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持

"

总持,是把深奥的佛法,或者说义理,经过讲解,对于讲解的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就是所谓的总持,一般表现是所谓的陀罗尼就是咒语。在佛教中,总持为梵语陀罗Dh&amacron;ra&ndotblw;i,译言总持。持善不失,持恶不使起之义,以念与定慧为体。菩萨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无所漏忌谓之持。嘉祥法华疏二曰:问:以何为持体?答:智度论云:或说念,或说定,或说慧。今明一正观随义异名。

总持——指能令善法不散失,令恶法不起的作用

总持——指能令善法不散失,令恶法不起的作用

等持和总持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等持和总持都是佛门中的智慧,在修行佛法的时候,是需要我们去用心的修行和感悟,这样我们能够了解到的内容才会更加的多,下面我们就去了解等持和总持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吧!

等持和总持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什么叫“等持”啊?等持就是定力,也就是自己的心能保持平等不起波澜,不管外境怎么影响你,你的心就像澄净的海水一样平平静静不起波澜。我们平常妄想不断,这个就是心水起了波澜。所谓的等持,就是一种定境。我们经常打坐修的就是这种力量,让我们的心静下来,不要乱起波浪,这个就叫等持。等持又叫等智,又叫三摩地,又叫三昧,又叫定,是一个意思啊。你看“等持”这两个字,你看它的字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等”就像海水一样都平平整整,不要高也不要低,那不就是人的心态平平静静的这么一种力量了吗?所以叫“等”。“持”呢?你要把这个平平静静,平平整整的心态保持住,这不是一个力量了吗?所以,等持就是定力。

“总持”是什么呢?总持就是智慧。你听闻了佛陀讲的一句教法,根据这一句教法突然明白了很多的道理,自己心中很多的疑问、很多的纠结全部打开了,这就叫得总持,也就是佛陀的一句法给你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以前的各种问题,一句法全部解决了,所以一句法就相当于一个开关打开了很多道门,这就是以很少的语言而总一切法、持一切义,这个就叫总持。总持是属于一种大智慧。

等持和总持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总持这一个法呢,我们大家比较喜欢修的就是咒术。我讲过很多次了,什么叫咒啊?咒是中国的一个词语,在印度没有的,印度就叫总持。意译翻译叫总持,如果音译叫陀罗尼,有的又翻译成真言。因为咱们平常说的话都乱七八糟,没有意义,都是妄语,而佛陀说的都是法界的真理,能叫你开智慧,能叫你去烦恼,能叫你了生死,能叫你认清人生、法界的真相,所以就叫真言。这个咒语就是用简短的几个字来总持佛教无量的功德智慧,所以叫总持。所以,咒语就是一种智慧呀,其实就是佛教全部智慧的浓缩。我们现在一般把这个咒语都理解错了,觉得咒语用神秘的力量,这是错误的啊。当然啦,为什么理解错呢?还是被这个词语给引导坏了,因为这个咒语有的又叫密咒、秘密,一讲秘密就觉得它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其实,不是这样的。咒语为什么叫秘密呢?就是简短的几个字里边包含着无量的意思,表面看看不出来,需要你慢慢挖掘,越挖掘智慧越多,这是个大秘密,所以叫秘密。这个秘密,不是神秘的意思,而是一个秘密宝藏等待你挖掘的意思。那这个总持又叫陀罗尼、又叫真言、又叫秘密、又叫密、又叫密咒、又叫咒,都是一个意思。所以,这样大家就知道了吧,什么是咒啊?咒是佛教的一种智慧。用简短的几个字表达了佛教无量的智慧,这就叫咒语。那这个总持就代表了智慧,等持呢代表的是定力,所以,这是定和慧两大门。

等持和总持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以上的内容就是等持和总持的含义,师兄们是可以去详细的了解,当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能够坚持的念诵和感悟,就是能够帮助我们的体会佛经中智慧是什么。

...查看更多
如何理解总持

总持是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会遇到的内容,但是很多的师兄是不了解总持是什么意思的,所以想要去详细的了解一下,下面我们就去看看总持是什么意思吧!

如何理解总持

在佛教中,“总持”为梵语陀罗Dh&amacron;ra&ndotblw;i,译言总持。持善不失,持恶不使起之义,以念与定慧为体。菩萨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无所漏忌谓之持。’嘉祥法华疏二曰:‘问:以何为持体?答:智度论云:或说念,或说定,或说慧。今明一正观随义异名。’

释义

【总持】《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总一切法和持一切义的意思,是梵语陀罗尼的译义。

【总持门】《 佛学大词典 》(一)总持之法门。总持,为梵语dha^ran!i^(陀罗尼)之意译,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有法、义、咒、忍等四种总持。然密教所称者,乃特指第三之咒总持。(参阅‘陀罗尼’3607)

(二)即指密教。[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

【总持门】《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术语)总持之法门。总有法义咒忍四种。然密教所称者,别就第三之咒总持而言。指咒之一,而谓为总持门。总即别名也。因而亦指密教总体曰总持门,或曰陀罗尼藏。见总持条。

【总持门】《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总持的法门,亦即密教的法门。

【陀罗尼】《 佛学大词典 》梵语dha^ran!i^ 之音译。又作陀怜尼。意译总持、能持、能遮。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换言之,陀罗尼即为一种记忆术。大智度论卷五、佛地经论卷五载,陀罗尼为一种记忆术,即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故由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而能联想一切之法,总持无量佛法而不散失。陀罗尼能持各种善法,能遮除各种恶法。盖菩萨以利他为主,为教化他人,故必须得陀罗尼,得此则能不忘失无量之佛法,而在众中无所畏,同时亦能自由自在的说教。有关菩萨所得之陀罗尼,诸经论所说颇多。及至后世,因陀罗尼之形式,类同诵咒,因此后人将其与咒混同,遂统称咒为陀罗尼。然一般仍以字句长短加以区分,长句者为陀罗尼,短句者为真言,一字二字者为种子。

如何理解总持

关于陀罗尼之种类,依大智度论卷五、卷二十八载,陀罗尼分为四类:(一)闻持陀罗尼,得陀罗尼者耳闻之事不忘。(二)分别知陀罗尼,能区别一切邪正、好丑之能力。(三) 入音声陀罗尼,闻一切言语音声,欢喜而不嗔。(四)字入门陀罗尼,听闻阿罗波遮那等四十二字门,即可体达诸法实相;盖以悉昙四十二字门总摄一切言语之故。上述之前三者称为‘三陀罗尼’。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举出四陀罗尼:(一)法陀罗尼,能记忆经句不忘。(二)义陀罗尼,能理解经义不忘。(三)咒陀罗尼,依禅定力起咒术,能消除众生之灾厄。(四)忍陀罗尼,通达诸法离言之实相,了知其本性,忍法性而不失。有关修得此四陀罗尼之法,详载于大乘义章卷十一。

天台宗据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之说,立有: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等三陀罗尼,而以之配于空、假、中三观。

咒,名为陀罗尼,故对经、律、论之三藏而言,集聚咒之记录,称作陀罗尼藏、明咒藏、秘藏等。乃五藏之一。基于此之陀罗尼,有大随求陀罗尼、佛顶尊胜陀罗尼等,以及应不同诸尊之特殊修法,依修法之目的而诵相应之陀罗尼。此外,密教中,于供养祖师或祈亡者冥福之法会,诵持尊胜陀罗尼,称为陀罗尼会、陀罗尼讲会。[贤愚经卷十阿难总持品、大宝积经卷四无上陀罗尼会、卷一一五无尽菩萨会、海龙王经卷二总持门品、总释陀罗尼义赞、慧苑音义卷一]

【陀罗尼】《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真言)此尊之真言最重要者有三种:火界咒,慈救咒,心咒也。如其次序,不动之大咒与中咒与心咒也。大咒即火界咒。咒曰:南谟(归命)萨缚(一切)怛他檗帝弊(如来等)萨缚目契弊(一切门苦)萨缚他(一切处)怛罗吒(叱呵)战拏(暴恶)摩诃路洒拏(大忿怒)欠(空)佉<口*皿>佉<口*皿>(啖食啖食)萨缚尾觐南(一切障)吽(恐怖)怛罗吒(叱呵)憾<牟*含>(种子)。次中咒,即慈救咒。咒曰:南谟(归命)三曼多(普遍)缚曰罗赧(诸金刚)战拏(暴恶)摩诃路洒拏(大忿怒)萨破吒也(破坏)吽(恐怖)恒罗他(坚固)憾<牟*含>(种子)Namassarva-tath&amacron;gatebhyassarvamukhebhyassarvat&amacron;tr&amacron;&tdotblw;aca&ndotblw;&ddotblw;amah&amacron;ro&sdotblw;a&ndotblw;akha&mdotabv;kh&amacron;ddhi’kh&amacron;ddhi’sarvavighna&mdotabv;h&umacron;&mdotabv;tra&tdotblw;aha&mdotabv;ma&mdotabv;。慈救咒者,曩莫三曼多缚曰罗,赦战拏(极恶谓暴恶之中又甚暴恶也)摩诃路,洒拏(二大忿怒也)娑破吒也(三破坏也)吽(恐怖也)怛罗吒(四坚固也)悍(引)<牟*含>(引)(二字种子。已上句义出青龙轨中卷)。Namassamanta-vajr&amacron;n&amacron;&mdotabv;ca&ndotblw;&ddotblw;amah&amacron;ro&sdotblw;a&ndotblw;asapa&tdotblw;ayah&umacron;&mdotabv;tr&amacron;&tdotblw;aha&mdotabv;ma&mdotabv;。小咒即心咒,咒曰:南谟三曼多(归命普遍)缚曰罗赧(诸金刚)憾(种子)Namassamantavajr&amacron;n&amacron;&mdotabv;ha&mdotabv;。

【陀罗尼】《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总持,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原有四种,咒陀罗尼,不过是其中一种,但通常皆以咒为陀罗尼。

如何理解总持

为了我们修行佛法的效果能够更加的好,在修行的过程中,也是要知道有哪些注意事项要了解,只有正确、恭敬的修行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感悟佛经中的智慧。

...查看更多
什么是念、定、总持

当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多多的念诵和感悟,这样我们能够体会到的含义才会更加的多,同时对一些智慧也会有所感悟,其中念、定、总持就是其中一个,那么我们就去了解念、定、总持是什么意思吧!

什么是念、定、总持

南先生:对于这个「念」,究竟有没有正确的了解?有许多人基于对禅宗不正确的认识,引述六祖所说「无念为宗」,就以为禅宗目的在求无念;又以为打坐时,什么都不知道就是入定了,其实那是大昏沉现象。这样子的误解不但严重,而且危险!六祖在《坛经》中明白说过,「无者无妄想」,等于是教理说的无分别心;「念者念真如」。六祖所讲的无念决不是昏沉!前面说过,到了无碍境界之时,好像都感觉不到身体了,大家可千万不要以为是像睡着一样的,后者是昏沉。打坐时觉得昏昏沉沉似睡非睡,不要以为这是清净,小心这样坐久了以后脑子就退化了,记性、悟力越来越差,还可能有堕入畜生道的悲惨果报。这都是搞不清楚定、无念的真义,如此程度连外道魔道都当不上。

佛法处处讲念,例如三十七菩提道品第一就讲四念住,再如净土讲念佛,所以对念一定要有正确认识。念是意识上的念,不是用嘴念。菩萨境界的念住不是念头断灭,而是不起思惟分别,念念常住清净自在,永远在定中。定不等于是打坐,打坐不过是初步练习学定的方法。念清净以后,才可以谈得定。

平常人修行打坐为何不能得定?因为第一:对念没有正确认识:第二:念不能定,净念认不到,因此杂念纷飞。各位自己反省,当你坐不住的时候,究竟是身体坐不住,还是心坐不住呢?你认为是身体的感觉熬不下去了,其实讲到底还是心坐不住,就是念的问题。不信,如果用支枪指着你,坐不住就杀了你,保证你就坐得住。

什么是念、定、总持

所以一定要净念得定以后,才能得总持法门,也就是密宗所讲的陀罗尼:总是「所有」的意思,持是「保有」。总持第一个是闻总持,听闻、见闻过了就不忘,如阿难得总持法门,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他记住,后来才补写出来。大家上课听经往往听过了就忘了,这就是不懂念、定、总持,修万劫仍是罔然。有天才能过目不忘,博闻强记,这是因为过去生修念、定稍有成就。念经时如果只是有嘴无心,那是自欺欺人,毫无功德可言。嘴念时心还要注意在经文上,多念一次,记诵就熟练一次,才是真修行。第二个总持是知总持,所知道的没有忘失。第三个是遇有任何疑难,自己会参透解决。这样定力坚固、慧力坚固,才可以得总持法门:世间出世间、大乘小乘、显教密教无不成就,才算总持。

如此得无碍的辩才,不是强辩,因为对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学问智慧,无不了彻,智慧如珠走盘,灵光照耀,才能使佛法正法不断。菩萨必须具备念、定、总持,修到了远行地,才能辩才无碍。

什么是念、定、总持

为了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含义,在修行的过程中,师兄还是要坚持的念诵和感悟,每天坚持的诵读,是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去体会佛经中的含义有什么,而且也是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其中的智慧。

...查看更多
什么是念定总持

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就是能够发现其中有很多的智慧,而且有很多是我们还没有体会到的,有些师兄对念定总持就不是非常的了解,那么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什么是念定总持吧!

什么是念定总持

念定总持是三个,念、定、总持,但是相关联、相统一的三个,所以经常放在一起。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因为佛法无多子。

念是正念。比如念阿弥陀佛,世念消时,道念遂生,心纯是法。如是念佛,则为正念。若夹杂世念,心不纯净,则为邪念,心亦不定。正念则净,不挠不乱,心亦在定,是名正定。

总持,就是总体摄持一切佛法。比如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即知阿弥陀佛功德无量,亦知一切诸佛功德无量,即知自心与阿弥陀佛功德无二,亦知自心与一切诸佛功德无二。

什么是念定总持

又比如持咒,顿显佛性、菩萨本心,则为正念,也是正定,也是总持,所以叫念定总持,其实是一个。

随念任何法,包括佛道法和外道法、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乃至世界一切音声法,无不是解脱,无不是出离,无不是寂灭,则是正念,也是正定,也是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

什么是念定总持

为了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含义,师兄们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也是要知道有哪些禁忌是需要了解的,当我们能够正确坚持的念诵佛经,就是可以知道佛经中讲解的内容有哪些。

...查看更多
结语

总持一般指陀罗尼,后世则多指长咒而言。按梵语,系依具‘持’义的语根所形成的名词。意为能总摄忆持,据《佛地经论》卷五所述,可知陀罗尼是一种记忆法,即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依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总持无量佛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