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观

"

止,梵文Samatha(音译奢摩他)的意译,亦译为止寂或禅定等,停心止妄,降伏烦恼。观,即观达,观察妄惑,达到觉悟和智慧。止观即定慧。唯止能观,唯观能止。二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止观是禅定和智慧的并称,乃佛教修行的重要方法。指抑制心里因俗念而产生的妄想,使心保持平静、稳定,以集中心思去观察和思维,达到佛教的智慧境地。

止观——禅定和智慧的并称,佛教修行的重要方法

止观——禅定和智慧的并称,佛教修行的重要方法

什么是止观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修行佛法,佛法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烦恼,同时也能够领悟智慧。而学习佛法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就有止观,那么有些人就想要知道什么是止观,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吧!

什么是止观

止,巴利语samatha,音译作奢摩他;义为平静,乃是心处于专一、不动、无烦恼、安宁的状态,亦即禅定的修行法门。

观,巴利语vipassanà,音译作毗婆舍那;乃是直观觉照一切名色法(身心现象)的无常、苦、无我本质,亦即智慧的修行法门。

止观

什么是止观

禅定属功德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属福德边。福德可以给人,功德不能给人,亦如财物可以赠送他人,聪明智慧无法赠送他人,功德是自己专有的。宝志公为观音化身,主持梁皇忏只能将郗氏夫人超度到忉利天,再上去要靠定力。舍利弗智慧第一,有人问佛:舍利弗何以有如此智慧?佛答:舍利弗心内如鼓,空空如也。一念不生,这是大定。随问随答,一经过考虑即落在意识心上,必须要用无分别智,无分别智与佛心,心心相印。教下的止观也是定,方法不一样,目的则同。

什么是止观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学习、修行佛法,都要坚持,并且诚心的修行,这样才能够领悟到佛法中的智慧,从而达到为自己消除烦恼的效果,甚至是能够帮助我们早日成佛。

...查看更多
修习止观的5种法门有什么

止观也是修行佛法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有很多的人在采用,其中就有些刚刚开始修习的人想要知道,修行止观的5种法门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更好的修习,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吧!

修习止观的5种法门有什么

一者欲.欲离世间一切妄想颠倒。欲得一切诸禅智慧法门故。亦名为志。亦名为愿。亦名为好。亦名为乐。是人志愿好乐一切诸深法门故。故名为欲。如佛言日。一切善法欲为其本。

欲就是离开世间的一切虚妄烦杂的事物。欲是得到众多禅家的智慧法门的原因。所以它也称之为志。也可以说是愿.也可以是好。也可以是乐。是人们志愿好乐一切众多深奥法门的缘故。所以叫作欲。正如佛所说的那样。一切好的方法,欲都是它们的根本。

二者精进。坚持禁戒弃于五盖。初夜后夜专精不废。譬如钻火未热终不休息。是名精进善道法。

坚守一切禁戒,把一切欲望都抛弃。前夜和后夜的修行都专心致志.永不废除。这就好像钻木取火一样,没有得到火之前是不能够歇息的。这就是精进的善法之道。

三者念,念世间为欺诳可贱。念掸定为尊重可贵。若得禅定即能具足。发诸无漏智一切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是为可贵。故名为念。

就是念,念禅净心,抛开世间的一切欺诳。念禅定是一种可贵的修行方式。如果能够真正地做到禅定就可以具备一切了。启发一切完善神通的智慧.修成无上的正果而普度众生.这就是为贵的原因。所以名为念。

四者巧慧。筹量世问乐。禅定智慧乐得失轻重。所以者何。世问之乐。乐少苦多虚诳不实。是失是轻。禅定智慧之乐。无漏无为寂然闲旷。永离生死。与苦长别是得是重。如是分别故名巧慧。

修习止观的5种法门有什么

是巧慧。筹划世问的快乐,若得到禅定的智慧的快乐,那其他的一切就失去了它们的分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尘世间的种种快乐,其实是乐少苦多虚妄不实,所以说没有分量。但是由禅定智慧所创造的快乐,寂然空旷并且非常完善。它永远地离开了生死.并与苦永别。所以说为巧慧。

五者一心。分明明见世间可患可恶。善识定慧功德可尊可贵。尔时应当一心决定修行止 观。心如金刚天魔外道不能沮坏。设使空无所获终不同易。是名一心。譬如人行先须知道通塞之相。然后决定一心涉路而进。故说巧慧一心。经云:非智不禅非禅不智.义在此也。

修习止观的5种法门有什么

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我们能够用心的学习和感悟,都是能够帮助我们去感悟佛法中的内容,同时也能够知道修习佛法的好处有什么,所以大家最好是每天都坚持去感悟佛法。

...查看更多
修学止观的方法有哪些

止观是修行佛法的一种方式,其中也有很多的人在采用这种方法,但大家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修止观的方法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学习佛法,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了解吧!

修学止观的方法有哪些

(一)临坐前的心理准备一和气

先选定坐处,次当轻步缓行数分钟,以放松身体平静心情调整呼吸,然后从容上座自然会进入轻安舒适的状态。

(二)调适身体姿势一调身

趺坐:坐时先宽衣解带,及取所有妨碍之物;后端身趺坐,并注意身体各个关节的保暖。最好准备一个薄棉或毛毯披身,包好两腿膝盖及双肩,以免受凉。

微动:将头及腰部顺着左右前后做轻微的转动。

叠手:双掌叠放,两拇指轻触放在脐下2寸处,贴近小腹。

松腰:腰应松静自然,不可用力挺起。

沉腹:心想呼吸宜深且长。

含胸:胸须向内微含,使心窝降下。

宽肩:两肩宽松,不可耸起。

抵舌:口宜微闭,舌轻抵上腭。

止头: 头颈正直,不可强挺。

垂眼:两眼微开。

微笑:脸部肌肉要放松,呈微笑状态。

舒适:若感身体有不适之外,可轻动身体,全身放松。

坐毕:先放开意念,想气从全身毛孔出,渐轻努身及舒放两臂,双手搓抚脸部,后放足,再用手按摩腿发麻处,缓缓起身。

调适心理的平衡——调心:

A:系缘止,正如佛经所说“专心一处,无事不办”。

鼻端:有对治昏沉的作用 不能用意过猛

脐轮:有对治散乱的作用 可有意无意之间

修学止观的方法有哪些

B:制心止,力求念起即灭,因心如王,五根如臣,擒贼先擒王,若心王能控制好了,那么其他五根便易于归服——事止。

C:体真止,心缘性空真理,了知诸法缘生无自性,使心契入理趣,对一切顺逆好歹的外境都不取不执。心若不取,妄念自止——理止。

修学止观的方法有哪些

为了我们修行佛法的效果更加的好,大家在采用止观方法的时候,最好是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这样也能够帮助师兄更好的去体会佛法中的智慧,以及帮助自己更好的开悟。

...查看更多
修止观时需要注意什么

为了我们修行佛法的效果更加的好,师兄不仅仅要知道修止观的方法,也要知道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这样我们对佛法的感悟才会更加的好,这样也能够尽早的开悟。

修止观时需要注意什么

你要深深地厌倦轮回,生起强烈的出离感。你或许身处偏僻的闭关所,远离所有令人分心的事物,但除非心也进入闭关,远离所有的念头和感受,不再受到俗务的扰动,否则你无异于一头在山腰上的老犁牛。不论哪一种烦恼占了上风,你都要施以正确的对治解药。

修止观时需要注意什么

强烈的贪欲生起时,你要思量贪欲对境可恶的面向;强烈的嗔恨生起时,试着去感受更多的慈爱;迷惑愚痴生起时,你要思量轮回的缘起;忌妒生起时,你要观修自我和他人的平等;骄慢生起时,你要在心理上设身处地。

修止观时需要注意什么

修行佛法是要坚持虔诚的,所以一定不能做任何不恭敬的事情,这样是非常影响我们的修行,同时对学习佛法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大家在修行前,都是要知道有什么注意事项。

...查看更多
结语

止观法门即禅定(止)、智慧(观)的合称。止观之修行亦称安那般那(观出入息),这种修行是佛教里的一种修行方式,指的是心的开展;若用一般的说法,就是指禅修,亦可说是止观法门,它的目的在涤荡淫欲、憎恚、怠惰、焦虑、不安、疑惑等心智方面的骚乱不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