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梵语:pratītya-samutpāda;巴利语:paticca-samuppāda),重要佛教术语,一切有为法都是因各种因缘而成,此理即为缘起。任何事物都因为各种条件的相互依存而处在变化中,这是佛陀对世间现象的成住坏灭之原因、条件所证悟的法则。《清净道论》解释:因为现观它能导致利益和快乐,所以值得智者们了解它故为缘;生起时是一起和完全生起,而非单独,也非无因,故为起。如此,由缘和生起为缘起。
在我们身边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学佛了,通过不断的去修行,获得了不少的智慧和功德。有人就是会问什么缘起呢?什么是缘起发呢?都有什么特征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所说的缘起法,有以下三大特征:
第一、果从因生
果,就是结果和现象。结果从哪里来?哲学家和神学家也都是从结果去寻求事物产生的原因,但由于他们的智慧不够圆满,从而导致对事物起因的错误认识。比如前面说到的神创万物,把神作为事物产生的原因;宿命论者也是这种看法;而偶然论者认为事物无因无缘,都是片面的观点。佛陀以他的大智慧亲证宇宙人生的真理之后,为我们揭示了世间万物的真正起因。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结果和现象都由因缘和合而生。
第二、事待理成
事就是事物存在的具体事相,如桌子、房子、麦克风、座谈会等等,都叫做事相。理则是事相存在的规律,例如人这种事相的存在法则就是十二因缘。在十二因缘里,我们最容易认识到的两个环节是生缘老死。生,是生命的诞生和存在,这种存在的结果是老死,这是人生所要经历的必然规律。任何一个人出生后,都要走向死亡。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今人还是古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无法摆脱生和老死的过程,这就是“事待理成”。
第三、有依空立
有,是指存在;空,是指不存在。任何一种存在的现象,都是建立在不存在的基础上。以茶杯为例,正因为没有这个茶杯,所以它才能经过工人的制造而产生。我们不能离开具体条件谈存在。在座各位可以想一想,离开具体的条件,会有我手里的茶杯吗?这就是佛法所讲的空。“有依空立”是缘起法的第三个特征。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具备上述三个特征。我们还是以桌子为例,桌子是果,通过木工、铁钉、木料加工而成,然后再由油漆工漆成现在这个样子,这叫“果由因生”。实际上,不是任何人都能制造桌子,而是掌握了专门技术的木工才能制造桌子,这叫“事待理成”;作为这个桌子,在木工制造之前是不存在的,是由木工加工而成,这叫“有依空立”。如果我们以这三个特征去检验事物的存在,会发现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具备这三个基本特征,都离不开缘生缘灭的法则。
以上就是对佛教缘起轮有什么特征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去做好事,做善事,这样才是对自己福报比较好,是可以好运。
...查看更多佛经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是佛陀留给我们的经典。每天坚持不断的学习是可以帮助提升自己的智力。现在就是有很多的人会问缘起,那缘起是什么呢?它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教义“缘起”,亦名缘生。“因缘生起”的略称。缘,意为关系或条件,所谓“缘起”即诸法由缘而起;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变化,都有相对的互存关系或条件。佛教常用“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来说明缘起的理论。
缘起说是原始佛教针对当时各种宗教哲学主张宇宙是从“大梵天造”、“大自在天造”,或从“自性生”、“宿因生”、“偶然因生”、“生类因说”等理论而提出,用以解释世界、社会、人生和各种精神现象产生的根源。
最早的缘起说是“业感缘起”即十二因缘说,主要用以解释人生痛苦的原因。但后来各派对缘起的认识和解释各有不同。
中观派和三论宗主张“性空缘起”,认为只有一切事物的本性体空,才能生起一切事物。《中论》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瑜伽行派和法相宗主张“阿赖耶缘起”,以“三界唯心”、“唯识无境”来说明世界的本原。
《大乘起信论》作“真如缘起”,《胜鬘经》等作“如来藏缘起”,均以佛心、法净心为世界的根源。
华严宗把各家关于缘起的学说,用判教形式概括为四种:
1、业感缘起、由烦恼恶业招苦果,因果相续,六道展转,生死轮回,为小乘之缘起观。
2、阿赖耶缘起、由阿赖耶识之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以现行诸法为缘,生烦恼恶业而招感苦果,三世因果辗转相续,为大乘始教之缘起观。
3、如来藏缘起、又名真如缘起。真如或如来藏为染净之缘所驱,生种种事物,其染分现六道生死轮回,其净分现四种圣人,为大乘终教之缘起观。
4、法界缘起、法界通常指真如、实相等,即真如法性之本体为一法界。又为一切法缘一切法成一大缘起,以一法成一切法,一切法生一法,一与多、心与境等圆融无碍,为圆教之缘起观。
以上就是对缘起的起源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一切发生都是有它的原因的,我们也不要执着于一件事情,这样都是对自己修行不好的。我们只要坚持诚心的修行下去才会获得更多的智慧。
...查看更多如今学习佛教思想文化的人在不断的增加,那是因为佛经中的智慧是许多的,经常的修持是可以获得福报和智慧。那师兄你知道佛教中的缘起是什么意思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净空法师---凡夫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有妄想就有十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实在是由‘业因果报相续而产生的幻相’。这就是佛经上讲的‘缘起性空’。业因果报就是‘缘起’,所以它的真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凡夫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有妄想就有十法界。由此可知,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实在是由‘业因果报相续而产生的幻相’。这就是佛经上讲的‘缘起性空’。业因果报就是‘缘起’,所以它的真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在经上常以梦幻泡影,如露如电来做比喻。这个比喻非常之好,与事实真相很接近。现代人看电影、看电视,如果能留意的话,一定能悟明这个事实真相。自然就不会再起‘分别、执著’,自然就能‘看破、放下’。
看破放下之后,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还有没有?还是有。因为你放下了,别人还没放下;你不执著,他还有执著;你不打妄想了,他还打妄想。这是经上所讲的‘共业’与‘别业’。别业是个别的。个人解脱了,超越六道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但是以往跟我们共业的那些众生,他仍然迷惑颠倒,贪恋世缘。所以,六道十法界的现象依然存在。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末后将这个现象也说得很透彻,‘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即‘业果相续,永远不断’。所以,菩萨成佛之后,一定是兴起大慈悲心,倒驾慈航,来三界广度众生。乘愿再来的,他对于六道十界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是乘愿再来,来去自由,不受六道十界的束缚。虽有种种示现、说法,正如古德所说的,他们无不是‘大作梦中佛事,启建水月道场’。从梦中佛事、水月道场,我们就能体会到诸佛菩萨在业因果报的幻妄境中,所谓的游戏神通。
学佛的人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不晓得事实真相,就是没有看破。没有看破,要他勉强放下,实在是太难了!所以看破要从这里看破,也就是真正了达六道与十界的事实真相,了解这些现象是‘业因果报的相续相’。《楞严经》上说得好,这种现象乃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因此,诸佛菩萨的应现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从这两句,我们也能领会《金刚经》上所讲的‘即非、是名’的真意。就是‘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是诸佛菩萨应世的真相。我们能体会到,就应当认真的学习。先把错误的观念转过来,再把错误的行为改正过来,如诸佛菩萨应世一般。那就是‘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要在会转,会转就是会修,就是真修。无上菩提之果决定能证。
以上就是对佛教中缘起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是要心静,不要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这些都是对自己的修持不好的,最后是获得不了福报的和功德的。
...查看更多缘起是佛教中的重要的术语,在生活中一切的都是有自己的因果关系的,这些都是需要自己的做好好的修行的。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师兄会问什么是缘起论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的因果定律,称之为「 缘起 」。
一、缘起的定义
要明白佛教的义理,就必须从缘起论开始。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宇宙人生本来的、必然的、普遍的理则,所谓「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因为现观缘起而成佛。「缘起」并非佛陀所「创造」,佛陀只是「发现」了「缘起」这个自然的法则,再将此宇宙人生的真理对众生宣说、开示。
《中阿含经》云「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是对缘起的定义。
缘起,就是说一切诸法都是由于因缘而生起的。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都是互相存在的关系和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关系和条件,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无法生起。
二、缘起论的内容:因、缘、果
缘起论包括因和缘两个部分。因即因素,缘即条件,其中因是主要的,缘是辅助的。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
一切法的生灭既由因缘,那么一切法存在或坏灭也就有因可循、有理可据。凡果必有因,怎样的因便产生怎样的果,因果必相应。
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无独立性、恒常性,必须靠「因」、「缘」和合才有「果」。「缘起」法所阐述的,就是因、缘、果的关系,因、缘、果三者是相依相待而存在,没有绝对的独立性。
三、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佛陀一代时教所说的空有、无常、因果、中道、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教法,都是为了诠显缘起思想的根本教理所作的方便教说,《楞严经疏》说:「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这说明佛陀的教法有其一贯性。
佛教的各种理论和派别,均以缘起论作为理论基础来阐释自己的宗教观和宗教实践。主要有「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六大缘起」等学说。尽管各宗各派的经典根据、论述说法不同,对于「缘起说」所阐述的,无非是宇宙万法生灭变异的关系,以及人生苦乐的来源。
缘起是佛教异于其它宗教、哲学、思想的最大特色,也是解释宇宙万法起灭,乃至生命起源的一种至高无上的真理。《稻秆经》说:「见缘起则见法,见法则见佛。」佛陀的法身,就是诸法的实相,也就是「缘起性空」,若能从缘起法中通达诸法的空性,即知缘起而有的一切法虚幻不实,即能从缘起法中见到诸法的空性,这就是佛陀的法身。因此《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也就是禅宗所谓的「见性成佛」,故知欲成佛道,必须谛观缘起。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只有明白缘起的道理,才能达到菩提觉悟,以至佛的境界。
四、缘起的意义
缘起论显示世间上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因缘所生起,因此要过快乐的人生,便须培植好因好缘。如果没有植下善因善缘,一旦遭逢不好的果报,也要懂得改善因缘,而不是一味在果报上计较。所以,了解因缘果报的关系,使我们懂得改善逆缘、培植好缘、广结善缘、随顺因缘。
此外,缘起论启示世间万法是「无常」的,好的可能变坏,坏的也可能转好,因此,即使一时遭遇困难、挫折,只要能坚持百忍的朝向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逆境终将成为过去,所以「无常」为人生带来无穷希望。
诸法既是因缘所生,自然空无自性,无自性便无法自我主宰,所以说「无我」。若能正观缘起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就能远离贪欲、憎恨、愚痴三毒烦恼。烦恼是系缚众生,使众生不能解脱自在的最大障碍;烦恼既除,当然就能获得生命的解脱。
因此,认识缘起,知道人生祸福、好坏皆是自己所造,非有他力可以主宰,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如此必能帮助我们把握人生的方向,认识人生的意义,而能活得踏实,活得自在,进而建立感恩的美德,培养随缘的习惯,拥有希望的未来,了悟真实的人生。
以上就是对什么是缘起论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人和人之间相遇都是需要缘分的,人能够幸福快乐的生活,就是自己想的开,看的清楚,不会执着于一件事情,坚持做好事有善心,这都是对自己有福报的。
...查看更多佛陀宣说缘起着重在说明导致生命诸苦的原因。生命不是无因的,也不是由大自在天、上帝等所创造的,它是由一系列的诸缘而产生的。在经典中,佛陀通常以十二个环节来解释缘起(十二缘起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