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身

"

所谓真身,就是本来面目。真身是一切变化的基础,但真身并不意味着完美,事实上真身是在修炼中的某个时间点触发并固定下来,可以说成道之身即为真身,铁拐李的残缺之躯,猪八戒的猪形都是真身.除非进行下一次轮回,否则真身不能改变,但这也意味着放弃修行多年,储藏在真身中的所有能力。

真身——本来面目

真身——本来面目

佛教九华山菩萨真身

学佛的师兄都是明白佛家是有很多的戒律的,这些戒律是帮助师兄更好的修行。师兄在生活中一定要多加去念诵佛经,用心的去念,同时我们还要多去了解佛教的经典和事迹,这样是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修行的,那师兄你知道佛教九华山菩萨真身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九华山菩萨真身

九华山的肉身菩萨

九华山除了景色秀丽,还有罕见的肉身菩萨。目前已经发现了14具肉身,其中13具为和尚,1具为尼姑。这种奇特的现象,正在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九华山佛教供奉肉身菩萨的风俗来源于唐代金地藏菩萨。唐贞元十年夏,大师无疾而终,弟子们遵其所嘱,将大师遗体装殓于石棺中,三年后开启,容颜如生,遂认为他是地藏菩萨降世,敷金供奉。此后,凡九华山的和尚圆寂,都要将遗体保存一段时期(最短的七天,最长的三年),看能否成为真身。其装殓方式也很特别,和尚圆寂后,将其遗体擦洗干净,盘成跏趺式装殓于特制的陶缸中,在遗体的周围塞满木炭,直至颈项,头脑部位放置石灰包,再合上缸盖涂以黄泥密封,置阴凉通风处存放。密封的陶缸隔绝空气,木炭汲取遗体内的水份使之脱水干瘪。一旦遗体腐烂散发异味,就将陶缸底部的发火孔掏开,引燃木炭火化。

(一)地藏王菩萨

佛教九华山菩萨真身

九华山有三座肉身殿,分別在神光岭、百岁宫、双溪寺。神光岭肉身殿是安葬金地藏金乔觉肉身的地方,亦称“地藏塔”。

地藏(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俗姓金,号乔觉。生而相貌奇特,顶骨耸出特高。臂力甚大,可敌十人。为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乔觉时年二十四岁,出家剃发为僧,唐代的中国佛教,如日丽中天,吸引了一些日本、新罗、高丽、百济等国的僧人来华求法。地藏出家后,即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至安徽省池州府青阳县九华山。见山峰状如莲花、峰峦耸秀,山川幽奇,便登高览胜,叹为希有。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盆地,栖居岩洞。渴饮涧水,饥食白土(此土白而腻细,俗称观音土)。常被毒虫伤螫,亦端坐无念,置之泰然。地藏素愿写四大部经,遂下山,至南陵,俞荡等人写献,得以归山。至德年初。地方绅士诸葛节率村人登山,见深无人迹处,有一和尚,坐禅于洞穴内。洞旁有一破锅,存在残粒和着白土,生活异常清苦,大为惊异。询知此乃新罗王子,远来求法。诸葛节等人,深愧未尽地主之谊,遂发心倡议为地藏比丘建造禅宇。时九华山地为闵让和所有,建寺须请其施舍山地。闵公坚信佛教,素怀慈念,乐善好施。每斋僧百名,必虚一位,请洞僧地藏比丘,以足其数。闻知诸葛节等人要在此建造寺院,自然十分欢喜,乐意捐助山地。闵公对地藏说:“九子山头的土地,尽为我有,任意所需。”地藏答曰:“一袈裟地足矣。”闵公许之。地藏遂将袈裟一展,遍覆九子山峰。闵公见状甚喜,尽将所荫之地施与地藏建大道场。并遣其子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公亦舍俗离尘,礼其子道明为师。现今所见地藏菩萨像,左道明,右闵公。寺院建成后,各方学者云集此山,特别新罗国的僧人,来此日多。因国内外僧众咸集于此,生活即发生困难。地藏于山中掘石得土,其色青白,细如面粉,供众食用。寺中僧人为求法而来,虽然一些人饿得皮骨相连,被人称为“枯稿众。”但是他们在地藏的领导下,团结、精进,一心向道,以苦为乐。后新罗国王得知地藏在九华山开办道场,即派人运粮供养。

地藏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9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时年九十九岁。旋即召众告别,罔知攸往。但闻山鸣石陨,扣钟嘶哑,跏趺而灭。其尸坐于函中,三年开将入塔,颜貌如生。举起则动骨节,若撼金锁。地藏比丘被人们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遂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普贤、普陀观音相并称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明万历年间朝廷赐银重修塔殿,赐额“护国肉身宝塔”。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殿宇。咸丰七年(1857)大部分殿宇遭兵燹。光绪十二年(1886)肉身塔大规模重修,移殿门正南向,门额悬挂“东南第一山”横匾。1914年殿宇重修。1917年黎元洪书赠“地藏大愿”匾额。1955年和1981年又两次重修。每年七月三十日,九华山香火鼎盛,深为民众所信仰。

佛教九华山菩萨真身

以上就是对佛教九华山菩萨真身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是有帮助的。在念佛的时候,师兄一定要内心清净虔诚,周围一定要干净更要清净,这样能让我们更好的去修行,然后每天坚持不断的去念诵,才能获得成果。

...查看更多
佛教真身解释

佛家各种戒律都是为了帮助师兄更好的修行获得智慧和功德,所以我们一定要每天坚持用心去修行。那师兄你知道佛教中的真身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佛教中真身的解释吧!

佛教真身解释

亦即诸佛之法身、报身之谓。大智度论卷三十(大二五·二七八上):‘佛身有二种,一者真身,二者化身。众生见佛真身,无愿不满。佛真身者,遍于虚空,光明遍昭十方,说法音声亦遍十方无量恒河沙等世界,满中大众皆共听法,说法不息。一时之顷各随所闻而得解悟。(中略)如是法性身佛有所说法,除十住菩萨,三乘之人,皆不能持。惟有十住菩萨不可思议方便智力,悉能听受。众生其有见法身佛,无有三毒及众烦恼,寒热诸苦一切皆灭,无愿不满。’

佛教真身解释

魏译摄大乘论卷上(大三一·九七上):‘有三种佛身,一者真身,二者报身,三者应身。’其中,大智度论之真身(法性身)当作报身讲,摄大乘论之真身则当作法身讲。又善导之观经疏卷三,以观无量寿经所说之第九阿弥陀佛观称真身观。[成实论卷一具足品、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上、大乘义章卷十八、佛学概论(林传芳)本论下篇第二章第一节]

佛教真身解释

以上就是对佛教中的真身的详细的解释,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在生活中的要多加的学习佛经和各种经典,慢慢的从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和功德。当师兄在修行时一定要用心和虔诚,在念诵佛经的时候我们可以面对佛像去念诵,这样是更好的,如果没有佛像每天诚心念诵也是可以的。

...查看更多
佛教真身注音

佛教中的智慧是我们无法形容的,但都是需要每个师兄慢慢的用心去从中去领悟,这样才能是对自己是非常好的。如果是他人告诉你的这样是对师兄没有任何帮助的。那师兄你知道真身吗,真身怎么念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真身注音

zhēn shēn

真身

与“替身”和“化身”相对应。所谓真身,就是本来面目。

是该人/神/妖在身心健康下的根本面貌,在这种状态下,该人/神/妖能发挥最大能力.真身与俗称的现出原形不同,这好比一个健康的人的皮与骨的关系,一个健康人的皮骨必须是全是方称为人,如果我们剥开皮肉取出骨头说这就是其本来面目则纯属疯狂。

佛教真身注音

真身是一切变化的基础,但真身并不意味着完美,事实上真身是在修炼中的某个时间点触发并固定下来,可以说成道之身即为真身,铁拐李的残缺之躯,猪八戒的猪形都是真身.除非进行下一次轮回,否则真身不能改变,但这也意味着放弃修行多年,储藏在真身中的所有能力。

佛教真身注音

以上就是对真身的注音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念诵佛经的时候,因为佛经都是文言文,有很多的字都不认识,所以我们可以按照注音去念诵,这样是对师兄是非常好的,经常的念诵慢慢的用心是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和功德。

...查看更多
佛教中的真身指的是什么

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总是能看见有人在不断的念佛,因为佛法中的智慧能帮助我们,每天坚持用心的念诵是可以让师兄内心得到解脱。那师兄你知道佛教中的真身指的是什么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中的真身指的是什么

真身(佛教解释)

亦即诸佛之法身、报身之谓。大智度论卷三十(大二五·二七八上):‘佛身有二种,一者真身,二者化身。众生见佛真身,无愿不满。佛真身者,遍于虚空,光明遍昭十方,说法音声亦遍十方无量恒河沙等世界,满中大众皆共听法,说法不息。一时之顷各随所闻而得解悟。(中略)如是法性身佛有所说法,除十住菩萨,三乘之人,皆不能持。惟有十住菩萨不可思议方便智力,悉能听受。众生其有见法身佛,无有三毒及众烦恼,寒热诸苦一切皆灭,无愿不满。’魏译摄大乘论卷上(大三一·九七上):‘有三种佛身,一者真身,二者报身,三者应身。’其中,大智度论之真身(法性身)当作报身讲,摄大乘论之真身则当作法身讲。又善导之观经疏卷三,以观无量寿经所说之第九阿弥陀佛观称真身观。[成实论卷一具足品、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上、大乘义章卷十八、佛学概论(林传芳)本论下篇第二章第一节]

佛教中的真身指的是什么

注音:zhēn shēn

与“替身”和“化身”相对应。所谓真身,就是本来面目。

是该人/神/妖在身心健康下的根本面貌,在这种状态下,该人/神/妖能发挥最大能力.真身与俗称的现出原形不同,这好比一个健康的人的皮与骨的关系,一个健康人的皮骨必须是全是方称为人,如果我们剥开皮肉取出骨头说这就是其本来面目则纯属疯狂。

真身是一切变化的基础,但真身并不意味着完美,事实上真身是在修炼中的某个时间点触发并固定下来,可以说成道之身即为真身,铁拐李的残缺之躯,猪八戒的猪形都是真身.除非进行下一次轮回,否则真身不能改变,但这也意味着放弃修行多年,储藏在真身中的所有能力。

佛教中的真身指的是什么

以上就是对佛教中的真身指的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只有每天诚心的念佛,然后多加注意修行的禁忌,最近就是坚持不断的去修行,慢慢的就是可以获得成果,让师兄修成正果。

...查看更多
结语

佛的真身或法身,已经完全与与自性本心相互对应了,再也不受身体的束缚,不再有任何障碍, 所以,佛教中才说“尽虚空遍法界, 佛的真身或法身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也就是说,这个真身或法身,就是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不懂而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