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婆离

"

优婆离梵名Upa^li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优婆离、邬波离、忧波利。意译作近执、近取。佛陀成道第六年,王子跋提、阿那律、阿难等七人出家时,优波离亦随同出家。实为佛陀广开门户,四姓平等摄化之第一步。优波离精于戒律,修持严谨,誉为持律第一;后于第一次经典结集时,诵出律部。有关其前生功德、出家因缘,载于佛本行集经卷五十三至卷五十五。又中阿含卷五十二优婆离经,记述优婆离就律向佛陀请问;而同经卷三十二之优婆离居士,与师乃同名异人。

优婆离——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誉为持律第一

优婆离——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誉为持律第一

优婆离之关心病比丘

优婆离之关心病比丘

优婆离在出家之后有很多的故事,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去学习优婆离,就能够了解到其中的故事,并且还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大道理。那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优婆离之关心病比丘吧。

有几次优婆离乞食途中,见病比丘卧在粪秽中,不能自起;又看到有一比丘见一病比丘卧于路旁,装著不见,绕道而行,不愿照顾病比丘;还有的病比丘,认为患了病,即可不须持戒,随意行事。

优婆离之关心病比丘

优婆离将这些问题向佛提出来,请求开示,佛陀答说:“生病比丘应住于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室中,弟子应常侍左右,洒扫房中,插花烧香,听候呼唤。应以饮食汤药,供养病比丘。假如病人无饮食汤药,大众应供给。大众若无,应取病比丘值钱的衣钵等物易取饮食医药。若病比丘爱惜不舍,应由大德软语说法,使其开解。然后贸易。若无贸易,大众应乞化供给。如乞化不得,在僧食中取最好的给予。如僧食中没有好食,看侍人应持钵到聚落中乞食,将好食供养病人。”

关于优婆离之关心病比丘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在我们以后再去学习优婆离的时候,就要深入的学习了,这样更好的让我们去修行,并且对我们的修行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优婆离之关心病比丘

...查看更多
持律第一优婆离

持律第一优婆离

有不少修行者都是知道优婆离的,并且还能了解优婆离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也都知道优婆离是持律第一,但具体为什么被称为持律第一还是有人不知道的,那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来了解下吧。

优婆离在僧团中被公认为持律第一,他经常向佛问戒。如迦毗罗的释迦族,法律规定:凡释迦族女子,不得嫁给别族的男人,犯者治以重罪。当时释迦族黑离车女,青年丧失,有许多异族青年向她求婚。可是丈夫的弟弟想将她占为己有,不答应她外嫁,并把她打伤。此人即逃到祇园随比丘尼出家。迦毗罗国政府到处通缉此女。

持律第一优婆离

优婆离将此事报告了佛陀,并请示说;“犯了国法的人,是否可以收留她出家?佛答说:“假若有人犯了国法,在未宣判无罪之前,僧团不可收她出家;并把收留黑离车女出家的比丘尼叫来苛责一顿。”清静僧团对犯了戒律的人,还要摈弃出去。犯了国法,自应受国法制裁,佛法不能包庇犯罪份子,不能抵触国法。

有一天优婆离问佛:“比丘、比丘尼是否可为社会上男女做媒?”佛答说:“若比丘、比丘尼持男意至女边,持女意至男边,乃至介绍一交会,就犯僧伽婆尸沙罪,需要悔过。戒是规范身心,防非止恶,而男女问题最易给人带来烦恼与不安,所以在戒律中对此限制特多。”

持律第一优婆离

僧团扩大后,依法修行证果的人很多,犯戒的人也不少。像比丘中的迦留陀夷、提婆等,比丘尼中的修摩、婆颇、偷兰难陀等,这些人常在僧团里挑起争端,制造矛盾。佛就派德高望众,能辨别是非,主持公道的优婆离,到各处调解纠纷。如佛派他到拘睒弥国、沙只国去息争。优婆离息诤的原则是“彼处诤事彼处断”,哪里的是非哪里了,不把争端的事扩大,不将争端的话传播。

优婆离调解纠纷的方法,重调查研究,重证据,从不偏听偏信。他接受一个事件的处理,先召开不同对象的会议,晓喻大众说:“我奉佛慈命,为你们好争者作种种羯摩、摈治汝等。”有的比丘自知理亏,看到执法如山的优婆离,就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不敢相争,这就使一场争事,化为无形。

关于持律第一优婆离的相关介绍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我们在以后的修行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的去修行,从而使我们有更好的修行。

...查看更多
优婆离之问戒

优婆离之问戒

优婆离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在佛教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佛教中关于优婆离的说法是有很多的,那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优婆离之问戒的故事吧。

在僧团中有着这么重要地位的优波离,而且被公认为是持戒第一的尊者,关于戒法,他经常向佛陀请示讨论,这在藏经的律部里随处可见,因为那都是片断的,或者都是枯燥的戒条,我们很难用故事的体裁把它写出,只能搜集一二,加以叙述,以此可去推想一斑。

在迦毘罗卫城的释迦族,国中有一条法律规定,凡是释迦族的女子,不可以嫁给别族,否则当治重罪。

这时,有一个释迦族的黑离车女,年纪轻轻的,正是所谓花容月貌的时候,很不幸的是丈夫死了,年轻的女子,一旦寡居,难度晨昏的寂寞,恰巧不少异族的青年向她追求,黑离车女有心答应,可是丈夫的弟弟从中作难,想占她为自己的妻子。

是这位夫弟的品行不端,还是黑离车女的另有新欢,她再三不肯答应,夫弟非常气愤,发誓说:

「她大概另有私情,我一定要把她杀死!」

夫弟在酒中放下药料,黑离车女吃得烂醉如泥,夫弟就把她殴伤,向政府报告说:「这是我的妻子,她和外族青年私通!」

黑离车女醒来,知道有口难辩,有了这样的罪名,必被处死无疑,她就乘人不备的时候,逃向舍卫城而来。并且在舍卫城跟随比丘尼出家。

迦毘罗卫城释迦族的政府,到处搜查黑离车女,都不知下落,后来听到情报说黑离车女逃到舍卫城,他们即刻作书给波斯匿王道:

「我国有一个罪女她犯了国法,听说她已逃亡到贵国,希望贵国能将黑离车罪女送还我国,以后贵国如有犯罪的人逃亡至我国,我国亦当送回贵国办理!」

优婆离之问戒

波斯匿王收到这封国书之后,就问左右道:

「黑离车女真的逃来我国了吗?」

大臣们回答说:

「启禀大王!黑离车女确实已逃亡到我国,不过,她现已跟比丘尼出家。大王当初曾有禁令,若人犯比丘比丘尼,当治重罪,她已出家,无论谁也不敢去触犯她,请问大王,这怎么办呢?」

波斯匿王再三考虑以后,就作书回答说:

「黑离车女确实已逃来我国,不过,她已经出家,不可追罪,若有余事,敬如来示。」

释迦族的政府,接到这封回答,都愤愤不平,大家觉得,一个女人犯罪,都无法制裁,以后的国法还有什么用呢?

为了一个罪女的出家,使两国种下恨因,优波离知道后,就把此事请问佛陀道:

「佛陀!犯了国法的人,我们可以收她出家吗?」

佛陀回答道:

「优波离!国法的合理不合理,那是人民与政府的事,假使犯了国法,在没有宣判无罪前,僧团不可收她出家!」

优婆离之问戒

那位收黑离车女出家的比丘尼,被佛陀严厉的诃责一顿,这不是佛陀不慈悲,不救罪人,因为在清净的僧团,若犯了戒律,还是要被摈弃出去;犯了国法,自应受国法制裁,佛法不能包庇罪人,为了健全僧团,为了使戒法不抵触国法,优波离和佛陀才作了如上的问答。

优波离有一次还问了佛陀一个有趣的问题:

「佛陀!比丘和比丘尼可以为社会男女做媒吗?」

佛陀回答道:

「优波离!若比丘、比丘尼持男意至女边,持女意至男边,乃至介绍,这就犯了僧伽婆尸沙,需要悔过。」

「那么,佛陀!僧团里的比丘、比丘尼,对在家信徒的婚事,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才对呢?」

「不要多管!如果是合法的,可于佛法僧三宝之前为其证明!」

戒,就是防非止恶的意思,就是为了要规范身心的,而男女问题,是最易引起纠纷,最易给身心带来烦恼与不安,所以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向佛陀请示的戒律中,关于限制男女问题的为多。

上面的内容就是关于优婆离之问戒的相关介绍,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所以我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优婆离的故事,就需要我们去深入的了解优婆离,从而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

...查看更多
优婆离之破僧与和僧

优婆离之破僧与和僧

我们都知道佛陀的一共是十大弟子,并且每个弟子都有着很大的作用,而优婆离就是其中的一位,关于优婆离的介绍也是有很多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下优婆离之破僧与和僧吧。

优波离站在他持戒的立场,关心法制的问题,关心男女的问题,关心老病的问题,尤其他最关心的是破僧与和僧的问题。

六和敬的僧团,戒和才能同住,一个持戒的比丘,最关心的就是僧团和合的问题。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优波离想到僧团的团结问题,就走到佛陀座前,顶礼佛陀问道:

优婆离之破僧与和僧

「佛陀!请问什么叫做破和合僧?」

「优波离!」佛陀喊了一声,回答说道:「若大德比丘如法如律善解深理,诸弟子们无论是出家的或在家的,都应该礼拜恭敬随顺他的教导,若有人轻视、嘲笑、讥讽、毁谤,就是破和合僧;若在家信徒,对出家僧团,妄分人我,或在僧团中挑拨离间,或制造纠纷,是名破和合僧;若军政大员,强以权力,干涉寺院,驱污僧尼,是名破和合僧。」

「佛陀!破和合僧的人有什么罪过呢?」优波离又这样请问。

佛陀没有考虑就说道:

「优波离!破和合僧的罪过,一劫之中堕在地狱中受苦!」

优婆离之破僧与和僧

「什么叫做和合僧呢?」优波离问。

「优波离!礼拜、恭敬、随顺如法、如律的比丘,以及能够发心助僧、赞僧、和僧,是名和合僧。」

「那么,和合僧的人有什么功德呢?」

「和合僧者的功德,一劫之中,升入天界享受快乐!」

和僧、破僧的功罪,优波离不是不知道,他要借佛陀的金口宣说,增强话的力量,他就是这么一位谦虚、守法、明理的人,他的作风,他的态度,使我们对他生起无限的敬爱!

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优婆离之破僧与和僧的相关介绍,关于优婆离的介绍有很多,只要我们能够经常去学习,就能够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的内容,并且还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

...查看更多
结语

就在优波离出家的那年夏天,僧团内举行安居的时候,优波离因精进修道而开悟了,因此,他自然的成为教团中的上首,受出家在家二众的尊敬,当然,因为这个事实,使很多人惊奇,一个首陀罗贱族的人,他的根机是这么敏锐,这不只是首陀罗族之光,而且也是佛教的平等之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