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萨道

"

菩萨道是大乘行者由发心修行到成佛中间的漫长路程,由于除自修自渡外,渡众生是重要的工作,要完成这种艰困的工作,就必须要有动机,它是渡生的动力,这就是慈悲心(在佛教中以大慈弥勒菩萨与大悲观世音菩萨为代表);要有目标,就是宏伟的愿望(以大愿地藏菩萨为代表);要有渡生的大智慧,好的工具与方法(以大智文殊菩萨为代表);要有永恒不断的渡生行为(以大行普贤菩萨为代表);最后要有大精进心去完成(以大势至菩萨为代表)。具有上面这五种条件,菩萨道才能顺利的走下去。

菩萨道——发心修行到成佛中间的漫长路程

菩萨道——发心修行到成佛中间的漫长路程

佛教菩萨道的重心是什么

菩萨道是指大乘学者通过发心慢慢的修炼成佛的道路,这个修行是需要不断坚持和用心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修行。那师兄你知道佛教的重心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佛教菩萨道的重心是什么

我们知道,人天道的主要德目是五戒十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为五项必戒的德目,故称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称为十善。详细内容,请参阅拙著《戒律学纲要》第三篇〈人间天上的护照〉);解脱道的主要德目是戒、定、慧的三学;菩萨道的主要德目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六度。六度包含了三学,三学又包含了五戒十善。所以,菩萨道才是佛教的根本道。

然在六度之中,乃以布施为首,可见,菩萨道的实践,是以布施为重心。因为要度众生,必须先要安慰众生,先使众生在物质上与精神上得到了安慰,然后才能对你发生好感,接受你的化导,并也信任你的化导。

布施,分有财施、法施(离苦的方法)、无畏施(给怯弱者鼓励)三种。财施属于物质的,法施与无畏施属于精神的。理想的布施工作,最好能三种并重,但在一般的众生(人),在现实生活的驱迫之下,对于物质的要求救济,远比对于精神的要求寄托,更为急切。因此,首先使他吃饱了、穿暖了,才能再谈精神的追求。近世基督教在中国的风行,原因也在于此,不管基督教的教义怎样肤浅,能给人群以物质的实惠,总是真的,除了破衣、面粉的诱惑,他们也办了许多的医院和学校。一般人,那能都是神学家或哲学家,会去研究它的教义和内容?所以基督教的分子,传教士的群中,有以信教为职业的伪善者,而信徒的多数,多是出于盲目的附从(他们的确需要宗教的安慰,但却未得到正确的引导),另有一些则是出于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别有用心。在佛教,以布施的工作来说,居士要比僧尼更能做得彻底,因为根据律制,出家人是不该有财富也不会有财富的,既然没有财富的积蓄,对于物质的布施,就无法做到。即或今日的僧尼,未见有几人是把银钱一戒持得清净的,但是除了公有的寺产,也不致有太多的私产。所以,出家人只能以佛法布施,以无畏的精神鼓励,却不能利用物质来救济。虽在佛经中说,布施的功德,以佛法的布施最为殊胜。但在前面说过,接引众生的先决条件,应以物质的布施为优先。至于教化众生离苦得乐--走向解脱之道,那才是佛法的功能,这个功德虽大,却不是解除现实贫困的直接方法。同时,在所有的出家人之中,能以佛法及无畏来布施的百分比,也是相当低的。我们在原始圣典中可以得到证明:佛世的出家弟子,经常随从的,约有一千人左右,那些多数是大阿罗汉,此外的凡圣僧尼,当然还有很多很多,但在僧团中能起领导作用的,不过数十位而已,至于弘化方面有大成就并有名字记载的人,比数上也是非常之少,虽然圣典的记载,不免挂一漏万,但在法施方面真起大作用的人,确实不会太多,那当属于事实。后世的僧尼,当然更加不用说了。因为出家人是以修持解脱道为主,行有余力,才能谈到救济众生的工作。

佛教菩萨道的重心是什么

至于居士,如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菩萨道实行者,也便可以做到三施并重了:那就是自己有财富,可用物质救济贫困,自己也深通佛法的胜义,可以用来教化众生,安慰众生,鼓励众生。

所以,真正的大乘精神,虽由出家的大菩萨乃至佛陀来摄化,一般凡夫的出家人则不能充分表达出来,唯有发大心的在家居士,才是菩萨道的理想实行者。

当然,这里所说的理想居士,在历史的记载上,也是数得清的。至于一般的居士,确实不容易做到理想那样的境地。有钱的居士,能够以财物布施,但也仅止于财物的布施,未必能够深达佛法的胜义而用佛法布施。若期望他们进一步地对于解脱道的欣求,那是难上加难了(当然不是没有);所以,他们的布施,仍是局限于人天福业的经营。

对于深达佛法胜义的居士,虽可做到法施,但他们未必就是大富长者,对于物质的布施,也就力不从心了。大多数的正信居士,是在人天道与解脱道的交叉路口徘徊,既向往解脱道,却又无法摆脱人天业;乃是在人天业中,慕求解脱之道。他们当然还是幸运的,也是可敬的,最低限度,他们必将走上解脱之道,乃至走上真菩萨道的。

佛教菩萨道的重心是什么

以上就是对佛教中菩萨道的重心是什么相关的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只有我们了解了更多了才能更好的去修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含义。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和坚持。

...查看更多
解脱道和菩萨道的区别

学佛的师兄是可以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好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去修持。那你知道什么是菩萨道吗?什么是解脱道吗?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解脱道和菩萨道的区别

经常有人问师父关于解脱道的问题。修解脱道,成就阿罗汉也很好,至少自已帮到自己,在自己成就之前,有那么多人来协助你,他们也因此种下善根。由此,引申出关于解脱道和菩萨道的区别。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让我很感动。有三个人走在沙谟中,他们已经饿了很久,渴了很久,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现前面有一大片绿洲,很高兴。找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安顿下来,从此可以在这个地方舒舒服服地生活了。但是,这个绿洲是在一个悬崖下面。绿洲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沙漠是一个很苦的地方。如果去了绿洲以后,就再也无法回到沙漠中来。

解脱道和菩萨道的区别

第一个人看到绿洲,二话不说就跳下去了,从此过着快乐的日子。第二个人看到绿洲也非常高兴,也跳下去了。第三个人看到绿洲也很雀跃,也很欢喜,也很想到绿洲去。但是,他跳下去之前心里就想,还有多少人仍在沙漠当中走着,还在忍受饥饿和炎热。:我就这么跳下去,他们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找到并发现这个绿洲。一念慈悲心,于是放弃自已可以去绿洲的机会。毅然回到沙谟中,遇到人就告诉他们,前面有个绿洲,走过去,从此就解脱了。

刚才所说的这三个人,前两个就属于解脱道的思想。找到绿洲就找到佛法,找到了解脱的方法,于是就是直接在阿罗汉的阶段证得涅槃。最后一个人也可以成就阿罗汉,证得涅槃,但为了救度众生,甘愿回到凡世指导众生,引导他们走上解脱道,找到生命的真谛和真正的快乐。愿意为众生舍掉自己,这就是菩萨道的思想。

解脱道和菩萨道的区别

通过以上文章关于解脱道和菩萨道的区别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学习佛法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去修行,并且要坚持和用心才能更好的获得智慧和功德。

...查看更多
女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萨道

如今学习佛法的人在增多,其中很多的女生就是有不少的。我们除了在寺庙去学习,还是可以在家里去学习的,其实家里也是一个很好的修行场所。那女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萨道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女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萨道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生活之中,时时处处,吃饭穿衣,行往坐卧,举目扬眉之间。

许多人学佛,以为是加法,从而不断的向外驰求,想证个什么,得个什么,修个什么,结果徒劳辛苦,一无所得。而事实上,学佛是减法,得先认认真真的对着自己,把自己心中许多让自己苦的东西,拿开它。苦因即去,其苦必去,苦其去也,乐何必寻?不求自至,不修自得,不证自明。

禅的解脱不是向外的,而是向内的;不是离开生活的,而是让我们去改变对生活的态度;不是让我们抛弃工作、学习、责任和义务,而是让我们于工作、学习、责任和义务当中,心不失衡、不迷惑、不怨叹、不计较;不是让我们没有感情,而是让我们的情,变成大情,这情能融纳到法界一切众生,这就是大慈悲。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为了自己,哪怕是为了修行、学佛、行善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痛苦,让人生举步唯艰。

其实,我们往往只顾着向前跑,却忘了学会退步;只一心想着成佛,却没想到还须做人;只知道积功累德,却忽略了打扫自心。

我们的眼光,始终没有找到修学的焦点,不在别处,只在于自心。所以,虽然是修行、学佛、行善,我们依然是迷惑、痛苦的。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修,不要将生活和修行分开,用迷惑的想法诵经,念佛是假修行,用觉悟的心去为人处事才是真修行,用觉悟的心念佛才能住真、实、慧。

女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萨道

学佛修行的时候,不一定要在佛堂里念经,也不一定是在坛城里做课,关键是在单位、在家里行经,在哪里都可以落实普贤行。

主要是发心,发善心、发慈悲心、发菩提心、发愿力心,任何时候都用觉悟的心去做一切事情。这就是修行!

把学到、悟到的佛理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普贤行。

及时转念,就能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修行。

如果不发心,不把错误的想法及时转成正确的想法,我们就时时刻刻都在造业;如果发心了,凡心转佛心了,无论什么时候心中都不会有障碍。

千万千万不能把想法和佛法离开,不要把生活和修行分开,分开修就是佛呆。

女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萨道

以上就是对女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萨道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就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是要用心和坚持,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的领悟其中的好处和功德,然后才能更好的去生活。

...查看更多
菩萨道:持五戒,修十善!

菩萨道是每个学习佛法都要去修行的,在修行的时候以上要坚持和用心,千万不要放弃,就是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要遵守佛家的戒律,其实也是五戒十善,这样才是对师兄有帮助。下面来看看在修行菩萨道的时候为啥要修五戒和十善呢?

菩萨道:持五戒,修十善!

何谓五戒十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为五戒的德目,故称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称为十善)。解脱道的主要德目是戒、定、慧三学。菩萨道的主要德目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六度。六度包括了三学,三学又包含了五戒十善,所以菩萨道才是佛教的根本道。

六度中以布施为首,菩萨道的实践是以布施为重心,因要度众生,必须先要安慰众生,先使众生在物质上与精神上得到了安慰,然后才能对你发生好感,接受您的化导,并也信任你的化导。

布施,分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财施属物质的,法施属精神的,理想的布施工作,是能三种并重,但对一般众生有现实生活的驱迫之下,对于物质的要求救济,远比精神的要求寄托更为急切,首先使他们吃饱了,穿暖了,才能再谈精神的追求。以布施工作来说,居士要比僧尼更能做得彻底,根据律制,出家人不该有财富和积累,所以物质的布施,就无法做到,所以出家人只能以佛法布施,以无畏的精神鼓励,却不能利用物质来救济。我们居士,如查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菩萨道的实行者,就应该三施并重。自己有财富,可用物质救济贫困,自己深道佛法的胜义,可用来教化众生,安慰众生,鼓励众生。

《杂阿含经》的规定,在家居士应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即:第一,信具足。信心第一要紧。对佛教首先要有正确的信仰。信仰的中心,是佛法,佛法能使我们离苦得乐。所以要信仰。佛法是佛说的,佛法是由僧众结集(编辑)、传流、住持、弘扬的。所以也要信仰。合起来就是信仰“佛、法、僧”三宝。信仰的入门就是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是将整个的身心,无条件的汩没在三宝的光辉与恩德之中,皈依三宝之后,便能从三宝的启导之下,得到人生大道的指归——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道。

第二、戒具足。主要指五戒,五戒是三皈弟子的必修德目。

菩萨道:持五戒,修十善!

皈依三宝与受持五戒,不要看作两个阶段的两层意义,如果皈依三宝而不受持五戒,好比只向学校登记注册,而不真去上课读书求学,那只是种善根而得不到现实的利益。五戒十善是人天道中的人天业,如果不受持五戒,那就连人天道中的人天果位都保不住,岂能解脱生死?

如果向往出家生活,而又为现实环境之所不许,那也不妨于五戒之外,可另于每月阴历的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及月底的最后两日)受持一日一夜的期限的八关戒斋。即: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着香花鬗,不香油涂身,不歌舞俱伎,不故往观听。七不坐卧高广大床。八不非时食。如果修菩萨道的居士,另外可加受菩萨戒。

第三,施具足。施的内容是以尊敬心供施父母、师长、三宝;以悲悯心布施孤苦贫病,以公益施舍,促成社会大众的福利。

第四、闻具足。持戒、布施是重于福德的培养与经营,若要求得佛法的正知正见,并期如理奉行佛法的话,那就必须从闻法入手。看经就是闻法之一,经义博大精深,亲近善知识,“往诣塔寺”,“专心听法”的点化讲授,这是必需的,这也是居士进寺院的最大目的。

菩萨道:持五戒,修十善!

以上就是对修行菩萨道的时候为啥要修五戒和十善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佛家的戒律,这样是可以更好的修行,然后才能获得更多的好处和功德。

...查看更多
结语

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行愿是菩萨道的最高境界,大乘菩萨行者都应修习并效法去实行。这十大行愿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与普皆回向。佛说:六波罗蜜,四无量心,总摄一切菩萨道行。布施、戒律、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慈、悲、喜、舍,具足十事!

相关新闻