。开始的时候商那和修将他关在房间,不许出门。优波毱多不吃不喝,经过七天七夜的修行,终于泯灭了欲望和贪念,萌生出悲悯之心。在此基础上,师傅又为他讲解了各种佛经义理,并教给他一些修持的功法。他一一领悟在心,并凭借聪颖的天资,很快达到顿悟的境界,成为伟大的佛教传承者。
优波毱多成为付法藏第五祖后,谨尊佛祖戒律,走遍全国各地向人们宣扬佛法。当时恰逢阿育王在位,阿育王认为佛教具有教化百姓的功能,对国家的发展非常有利,因此对佛门弟子非常敬重。他听到优波多的事迹后,大为仰慕,多次邀请优波毱多为自己面授佛理。
阿育王曾委托优波毱多到华氏城参拜释迦摩尼的圣迹,有在优留曼萘山建起一座宏伟的寺院,用于佛教子弟修行。由于阿育王的大力支持,当时的佛寺香火鼎盛,家家户户虔诚供佛,佛教在整个印度迅速传播开来。尊者法相所现为陶然而坐,双手高擎,形貌怪异,神情旷达,笑盈满面。尊者 意志坚定,能统摄意念,泯灭贪欲,摒弃恶念,谨遵戒律,宣扬佛法。
...查看更多第四祖优波毱多,咤利国人,姓首陀氏。师商那和修,出家得道,有异迹,号为无相好佛,度人最众,所记其人筹数盈溢石室。将入灭,遂以法付其弟子提多迦。根据《传法正宗记》记载优波毱多尊者,咤利国人也,亦曰优波崛多,亦曰邬波毱多,姓首陀氏,父曰善意。年始十七,会尊者商那和修,至其舍化导,因从之出家。至二十乃证道成阿罗汉,遂广游化,初至摩突罗国说法,其众翕然大集,而所闻者皆得证道。
方尊者说法之时,诸天雨华,地祗皆现,虽魔宫亦为之动,而波旬忧之,遂来作难,以其魔力屡化花与玉女,欲乱其听法者,尊者即入三昧,察其所以,魔乘其在定,持璎珞辄縻其颈,尊者定起,知魔所为,乃取人狗蛇三者之尸,化为花鬘,命波旬以软语慰之曰:“汝与我璎珞,甚为珍惠,吾有花鬘以相奉酬。”魔大喜,乃引颈受之,即复为三者,腐尸臭秽,魔甚恶之,词于尊者曰:“何用尸而相加乎?”尊者曰:“汝以非法之物,欲乱我道众,吾以是物应汝之意,又何厌乎?”魔于是尽自神力而不能去之,即升六欲天告诸天主,又诣梵王求其解免,天各谓曰:“彼十力弟子所作神变,岂我天属而能去之?”波旬曰:“其将奈何?”梵王曰:“汝可归心尊者,必得除之。”乃为说偈,教其回向曰:若因地倒,还因地起,离地求起,终无其理。
波旬禀其言,下天复趋于尊者,礼悔恳至,尊者曰:“先圣命我降汝,虽然汝以是迁善乃得事佛,不堕恶趣。”魔闻喜之曰:“尊者盖为我致大饶益,愿为去此腐尸。”曰:“汝于正法不娆害否?”波旬曰:“伏而奉教,不敢尔也。”尊者即为释之,因谓波旬曰:“汝尝覩如来,今可试现示我瞻之。”魔曰:“现固不惮,愿尊者不必致礼。”即入林间化为如来,而奇相俨如,与其侍从自林而出,尊者一见,其心忻然,若真覩大圣,不觉体自投地,乃即礼之,魔不胜其礼,战掉自失,及尊者拜起,不复见适尊仪,波旬自礼足尊者,而说偈曰:稽首三昧尊,十力大慈足,我今愿回向,勿令有劣弱。后之四日,波旬大领天众复来作礼,赞叹而去。
然尊者化导而后圣,因其所证者最多,初每度一人则以一筹置于石室,其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而筹盈之,昔如来尝记,尊者当为传法四世之祖,谓其虽无相好,而所化度如如来之日无异,至是而大圣之言验矣。最后乃有长者子,曰香众,从尊者固求出家,尊者问之曰:“汝身出家,心出家耶?”香众曰:“我来出家,非为身心。”曰:“不为身心,复谁出家?”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无我我故即心不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常道,诸佛亦常,心无形相,其体亦然。”尊者曰:“汝当大悟,心自通达,宜依佛法僧绍隆圣种。”即为披剃,受具足戒,仍告之曰:“汝父尝梦金日而生,汝以是可名提多迦。”寻谓之曰:“如来以大法眼藏次第传受,以至于今,今复付汝,听吾偈曰——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既而超身太虚,示十八变,复其座跏趺而化,当此周平王之世也。多迦乃以室筹而阇维之,收其舍利,建塔供养。
...查看更多佛住止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当时国内有一梵志,名阿巴毱提,聪明广学,博古通今。他前往佛前,禀白世尊:「若我出家,智慧辩才能与舍利弗相等,我即甘心甘乐出家;若是智慧辩才不如舍利弗,我即返家。」佛回答:「你不如舍利弗。」梵志听了即止息出家之意,还返自家。世尊告诉在座大众:「我灭度后一百年,此婆罗门当被度化出家,成就六通,智慧高远,他教化众生之数将多如微尘。」佛涅盘时,告诉阿难:「我灭度后,将『法』托付于你,你当牢记受持,并使正法广为流传。」世尊涅盘后,阿难依教奉行。阿难欲舍身入灭时,告诉弟子商那和修:「我涅盘后,所有典藏法要,你当护持。波罗柰国有居士名毱提,此人有子名优波毱多。你可说服居士允许其子出家学道,你若世缘已尽,以法付优波毱多。」
阿难入灭后,商那和修奉持佛法,游化世间,度众甚多。行至波罗柰国时,前往造访居士毱提,与毱提互相熟悉,常相往来。毱提生一男儿,名阿巴毱提,商那和修在小儿年幼时,前去向居士索子出家修道。其父说:「这是我第一个孩子,他应当继承家业,不可出家,若我再生孩儿,当使他出家。」后来又生一男,字难陀毱提,商那和修前往索子出家,居士说:「长子负责外面营生,次子管理内务,里外相辅相成,家业乃可兴隆。况且我实在是不舍,若是再有一子,一定信守约定让他出家修道。」商那和修已证阿罗汉果,三明具足,善知人之根器,观查此二子与道无缘,就打消索子之意。居士后来又生一男,相貌堂堂,端正殊特。商那和修又前往索子出家。居士说:「儿尚幼小,未能侍奉,况且家里贫困,没有什么财物可以奉送,目前先暂缓,等他长大就随你出家。」
第三子优波毱多渐渐长大,才智过人,其父叫他往市集作贩卖业。商那和修也到市集,在优波毱多身边为他说法,教他观察自己的心念,并且以白黑石子当筹算,起善念就放白石子,起恶念放黑石子。优婆毱多承受教导,便观察省视自己的善恶念头,以投掷石子来计数;起初,黑石偏多,白石甚少,渐渐修习,白黑石子数量已相等,继续观照心念,完全无黑石,纯是白石。优婆毱多心中纯是善念,即证得初果。当时城中有淫女,令婢女持钱往市集买花。优波毱多心性正直,所给的花比一般商家多。婢女拿花回去,淫女奇怪的问:「以前买花,用同数的钱,为何较少?今日为何较多?是否以前妳欺骗我,私下扣减买花钱?」婢女回答:「今日卖花人,仁慈守礼,平心给足,所以比平常多一些花。而且这位卖花人庄严端正,任何人看见他,都会很欢喜。」淫女听了,就遣人去邀请优波毱多来作客,优波毱多没有接受邀约,淫女又再邀请,优波毱多始终不接受。
有一天,淫女与王公子弟嬉戏,对他身上由各种宝物做成的衣服起了贪念,贪心蒙蔽了淫女的良知,她将其杀害,并藏匿尸体。王家派员搜寻,在淫女家搜出,于是将淫女斩手截足,割其耳鼻,将淫女悬挂在高柱上,竖立在坟地旁,淫女虽然受残缺之刑,但尚未死亡。优波毱多去到坟地,淫女说:「以往我容貌美好时你不肯相见,今日我身残形坏,有什么好看的呢?」优波毱多回答:「我不是喜爱美色之人,今日是因为对妳生悲悯心而来。」于是优波毱多为淫女宣讲无常法:「此身不净、苦、空、无我;一一审视观察,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呢?而愚痴之人却由此妄生种种贪着。」淫女听了优波毱多的开示,当下得法眼净,优波毱多也因此成就阿那含果。后来,商那和修再次向居士提出优波毱多出家之事,居士只得履行先前的承诺。于是,商那和修引领优波毱多至精舍,授其沙弥十戒,当他年满二十岁时,便授具足戒,受戒当中在白四羯磨竟时,优波毱多即证得阿罗汉果,具足三明六通,辩才无碍,能畅演无穷大法,优波毱多谨遵师命召集大众,为大众说法。
...查看更多优波毱多成为付法藏第五祖后,谨尊佛祖戒律,走遍全国各地向人们宣扬佛法。当时恰逢阿育王在位,阿育王认为佛教具有教化百姓的功能,对国家的发展非常有利,因此对佛门弟子非常敬重。他听到优波多的事迹后,大为仰慕,多次邀请优波毱多为自己面授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